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合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5905发布日期:2022-10-05 03:3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合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盖合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桌子。


背景技术:

2.显微镜是由若干个透镜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可以用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物体。
3.如申请号为20212027412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显微镜观察桌,包括主桌面,主桌面下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主桌面的支撑座,支撑座上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与支撑座可升降连接的收纳组架,支撑座上连接有驱动收纳组架升降的驱动件,主桌面上开设有与容置槽连通的升降口。收纳组架包括下托板、上盖板和支撑隔板,下托板呈水平设置并沿竖直方向与支撑座滑移连接,支撑隔板竖直设置并与下托板固定连接,上盖板水平设置并与支撑隔板固定连接。下托板上的显微镜收纳于容置槽内时,上盖板对升降口进行盖合。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升降口开启时,上盖板位于主桌面的上侧,占用空间,导致了空间的浪费,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节省升降口开启时桌子的占用空间,本技术提供一种盖合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桌子。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盖合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盖合装置,应用于桌子,该桌子具有一收纳腔和一桌面,所述桌面上设有与所述收纳腔连通的升降口,盖合装置包括:
8.盖板,穿设于升降口中,以盖合升降口;以及
9.启闭驱动机构,设于收纳腔内驱使所述盖板启闭升降口,升降口开启时,所述盖板收纳于所述升降口中。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口开启时,盖板收纳于收纳腔内,节省了桌子的占用空间,实现了盖板对升降口的自动盖合和自动开启。
11.可选的,所述启闭驱动机构包括:
12.启闭驱动丝杆,设于所述收纳腔内且沿周向与桌子转动连接,所述启闭驱动丝杆沿轴向相对桌子固定,所述启闭驱动丝杆的轴线与所述升降口的朝向互相垂直;
13.启闭驱动源,设于所述收纳腔内且与桌子固定,所述启闭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启闭驱动丝杆传动连接;
14.驱动座,沿所述启闭驱动丝杆的轴向滑移连接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驱动座与所述启闭驱动丝杆螺纹连接;以及
15.一个以上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座、所述盖板铰接,所述驱动座与所述盖板始终保持平行;
16.所述盖板于所述收纳腔中移动至与升降口对准时,所述盖板可远离所述驱动座插入升降口;所述盖板位于升降口中,所述驱动座远离升降口时,所述盖板可滑出升降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盖板对升降口的自动盖合和自动开启,使得升降口开启时,盖板收纳于收纳腔内,节省了桌子的占用空间。
18.可选的,所述启闭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收纳腔内,升降口完全开启时,升降口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盖板与所述限位板抵接时,所述盖板与升降口对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的设置,对靠近限位板的盖板进行限位,使得盖板与升降口对准,同时使得盖板能够在驱动座的驱使下插入升降口对升降口盖合,辅助实现了盖板对升降口的自动盖合。
20.可选的,所述连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杆与所述盖板的铰接处依次连接围成第一平行四边形,四个所述连杆与所述驱动座的铰接处依次连接围成第二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与所述第二平行四边形全等。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盖板通过连杆与驱动座铰接之后,能够始终与驱动座保持平行,同时使得盖板不易相对驱动座发生晃动。
22.可选的,所述驱动座上可拆卸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套设于所述启闭驱动丝杆上且与所述启闭驱动丝杆螺纹连接,所述驱动座随所述驱动块沿所述启闭驱动丝杆的轴向同步移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升降丝杆与驱动座进行组装,即先将驱动块与启闭驱动丝杆组装,再将驱动块固定于驱动座上。
24.可选的,所述启闭驱动机构还包括:
