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坐具的伸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41426发布日期:2022-10-18 22:4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能坐具的伸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功能坐具的伸展装置。


背景技术:

2.家具领域下的坐具主要包括沙发、椅子等产品,无论哪种坐具产品,当下的坐具越来越具有多样化的功能,目前市场上存在有一种具有三种姿态可变的“零重力”坐具,其中三姿分别为坐姿、休闲姿和躺姿,当处于躺姿状态时,用户腿脚等部件可处于与其心脏同等高度的状态,从而助于血液循环,实现“零重力”;
3.如申请号为202110556148.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支撑性好的功能沙发伸展装置,其中起到三姿可变的主要作用的部件为坐具内部的伸展装置,伸展装置主要包括机架、连接于机架上的悬挂机构、连接于悬挂机构并用于连接坐垫的座框、连接于座框前后两端的搁脚机构和靠背机构;
4.当处于坐姿状态时,该坐具内部的伸展装置处于收拢状态,用户可乘坐于该坐具;当处于休闲姿状态时,动力源施力于搁脚机构以使搁脚机构向外、向上打开,此时用户可乘坐于坐垫上且双脚可搁置在搁脚机构上;当处于躺姿状态时,动力源继续施力于搁脚机构并进而带动座框向前移动,而靠背机构也随机发生联动,最终靠背结构内用于连接坐具靠背的安装件发生足够的倾斜,则此时,用户的后背可躺在靠背机构上方。
5.针对上述这类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普遍存在以下缺陷,休闲姿或躺姿状态时,当用户的腿脚搁置到搁脚板上后,因重力会发生下倾,导致用户下体有一种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处于躺姿状态时,用户腿脚低于用户心脏,无法真正实现“零重力”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善伸展装置的“零重力”体验,本技术提供一种功能坐具的伸展装置。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功能坐具的伸展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功能坐具的伸展装置,包括机架、连接于机架的悬挂机构、连接于悬挂机构的座框、连接于座框两端的搁脚机构和靠背机构,悬挂机构包括与机架相连的第一悬挂组件、与座框相连的第二悬挂组件、悬挂件,第二悬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座框和悬挂件之间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第一摆杆较第二摆杆更靠近搁脚机构;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过程中,第一摆杆与座框的连接点向上摆动,第二摆杆与座框的连接点向下摆动;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时,座框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的增长量小于5
°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过程中,由于第一摆杆的上端向上摆动,而第二摆杆的上端向下摆动,则可实现座框的前端相对于后端向上翘起,则连接于座框前端的搁脚机构的基础高度也就能够上升,提高了搁脚的高度,当躺姿状态用户的腿脚压上去之后,搁脚机构对于用户腿脚的支撑可助于实现“零重力”体验;而且值得说明的是,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时,座框的角度变化不超过5
°
,具有两方面价值,一方面是因为休闲姿状态下座框的倾斜程度已经足够,没必要在休闲姿到躺姿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是
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过程中,假如座框的前端相对于后端继续大角度上翘,可能导致躺姿状态下的用户腿脚被上抬至过高高度,造成不适。
10.优选的,所述靠背机构包括用于安装靠垫的安装件,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时,安装件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的减少量小于40
°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坐具呈躺姿时,其靠垫不至于过度下翻而导致用户使用感降低,其小于40
°
的减少量能够基本满足坐具处于躺姿状态时提供给用户躺的需求。
12.优选的,所述靠背机构包括用于安装靠垫的安装件,坐具处于躺姿状态时,安装件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在18
°
至30
°
之间,安装件与座框的夹角在120
°
至140
°
之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坐具处于躺姿状态下能够提供给用户比较舒适的安装件和座框的角度范围。
14.优选的,所述靠背机构包括用于安装靠垫的安装件,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时,安装件的角度变化量小于5
°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时,本方案将用于安装靠垫的安装件的角度变化限制在5
°
之内,其目的是符合人体工学,满足用户正常休闲所需。
