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保温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0863发布日期:2022-09-06 19:2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保温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碗,具体是一种多功能保温碗。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的保温碗按工作原理分,包括注水式保温碗和电热式保温碗;其中,
3.注水式保温碗是通过注入热水,利用热水的温度实现保温;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5604731u公开的一种保温碗,具体公开了:外碗和内碗;外碗包括真空层、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在碗口处相接,成型为一体,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的真空层;真空层呈凵型,用于在外碗的底面和侧面上减少热量传递介质;内碗可分离的安装在外碗内,与外碗之间形成有用于注水的存水腔。通过向存水腔注入热水,热水的热量传递至内碗上,进而达到保温效果;但这种注水式保温碗具有以下不足:保温性能较差,保温时长较短,保温温度不能控制;
4.电热式保温碗是通过设置电热器件,电热器件通电发热实现保温;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6284940u公开的一种保温碗,具体公开了: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碗体和设在碗体上的与碗体配套的碗盖,外壳和碗体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设有音乐存储播放模块、控制器和电池,碗体的外壁均匀固定有至少三个加热器,外壳的内壁设有触摸式感应开关,外壳的外壁对应触摸式感应开关位置处设有开关标志,控制器分别与音乐存储播放模块、电池、加热器和触摸式感应开关电连接,外壳的外壁设有与电池电连接的usb充电口。电热式保温碗对电能有绝对性的依赖,当出门在外不能获得电能时,该保温碗就会失去保温功能。
5.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保温碗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保温碗,本保温碗具备注水保温和电热保温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实用性和适应性强。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多功能保温碗,包括壳体组件、保温内碗、及用于加热保温的发热模块;所述发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保温腔,所述保温内碗设置于所述保温腔上;所述发热模块上的发热面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保温腔,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发热模块之间密封配合;工作模式一,向所述保温腔注入保温介质,保温介质对所述保温内碗进行保温;工作模式二,所述发热模块通电发热对所述保温内碗进行保温。
9.作为一具体方案,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保温腔的槽孔,所述发热面外露于所述槽孔上;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发热模块之间通过粘合剂彼此密封连接。
10.作为另一具体方案,所述发热模块包括发热盘、及设置于所述发热盘上的发热体,所述发热面设置于所述发热盘上,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发热面对应且位于所述发热面底部。
11.作为又一具体方案,所述槽孔上设置有环形凸筋,所述发热盘上设置有与所述环
形凸筋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筋与所述环形凹槽之间通过粘合剂彼此密封粘接。
12.作为又一具体方案,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膜、发热丝、发热管、ptc发热体、石墨烯发热体、与金属材质的保温内碗配套的电磁线圈盘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13.作为又一具体方案,所述发热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保温内碗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所述发热面底部贴合。
14.作为又一具体方案,所述多功能保温碗还包括内碗固定件,所述内碗固定件与所述壳体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碗固定件把所述保温内碗压紧在所述壳体组件上。
15.作为又一具体方案,所述内碗固定件上设置有按压部,所述保温内碗上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挂设于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按压部压紧所述外翻边。
16.作为又一具体方案,所述内碗固定件与所述壳体组件彼此螺纹连接、旋扣连接或卡扣连接。
17.作为又一具体方案,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密封的电气腔,所述电气腔上设置有电控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发热模块和所述供电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控模块。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用于容纳保温内碗的保温腔内外露有发热模块的发热面,且壳体组件与发热模块之间密封配合,使保温腔可储水;当向保温腔注入保温介质(如热水等)时,保温介质可对保温内碗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当发热模块通电时,发热模块通电产生的热量对保温内碗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本保温碗既可实现注水式加热保温,又可实现电热式加热保温,在注水式保温和电热式保温之间取长补短,能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可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使实用性和适应性都增强,而且壳体组件可水洗,其清洗方便,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温碗的分解剖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温碗的组装剖视图。