25.导向柱,设于所述盖板的下侧且相对所述盖板固定,所述驱动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启闭驱动丝杆的轴线互相平行的长腰孔,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长腰孔中,所述导向柱可相对所述驱动座滑移;以及
26.复位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所述驱动座抵接,所述复位弹性件使得盖板保持有远离所述驱动座的趋势;
27.所述导向柱与所述长腰孔的一端内侧壁抵接时,所述盖板对准升降口。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闭驱动源与启闭驱动丝杆配合驱使驱动座远离升降口时,导向柱引导盖板靠近驱动座而打开升降口;导向柱与长腰孔的一端内侧壁抵接时,盖板对准升降口,启闭驱动源与启闭驱动丝杆配合驱使驱动座靠近升降口,复位弹性件驱使盖板在引导柱的引导下插入升降口,对升降口进行盖合,实现了盖板对升降口的自动盖合和自动开启。
29.可选的,所述盖板与升降口的侧壁抵接的边沿上设有凸边,升降口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收纳腔互相连通,所述凸边可插入所述凹槽内。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盖板进行限位,使得盖板不易从升降口的上侧滑离升降口。
3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桌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2.一种桌子,包括:
33.桌体,具有一收纳腔和一桌面,所述桌面上设有与所述收纳腔连通的升降口;
34.支撑平台,可于所述收纳腔内升降滑移,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放置物件,所述支撑平台上放置的物件可经所述升降口伸出所述桌面;
35.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桌体的收纳腔内,以驱使所述支撑平台升降;以及
36.如上所述的盖合装置。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件在不使用时可以与支撑平台收纳于收纳腔内,盖板对升降口进行盖合。物件当需要使用时,启闭驱动机构驱使盖板开启升降口,升降机构驱使支撑平台上升带动物件伸出桌面的升降口,实现了显微镜等物件的自动收纳与自动取用,取用和收纳简单。
38.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39.升降丝杆,设于所述收纳腔内且沿周向与所述桌体转动连接,所述升降丝杆沿轴向相对所述桌体固定,所述升降丝杆的轴线与所述支撑平台的升降滑移方向互相平行,所述升降丝杆与所述支撑平台螺纹连接;以及
40.升降驱动源,设于所述收纳腔内且与所述桌体固定,所述升降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丝杆传动连接。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物件使用时的自动取出,以及物件不使用时的自动收纳。
42.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为两个,两所述升降机构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两侧。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物件的重量由支撑平台两侧的升降机构分担,进而使得支撑平台使用时不易发生倾斜。
4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5.1.升降口开启时,盖板收纳于收纳腔内,节省了桌子的占用空间,实现了盖板对升降口的自动盖合和自动开启;
46.2.物件在不使用时可以与支撑平台收纳于收纳腔内,盖板对升降口进行盖合。物件当需要使用时,启闭驱动机构驱使盖板开启升降口,升降机构驱使支撑平台上升带动物件伸出桌面的升降口,实现了显微镜等物件的自动收纳与自动取用,取用和收纳简单。
附图说明
4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桌子的俯视图。
48.图2是图1中a-a向的局部剖视图。
4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启闭驱动机构与盖板的分解示意图。
5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升降机构与支撑平台、传动机构、同步轴的结构示意图。
5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传动结构与升降丝杆、同步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启闭驱动机构与盖板的分解示意图。
53.附图标记说明:10、盖板;11、凸边;20、启闭驱动机构;21、启闭驱动丝杆;22、启闭驱动源;23、驱动座;231、驱动块;232、长腰孔;233、铰接架;2331、插入槽;24、连杆;25、限位板;26、导向柱;27、复位弹性件;30、桌体;31、收纳腔;311、第一滑轨;312、第二滑轨;32、桌面;33、升降口;331、凹槽;40、支撑平台;41、滑块;50、升降机构;51、升降丝杆;52、升降驱动源;521、同步轴;53、升降块;60、传动机构;61、左壳体;62、右壳体;63、第一啮合齿轮;64、第二啮合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54.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桌子。