16.优选的,所述靠背机构包括连接于座框的靠背组件、转动连接于靠背组件的第一靠背杆、转动连接于第一靠背杆与机架之间的第二靠背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过程中,悬挂件与第一悬挂组件基本保持固定,则此过程中的悬挂件等效为与机架固定,通过上述设置,靠背组件与机架之间连接有两根靠背杆,则座框、连接于座框的靠背组件、两根摆杆、两根靠背杆、悬挂件和机架之间自由度为1的多联杆结构,而该结构下,可在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的变化过程中,使靠背组件的角度变化很小,即坐姿到休闲姿的转变过程中,连接于靠背组件的靠垫角度变化很小,适配于用户从坐到休闲的需求。
18.优选的,所述靠背组件包括固定于座框的固定件、转动连接于固定件一端的安装件、转动连接于安装件的连接杆,第一靠背杆转动连接于连接杆和固定件的另一端之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安装件在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时可发生翻转,以实现靠垫的向下翻转。
20.优选的,所述安装件上设有限位钩,固定件上设有限位销,当坐具处于坐姿状态时,限位销抵接于限位钩,当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过程,限位钩远离限位销运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销与限位钩的配合,可在坐姿和休闲姿时,维持安装件与座框的角度,而使安装件不至于过度靠近座框。
22.优选的,所述安装件上设有抵接面,当坐具处于躺姿状态时,限位销抵接于抵接面,当坐具从躺姿到休闲姿过程,抵接面远离限位销运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销与抵接面的配合,可在躺姿时,维持安装件与水平面的角度,而使安装件不至于过度后翻。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功能坐具的伸展装置有益技术效果:本方案中当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过程中,由于第一摆杆的上端向上摆动,而第二摆杆的上端向下摆动,则可实现座框的前端相对于后端向上翘起,则连接于座框前端的搁脚机构的基础高度也就能够上升,提高了搁脚的高度,当躺姿状态用户的腿脚压上去之后,搁脚机构对于用户腿脚的支撑可助于实现“零重力”体验;在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时,限定座框的角度变化
不超过5
°
,安装件的角度变化不超过40
°
,可避免在躺姿状态下搁脚机构过度抬高,以及靠背结构过度下翻的问题,从而为用户提供较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侧面示意图,示出座框与靠背、第二悬挂组件的连接关系;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侧面示意图,示出机架与第一悬挂组件的连接关系;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三姿转换示意图,示出各姿态下的角度。
29.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安装点;2、悬挂机构;21、第一悬挂组件;211、第一悬挂杆;212、第二悬挂杆;213、前连接端;214、第三悬挂杆;215、第四悬挂杆;216、后连接端;217、第五悬挂杆;218、第六悬挂杆;22、第二悬挂组件;221、第一摆杆;222、第二摆杆;223、联动杆;23、悬挂件;231、前配合点;232、后配合点;3、座框;4、搁脚机构;5、靠背机构;6、靠背组件;61、固定件;62、安装件;63、连接杆;64、限位钩;65、限位销;66、抵接面;7、第一靠背杆;8、第二靠背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功能坐具的伸展装置。
32.实施例1:
33.参考图1,功能坐具的伸展装置包括大致呈长条状的机架1、连接于机架1的悬挂机构2、连接于悬挂机构2的座框3、连接于座框3两端的搁脚机构4和靠背机构5;其中功能坐具内还需设有动力源(图中未示出),动力源可选为电缸,动力源可选作用于搁脚机构4,以实现搁脚机构4相对于座框3向前向上打开,本方案中,以搁脚机构4所处一端为伸展装置的前端,以靠背机构5所处一端为伸展装置的后端。
34.参考图2和图3,悬挂机构2包括与机架1相连的第一悬挂组件21、与座框3相连的第二悬挂组件22、悬挂件23,第一悬挂组件21包括第一悬挂杆211和第二悬挂杆212,第一悬挂杆211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前端,其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悬挂杆212的上端,第二悬挂杆212的下端为前连接端213,前连接端213转动连接于悬挂件23的前端;第一悬挂组件21还包括第三悬挂杆214和第四悬挂杆215,第三悬挂杆214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后端,第四悬挂杆215的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三悬挂杆214、下端为后连接端216,后连接端216转动连接于悬挂件23的后端;第一悬挂组件21还包括第五悬挂杆217和第六悬挂杆218,第五悬挂杆217的前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悬挂杆211的侧壁上、其后端转动连接于第三悬挂杆214的上端,第六悬挂杆218的前端转动连接于第五悬挂杆217的侧壁、其后端转动连接于第四悬挂杆215的侧壁;最终,第一悬挂组件21内的各悬挂杆与机架1、悬挂件23共同沟通多联杆结构,且其自由度为一。
35.第二悬挂组件22包括转动连接于座框3和悬挂件23之间的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第一摆杆221位于第二摆杆222的前侧;悬挂件23上设有前配合点231和后配合点
