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烤箱用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6621发布日期:2022-11-03 03:4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烤箱用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烤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烤箱用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蒸汽烤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和选择。蒸汽烤箱内设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能产生用于加热食物的蒸汽,现有技术的蒸汽发生器的存在输出蒸汽断续的情况,影响烹饪效果,而且现有技术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和控制较为复杂,导致成本过高,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烤箱用蒸汽发生器,有利于蒸汽发生器输出蒸汽稳定,有利于蒸汽发生器控制简单及有利于降低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烤箱用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热体及用于将水体输送至所述发热体的水泵;其中,还包括用于监控所述发热体的温度下降速率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发热体通断的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及用于在所述发热体的温度超限时切断所述发热体及所述水泵的电源的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及所述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安装在所述发热体上;还包括控制装置及报警器,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所述报警器。
6.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烤箱用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外壳座,所述发热体、所述水泵、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及所述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都设置在所述外壳座内,所述外壳座盖设有外壳盖。
7.优选地,所述外壳座内设有保温壳,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保温壳内。
8.优选地,所述发热体的一侧设有蒸汽输出接口,所述发热体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入水接口,所述水泵的一侧设有出水接口,所述水泵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进水接口,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入水接口通过水管接通连接,所述蒸汽输出接口凸出于所述外壳座的一侧设置,所述进水接口凸出于所述外壳座相对应的另一侧设置。
9.优选地,所述水管设为硅橡胶水管。
10.优选地,所述外壳座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及左侧板,所述前侧板及所述后侧板的内侧分别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及所述左侧板围成有容置腔,所述保温壳适配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11.优选地,所述保温壳包括前盖壳及后盖壳,所述前盖壳与所述后盖壳相互分离设置,所述前盖壳与所述发热体的前部贴靠连接,所述后盖壳与所述发热体的后部贴靠连接。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用于监控发热体的温度下降速率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发热体通断的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及用于在发热体的温
度超限时切断发热体及水泵的电源的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温度传感器、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及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安装在发热体上,设置控制装置电连接温度传感器,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报警器,有利于蒸汽发生器输出蒸汽稳定,有利于蒸汽发生器控制简单及有利于降低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成本,通过设置报警器对缺水情况进行报警,有利于安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在外壳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的分解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座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1.标号说明:1-发热体;101-蒸汽输出接口;102-入水接口;2-水泵;201-出水接口;202-进水接口;3-温度传感器;4-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5-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6-外壳座;601-前侧板;602-后侧板;603-左侧板;61-容置腔;611-挡板;7-外壳盖;8-保温壳;81-前盖壳;82-后盖壳;9-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3.本实用新型的烤箱用蒸汽发生器,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发热体1及用于将水体输送至发热体1的水泵2,当发热体1工作时,发热体1能够加热从水泵2输入的水体,使水体沸腾而形成高温蒸汽,高温蒸汽从发热体1输出至烤箱内部,从而加热食物,以上描述为现有技术。
24.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烤箱用蒸汽发生器包括用于监控发热体1的温度下降速率的温度传感器3、用于控制发热体1通断的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及用于在发热体1的温度超限时切断发热体1及水泵2的电源的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属于现有技术,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设有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的双金属片,当升高至临界点温度时,双金属片发生的形变使触点分离,达到断开电路的目的,当低于上述的临界点温度时,双金属片恢复形状,从而使电路接通。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也属于现有技术,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在因为温度超限而断开之后不会因为温度下降而自行复位,也就是说,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可以为需要通过手动方式复位,举例地,可以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355352y的“非自复位碟形双金属片温控器”,或可以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6120072u 的“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如图4所示,温度传感器3、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及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分别通过对应的紧固件安装在发热体1上;本实用新型的烤箱用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控制装置及报警器,控制装置电连接温度传感器3,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报警器,报警器可以为视觉上的报警器,报警器举例为指示灯或能文字提示的显示屏等,报警器也可以为听觉上的报警器,报警器举例为蜂鸣器或能语音提示的扬声器等,报警器及控
