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8111发布日期:2022-11-03 00:3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现有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的壳体,所述烹饪腔上方设有热风腔,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设置在热风腔内的热风扇、环绕风扇设置的发热件以及驱使热风扇转动的电机,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食材,现有散热风道没有完整包裹电机,导致电机及其周边环境内热量无法及时外排,使得电机使用寿命缩短,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通过在散热风道内设置供电机安装的凹槽来引导气流流经电机,对电机起到降温作用,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提升使用体验。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和热风组件的壳体,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热风扇、发热件以及驱使热风扇转动的电机,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食材,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内设有散热扇,所述散热风道中部通过向下凹陷形成供电机安装的凹槽,所述散热扇设置在凹槽槽口处并与散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等高设置,散热扇驱使进风口处空气流经电机表面并通过出风口外排,以降低电机运行时的温度。在散热风道内设置供电机安装的凹槽,利用凹槽起到引导气流流经电机的作用,使得电机及其周边环境中的热量可通过流经的气流外排,有效降低电机运行时的温度,进而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提升使用体验。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散热风扇处于同一高度,有效减小风阻,确保气流流速满足散热要求。
5.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扇设置在电机上方,所述电机外侧壁和凹槽内侧壁间围合形成散热环腔,所述电机通过转轴顶端驱使散热扇转动,以使散热扇自下而上抽取散热环腔内空气并外排。散热扇和电机的转轴互为同轴设置,确保散热扇能抽取散热环腔内空气并向外散热,提升散热效果。散热环腔会因其内空气外排而形成通过进风口抽取外界空气的负压区,利于散热风道与外界空间之间形成循环气流。
6.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形成热风腔顶壁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顶面中部通过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凹槽。导风罩能对热风扇形成的热风起到引导作用,确保热风向烹饪腔流动,还能有效隔绝烹饪腔内热量向散热风道扩散,减少热量损耗。
7.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的前壁和侧壁上,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后壁上。进风口抽取壳体前方和侧方的冷空气并形成向散热环腔输送气流,通过降低气流温度来提升散热效率,出风口设置在壳体后方,有效防止高温气流发生烫伤使用者的情况,还能避免排出的高温气流被进风口再次抽取的情况,提升散热效率。
8.作为优选,进风口和出风口至少局部等高设置,既有效减小风阻,进而确保气流流
速满足散热要求,还合理利用壳体顶部空间,降低壳体高度,提升美观性。
9.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环腔靠近凹槽侧壁的外缘部通过进风口抽取外界冷风,所述散热环腔内冷风与电机接触升温后被散热风扇抽离。散热环腔内气压会因内缘部空气被散热扇抽取而降低,使得外缘部形成可通过进风口抽取外界空气的负压区。
10.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包裹所述散热扇的导流蜗壳,导流蜗壳引导散热扇产生的气流向出风口流动,导流蜗壳既能对散热扇产生的气流进行汇流引导,确保气流尽快通过出风口外排,还能起到隔绝出风口和进风口的作用,确保来自进风口的气流需要流经凹槽后才能通过出风口外排,提升热量外排效率。
11.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扇为离心扇叶。离心扇叶能沿其轴线方向抽取空气并沿其径向向外散射,使得凹槽内与电机表面接触后的空气能被散热扇抽取并外排。
12.作为优选,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接定位并悬置在所述凹槽内。电机通过支架固定,使得电机外侧壁和凹槽侧壁互不接触并围合形成散热环腔,既防止电机通过凹槽侧壁接收来自烹饪腔的热量,还能利用流经散热环腔的气流起到阻挡热量向电机传递的作用。
13.作为优选,支架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竖向投影落入所述内缘部中,以使内缘部中与电机接触的气流在向上穿越散热孔后外排。散热扇通过散热孔抽取散热环腔内的空气,既确保内缘部内热量顺畅外排,还能对内缘部中空气进行抽取,使得外缘部的冷风能靠近电机并吸取热量并通过进风口抽取外界冷风。
