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4767发布日期:2022-09-30 18:5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饮料制备机的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咖啡制作机常常设置有用于制备起泡奶或热奶的容器。容器通常设置有适合于连接到设置在饮料制作机上的蒸汽输送喷嘴的起泡设备。热加压蒸汽穿过起泡设备被输送,以便从容器吸奶、加热奶和可选地利用空气使奶起泡,例如用于卡布奇诺的制作。
3.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全自动咖啡机基本上都含有起泡装置用于制作奶咖,起泡装置一般都为文丘里结构,使用文丘里结构对吸入的牛奶与蒸汽混合,从而获得热的牛奶或者奶沫。
4.容纳牛奶的容器需要进行定期清洁,但是起泡装置的结构复杂,盛装液体的容器很难进行彻底的清洗,从而带来卫生隐患,而将容器设置成可拆卸,其安装拆卸方便和支撑可靠无法同时实现。
5.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可靠以及易于拆卸的混合装置。
7.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装置,包括:
8.罐体,具有盛装液体的容纳腔;
9.托架,所述罐体支撑于所述托架;
10.文丘里结构,设置于所述托架,所述文丘里结构包括混合腔,所述混合腔通过液体输送通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11.所述托架上设有上下间隔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罐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所述第一限位和第二限位部限制所述罐体沿第一方向与所述托架分离;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罐体位置变化以允许所述罐体与所述托架分离。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架的一侧形成收容腔,所述罐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收容腔由顶壁、底壁以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个侧壁围成,所述第一限位部自所述顶壁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自所述底壁朝向罐体一侧延伸。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自所述顶壁的中部向下凸伸的限位筋,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凸沿,所述凸沿卡在所述限位筋的一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自所述底壁的中部向罐体一侧延伸出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卡槽,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插入到卡槽内。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自所述底壁的中部向罐体一侧延伸出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末端设置向上延伸的卡位块,所述罐体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卡位块陷入到凹槽内。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的底部凸伸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支撑板卡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
1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与罐体的配合位置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具有上方开口,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活动盖设于所述开口上方的盖子,所述托架的一侧形成收容腔,所述罐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收容腔由顶壁、底壁以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个侧壁围成,所述顶壁的宽度小于侧壁的宽度,所述侧壁上形成与开口的边缘平齐的台阶,所述盖子的一部分盖设于台阶上。
1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文丘里结构设置于所述托架背向所述罐体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罐体一侧的液体入口,所述液体入口与所述液体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罐体的外侧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开放通道,所述托架上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密封条,所述液体输送通道由所述密封条密封开放通道形成。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相对于所述液体输送通道的中心线对称,所述液体输送通道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罐体的中心线向一侧偏移,所述密封条沿着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限位部的宽度和第二限位部的宽度。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下两个限位部对罐体在托架上的支撑进行限位,两者的连接更加可靠,并且通过第二限位部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罐体位置变化即可将罐体从托架上释放,拆卸清洗非常方便,用户体验佳。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的混合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4.图3是图1中的混合装置俯视图;
25.图4是图3中的混合装置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26.图5是图3中的混合装置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27.图6是图1中的混合装置的托架的立体示意图;