56.实施例1
57.参照图1与图2,桌子包括桌体30、支撑平台40、升降机构50和盖合装置。盖合装置包括盖板10和启闭驱动机构20。桌体30具有一收纳腔31和一桌面32,桌面32为桌体30的上表面,桌面32上开设有一升降口33,升降口33竖直朝上设置,升降口33与收纳腔31互相连通。支撑平台40用于安装放置物件,物件可以为显微镜、电视机、电脑显示屏等物品,支撑平台40设于收纳腔31内且位于升降口33的正下方,支撑平台40沿竖直方向与桌体30滑移连接。升降机构50设于收纳腔31内,升降机构50用于驱使支撑平台40升降,以使物件伸出升降口33或收纳于收纳腔31内。盖板10穿设于升降口33中以盖合升降口33,启闭驱动机构20设于收纳腔31内,启闭驱动机构20用于驱使盖板10启闭升降口33。
58.参照图2与图3,盖板10的下侧边沿上一体设有凸边11。升降口3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凹槽331,凹槽331的开口朝下设置,凹槽331与收纳腔31互相连通。盖板10从下向上插入升降口33时,凸边11可插入凹槽331内,凹槽331与凸边11配合对盖板10限位,使得盖板10不易从升降口33的上侧滑离升降口33。凸边11完全插入凹槽331内时,即凸边11的上表面与凹槽331的槽底抵接,盖板10的上表面与桌面32齐平。
59.启闭驱动机构20包括启闭驱动丝杆21、启闭驱动源22、驱动座23、连杆24和限位板25。启闭驱动丝杆21呈水平设置,启闭驱动丝杆2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收纳腔31的内侧壁上,启闭驱动丝杆21沿轴向相对桌体30固定。
60.启闭驱动源22固定于收纳腔31的内侧壁上,启闭驱动源22可以为电机,也可以为减速机,启闭驱动源22可以根据需要的输出转速选用电机或者减速机,启闭驱动源22的输出轴与启闭驱动丝杆21传动连接,以驱使启闭驱动丝杆21转动。
61.驱动座23设于收纳腔31内,驱动座23与盖板10互相平行,驱动座23与盖板10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盖板10的厚度。驱动座23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滑轨311,第一滑轨311为线性滑轨,第一滑轨311与启闭驱动丝杆21的轴线互相平行,驱动座23通过第一滑轨311沿水平方向于收纳腔31内滑移。驱动座23可以直接与启闭驱动丝杆21螺纹连接,即驱动座23套设于启闭驱动丝杆21上,驱动座23与启闭驱动丝杆21螺纹连接;驱动座23也可以间接与启闭驱动丝杆21螺纹连接,即驱动座23上可拆卸连接有驱动块231,驱动块231相对驱动座23固定,驱动块231套设于启闭驱动丝杆21上,驱动块231与启闭驱动丝杆21螺纹连接。
62.连杆24的两端分别与驱动座23、盖板10铰接,驱动座23与盖板10始终保持平行。具体地,盖板10的下侧与驱动座23的上侧均固定有铰接架233,铰接架233上开设有供连杆24的端部插入的插入槽2331。连杆24的端部插至插入槽2331内之后,销轴依次穿设于铰接架233与连杆24的端部,以将连杆24与铰接架233铰接在一起,销轴的轴线与启闭驱动丝杆21的轴线互相垂直。
63.连杆2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连杆24沿启闭驱动丝杆21的轴向间隔排成两排,即连杆24的数量为两个时,一个连杆24即为一排,两排连杆24沿启闭驱动丝杆21的轴向间隔设置;连杆24的数量为三个时,其中一个连杆24为一排,剩余两个连杆24为一排,两排连杆24沿启闭驱动丝杆21的轴向间隔设置;连杆24的数量为四个时,两个连杆24为一排,两
排连杆24沿启闭驱动丝杆21的轴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连杆24的数量以四个为例进行介绍,四个连杆24与盖板10的铰接处依次连接围成第一平行四边形,四个连杆24与驱动座23的铰接处依次连接围成第二平行四边形,第一平行四边形与第二平行四边形全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平行四边形与第二平行四边形均为矩形。
64.限位板25固定于收纳腔31的内侧壁上,限位板25与启闭驱动丝杆21的轴线互相垂直,限位板25位于盖板10的一侧,限位板25靠近盖板10的竖直面与升降口33的一内侧壁共面,盖板10与限位板25抵接时,盖板10与升降口33对准。
65.初始时,盖板10穿设于升降口33中盖合升降口33,凸边11完全插入凹槽331中,连杆24与盖板10、驱动座23互相垂直,此时,控制启闭驱动源22驱使启闭驱动丝杆21转动,驱使驱动座23向远离限位板25的方向移动,连杆24由竖直变为倾斜驱使盖板10向下移动滑出升降口33,之后,盖板10随驱动座23一起向远离限位板25的方向继续移动,直至支撑平台40与升降口33之间无遮挡,即升降口33完全开启,此时限位板25与盖板10分别位于升降口33的两侧。
66.当需要盖合升降口33时,控制启闭驱动源22驱使启闭驱动丝杆21转动,驱使驱动座23带动盖板10向靠近限位板25的方向移动,盖板10与限位板25抵接时,盖板10与升降口33对准,此时驱动座23在启闭驱动源22与启闭驱动丝杆21的驱使下继续靠近限位板25,盖板10在限位板25的限位作用下相对驱动座23上升,直至盖板10插入升降口33内,对升降口33盖合。
67.参照图2与图4,收纳腔3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两个第二滑轨312,两个第二滑轨312呈竖直设置。支撑平台40的一侧固定有两个滑块41,滑块41滑移连接于第二滑轨312上,以使得支撑平台40沿竖直方向于收纳腔31内滑移。
68.升降机构50包括升降丝杆51、升降驱动源52和升降块53。升降丝杆51呈竖直设置,升降丝杆5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收纳腔31的内侧壁上,升降丝杆51沿自身的轴向相对桌体30固定。
