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三明治冰屋结构绗缝的保暖聚热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0304发布日期:2023-01-17 17:2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三明治冰屋结构绗缝的保暖聚热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羽绒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三明治冰屋结构绗缝的保暖聚热羽绒被。


背景技术:

2.羽绒被作为家用冬季床上用品,在御寒保暖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羽绒被壳的制作方法较为单一,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羽绒的保暖作用,同时表面结构不具有独特的辨识度,很难吸引消费者。且分格件,也叫做立衬,其直接连接内外层的面料,热量容易从此处流失,不利于驱寒保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三明治冰屋结构绗缝的保暖聚热羽绒被。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具有三明治冰屋结构绗缝的保暖聚热羽绒被,包括
6.绗缝上层,其外侧面阵列设有若干第一羽绒单元,内侧面设有第一立衬;
7.绗缝下层,其外侧面阵列设有若干第二羽绒单元,内侧面设有第二立衬;
8.连接面料,其通过所述第一立衬和所述第二立衬连接所述绗缝上层和所述绗缝下层;
9.绒子,其填充于所述绗缝上层内部和所述绗缝下层内部;
10.其中,所述第一羽绒单元的总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羽绒单元的总数量,所述第一羽绒单元与所述第二羽绒单元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
11.一种方式,每个单独的所述第二羽绒单元的四角设有打皱角,相邻所述第二羽绒单元的对应所述打皱角重合。
12.一种方式,所述打皱角的角高不低于1.5cm。
13.一种方式,所述打皱角的角高为2-2.5cm。
14.一种方式,所述绗缝上层与所述绗缝下层不连通。
15.一种方式,所述连接面料为胆布。
16.一种方式,所述第一立衬的高度为1cm。
17.一种方式,所述第二立衬的高度为2.5cm。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绗缝上层和绗缝下层的错位羽绒单元,使得热量更少地从立衬处损失掉;绗缝上层和绗缝下层均做有立衬,保证绒子有足够的数占空间蓄暖锁温,提升保暖效果;绗缝上层和绗缝下层表面的羽绒单元使得产品更符合大众审美,提升竞争力和辨识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摊铺翻折状态下的外观局部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受力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蓄热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尺寸图。
24.图例说明:
25.10、绗缝上层;20、第一羽绒单元;30、第一立衬;40、绗缝下层;50、第二羽绒单元;60、第二立衬;70、连接面料;80、打皱角。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29.一种具有三明治冰屋结构绗缝的保暖聚热羽绒被,其外形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两部分,绗缝上层10和绗缝下层40,绗缝下层40为贴合使用者身体的一侧,绗缝上层10为直接接触外部环境的一侧。使用时,绗缝上层10靠近人体的一侧为内侧面,绗缝上层10直接接触外部环境的一侧为外侧面。同理,绗缝下层40靠近人体的一侧为外侧面,靠近绗缝上层10的一侧为内侧面。绗缝上层10的内侧面和绗缝下层40的内侧面通过连接面料70缝制拼接为一个完整的羽绒被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绗缝上层10和绗缝下层40均带有单独的内部结构,即绗缝上层10和绗缝下层40没有直观上的连通,各自结构独立。绒子填充于绗缝上层10和绗缝下层40的内部。外部受力时,羽绒单元等结构可以帮助缓冲。
30.具体的,绗缝上层10的外侧面设有若干第一羽绒单元20,这些第一羽绒单元20按阵列设于绗缝上层10的外侧面上,绗缝上层10的内侧面设有第一立衬30。绗缝下层40的外侧面设有若干第二羽绒单元50,这些第二羽绒单元50按阵列设于绗缝下层40的外侧面上,绗缝下层40的内侧面设有第二立衬60。连接面料70缝合第一立衬30和第二立衬60的四沿,最终使得绗缝上层10和绗缝下层40的内侧面对接,形成传统的羽绒被被壳的框架轮廓。
31.羽绒单元整体为片状的面料,其与对应的立衬缝合在一起形成绗缝上层10或绗缝
下层40,绒子填充在对应的羽绒单元与立衬之间的内部。
32.其中,第一羽绒单元20的总数量大于第二羽绒单元50的总数量,因此第一羽绒单元20和第二羽绒单元50无法在竖直方向上对齐,必然二者存在错位,即第一羽绒单元20整体与第二羽绒单元50整体交错设置。
33.优选的,每个单独的第二羽绒单元50在四角设有打皱角80,相邻的羽绒单元四角对接在一起,最优选的,对接的位置处,相应两个不同的第二羽绒单元50的打皱角80重合。
34.一般的,打皱角80的高度不得低于1.5cm,优选的,打皱角80的高度为2-2.5cm。
35.优选的,连接面料70选用胆布,绒子选用白鹅绒。
36.其中,第一立衬30的高度为1cm,第二立衬60的高度为2.5cm。具体如图5所示,a为打皱角的高度,b为第二立衬的高度,c为第一立衬的高度,d为蓬松后羽绒被整体的厚度,a+b+c为常态非蓬松状态下羽绒被的厚度。
37.蓄暖保温时,绗缝上层10和绗缝下层40的内部热量循环如图4所示,由于错位结构的存在,两种热量循环完全不同,这样相较于在竖直方向对齐的羽绒单元,形成错流,有助于阻止热量从立衬处散失。
38.这样,绗缝上层10和绗缝下层40在表面就形成了三层交错的立角扭花结构。羽绒被整体在环境面为方形充绒格,在贴身面为立角扭花方形充绒格,两侧的充绒格彼此不对齐,存在错位。上下两层绗缝层的错位结构配合使得立衬处的热量损失大大减少。上下层绗缝层均做有立衬,绒子可以有充足的舒展空间蓄暖锁温,实现三层交错立角扭花结构在蓄暖锁温上的运用。且绗缝上层10和绗缝下层40由于打皱角80的存在,充绒量必定不同,最终膨胀起来的两面高度也不同,两侧立衬的高度也不同。相较于市面上普通羽绒被的充绒结构,本实施例的环境面和贴身面均为充绒面,蓄热保暖效果更好,同时,立衬被设置成夹心层状,热量基本不会从立衬处流失,被充绒面锁蓄住。绗缝上层10和绗缝下层40的不同充绒量兼顾贴身面的舒适感和羽绒被的经济性,即贴身面充绒量更多无疑使用更加舒适,且一多一少结构,不仅保证御寒效果,也合理节约了羽绒被的生产成本。绗缝下层40独有的打皱角80提升了绗缝下层40的内部体积,增加了绒子的活动空间,进一步促进内部绒子的舒展、聚拢,起到调节温度的效果,更加实用。且羽绒单元的结构也迎合了消费者的审美,一举多得。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