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5117发布日期:2022-09-21 05:1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恒温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保温杯在满足储存水的基本功能外一般还具有保温功能,在使用过程中,饮用热水时往往需要使用加热水壶等加热工具,这种方法不方便户外携带,同时加热速率快且温度不易调节,因此需要一种具有加热和控温功能的便携式恒温杯。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具有加热保温功能的水杯水壶器具体积较大,且加热速度过快不宜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恒温杯,具备可调温加热和保温功能。
4.一种恒温杯,包括杯体组件,所述杯体组件设有储液腔,所述杯体组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膜加热组件,所述膜加热组件位于所述储液腔下方,所述膜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膜和控温元件,所述加热膜设置在所述杯体组件上,所述控温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膜和/或所述杯体组件,所述膜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储液腔内的物质;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设置在所述杯体组件上,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膜加热组件电连接;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杯体组件上,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加热膜、所述控温组件和供电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膜的工作状态。
5.本技术公开的恒温杯通过设置膜加热组件和供电组件,供电组件与膜加热组件电连接,供电组件工作时能使膜加热组件发热从而对储液腔达到加热的效果。膜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膜和控温元件,其中,加热膜是电绝缘材料与封装其内的发热电阻材料组成的平面型发热元件,厚度薄,加热膜的使用能大大节省加热部件的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控温元件设置在加热膜上或者杯体组件,通过控温元件感应储液腔内的温度从而调控加热膜对储液腔内加热情况,达到控温和保温的效果。通过设置控制组件对供电组件进行电功率调节,从而控制膜加热组件的升温大小和速度,控制方式简单可靠。另一方面,通过膜加热组件的使用可以避免加热部件与液体的直接接触,不会产生对液体的污染。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膜为pi加热膜、硅胶加热膜、pet加热膜或石墨烯加热膜的其中一种。加热膜可以采用pi加热膜、硅胶加热膜、pet加热膜或石墨烯加热膜,优选pi加热膜,由于pi电热膜是以聚酰亚胺薄膜为外绝缘体,以金属箔﹑金属丝为内导电发热体,经高温高压热合而成,使得pi电热膜具有优异的绝缘强度、抗电强度、热传导效率和电阻稳定性,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加热领域并能够获得相当高的温度控制精度。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温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膜上。控温元件与加热膜一体成型,控温元件能更精准检测加热膜的加热情况,从而能更精准加热膜的加热状态,能更有效提高加热膜的加热效率,减少热量耗损,同时温控元件设置在加热膜上,减少加热和温控组件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控制恒温杯的体积。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膜的发热区环绕所述控温元件。控温元件环绕发
热区设置,能使控温元件精准检测加热区的加热情况从而更好的调控储液腔内的温度。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体组件包括杯盖组件、杯身组件和底座,所述杯身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杯身组件上设有所述储液腔,所述杯身组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杯身组件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杯盖组件盖设在所述杯身组件的所述开口处,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通过在杯身组件上设置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膜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杯身组件上,对储液腔的物体进行加热,通过在底座上放置有供电组件和控制组件控制对储液腔的加热情况,杯盖组件设置在所述杯身组件的储液腔开口处,用于封闭杯身组件的储液腔,通过打开杯盖组件进行更换和使用储液腔的液体,通过关闭杯盖组件对储液腔的液体进行密封。