制装置可以设置在烤箱内。
25.以下结合图8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步骤一、供电后,蒸汽发生器开启工作,水泵2和发热体1首先同时工作,于是发热体1升温;步骤二、水泵2抽水入发热体1,发热体1把水体加热而使水体转化成蒸汽并输出;步骤三、当发热体1工作一段时间,发热体1表面温度达到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的断开温度,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断开,发热体1停止工作,但水泵2仍然工作并抽水入发热体1,此时发热体1表面温度会因有水注入发热体1而快速下降,而当发热体1的温度下降至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的恢复温度时,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接通,发热体1继续工作,如此循环,在发热体1停止工作的时间段内,发热体1仍具有将液态水转化成蒸汽所需的温度,于是蒸汽能够持续稳定输出;步骤四、控制装置通过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的断开以获知发热体1断电,此时利用温度传感器3监控发热体1表面五秒内温度下降的速率,以确定发热体1是有水还是缺水,当发热体1表面温度下降的速率大于设定值时,为有水状态,而当发热体1表面温度下降的速率小于设定值时,为缺水状态,温度传感器3监控到缺水状态时反馈信号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使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当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出现故障或因为缺水等原因而导致发热体1的温度达到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的断开温度时(即发热体1的温度超限),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断开水泵2和发热体1的电源,也就是说,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的断开温度大于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的断开温度,之后需要通过手动方式将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复位,才可以使蒸汽发生器恢复正常工作,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起到保护发热体1的作用。
26.从上文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仅利用温度传感器3、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及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三种常见的元件就可以达到安全可靠地控制发热体1的目的,于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不仅结构及控制简单,而且制作成本较低;由于当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断开之后,水泵2还保持工作,于是还可以利用发热体1的余温使水体沸腾产生蒸汽,一方面有利于节能,另一方面也避免输出蒸汽出现断续情况,使蒸汽能够稳定输出,有利于烤箱的烹饪效果;通过设置报警器,有利于使用户可以及时发现缺水情况,避免发热体1干烧,有利于烤箱使用安全。
27.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外壳座6,外壳座6为呈盒状的钣金件结构,发热体1、水泵2、温度传感器3、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及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都设置在外壳座6内,外壳座6盖设有外壳盖7。外壳盖7的周边形成有向下的折弯边,折弯边上形成有用于安装与外壳座6的上端部螺接的螺钉的安装孔,于是外壳座6和外壳盖7起到保护发热体1、水泵2、温度传感器3、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及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的作用,使得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坚固。
28.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外壳座6内设有保温壳8,发热体1设于保温壳8内,保温壳8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耐高温隔热材料制作,例如是云母板;通过设置保温壳8,避免发热体1的热能散失,有利于节能,也避免外壳座6升温过高而对烤箱的器件造成破坏。
29.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发热体1的一侧设有蒸汽输出接口101,发热体1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入水接口102,如图5所示,水泵2的一侧设有出水接口201,水泵2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进水接口202,如图2所示,出水接口201与入水接口102通过水管9接通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图2示意地画出了水管9),蒸汽输出接口101凸出于外壳座6的一侧设置,进水接口202凸出于外壳座6相对应的另一侧设置,上述布置结构简单合理,也方便蒸汽输
出接口101连接用于输送蒸汽的管道,方便进水接口202连接输送水体的管道。
30.进一步地,水管9设为硅橡胶水管,由于硅橡胶水管容易弯曲,于是方便装配连接,具体是水管9的两端直接分别紧套在出水接口201及入水接口102上,由于硅橡胶耐温较高,所以可以避免因为发热体1温度过高而导致水管9损坏。
31.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外壳座6包括前侧板601、后侧板602及左侧板603,前侧板601及后侧板602的内侧分别形成有挡板611,具体地,可以是通过在前侧板601或后侧板602上激光切割出挡板611的形状,但不割断,然后将挡板611向内侧折弯90
°
,挡板611与前侧板601、后侧板602及左侧板603围成有容置腔61,如图3和图4所示,保温壳8适配放置在容置腔61内,也就是说保温壳8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都受到定位作用,从而避免保温壳8在外壳座6内出现晃动现象,也有利于使蒸汽发生器结构紧凑。
32.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保温壳8包括前盖壳81及后盖壳82,前盖壳81与后盖壳82相互分离设置,也就是说,保温壳8为前后两半结构,如图3所示,前盖壳81与发热体1的前部贴靠连接,后盖壳82与发热体1的后部贴靠连接,于是使得保温壳8与发热体1的装配简单,保温壳8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温度传感器3、常闭式自复位温控器4及常闭式非自复位温控器5的缺口。如图3和图4所示,水泵2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支耳,外壳座6内形成有支撑片,上述的支耳通过对应的螺钉安装在对应的上述的支撑片上,从而使水泵2得到稳定支撑,有利于水泵2稳定运行。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低成本、出蒸汽稳定及控制简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