232,第二悬挂杆212的前连接端213转动连接于悬挂件23的前配合点231,第四悬挂杆215的后连接端216转动连接于悬挂件23的后配合点232;第二悬挂组件22还包括联动杆223,联动杆223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搁脚机构4,其后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摆杆222的侧壁;
36.当动力源(图中未示出)施力于搁脚机构4并推动搁脚机构4相对座框3向前、向上摆转时,联动杆223的前端向后向下做联动变化,而该变化也导致了第二摆杆222绕座框3做逆时针方向摆动,即第二摆杆222绕悬挂件23逆时针转动,则座框3相对于悬挂件23向前运动;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过程中,第一摆杆221与座框3的连接点向上摆动,第二摆杆222与座框3的连接点向下摆动,则座框3向前运动的同时,还可以发生座框3前端相对于其后端上翘的动作,进而提高了座框3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
37.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过程中,受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搁脚机构4的打开动作先于第二悬挂组件22的动作,直至搁脚机构4完全打开而无法继续相对于座框3旋转时,进入休闲姿到躺姿的变化过程,该过程中,第二悬挂组件22发生动作,实现悬挂件23相对于机架1的移动,整个移动过程,座框3与悬挂件23基本保持固定,且从休闲姿到躺姿后,座框3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的增长量小于5
°
,本实施例图4中示出为3
°

38.靠背机构5包括包括连接于座框3后端的靠背组件6、转动连接于靠背组件6的第一靠背杆7、转动连接于第一靠背杆7与机架1后端之间的第二靠背杆8,机架1后端设有安装点11,第二靠背杆8的下端转动连接于安装点11;靠背组件6包括固定于座框3后端的固定件61,固定件61大致呈u形,包括向上翘起的两端,靠背组件6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件61靠前一端的安装件62、转动连接于安装件62的连接杆63,第一靠背杆7的上半部分转动连接于连接杆63和固定件61的靠后一端之间。
39.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过程中,靠背机构5跟随座框3一同向前移动已经略微倾斜,其中的第一靠背杆7和第二靠背杆8为此过程提供联动变化,并使安装件62在此过程中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变化不大;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过程中,第二靠背杆8处于较大的倾斜状态,且随着座框3的进一步前移,第二靠背杆8已经无法继续向前、向下转动,则靠背组件6发生相对于座框3的联动调解,即该过程中的安装件62会发生向后翻转调整,实现靠背的后倾。
40.安装件62上设有限位钩64,固定件61上设有限位销65,当坐具处于坐姿状态和休闲姿状态时,限位销65抵接于限位钩64,当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过程,限位钩64远离限位销65运动;限位销65与限位钩64的配合,可在坐姿和休闲姿时,维持安装件62与座框3的角度,而使安装件62不至于过度靠近座框3。安装件62上还设有抵接面66,当坐具处于躺姿状态时,限位销65抵接于抵接面66,当坐具从躺姿到休闲姿过程,抵接面66远离限位销65运动;限位销65与抵接面66的配合,可在躺姿时,维持安装件62与水平面的角度,而使安装件62不至于过度后翻。
41.参考图4,本实施例,坐具处于坐姿状态时,座框3相对于水平面的上翘角度可选为10
°
,座框3与安装件62的夹角角度可选为100
°
;坐具从坐姿到休闲姿过程中,座框3前端相较于其后端发生上翘,本实施例中,其上翘后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可选为19
°
,而座框3与安装件62的夹角角度基本保持不变;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过程中,需要限定座框3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增量小于5
°
,本实施可选为增量为3
°
,即最终座框3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21
°
,该过程中,还需要限定安装件62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减少量小于40
°
,且当坐具处于躺姿状态
时,安装件62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在18
°
至30
°
之间,安装件62与座框3的夹角在120
°
至140
°
之间,本实施例可选为减少量为36
°
,即最终安装件62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可选为25
°
,安装件62与座框3的夹角角度可选为134
°

42.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时,座框3的角度变化不超过5
°
,具有两方面价值,一方面是因为休闲姿状态下座框3的倾斜程度已经足够,没必要在休闲姿到躺姿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是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过程中,假如座框3的前端相对于后端继续大角度上翘,可能导致躺姿状态下的用户腿脚被上抬至过高高度,造成不适;坐具从休闲姿到躺姿时,安装件62的角度变化不超过40
°
,目的是,在坐具呈躺姿时,其靠垫不至于过度下翻而导致用户使用感降低,而且其小于40
°
的减少量能够基本满足坐具处于躺姿状态时提供给用户躺的需求。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