69.升降驱动源52固定于收纳腔31的内侧壁上,升降驱动源52可以为电机,也可以为减速机,升降驱动源52可以根据需要的输出转速选用电机或者减速机,升降驱动源52的输出轴与升降丝杆51传动连接,以驱使升降丝杆51转动。
70.升降块53套设于升降丝杆51上,升降块53与升降丝杆51螺纹连接,升降块53可拆卸连接于支撑平台40的一侧,升降块53与支撑平台40相对固定,以使得升降驱动源52驱使升降丝杆51转动时,升降块53能够带动支撑平台40升降。
71.升降机构5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为了使得支撑平台40在升降时不易发生倾斜,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50的数量选用两个,两个升降机构50分别设于支撑平台40的两侧,两个升降块53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支撑平台40的两侧。
72.参照图4与图5,为了使得支撑平台40的两侧能够同步升降,两个升降机构50共用同一个升降驱动源52。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源52的输出轴与升降丝杆51互相平行,升降驱动源52的输出轴通过链传动或者带传动与升降丝杆51传动连接。
7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源52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同步轴521,同步轴521的两端均设有传动机构60,同步轴521与升降丝杆51通过传动机构60传动连接。
74.传动机构60包括左壳体61、右壳体62、第一啮合齿轮63和第二啮合齿轮64。左壳体
61与右壳体62可拆卸连接,左壳体61与右壳体62配合形成有内腔,第一啮合齿轮63与第二啮合齿轮64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内腔内,第一啮合齿轮63的轴线与第二啮合齿轮64的轴线互相垂直。同步轴521的端部插入内腔内,同步轴521与第一啮合齿轮63呈同心设置,同步轴521与第一啮合齿轮63固定连接。升降丝杆51的下端插入内腔内,升降丝杆51与第二啮合齿轮64呈同心设置,升降丝杆51与第二啮合齿轮64固定连接。
75.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物件在不使用时与支撑平台40一起收纳于收纳腔31内,盖板10穿设于升降口33中对升降口33盖合。当需要使用物件时,通过启闭驱动源22与启闭驱动丝杆21驱使驱动座23向远离限位板25的方向移动,驱动座23先带动盖板10向下滑出升降口33,之后带动盖板10向远离限位板25的方向移动打开升降口33,然后升降机构50驱使支撑平台40带动物件上升伸出升降口33。
76.当需要将物件收纳于收纳腔31内时,先通过升降机构50驱使支撑平台40带动物件下降收纳于收纳腔31内,再通过启闭驱动源22与启闭驱动丝杆21驱使驱动座23与盖板10向靠近限位板25的方向移动,盖板10与限位板25抵接后,盖板10在限位板25的限位作用下相对驱动座23上升,直至盖板10插入升降口33内,对升降口33盖合。
77.实施例2
78.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启闭驱动机构20包括启闭驱动丝杆21、启闭驱动源22、驱动座23、连杆24、导向柱26和复位弹性件27。
79.连杆24为一排,一排连杆24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两个以上连杆24为一排时,该排连杆24所在的平面与启闭驱动丝杆21的轴线互相垂直。
80.导向柱26固定于盖板10的下侧,导向柱26呈竖直设置,驱动座23上开设有长腰孔232,长腰孔232沿启闭驱动丝杆21的轴向开设,长腰孔232供导向柱26穿设,导向柱26即可沿自身的轴向相对驱动座23滑移,又可沿启闭驱动丝杆21的轴向相对驱动座23滑移。导向柱26与长腰孔232远离启闭驱动源22的一端内侧壁抵接时,盖板10与升降口33对准。
81.复位弹性件27为压缩弹簧,复位弹性件27套设于导向柱26上,复位弹性件27的两端分别与盖板10、驱动座23抵接,复位弹性件27使得盖板10保持有远离驱动座23的趋势。
82.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初始时,盖板10穿设于升降口33中盖合升降口33,凸边11完全插入凹槽331中,连杆24与盖板10、驱动座23互相垂直,导向柱26与长腰孔232远离启闭驱动源22的一端内侧壁抵接。此时,控制启闭驱动源22驱使启闭驱动丝杆21转动,驱使驱动座23向靠近启闭驱动源22的方向移动,连杆24由竖直变为倾斜驱使盖板10向下移动滑出升降口33,复位弹性件27压缩蓄能,盖板10抵接于收纳腔31的上侧壁上。之后,盖板10随驱动座23一起向靠近启闭驱动源22的方向继续移动,直至支撑平台40与升降口33之间无遮挡,即升降口33完全开启。
83.当需要盖合升降口33时,控制启闭驱动源22驱使启闭驱动丝杆21转动,驱使驱动座23带动盖板10向远离启闭驱动源22的方向移动,直至导向柱26与长腰孔232远离启闭驱动源22的一端内侧壁抵接,此时盖板10与升降口33对准。之后,驱动座23在启闭驱动源22与启闭驱动丝杆21的驱使下继续远离启闭驱动源22,盖板10在导向柱26的限位作用和导向作用下相对驱动座23上升,直至盖板10插入升降口33内,对升降口33盖合。
84.实施例3
8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升降机构50为电动推杆或者气缸,升降机构
50的输出端与支撑平台40固定连接。
8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