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身组件包括杯壁组件和底壁,所述杯壁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杯壁组件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杯壁组件上设有所述开口,所述杯壁组件的至少部分形成真空腔,所述膜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通过将加热膜设置在底壁上,膜加热组件与储液腔分离,实现加热组件与容腔内液体的分隔,这种设置方式避免了在加热过程中加热膜由于高温加热使膜内的化热物质污染储液腔内的饮用液体,提高使用恒温杯的食用安全。通过在杯壁组件之间设置真空腔,大大减少储液腔内的热量与外界传热散热,提高恒温杯的保温性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壁组件包括第一杯壁和第二杯壁,所述第一杯壁和第二杯壁设置在所述杯体组件上,所述第一杯壁设置在所述第二杯壁上,所述第一杯壁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杯壁与所述第二杯壁之间形成所述真空腔。通过在杯壁组件上设置第一杯壁与第二杯壁,第一杯壁内形成储液腔用于存放液体,第一杯壁与第二杯壁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为真空腔体,通过在储液腔与外界空气之间增加真空层,减少储液腔与空气之间的传热,能有效提高杯身组件内的保温性能,同时能减少恒温杯的加热能耗。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身组件为不锈钢。杯身组件使用不锈钢材质制造而成,再结合真空技术把杯壁组件夹层中的空气给抽出来以达到更好的真空保温效果。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所述第一密封件5套设在所述杯盖组件上,所述第一密封件5位于所述杯身组件与所述杯盖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5用于密封所述杯身组件和所述杯盖组件之间的间隙。通过在杯盖组件与杯身组件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5,当杯盖组件拧紧在杯身组件上,第一密封件5位于杯盖组件与杯身组件连接位置的端部,能使杯盖组件与杯身组件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地使杯身组件内的储液腔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提高恒温杯的保温性能。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盖组件包括杯盖座组件、杯盖和按钮组件,所述杯盖座组件设置在所述杯身组件上,所述杯盖座组件盖设于所述杯身组件的所述开口处,所述杯盖座组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杯盖座组件上,所述杯盖能相对于所述杯盖座组件运动,所述杯盖相对于所述杯盖座组件运动时能够开启或者闭合所述通孔,所述按钮组件设置在所述杯盖座组件与所述杯盖上,所述按钮组件用于锁定或者开启所述杯盖。通过在杯身组件上设有杯盖座组件,杯盖座组件上开设有通孔,打开杯盖座组件能使用储液腔连通的开口进行更换液体,将杯盖座组件盖设在杯身组件上能使用杯盖座组件上的通孔饮用储液腔的液体,杯盖座组件上的通孔比杯身组件开
设的开口小,方便用户使用,通过在杯盖组件上设置按钮组件,按钮组件用于打开与闭合杯盖。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杯盖上,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杯盖座组件与所述杯盖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杯盖座组件上的所述通孔相适配。通过在杯盖组件上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与杯盖座组件上开设的通孔相适配,当使用按钮组件将杯盖卡合在杯盖座组件时,第二密封件位于杯盖与杯盖座组件之间,对通孔进行封闭,能提高杯盖与杯盖座组件之间的密封性能,能更好地减少储液腔内的热量散失,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开关组件和控制板组件,所述控制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杯体组件上,所述控制板组件与所述供电组件、加热膜和控温元件电连接,所述开关组件设置在所述控制板组件上,所述开关组件用于控制膜加热组件。将控制板组件设置在杯体组件上,控制板组件与供电组件、膜加热组件和控温元件电连接,便能通过控制板组件来调控恒温杯的加热状态。其中,开关组件上包括电源键和调温键,调温键可以控制储液腔内的温度高低,当电源键关闭时,调温键不能使用,储液腔处于停止加热的状态,当电源键开启时,能使用调温键对储液腔的液体进行温度调节。调温键包括升温和降温功能,方便用户自主调控储液腔内的温度,满足用户对储液腔温度调控的多种需求。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充电端口和供电电池,所述充电端口设置在所述杯体组件上,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供电电池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池位于所述杯体组件的底部,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膜加热组件电连接。通过设置供电电池能使用户在没有外界电源连接的情况下使用恒温杯的加热与控温功能,方便用户在户外使用,通过设置充电端口能对供电电池进行充电,使供电电池能重复使用,提供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18.图1恒温杯的主视图;
