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风道循环出风结构的风幕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1785发布日期:2022-11-11 18:3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风道循环出风结构的风幕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幕柜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双风道循环出风结构的风幕柜。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风幕柜出风道大多使用单风道出风结构,工作时循环形成单风幕,而普通的单风道风幕结构及其产品,在实际使用中风幕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一旦外界气温非常高或者风幕出现故障,风幕柜就会出现不制冷或是制冷效果差的问题,导致制冷保鲜效果不佳,影响产品保鲜功能。同时单风幕风柜运行需要消耗更大的电量,以此来增加风幕柜的能效。仅凭借简单的调整风幕出风口角度等方法,无法有效解决单风幕制冷效果弱的问题。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将单风道出风结构改进成双风道出风结构,在原有普通的单风道风幕产品基础上增加一条风幕,提高内外环境的温度隔绝性能,并且双风道出风结构可以达到降低能耗目的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风幕柜的保鲜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风道循环出风结构的风幕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双风道循环出风结构的风幕柜,包括风幕柜柜体,所述风幕柜柜体的柜腔后壁内侧和上顶壁内侧分别设置有背板内板和顶板内板;所述顶板内板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折流件;所述背板内板的前方设置有背风板,所述背风板的下端向前倾斜;
7.所述风幕柜柜体的柜腔还包括顶风板、双风道顶部分风板、两个外风道上盖板、两个外风道侧盖板和外风道中间盖板;所述顶风板的后端固定连接于背风板的顶端,且前端向上倾斜;所述双风道顶部分风板的后端垂直固定在背板内板上;所述外风道侧盖板呈l型,分别纵向对称设置于背板内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外风道上盖板呈l型结构,分别纵向设置于左右两个外风道侧盖板的顶端;所述外风道中间盖板呈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纵向设置于背板内板的中间位置;
8.所述背风板与背板内板之间形成的纵向风道,和顶风板与双风道顶部分风板之间形成的横向风道衔接形成内风道;
9.所述外风道上盖板、外风道侧盖板、外风道中间盖板、背板内板之间形成的三个纵向风道,和顶板内板、双风道顶部分风板、折流件之间形成的横向风道衔接形成外风道。
10.优选地,所述外风道上盖板、外风侧道盖板和外风道中间盖板的侧板均设有横向连接折边,所述折边上设有固定安装孔;
11.所述外风道上盖板、外风侧道盖板通过折边与背板内板和风幕柜柜体侧壁固定连接;
12.所述外风道中间盖板通过折边与背板内板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外风道侧盖板的下端开口大于上端开口;所述外风道上盖板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
14.所述双风道顶部分风板位于顶板内板和顶风板之间。
15.优选地,所述顶风板和双风道顶部分风板的前端均设有向下倾斜的弯折部。
16.优选地,所述外风道的出风口角度大于内风道的出风口角度。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双风道循环出风,形成双层风幕,通过调整出风口和折流件的角度可以调整风幕的风速,同时外侧风幕经过蒸发器铜管,风幕温度升高,可以减小外界环境的温度影响;内侧风幕主要用于制冷存冷,外侧风幕主要用于隔绝外部环境,从而可以很好的提高制冷效果,延长风幕柜上食品保鲜时间,突出双风幕循环保鲜制冷的优势,此外双风道出风结构还可以达到降低风幕柜能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说明书附图用于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风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外风道上盖板、外风道侧盖板及外风道中间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风幕柜柜体;2-背风板;3-背板内板;4-顶板内板;5-顶风板;6-双风道顶部分风板;7-折流件;8-外风道上盖板;9-外风道侧盖板;10-外风道中间盖板;11-内风道;12-外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一种具有双风道循环出风结构的风幕柜,包括风幕柜柜体(1),所述风幕柜柜体(1)的柜腔后壁内侧和上顶壁内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所述背板内板(3)和顶板内板(4);所述背板内板(3)的前方设置有背风板(2),所述背风板(2)的下端向前倾斜;
27.风幕柜柜体(1)的柜腔还包括顶风板(5)、双风道顶部分风板(6)、两个外风道上盖板(8)、两个外风道侧盖板(9)和外风道中间盖板(10)。其中,顶风板(5)的后端固定连接于背风板(2)的顶端,且前端向上倾斜;双风道顶部分风板(6)的后端垂直固定于背板内板(3)上,所述双风道顶部分风板(6)位于顶板内板(4)和顶风板(5)之间;
28.优选地,顶风板(5)和双风道顶部分风板(6)的前端均设有向下倾斜的弯折部;所述顶板内板(4)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折流件(7);其中,弯折部和折流件(7)均用于调整出风口的角度,从而改变风幕的流速。
29.具体的,内风道(11)由背风板(2)与背板内板(3)之间形成的纵向风道,和顶风板(5)与双风道顶部分风板(6)之间形成的横向风道衔接而成;外风道(12)由外风道上盖板(8)、外风道侧盖板(9)、外风道中间盖板(10)、背板内板(3)之间形成的三个纵向风道,和顶
板内板(4)、双风道顶部分风板(6)、折流件(7)三者之间形成的横向风道衔接而成。
30.优选地,外风道上盖板(8)、外风侧道盖板(9)和外风道中间盖板(10)的侧板边缘均设有横向连接的折边,所述折边上均设有固定安装孔用于安装固定。
31.所述外风侧道盖板(9)呈l型结构,分别纵向对称设置于背板内板(3)的左、右两侧;所述外风道上盖板(8)呈l型结构,分别纵向连接于左、右两个外风道侧盖板(9)的顶端;外风道中间盖板(10)呈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纵向设置于背板内板(3)的中间位置;
32.外风道上盖板(8)和外风侧道盖板(9)通过折边上的固定安装孔与背板内板(3)和风幕柜柜体(1)侧壁螺栓固定连接;外风道中间盖板(10)通过折边上的固定安装孔与背板内板(3)螺栓固定连接;
33.由附图1和附图3可知,两个外风道侧盖板(9)的侧面呈直角梯形型结构,且外风道侧盖板(9)的下端开口大于上端开口;两个外风道上盖板(8)的侧面呈倒直角梯形型结构,且外风道上盖板(8)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
34.优选地,外风道(12)的出风口的角度大于内风道(11)的出风口的角度,使得内风道(11)的风速大于外风道(12)的风速,可以更好的到达保鲜效果。
35.使用时,风机产生的一部分冷风经过背风板(2)和背板内板(3)形成的空间,紧贴背板内板(3)上升,流经顶风板(5)和双风道顶部分风板(6),进入双风道的内风道(11),形成内侧风幕;风机产生的另一部分冷风,不再经过背风板(2),而是通过外风道上盖板(8)、外风侧道盖板(9)、外风道中间盖板(10)与风幕柜柜体(1)的侧壁、背板内板(3)形成的三个纵向风道,再流入顶板内板(4)和双风道顶部分风板(6)之间,进入双风道的外风道(12),经过折流件(7)调整方向后向下形成外侧风幕,进行循环出风,从而形成两道稳定的风幕。
36.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普通单风道风幕柜的结构,形成风速、温度不同的双层风幕进行循环出风。利用内风道(11)和外风道(12)风道出风口角度、折流件引流角度的不同,产生的两道风幕流速也不同;其中,外侧风幕循环时经过蒸发器铜管,温度高于内侧风幕的温度,主要用于隔绝外界环境影响,内侧风幕则主要用于制冷存冷。
3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8.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底”、“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当然,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