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箱以及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7814发布日期:2022-12-07 03:16阅读:38来源:国知局
蒸箱以及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箱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蒸箱以及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2.蒸箱因其容量大、效率高、操作方便等优势,已逐步成为现代家庭必不可少的烹饪电器之一。
3.蒸制食物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蒸汽,因此蒸箱均配置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将产生的蒸汽通过管路输送至工作腔内。当输送蒸汽的过程持续一定时长后,工作腔内的气压值可能会超过预设的气压值,因此需要进行泄压处理。现有的蒸箱在内胆组件的顶部配置有泄压口,从顶部的泄压口排出的蒸汽直接进入顶部的散热风道内,伴随散热风道内的气流排至室内。泄压过程中,由于排出的蒸汽量较大,且蒸汽温度很高,很容易烫伤用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作为一种改进,公告号为cn209404397u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排气冷凝蒸烤箱,具体地,包括蒸烤箱,还包括排气管、散热风道和冷凝组件,蒸烤箱的内腔通过排气管连接至冷凝组件,冷凝组件通过散热风道送风冷却;冷凝组件包括上下盖合的冷凝盒和冷凝盖板,排气管接入冷凝盒,冷凝盖板通过散热风道送风冷却。可以看出,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冷凝组件,可以将部分排出的高温蒸汽进行冷凝,从而减少蒸汽排出量,达到一定的防烫伤效果,但是冷凝组件的冷凝效果仍然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蒸箱的冷凝组件的冷凝效果不佳的问题。
6.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所述蒸箱包括内胆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内胆组件外部的散热风道,所述内胆组件形成有工作腔,所述冷凝装置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内,所述冷凝装置设置有冷凝腔,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工作腔连通,从所述工作腔内排出的蒸汽经由所述冷凝腔冷凝后排出;所述冷凝装置还设置有换热流道,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冷凝腔彼此隔离且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通过设置的换热流道增加冷凝装置与散热风道内的温度较低的气流的换热面积,可以增强换热效果,通过流通的气流带走更多的热量,进而提升冷凝装置的冷凝效果,减少排出的蒸汽量,提升蒸箱的安全性。
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流道的横截面可以是封闭的,如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等等,其截面形状也可以是非封闭的,如u形、v型等等。换热流道的纵截面的中线可以是直线、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结合等。
9.此外,换热流道可以设置于冷凝腔的外部,如形成在冷凝装置的本体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于冷凝腔的内部,如形成在从冷凝腔穿过的换热管上。
10.在上述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设
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换热部分,所述换热流道设置于所述换热部分。
11.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本体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
12.在上述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分与所述装置本体连接为一体结构。
13.具体地,二者可以通过粘接、过盈配合等方式连接为一体结构。
14.在上述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分形成在所述装置本体上。
15.在上述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风道包括连接表面,所述换热部分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连接表面贴合连接。
16.具体地,该连接表面可以位于散热风道的内顶壁、内底壁或内侧壁。
17.此外,换热部分除包括第一部分外,还可以包括与装置本体连接但不与连接表面连接的部分,如当第一部分与散热风道的内顶壁贴合连接时,换热部分还可以包括连接到装置本体的侧面和/或底面的第二部分,如第二部分可以是翅片结构等等。
18.在上述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
1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流道位于装置本体与散热风道的内壁面之间。具体地,第一流道可以仅形成在第一部分上,也可以由第一部分和散热风道共同构造出。
20.在上述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连接表面相对的表面向内凹进并因此与所述连接表面构造出所述第一流道。
21.通过这样设置,不仅可以方便构件的加工,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借助金属材质的散热风道提高热传导的效率,进而进一步提升冷凝效果。
22.可以理解的是,当换热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时,在第二部分上可以形成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可以与第一流道连续或不连续。
23.在上述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多个子流道。
24.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增大与气流的接触面,进而提升冷凝效果。
25.在上述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腔包括彼此连通的多个子腔室。
26.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增大蒸汽与腔室内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冷凝效果。
27.在上述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与所述散热风道内的气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子流道与所述子腔室间隔排布。
28.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换热更均匀,使各个流道内的蒸汽冷凝程度相当,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冷凝效果。
29.在第二方面,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箱,该蒸箱包括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
