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2429发布日期:2022-09-27 21:4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改造技术领域。
2.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门窗改装装置。


背景技术:

3.门框或窗框安装时为了保证其稳固性会在墙体内埋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门窗过时或老化,这就需要对旧的门窗进行改装,现在常用的门窗改装方式是将门窗拆下,然后将旧门框或窗框周围的墙体砸开,将门框或者窗框拆除下来,之后更换上新门框或窗框,然后用密封胶将新的门框或者窗框固定在墙体上,或者是将旧的门窗框位于墙外的部分割下,直接安装新框,将新框周围打胶密封,针对这种方式,专利申请号为2019111799523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不用砸墙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直接将附框安装在旧窗框上,再将新窗框安装在附框上,因附框的材质有差别,且附框均为标准生成的件,而旧的窗框由于使用时间长和暴力拆除其他部分会造成表面一定程度的损毁,且旧窗框表面形状各自不同,附框整体结构复杂,其尺寸结构等都有国家标准,与旧窗框连接的一侧无法做到统一,因此给施工造成一定难度,且由于附框和旧窗框配合不好易造成渗水、透风等问题,不能保证密封性,容易造成室内和室外的热循环,浪费资源,不利于能源的节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门窗改装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门窗改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旧框和新框体之间的附框,所述附框与旧框之间设置有规范衬,所述规范衬靠近旧框的一侧设置有与旧框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附框靠近规范衬的一侧设置有与规范衬配合的第二凹槽。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依据旧框设置,所述规范衬将旧框包裹设置。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规范衬与附框接触的表面形状根据第二凹槽设置,所述附框将规范衬包裹设置。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规范衬包括第一底板和设置在第一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围成所述第一凹槽。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平板状。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底板整体或局部呈波浪状。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附框包括第二底板和位于第二底板同侧两端的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所述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以及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凹槽。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附框远离规范衬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新框体配合设置,所述第二底板远离规范衬的一侧两端设置有第三挡臂和
第四挡臂。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挡臂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槽和排水孔,所述第四挡臂与第二挡板为插接设置。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规范衬与旧框之间还填充有密封胶,所述规范衬和附框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防水层,所述规范衬和旧框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层。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旧框和附框之间设置规范衬,规范衬安装在旧框上,附框安装在规范衬上,可以使整体强度更高,更加稳定,同时施工更加简便安全,便于更换;在规范衬的外表面设置第一防水层,可以有效提高防水性和密封性。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规范衬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附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规范衬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窗户水平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规范衬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规范衬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窗户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实施例2规范衬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改装装置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门窗改装装置,包括设置在旧框1和新框体之间的附框2,附框2与旧框1之间设置有规范衬3,所述规范衬3靠近旧框1的一侧设置有与旧框1配合
的第一凹槽6,所述附框2靠近规范衬3的一侧设置有与规范衬3配合的第二凹槽7。
31.旧框1的形状存在多种,使用规范衬3将旧框1包裹,第一凹槽6的形状与旧框1的形状相配合,规范衬3正好卡在旧框1上,规范衬3与附框2连接的一侧与第二凹槽7配合,附框2可以做到标准化,符合国家标准,不用整改附框2即可做到固定安装,可以有效提高安装效率,同时使整个行业更加规范化。
3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旧框1的截面为矩形,相应的,第一凹槽6为矩形,实际中,旧框1的截面有多种,如上表面不平的一高一矮状,则规范衬3的第一凹槽6就设置为内表面不平的一高一矮状,旧框1的材质也不限定,无论何种材质,第一凹槽6均与旧框1的外表面适配,达到规范的作用,这样,规范衬3的第一凹槽6总设置为配合旧框1的形状贴合在旧框1上。规范衬3包括第一底板9和设置在第一底板9两侧的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第一底板9、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之间围成第一凹槽6,第一底板9、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的形状尺寸根据旧框1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中的a处角使用图2中的规范衬3,而图5中的b处角使用图4中的规范衬3,因此相邻第一底板9之间的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设置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可,依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33.如图8所示中的c处使用图6中的规范衬3,规范衬3的相邻第一底板9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设置,而图8中的d处则使用图7中的规范衬3,规范衬3的相邻第一底板9位于同一平面但相互之间呈钝角设置,图8中的e处为弧形,则规范衬3要做成相应的弧状,这些均根据旧窗户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规范衬3,因此规范衬3的形状与旧框1的形状配合即可,尺寸也与旧框1的尺寸配合,不做具体限定。
34.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9、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均为平板状设置。规范衬3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体后焊接成型。
35.如图1和图3所示,附框2包括第二底板12和位于第二底板12同侧两端的第一挡臂13和第二挡臂14,第一挡臂13和第二挡臂14以及第二底板12之间形成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的形状尺寸都存在国家标准,因此可实现行业内通用,规范衬3的外表面为配合第二凹槽7所生,第一挡臂13和第二挡臂14的高度与规范衬3中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的高度相同,将规范衬3完全包裹在第二凹槽7内。附框2远离规范衬3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凹槽8,第三凹槽8用于安装新框体,第二底板12远离规范衬3的一侧两端设置有第三挡臂15和第四挡臂16,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三挡臂15的一侧为室外侧,第三挡臂15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槽18,还设置有排水孔19,第四挡臂16与第二挡板为插接设置,方便安装。规范衬3与新框体固定中心线一致,规范衬的形状不同则固定位置不同,具体的固定位置依据现场施工确认。
36.附框2内部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7用于提高附框2强度,第一挡臂13和第二挡臂14内形成多个腔体,安装后室内外的能量通过腔体依次传播,增大传播难度,可实现节能。第二底板12内设置有多个空腔,用于加强整体强度和阻隔能量传播。
37.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规范衬3与旧框1之间还填充有密封胶4,因旧框1在使用和拆除其他部件过程中会损坏一部分,致使表面不平整,这样规范衬3与旧框1之间会存在一些空隙,使用密封胶4将空隙填充起来,方法为,在规范衬3上打孔,孔的位置依据填充位置决定,可以打多个。安装好规范衬3后,从孔向内注射密封胶4填充,可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和保温性。也可以填充泡沫或其他填充材料。
38.如图1所示,规范衬3和附框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防水层5,具体为,安装好规范衬3
之后,在规范衬3的外表面覆盖一层第一防水层5,再将附框2安装上,可以有效实现防水性和密封性。所述规范衬3和旧框1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层20,第二防水层20包覆在旧框1外表面。第一防水层5和第二防水层20为丁基防水布,也可以为其他防水材质。
39.实施例2: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9、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均呈波浪状,这种形式一是可以提高整个规范衬3的强度,二是可以提高安装后的摩擦力,使安装后的窗户更加稳定,也可以仅将第一底板设置为波浪状,或仅设置一段波浪状。
40.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41.实施例3: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整体为插接结构,第二底板靠近第二挡臂的一侧插接在第二底板靠近第一挡臂的一侧。
42.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4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