14.作为优选,所述电机的顶端周缘通过上置减震垫抵触在支架的底面上,所述电机的底端周缘通过下置减震垫抵触在所述凹槽的壁面上,以限制电机运行产生的振动向外传递。上置减震垫和下置减震垫被夹持设置在电机及其周边部件间,有效吸收抵消电机运行产生的振动,确保空气炸锅运行平稳性。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散热风道内设置供电机安装的凹槽,利用凹槽起到引导气流流经电机的作用,使得电机及其周边环境中的热量可通过流经的气流外排,有效降低电机运行时的温度,进而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空气炸锅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空气炸锅的局部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电机装配结构拆解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空气炸锅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壳体,11、上置减震垫,12、下置减震垫,13、电机,14、导风罩, 141、凹槽,15、支架,151、散热孔,2、散热风道,21、散热扇,22、进风口, 23、出风口,24、散热环腔,25、导流蜗壳。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23.实施例一:
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25.如图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由内设烹饪腔和热风组件的壳体1组成,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热风扇、发热件以及驱使热风扇转动的电机13,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食材,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散热风道2,所述散热风道 2内设有散热扇21,所述散热风道2中部通过向下凹陷形成供电机13安装的凹槽141,所述散热扇21设置在凹槽141槽口处并与散热风道的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等高设置,散热扇21驱使进风口22处空气流经电机13表面并通过出风口23外排,以降低电机13运行时的温度。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炸锅包括烹饪腔以及与烹饪腔通连的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量输入烹饪腔,以制熟烹饪腔内食材。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热风扇和发热件,发热件位于热风扇周缘,转动的热风扇抽取烹饪腔内空气并形成流经发热件的气流,气流流经发热件吸收热量并形成向烹饪腔回流的热风,热风会在流入烹饪腔后与食材接触并实现热量传递,以使食材被自外向内逐渐制熟。热风会因与食材接触而温度降低并扩散至烹饪腔中,为被热风组件再次抽取加热提供气源,以此对空气进行循环抽取加热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所述热风组件还包括驱使热风扇转动的电机13,电机13设置在热风腔外,电机13的转轴底端向下延伸并在插入热风腔后与热风扇固接。
28.在使用时,首先,将食材放入烹饪腔内的锅体中;之后,封堵烹饪腔,以使烹饪腔和热风腔通连并与外界空间隔绝;最后,通过热风组件产生热风,热风输入烹饪腔以使锅体内食材被加热制熟。
29.现有的空气炸锅在运行时,烹饪腔内的热量会向外泄漏至电机13周边区域,同时,电机13运行会产生热量,导致电机13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运行,为了降低电机13运行时的温度,在壳体1顶部设置了散热风道,散热风道通过抽取外界冷风来对电机13进行降温,由于散热风道没有完整包裹电机13,导致电机 13及其周边环境内热量无法及时外排,缩短了电机13的使用寿命,影响使用体验。为此,在散热风道内设置供电机13安装的凹槽141,利用凹槽141引导散热风道内气流流经电机13表面,使得电机13及其周边环境中的热量能被流经的气流快速外排,通过降低电机13运行时的温度来延长电机13使用寿命,提升使用体验。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道2中部通过向下凹陷形成供电机13安装的凹槽141,所述散热扇21设置在凹槽141槽口处并与散热风道的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等高设置,散热扇21驱使进风口22处空气流经电机13表面并通过出风口23外排,以降低电机13运行时的温度。既确保凹槽141能引导气流沿电机 13表面流动,还能通过缩短与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间竖向距离来降低风阻,有效维持气流流速。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腔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壳体1的任意部位且与烹饪腔通连,所述风扇和发热件也可分开设置并配合产生热风,均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32.本实施例所述结构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空气炸锅,包括开门式、抽屉式以及盖合式等,均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例二:
34.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空气炸锅结构。
35.如图2所述,所述散热扇21设置在电机13上方,所述电机13外侧壁和凹槽141内侧
壁间围合形成散热环腔24,所述电机13通过转轴顶端驱使散热扇 21转动,以使散热扇21自下而上抽取散热环腔24内空气并外排。
36.在安装时,所述电机13通过支架15固定在凹槽141内,并在凹槽141内侧壁和电机13外侧壁间形成散热环腔24,所述电机13的转轴两端分别延伸,转轴的底端自上而下穿越导风罩14并与热风扇固接,转轴顶端向上穿越支架15 并与设置在导流蜗壳25内的散热扇21固接。
37.在使用时,所述电机13通电并驱使转轴转动,转轴驱使热风扇和散热扇21 同步转动,既能利用转动的热风扇与发热件配合产生制熟食材的热风,还能利用散热扇21驱使散热风道内气流流动并对电机13进行降温,以此确保电机13 运行温度维持在预设范围内,有效延长电机13使用寿命。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扇21为离心扇叶,离心扇叶能沿其轴线方向抽取空气并沿其径向方向向外输送。具体地,所述散热扇21通过转轴固接在凹槽141 的槽口处,且被支架15和导流蜗壳25包裹,所述支架15上设有与内缘部竖向对齐的散热孔151(如图3所述)。在使用时,一方面,散热扇21转动并通过散热孔151抽取内缘部中与电机13接触的空气,内缘部会因空气被抽离而接收来自外缘部的空气,使得外缘部内气压降低并通过进风口22接收外界冷风,确保电机13表面能始终与冷风接触,便于电机13内热量外排,另一方面,散热扇 21会将抽取的气流沿其径向向外甩出,气流会在与导流蜗壳25接触后转向并通过出风口23外排,确保热量及时排除壳体1。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13通过支架15固接定位并悬置在所述凹槽141 内(如图4所述)。所述支架15的周缘与导风罩14固接,中部盖合在凹槽141 的槽口处,并与导流蜗壳25配合包裹所述散热扇21。支架15上设有散热孔151,所述散热孔151的竖向投影落入所述内缘部中,以使内缘部中与电机13接触的气流在向上穿越散热孔151后外排。所述散热环腔24包括靠近电机13外侧壁的环形内缘部以及靠近凹槽141内侧壁的环形外缘部,所述散热孔151的竖向投影落入所述内缘部的竖向投影内,以使散热扇21能通过散热孔151对指定区域内空气进行抽取,确保气流在散热风道内沿预设路径流动。具体地,所述散热环腔24靠近凹槽141侧壁的外缘部通过进风口22抽取外界冷风,冷风流动至内缘部并在与电机13接触升温后被散热风扇抽离。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形成热风腔顶壁的导风罩14,所述导风罩14的顶面中部通过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凹槽141。所述热风腔设置在烹饪腔上方,所述导风罩14形成热风腔顶壁,既起到引导热风流向的作用,还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少热量向电机13周边区域外泄,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22设置在所述壳体1顶部的前壁和侧壁上,所述出风口23设置在所述壳体1顶部后壁上。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的朝向错开设置,以在壳体1周边形成错开的低温区和高温区,既确保散热风道能获得充足的冷风,且不受高温区影响,还确保散热风道外排的高温空气能远离使用者,确保使用安全。
42.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至少局部等高设置(如图5所述),既能通过合理利用壳体1顶部空间来降低壳体1高度,提升运行平稳性,防止因重心过高而发生晃动,还能在壳体1顶部周缘开设连续的风口来提升美观性。所述散热风道位于进风口22和凹槽141槽口间区段能为散热环腔24外缘部提供冷风,有效提升气流携带热量的效率。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包裹所述散热扇21的导流蜗壳25,导流蜗壳25引导散热扇21产生的气流向出风口23流动。导流蜗壳25既对散热扇21甩出的气流进行汇流引导,还能阻隔通过进风口22流入的冷风直接被出风口23外排,确保气流能与电机13外侧壁接触。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13的顶端周缘通过上置减震垫11抵触在支架15 的底面上,所述电机13的底端周缘通过下置减震垫12抵触在所述凹槽141的壁面上,以限制电机13运行产生的振动向外传递。所述上置减震垫11和下置减震垫12分别与电机13顶面和底面的周缘拐角处贴合,对电机13起到竖向限位和径向限位作用,确保电机13朝各个方向的振动均能被有效吸收和抵消,有效降低运行噪音和振动,提升使用体验。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可拆卸的顶盖,所述导流蜗壳由顶盖底面向下延伸形成,顶盖盖合在壳体顶部并围合形成所述散热风道,方便装配维护。
46.本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