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备料倒料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3607发布日期:2022-09-21 04:0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备料倒料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备料倒料壶。


背景技术:

2.冷饮及甜品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糊状或液状原料倒入模具中冷冻或烘焙,且在倒料前需要对原料进行搅拌过滤,整个过程需要用到多个容器和工具,给清理工作造成不便,且原料在转移至不同容器过程中,会泼洒和残留,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冷饮及甜品制作过程中备料倒料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备料倒料壶,其具备多个功能,能够满足多个备料步骤,无需将原料转移至不同容器。
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备料倒料壶,其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壶体的上端开设壶口,所述壶盖封盖在壶口上,壶盖为分体式结构,其由环形挡盖和中央封盖拼装而成,中央封盖封盖在环形挡盖的中心孔上;壶体上设有壶嘴,所述壶嘴的进料端与壶体上的出料口连通,壶嘴的出料端延伸出壶体外,壶嘴内形成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过流截面由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变小;所述出料口与壶嘴之间设有过滤片。
6.作为优选,所述壶嘴为开放式壶嘴,并倾斜向上延伸,壶嘴的上缘与壶口外缘连成一体。壶嘴采用开放式结构方便清洗,并能实时观察出料量,避免外溢泼洒。
7.作为优选,所述壶嘴为长槽型壶嘴,所述长槽型壶嘴的槽口朝上,且槽口由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收拢。长槽型壶嘴槽口逐渐收拢,方便向小口模具中倒料。
8.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口为开设在壶体上部的豁口,并与壶口融为一体。上述设置方便清洁壶体,不会出现清洁死角。
9.作为优选,所述长槽型壶嘴通过出料口与壶体内壁光滑过渡,且长槽型壶嘴的内槽壁为光滑曲面。上述设置,可保证倒料顺畅,避免原料残留,方便清洁。
10.作为优选,所述壶体上设有壶把,所述壶把与壶嘴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壶把包括连接部和手持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在杯体外壁,第二端朝向远离杯体的方向延伸,所述手持部悬设在杯体外侧,且其上端与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壶把采用上述悬臂式结构,方便多个壶体叠摞收纳。
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第一端连接在壶体的上端,所述手持部与壶体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上述设置能够为壶体提供足够的叠摞空间,增加叠摞数量,减小叠摞收纳体积。
12.作为优选,所述壶体由圆形底壁和环形围壁围合而成,且环形围壁由底端至上端逐渐外扩,圆形底壁与环形围壁的连接位圆滑过渡。上述设置方便壶体叠摞收纳,并方便清洗。
13.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挡盖的外缘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围沿,环形围沿的内侧设有
用于卡接滤片的卡板,所述滤片的上端夹持在卡板与环形围沿之间,滤片的的轮廓与出料口的轮廓相适应,覆盖整个出料区域。
14.作为优选,所述壶体、壶嘴以及壶把一体成型。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备料倒料壶同时具备搅拌、过滤、倒料的功能,原料无需在多个容器中转移,方便清洁并减少浪费;壶盖采用分体式结构,在搅拌原料时,只需取下中央封盖,环形挡盖能够避免原料飞溅;壶嘴采用开放式长槽结构,方便观察出料量,方便清洁;壶体内壁及壶嘴内壁均光滑过渡,能够避免原料残留,并方便清洁;杯体由下至上渐扩,壶把采用悬臂式结构,方便多个备料倒料壶叠摞,减小收纳体积,方便包装运输。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壶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壶盖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记:壶体10;长槽型壶嘴11;进料端111;出料端112;内槽壁113;壶把12;连接部121;手持部122;环形围壁13;圆形底壁14;环形挡盖21;中央封盖22;环形围沿211;卡板212;滤片3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备料倒料壶,其包括壶体10和壶盖,所述壶体10的上端开设壶口,所述壶盖封盖在壶口上,壶盖为分体式结构,其由环形挡盖21和中央封盖22拼装而成,中央封盖22封盖在环形挡盖21的中心孔上,壶盖采用分体式结构,在搅拌原料时,只需取下中央封盖22,环形挡盖21 能够避免原料飞溅;壶体10上设有壶嘴,所述壶嘴的进料端111与壶体10上的出料口连通,壶嘴的出料端112延伸出壶体10外,壶嘴内形成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过流截面由进料端111至出料端112逐渐变小;所述出料口与壶嘴之间设有过滤片30,搅拌后的原料在倒料过程中即能实现过滤。上述结构的备料倒料壶通过结构改进,同时具备搅拌、过滤、倒料的功能,在制作冷饮甜品时,原料无需在多个容器中转移,方便清洁并减少浪费。
22.壶嘴为开放式壶嘴,并倾斜向上延伸,壶嘴的上缘与壶口外缘连成一体,壶嘴采用开放式结构方便清洗,并能实时观察出料量,避免外溢泼洒;具体地,所述壶嘴为长槽型壶嘴11,所述长槽型壶嘴11的槽口朝上,且槽口由进料端111 至出料端112逐渐收拢,以方便向小口模具中倒料;为方便清洁壶体10,不会出现清洁死角,避免原料残留浪费,所述出料口为开设在壶体10上部的豁口,并与壶口融为一体,且所述长槽型壶嘴11通过出料口与壶体10内壁光滑过渡,且长槽型壶嘴11的内槽壁113为光滑曲面。
23.壶体10由圆形底壁14和环形围壁13围合而成,且环形围壁13由底端至上端逐渐外扩,以方便壶体10叠摞,且圆形底壁14与环形围壁13的连接位圆滑过渡,以方便清洗壶体10;壶体10上设有壶把12,所述壶把12与壶嘴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壶把包括连接部121和手持部122,所述连接部121的第一端连接在杯体外壁,第二端朝向远离杯体的方向延
伸,所述手持部122悬设在杯体外侧,且其上端与连接部121的第二端连接,壶把12采用上述悬臂式结构,方便多个壶体10叠摞收纳;所述连接部121第一端连接在壶体10的上端,所述手持部122与壶体10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上述设置能够为壶体10 提供足够的叠摞空间,增加叠摞数量,减小叠摞收纳体积,降低包装运输成本。
24.环形挡盖21的外缘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围沿211,环形围沿211的内侧设有用于卡接滤片30的卡板212,所述滤片30为一体式塑料件,滤片30的上端夹持在卡板212与环形围沿211之间,滤片30的的轮廓与出料口的轮廓相适应,覆盖整个出料区域。
2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备料倒料壶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实用便捷,方便清洁;壶体10、壶嘴以及壶把12一体注塑成型,降低了制造成本的同时,避免原料残留;并通过优化壶体10、壶嘴以及壶把12的结构,使壶体10可以多个叠摞收纳,降低了包装运输成本。
26.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
……”
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包含
……”
,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