19.图2恒温杯的后视图;
20.图3恒温杯的后视图;
21.图4恒温杯的剖面图;
22.图5膜加热组件示意图;
23.图6杯盖组件爆炸图;
24.图7控制组件示意图;
25.图8恒温杯真空保温示意图。
26.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7.1杯体组件,101储液腔,11杯盖组件,12杯身组件,121杯壁组件,1211第一杯壁,1212第二杯壁,122底壁,13底座;
28.2膜加热组件,21加热膜,22控温元件;
29.3供电组件,31充电端口,32供电电池;
30.4控制组件,41开关组件,42控制板组件;
31.5第一密封件;
32.6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恒温杯。
36.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恒温杯,包括杯体组件1,杯体组件1设有储液腔101,杯体组件1上设有开口,开口与储液腔101连通;膜加热组件2,膜加热组件2位于储液腔101下方,膜加热组件2包括加热膜21和控温元件22,加热膜21设置在杯体组件1上,控温元件22设置在加热膜21和/或杯体组件1,膜加热组件2用于加热储液腔101内的物质;供电组件3,供电组件3设置在杯体组件1上,供电组件3与膜加热组件2电连接;控制组件4,控制组件4设置在杯体组件1上,控制组件4与加热膜21、控温组件22和供电组件3电连接,控制组件4用于控制加热膜21的工作状态。
37.本技术公开的恒温杯通过设置膜加热组件2和供电组件3,供电组件3与膜加热组件2电连接,供电组件3工作时能使膜加热组件2发热从而对储液腔101达到加热的效果。膜加热组件2包括加热膜21和控温元件22,其中,加热膜21是电绝缘材料与封装其内的发热电阻材料组成的平面型发热元件,厚度薄,加热膜21的使用能大大节省加热部件的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控温元件22设置在加热膜21上或者杯体组件1,通过控温元件22感应储液腔101内的温度从而调控加热膜21对储液腔101内加热情况,达到控温和保温的效果。通过设置控制组件4对供电组件3进行电功率调节,从而控制膜加热组件2的升温大小和速度,控制方式简单可靠。另一方面,通过膜加热组件2的使用可以避免加热部件与液体的直接接触,不会产生对液体的污染。
38.如图3至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加热膜21为pi加热膜、硅胶加热膜、pet加热膜或石墨烯加热膜的其中一种。加热膜21可以采用pi加热膜、硅胶加热膜、pet加热膜或石墨烯加热膜,优选pi加热膜,由于pi电热膜是以聚酰亚胺薄膜为外绝缘体,以金属箔﹑金属丝为内导电发热体,经高温高压热合而成,使得pi电热膜具有优异的绝缘强度、抗电强度、热传导效率和电阻稳定性。这使得它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加热领域并能够获得相当高的温度控制精度。
39.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控温元件22设置在加热膜21上。控温元件22与加热膜21一体成型,控温元件22能更精准检测加热膜21的加热情况,从而能更精准加热膜21的加热状态,能更有效提高加热膜21的加热效率,减少热量耗损,同时温控元件22设置在加热膜21上,减少加热和温控组件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控制恒温杯的体积。
40.进一步地,加热膜21的发热区环绕控温元件22。控温元件22环绕发热区设置,能使控温元件22精准检测加热区的加热情况从而更好的调控储液腔101内的温度。
41.如图1至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杯体组件1包括杯盖组件11、杯身组件12和底座13,杯身组件12设置在底座13上,杯身组件12上设有储液腔101,杯身组件12上设有开口,开口位于杯身组件12组件远离底座的一侧,杯盖组件11
盖设在杯身组件12的开口处,供电组件3与控制组件4设置在底座13上。通过在杯身组件12上设置储液腔101用于储存液体,膜加热组件2设置在杯身组件12上,对储液腔101的物体进行加热,通过在底座13上放置有供电组件3和控制组件4控制对储液腔101的加热情况,杯盖组件11设置在杯身组件12的储液腔101开口处,用于封闭杯身组件12的储液腔101,通过打开杯盖组件11进行更换和使用储液腔101的液体,通过关闭杯盖组件11对储液腔101的液体进行密封。
42.如图4至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杯身组件12包括杯壁组件121和底壁122,杯壁组件121设置在底壁122上,杯壁组件121和底壁122围合形成储液腔,杯壁组件121上设有开口,杯壁组件121的至少部分形成真空腔,膜加热组件2设置在底壁122上。通过将加热膜21设置在底壁122上,膜加热组件2与储液腔101分离,实现加热组件与容腔内液体的分隔,这种设置方式避免了在加热过程中加热膜21由于高温加热使膜内的化热物质污染储液腔101内的饮用液体,提高使用恒温杯的食用安全。通过在杯壁组件121之间设置真空腔,大大减少储液腔101内的热量与外界传热散热,提高恒温杯的保温性能。