22.图3为图2中h部的放大图。
23.图4为图2中k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5.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功能保温碗,包括壳体组件、保温内碗3、及用于加热保温的发热模块5;发热模块5固定设置于壳体组件内;壳体组件内设置有保温腔403,保温内碗3可拆卸式设置于保温腔403内;发热模块5顶部的发热面5011外露于保温腔403底部,壳体组件与发热模块5之间密封配合;工作模式一,向保温腔403注入保温介质(如热水等),保温介质对保温内碗3进行保温;工作模式二,发热模块5通电发热对保温内碗3进行保温。本多功能保温碗中,用于容纳保温内碗3的保温腔403底部外露有发热模块5的发热面5011,且壳体组件与发热模块5之间密封配合,使保温腔403可储水;当向保温腔403注入热水时,热水的热量可对保温内碗3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当发热模块5通电时,发热模块5通电产生的热量对保温内碗3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本保温碗既可实现注水式加热保温,又可实现电热式加热保温,在注水式保温和电热式保温之间取长补短,能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
需求,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使实用性和适应性都增强,而且壳体组件可水洗,其清洗方便,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26.进一步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连通保温腔403底部的槽孔404,该槽孔404具体开设于保温腔403底部,发热面5011外露于槽孔404上,保温腔403中的保温内碗3支承于发热面5011上,以至于当发热模块5通电发热时,热量可直接传递至保温内碗3上;壳体组件与发热模块5之间通过粘合剂9彼此密封连接,粘合剂9优选耐高温的胶水。
27.进一步地,发热模块5包括发热盘501、及设置于发热盘501底部的发热体502,发热面5011设置于发热盘501顶面,发热体502与发热面5011上下对应且位于发热面5011底部,发热盘501优选由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发热体502通电产生的热量通过发热盘501传递至保温内碗3上。
28.进一步地,槽孔404边缘向下延伸有环形凸筋405,发热盘501周侧一体成型有与环形凸筋405配合的环形凹槽5012,环形凹槽5012的环形开口向上,环形凸筋405自上向下插入环形凹槽5012中,环形凸筋405与环形凹槽5012之间通过粘合剂9彼此密封粘接,有效保证其密封性。
29.进一步地,发热体502包括发热膜、发热丝、发热管、ptc发热体、石墨烯发热体、与金属材质的保温内碗3配套的电磁线圈盘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可见,发热体502可应用市面上不同的发热元件,通用性强。
30.进一步地,发热模块5还包括用于检测保温内碗3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03,温度传感器503的探头与发热面5011底部贴合;通过温度传感器503的温度采集可及时掌握保温腔403温度,即便系统进行温度控制。
31.进一步地,多功能保温碗还包括环形的内碗固定件2,内碗固定件2与壳体组件可拆卸连接,内碗固定件2把保温内碗3压紧在壳体组件上,有效防止保温内碗3松脱,保证整体性。当内碗固定件2与壳体组件组装时,保温内碗3相对壳体组件固定;当内碗固定件2与壳体组件拆卸分离时,保温内碗3可拆卸清洗。
32.进一步地,内碗固定件2顶部环形边缘设置有向内侧弯曲的按压部201,保温内碗3顶部边缘折弯有外翻边301,外翻边301挂设于壳体组件顶部边缘上,按压部201与外翻边301上下对应,按压部201向下压紧外翻边301,以使保温内碗3压紧在壳体组件上;保温内碗3内设置有用于储存食物的容置腔302。
3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内碗固定件2与壳体组件彼此螺纹连接(旋扣连接或卡扣连接);具体是,内碗固定件2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203,壳体组件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401,内螺纹203与外螺纹401彼此旋接;内碗固定件2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202。
34.进一步地,壳体组件内侧设置有密封的电气腔802,电气腔802位于保温腔403下方,电气腔802内设置有电控模块6和可充电的供电模块7,发热模块5和供电模块7电连接电控模块6。
35.进一步地,壳体组件包括彼此配合装配的内壳体4和外壳体8,内壳体4至少部分插设于外壳体8内侧,内壳体4与外壳体8配合装配以形成密封的电气腔802,外螺纹401、保温腔403、槽孔404和环形凸筋405分别一体成型于内壳体4上;内壳体4外侧壁上凸起有环形的支撑凸筋402,外壳体8顶部边缘设置有环形的支撑台阶801,支撑凸筋402支承于支撑台阶801的横向延伸部分上,内壳体4通过支撑凸筋402支承于外壳体8上;内壳体4底部设置有向
下延伸的螺柱406,外壳体8内部设置有与螺柱406插接的筒体803,螺柱406与紧固单元(如螺钉等)螺接, 紧固单元将内壳体4与外壳体8紧固装配在一起。
36.进一步地,本多功能保温碗还包括盖设于保温内碗3顶部开口处的碗盖1,碗盖1顶部设置有提手101、底部设置有限位台阶102,限位台阶102的竖向延伸部分插入保温内碗3内侧,限位台阶102的横向延伸部分支承于保温内碗3顶部边缘。
37.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