28.图7是图1中的混合装置的罐体的立体示意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30.图9是图8中的混合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31.图10是图8中的混合装置的罐体的立体示意图;
32.图11是图8中的混合装置的托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
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4.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35.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混合装置,以用于咖啡机的混合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1到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混合装置100包括罐体20和支撑罐体20的托架30,罐体20具有盛装液体的容纳腔22,牛奶或者其它待混合的液体可以储存在容纳腔22内以进行混合。托架30可以辅助支撑罐体20,以便于混合装置100在饮料制备机上可拆卸的安装。
36.混合装置100还包括文丘里结构40,其设置于托架30,文丘里结构40包括混合腔41,混合腔41连通蒸汽通道42、液体输送通道43以及出口通道44,其中,混合腔41通过液体输送通道43与容纳腔22连通,容纳腔22中的液体可以通过液体输送通道43进入混合腔41。混合腔41通过蒸汽通道42与饮料制备机内部的蒸汽输出管道连通,还可以设置连通混合腔41的空气通道,液体和蒸汽或空气在混合腔41内混合后形成热牛奶或奶沫从出口通道44排出。
37.参照图3到图6,托架30上设有上下间隔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罐体2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第一限位和第二限位部限制罐体20沿第一方向与托架30分离;第二限位部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罐体位置变化以允许罐体20与托架30分离,也就是说,第二限位部保持在与罐体20配合的自然状态下时,第二限位部对罐体20进行限位;第二限位部受到外力作用发生了位移,罐体20的下部可以先与第二限位于脱离配合,从而给上部与第一限位部脱离配合提供让位空间进而实现上部与第一限位部的脱离配合,最终实现罐体20与托架30的分离。通过上下两个限位部对罐体20在托架30上的支撑进行限位,两者的连接更加可靠,并且通过第二限位部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罐体20位置变化即可将罐体20从托架30上释放,拆卸清洗非常方便,用户体验佳。
38.具体的,托架30的一侧形成收容腔31,罐体20的一部分位于收容腔31内,收容腔31由顶壁311、底壁312以及连接顶壁311和底壁312的两个侧壁313围成,第一限位部自顶壁311向下延伸,第二限位部自底壁312朝向罐体20一侧延伸,这样在将罐体20安装到托架30上时,只需要先将罐体20的上部卡在第一限位部的一侧,在将罐体20的底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安装方便快捷。
39.其中,以托架30的一个侧壁到另一个侧壁的方向为前后方向,垂直于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为左右方向,或者说宽度方向,即上述第一方向,本实施例中优选罐体20沿着左右方向与托架30实现安装。即罐体20沿其宽度方向插入收容腔31或者从收容腔31与托架30分离。第一限位部包括自顶壁311的中部向下凸伸的限位筋315,罐体20靠近托架30的侧壁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凸沿23,凸沿23卡在限位筋315的一侧,从而实现第一限位部对罐体上部的限位。第二限位部包括自底壁312的中部向罐体20一侧延伸出的支撑板34,支撑板34上设置卡槽341,罐体20的底部设有卡块25,卡块25插入到卡槽341内,从而实现第二限位部对罐体下部的限位。支撑板34相对于托架30形成了悬臂,悬臂的自由端受到外力作用会发生变形,其位置相对于罐体20发生了变化,从而很容易的使卡块25从卡槽341脱离,不再对罐体
20进行限位,外力释放后,支撑板34可以自行复位。
40.通过上下双重限位,托架30实现对罐体20的左右方向的限位,而托架30的两个侧壁实现对罐体20沿前后方向的限位,可以更可靠的将罐体20支撑在托架30上,而且只需操作第二限位部即可实现两者的分离,罐体20和托架30之间的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其中,支撑板34的边缘超出罐体20的外轮廓,可以方便操作支撑板34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变形而使卡块25从卡槽341中脱离,从而使罐体20和托架30分离,操作支撑板34变形的施力方向与左右方向呈角度,优选为沿着向下的方向给支撑板的边缘施压,卡块25从卡槽341脱离后,凸沿23也可以与限位筋315分离,不会产生误操作。
41.当然,第二限位部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如受弹性元件抵压的限位元件,基于外力克服弹性元件的弹性力而发生位置改变从而与罐体20的下部脱离配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的位置改变可基于自身材料特性进行的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置改变和撤去外力后的复位,也可基于结构特性进行的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置改变和撤去外力后的复位。
42.参照图7,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凸沿23位于罐体20靠近托架30的侧壁上,即右侧侧壁,而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的卡块25位于罐体20的底部,卡块25优选设置于临近罐体20的左侧侧壁的位置,这样,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与罐体20的配合位置沿着罐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以进一步增强罐体20在托架30上支撑的稳定性。