43.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杯壁组件121包括第一杯壁1211和第二杯壁1212,第一杯壁1211和第二杯壁1212设置在杯体组件1上,第一杯壁1211设置在第二杯壁1212上,第一杯壁1211和底壁122围合形成储液腔101,第一杯壁121与第二杯壁122之间形成真空腔。通过在杯壁组件121上设置第一杯壁121与第二杯壁122,第一杯壁121内形成储液腔101用于存放液体,第一杯壁121与第二杯壁122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为真空腔体,通过在储液腔101与外界空气之间增加真空层,减少储液腔101与空气之间的传热,能有效提高杯身组件12内的保温性能,同时能减少恒温杯的加热能耗。
44.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杯身组件12为不锈钢。杯身组件12使用不锈钢材质制造而成,再结合真空技术把杯壁组件121夹层中的空气给抽出来以达到真空保温的效果。
45.如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第一密封件5套设在杯盖组件11上,第一密封件5位于杯身组件12与杯盖组件11之间,第一密封件5用于密封杯身组件12和杯盖组件11之间的间隙。通过在杯盖组件11与杯身组件12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5,当杯盖组件11拧紧在杯身组件12上,第一密封件5位于杯盖组件11与杯身组件12连接位置的端部,能使杯盖组件11与杯身组件12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地使杯身组件11内的储液腔101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提高恒温杯的保温性能。
46.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杯盖组件11包括杯盖座组件111、杯盖112和按钮组件113,杯盖座组件111设置在杯身组件12上,杯盖座组件111盖设于杯身组件12的开口处,杯盖座组件111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储液腔101连通,杯盖112盖设于杯盖座组件111上,杯盖112能相对于杯盖座组件111运动,杯盖112相对于杯盖座组件111运动时能够开启或者闭合通孔,按钮组件113设置在杯盖座组件111与杯盖112上,按钮组件113用于锁定或者开启杯盖112。通过在杯身组件12上设有杯盖座组件111,杯盖座组件111上开设有通孔,打开杯盖座组件111能使用储液腔101连通的开口进行更换液体,将杯盖座组件111盖设在杯身组件12上能使用杯盖座组件111上的通孔饮用储液腔101的液体,杯盖座组件111上的通孔比杯身组件12开设的开口小,方便用户使用,通过在杯盖组件11上设置
按钮组件113,按钮组件113用于打开与闭合杯盖112。
47.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杯盖组件11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第二密封件6设置在杯盖112上,第二密封件6位于杯盖座组件111与杯盖112之间,第二密封件6与杯盖座组件111上的通孔相适配。通过在杯盖组件11上设有第二密封件6,第二密封件6与杯盖座组件111上开设的通孔相适配,当使用按钮组件113将杯盖112卡合在杯盖座组件111时,第二密封件6位于杯盖112与杯盖座组件111之间,对通孔进行封闭,能提高杯盖112与杯盖座组件111之间的密封性能,能更好地减少储液腔101内的热量散失,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48.如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控制组件4包括开关组件41和控制板组件42,控制板组件42设置在杯体组件1上,控制板组件42与供电组件3、加热膜21和控温元件22电连接,开关组件41设置在控制板组件42上,开关组件41用于控制膜加热组件2。将控制板组件42设置在杯体组件1上,控制板组件42与供电组件3、膜加热组件2和控温元件22电连接,便能通过控制板组件42来调控恒温杯的加热状态。其中,开关组件41上包括电源键和调温键,调温键可以控制储液腔101内的温度高低,当电源键关闭时,调温键不能使用,储液腔101处于停止加热的状态,当电源键开启时,能使用调温键对储液腔101的液体进行温度调节。调温键包括升温和降温功能,方便用户自主调控储液腔101内的温度,满足用户对储液腔101温度调控的多种需求。
49.如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供电组件3包括充电端口31和供电电池32,充电端口31设置在杯体组件1上,充电端口31与供电电池32电连接,供电电池32位于杯体组件1的底部,供电电池32与膜加热组件2电连接。通过设置供电电池42能使用户在没有外界电源连接的情况下使用恒温杯的加热与控温功能,方便用户在户外使用,通过设置充电端口41能对供电电池42进行充电,使供电电池42能重复使用,提供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5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