3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蒸箱配置有前述的冷凝装置,因此具备前述的冷凝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31.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箱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道的俯视图;
34.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图4的俯视图;
37.图6为图5的b-b向剖视图;
38.图7为图5的c-c向剖视图;
39.附图标记列表:
40.1、蒸箱;11、面板;12、罩壳;121、散热风道;13、内顶板;14、散热风机;15、内背板;16、排气管;17、底板;18、内胆组件;19、冷凝装置;191、主体部分;1911、凹槽;1912、连接耳;1913、进气口;1914、子腔室;1915、排气口;192、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2.本实用新型中的蒸箱可以是仅具有蒸制功能的蒸箱,也可以是具有蒸制和烤制功能的蒸烤箱。
43.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实际应用时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要保护的设备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在下述实施例中,“未标示”表示附图中对相应的结构有示意但未进行标注,“未图示”表示附图中未对相应的结构进行示意。
4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箱及其冷凝装置进行解释说明。
4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道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b-b向剖视图;图7为图5的c-c向剖视图。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箱包括蒸箱主体以及各种配件,配件如线缆、插头、托盘等等。蒸箱主体包括壳体、内胆组件、以及设置于壳体和内胆组件之间的电器件、散热风机等等。
50.如图1所示,壳体由底板17、侧板(未图示)、外顶板(未图示)、背板(未图示)、面板
11、门体等构成,各部件连接形成安装空间,内胆组件18置于该安装空间内。背板靠近内胆组件18的一侧还连接有内背板15,内背板15用于固定线束、电机等等。内胆组件18的上方设置有内顶板13,内顶板13作为散热风机14、电器件(未图示)、蒸汽发生装置(未图示)、以及面板伸缩机构(未标示)等部件的安装基础,外顶板覆盖在内顶板13的上方,散热风机14置于外顶板、内顶板13、侧板、背板和面板11围设出的空间内,该空间通过侧板或背板设置的通风口与室内环境连通,在散热风机14启动的情形下,室内空间的低温空气会进入该空间,并进一步进入散热风道121后从蒸箱1的面板11下方排出。
51.内胆组件18包括内胆本体、安装在内胆本体的照明灯(未图示)、电加热(未图示)、内循环风机罩(未图示)、内循环风机(未图示)等。内胆本体内形成有工作腔,工作腔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材。工作腔内可设置至少一层蒸架。内胆本体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由多个板件连接为一体结构。
52.电加热设置于内胆本体的外底部或内底部,其包括至少一条加热管,加热管呈蛇形盘置,以增大发热面积。
53.本实施例中,内胆本体上的背部设置有蒸汽进口和泄压口,蒸汽进口与设置于内胆本体上方的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连通,以将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送入工作腔内。泄压口用于在工作腔内的压力过高的情形下将部分蒸汽排出,从而降低腔内压力。本实施例中的泄压口通过排气管16与设置于散热风道121内的冷凝装置19连通。冷凝装置19具有冷凝腔,冷凝腔设置有进气口1913和排气口1915,泄压口通过排气管16与冷凝装置19的进气口1913连通。
54.散热风道121用于给工作过程中的电器件降温,避免电器件被烧坏。
55.如图1至图3所示,散热风道121由内顶板13和连接至内顶板13上方的罩壳12构造而成,散热风道121的进风口位于蒸箱1靠后的位置,出风口位于靠近面板11下方的位置,散热风机14设置在进风口处。
56.散热风机14采用贯流风机,包括贯流风扇和风机壳,风机壳固定安装至内顶板13上。当其开启后,可以促使散热风机14周围的温度较低的空气进入散热风道121内,在散热风机14周围形成负压,进一步促进室内空间的常温空气进入蒸箱1的顶部空间,形成空气流,从而在空气流通过程中带走电器件等散发的热量。空气在散热风道121内的流通如图3中箭头所示。
57.沿空气流通方向观察,本实施例中的散热风道121的风道截面的纵向尺寸逐渐减小,使散热风道121呈逐渐扁平的形态。罩壳12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由多个板件拼接形成。
58.如图3所示,为了减少泄压过程中的排气量,避免过多的高温蒸汽排出后烫伤用户,本实施例中的散热风道121内设置有冷凝装置19,冷凝装置19用于对待排出的高温蒸汽进行冷凝降温。高温蒸汽在冷凝装置19内冷凝降温后实现水气分离,形成的冷凝水回流至蒸箱1的内胆。冷凝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逐步转移至散热风道121内的空气流,并随风道内的气流排至室内空间。
59.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冷凝装置19包括主体部分191和连接至主体部分191的端盖192,主体部分191与端盖192连接后共同构造出冷凝腔。本实施例中,主体部分191和端盖192共同形成冷凝装置19的装置本体以及换热部分,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的换热
部分形成在装置本体上,且装置本体为分体结构。
60.如图3和图4所示,主体部分191和端盖192的顶面向内凹进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凹槽1911。主体部分191上还设置有多个连接耳1912,连接耳1912用于将冷凝装置19固定连接到散热风道121内。散热风道121内具有用于连接冷凝装置19的连接表面,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表面形成在罩壳12的内表面上。当将冷凝装置19连接到该连接表面后,主体部分191和端盖192的顶面与该连接表面贴合,使得主体部分191上形成的凹槽1911与该连接表面共同构造出换热流道,该换热流道包括多个并行的子流道。
61.如图5和图6所示,冷凝装置19的进气口1913与排气管16的一端连接,工作腔内的蒸汽经由排气管16进入冷凝装置19的冷凝腔内。本实施例中,冷凝腔包括彼此连通且并排布置的多个子腔室1914,沿与散热风道121内的气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观察,即图6中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的方向观察,子流道与子腔室1914间隔排布,这样一来,当散热风道121内的气流进入各个子流道后,与各个子腔室1914内的蒸汽换热,由于子流道增大了换热面,因而可以提升换热效率,进而获得更好的冷凝效果。此外,子腔室1914的设置也会增大蒸汽与腔室内壁的换热面积,也能进一步提升冷凝效果。
62.如图6和图7所示,从进气口1913进入的蒸汽逐渐分散至各个子腔室1914,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水汇聚并从进气口1913排至排气管16中,进而回流至内胆内。
63.如图7所示,端盖192上形成能够与各个子腔室1914匹配的凸起(未标示),借助凸起与冷凝腔的内壁面的过盈配合实现端盖192与主体部分191的连接。为进一步提升冷凝装置19的密封性,也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端盖192和主体部分191。
64.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装置本体制成上下扣合的结构。
65.进一步地,为了使冷凝水方便回流,可以将冷凝腔的内底面设置一定的倾斜度。
66.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