43.另外,罐体20的底部凸伸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台241和第二凸台242,支撑板34卡在第一凸台241和第二凸台242之间,从而对罐体20在托架30上的支撑进行进一步的限位,而且罐体20的一部分也可以支撑在支撑板34上,以使罐体20在托架30上的支撑更加稳定。其中,第一凸台241和第二凸台242为在罐体的底部两个四周封闭的方环,第一凸台241和第二凸台242的两个侧面与罐体的外轮廓平齐,罐体20对应两个凸台的侧面形成台阶面243,托架30的两个侧壁313刚好抵接在台阶面243上,从而托架30的外轮廓与罐体20的外轮廓平齐,增加外观美观,并且两者的定位更加准确。
44.继续参照图2,容纳腔22的上方形成开口21,牛奶或者其它液体可以自该开口21装入到容纳腔内。混合装置100还包括盖子50,其盖设于开口21的上方,盖子50枢转连接于罐体20以可操作地打开或封闭开口21的至少一部分,这样,可以在饮料制作的过程中随时打开盖子50进行液体的添加,而且,即便有剩余的液体,可以将整个混合装置100从饮料制备机上取下放入冰箱内保存,延长液体的储存时间从而避免了浪费。
45.其中,盖子50支撑在开口21的边缘,并且围绕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枢转轴相对于罐体20旋转。也就是说,盖子50是在水平方向旋转的,这样更方便液体的添加。当然,盖子也可以设置成围绕水平设置的枢转轴向上翻转,或者移动以打开开口,还可以是通过盖子的边缘与开口插接实现开口的关闭。
46.本实施例中,盖子50与托架30的顶壁311接合以共同封闭开口21,托架30的顶壁311能够给盖子50的旋转提供限位,以使盖子50打开和关闭开口21更加可靠。另外,顶壁311的宽度小于侧壁313的宽度,侧壁313上形成与开口21的边缘平齐的台阶314,盖子50的一部分盖设于台阶314上。如此可以增大开口21的敞开的部分,即开口21被顶壁311遮挡的面积更小,从而更方便液体的添加。
47.参照图5到图7,文丘里结构40设置于托架30背向罐体20的一侧,具有朝向罐体20一侧的液体入口45,液体入口45与液体输送通道43连通,罐体20的外侧设有自上而下延伸
的开放通道28,托架30上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密封条35,液体输送通道43由密封条35密封开放通道28形成。开放通道28的底端设有与容纳腔22连通的通孔224,容纳腔22内的液体可以自该通孔224进入到液体输送通道内。其中,密封条35延伸到覆盖液体入口45的外周,其形成液体输送通道43的同时密封液体入口45,使得液体的输送更加可靠。
48.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相对于液体输送通道的中心线对称,液体输送通道的中心线相对于罐体的中心线向一侧偏移,可以使托架30和文丘里结构40的结合更加紧凑,密封条35沿着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限位部的宽度和第二限位部的宽度,这样,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也可以进一步保证密封条35密封开放通道28的可靠性,防止液体输送通道43的泄露,而且,在将罐体和托架分离后,也更容易对密封体和开放通道进行清洗。
49.文丘里结构40包括完整的文丘里管道,蒸汽通道42的轴线方向沿着前后方向设置,蒸汽通道42连接蒸汽接头61,蒸汽接头61可以伸入到混合装置的主体内并与蒸汽输出管道连通。出口通道44连接排出管71,排出管71能够围绕出口通道44的轴线方向旋转,以调整输出的位置。蒸汽输出管道输出蒸汽,由于文丘里效应,蒸汽在流入混合腔41时在流道的出口端形成负压,使液体经进液体输入通道43被吸入到混合腔41内,液体和蒸汽管道进入的蒸汽按一定比例在混合腔41内混合后形成热牛奶由排出管71的出口流出,也可以和空气混合后形成奶沫从排出管71的出口流出。
50.当然,液体输送通道也可以是其它形式,例如是伸入到罐体20内的奶管,奶管可以与液体入口45可拆卸的连接,以方便清洗时进行拆分。
51.参照图8到图11,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另一实施方式,标号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其结构和功能也相似,这里不再赘述。第一限位部同样包括自顶壁311的中部向下凸伸的限位筋315,罐体20a靠近托架30a的侧壁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凸沿23,凸沿23卡在限位筋315的一侧。第二限位部包括自底壁312的中部向罐体20a一侧延伸出支撑板34a,支撑板34a的末端设置向上延伸的卡位块342,罐体20a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凹槽26,卡位块342陷入到凹槽26内,同样通过上下双重限位,托架30a从而实现对罐体20a的左右方向的限位,托架30a的两个侧壁实现对罐体20a沿前后方向的限位,可以更可靠的将罐体20a支撑在托架30a上,只需操作第二限位部即可实现两者的分离,罐体20a和托架30a之间的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
52.另外,卡位块342上设有沿着罐体20a的宽度方向向外凸伸的凸出部343,该凸出部343可以方便操作支撑板34a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变形而使卡位块342从凹槽26中脱离,本实施例中也是通过下压凸出部343的方式使卡位块342从凹槽26中脱离,这样凸沿23也可以与限位筋315分离,从而使罐体20a和托架30a分离。
53.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凸沿23位于罐体20靠近托架30的侧壁上,即右侧侧壁,而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的凹槽26位于罐体20的左侧侧壁,这样,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与罐体20的配合位置沿着罐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开,以进一步增强罐体20在托架30上支撑的稳定性。
54.另外,罐体20a的底部同样凸伸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台241和第二凸台242,支撑板34卡在第一凸台241和第二凸台242之间,从而对罐体20a在托架30a上的支撑进行进一步的限位,而且罐体20a的一部分也可以支撑在支撑板34上,以使罐体20a在托架30a上的支撑更
加稳定。
55.上述混合装置100不限于在咖啡机中的应用,也可以用于其它饮料酿造装置,如茶饮机或者其它冲泡饮料的装置。
56.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上下两个限位部对罐体20在托架30上的支撑进行限位,两者的连接更加可靠,并且通过第二限位部在外力作用下即可将罐体20从托架30上释放,拆卸清洗非常方便,用户体验佳。
57.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8.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