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的便携式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8531发布日期:2023-01-04 09:3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的便携式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的便携式榨汁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兴趣日益增加,他们较为倾向于在家使用榨汁机直接从蔬菜、水果等榨取汁液以及饮用榨取的汁液,针对该趋势,研发了多种榨汁机,其能在家以简单且方便的方式从蔬菜或水果中榨取汁液。现有榨汁机的底座和榨汁桶一般都是分离的,这使得携带时较为不便。
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616681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榨汁机,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部的放置板,放置板上开设有圆形凹槽,其内部放置有榨汁机本体,放置板设有两个固定机构,两个固定机构分别固定和滑动设在放置板的顶部,两个固定机构均包括设在两个夹板和两个安装块,夹板和安装块之间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接,两个夹板相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橡胶夹块,放置板底部设有缓冲机构。上述专利中的一种便携式榨汁机存在以下不足:该装置通过箱体对榨汁机进行固定,随后进行携带,使得装置整体体积过大,反而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多功能的便携式榨汁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多功能的便携式榨汁机,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有榨汁桶,榨汁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部焊接有刀片,榨汁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底座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和蓄电池,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连接块,底座的外壁和榨汁桶的内壁均呈倾斜状,底座的顶部设有导热板,底座的顶部设有半导体制冷片。
7.进一步的,连接块的顶部焊接有卡块,转动杆的底部开设有卡槽。
8.进一步的,底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半导体制冷片处于通孔的内部。
9.进一步的,顶盖的顶部设有提手。
10.进一步的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壁设有橡胶环。
11.进一步的,底座的外壁开设有散热孔。
12.进一步的,榨汁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条,橡胶环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设置底座、榨汁桶和半导体制冷片,驱动电机可以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进行榨汁,同时还可以为半导体制冷片通电,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热端发热,对导热板加热,从而对榨汁桶内部的物料加热,同时半导体制冷片底部冷端可以对底座的内部降温,从而便于对驱动电机降温,提升驱动电机的性能和寿命;
15.2、通过设置外壁呈倾斜状的底座和内壁呈倾斜状的榨汁桶,使用之后,可以将底
座与榨汁桶分离,随后将底座放入榨汁桶的内部,底座呈倾斜状的外壁会与榨汁桶的内壁贴合,从而便于底座进入榨汁桶内部,缩小装置整体携带体积,同时可以对底座进行保护,避免底座内部的电气零件损坏;
16.3、通过设置卡块,底座与榨汁桶连接时,卡块会进入转动杆的卡槽内部,从而便于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行榨汁;
17.4、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可以对物料加热,同时还可以对驱动电机冷却,极大地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18.5、通过设置提手,便于手提装置进行携带,同时便于转动顶盖,进行顶盖的打开和关闭;
19.6、通过设置固定环和橡胶环,便于榨汁桶与底座连接时,将榨汁桶插在底座的顶部,进行固定,提升榨汁时的稳定性;
20.7、通过设置散热孔,可以进一步提升驱动电机的散热性能,避免榨汁时驱动电机过热损坏;
21.8、通过设置卡条,将榨汁桶与底座固定连接时,卡条会插入固定槽的内部,从而使得底座与榨汁桶之间固定,无法转动,提升榨汁机榨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多功能的便携式榨汁机的工作状态结构剖视图;
23.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多功能的便携式榨汁机的收纳状态结构剖视图;
24.图3为实施例2提出的多功能的便携式榨汁机的工作状态结构剖视图。
25.图中:1底座、2驱动电机、3连接块、4卡块、5转动杆、6刀片、7榨汁桶、8顶盖、9提手、10导热板、11半导体制冷片、12固定环、13橡胶环、14散热孔、15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2,多功能的便携式榨汁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有榨汁桶7,榨汁桶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转动杆5的外部焊接有刀片6,榨汁桶7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8,底座1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2和蓄电池,蓄电池便于在户外使用时对驱动电机2供电,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焊接有连接块3,底座1的外壁和榨汁桶7的内壁均呈倾斜状,底座1的顶部设有导热板10,底座1的顶部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1,使用时将榨汁桶7与底座1连接,转动杆5通过连接块3与驱动电机2连接,驱动电机2可以带动转动杆5转动,从而进行榨汁,同时还可以为半导体制冷片11通电,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11热端发热,对导热板10加热,从而对榨汁桶7内部的物料加热,同时半导体制冷片11底部冷端可以对底座1的内部降温,从而便于对驱动电机2降温,提升驱动电机2的性能和寿命,使用之后,可以将底座1与榨汁桶7分离,随后将底座1放入榨汁桶7的内部,底座1呈倾斜状的外壁会与榨汁桶7的内壁贴合,从而便于底座1进入榨汁桶7内部,缩小装置整体携带体积,同时可以对底座1进行保护,避免底座1内
部的电气零件损坏。
29.其中,连接块3的顶部焊接有卡块4,转动杆5的底部开设有卡槽,底座1与榨汁桶7连接时,卡块4会进入转动杆5的卡槽内部,从而便于驱动电机2带动转动杆5转动,进行榨汁。
30.其中,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半导体制冷片11处于通孔的内部,通过半导体制冷片11可以对物料加热,同时还可以对驱动电机2冷却,极大地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31.其中,顶盖8的顶部设有提手9,通过提手9便于手提装置进行携带,同时便于转动顶盖8,进行顶盖8的打开和关闭。
32.其中,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2,固定环12的内壁设有橡胶环13,通过固定环12和橡胶环13便于榨汁桶7与底座1连接时,将榨汁桶7插在底座1的顶部,进行固定,提升榨汁时的稳定性。
33.其中,底座1的外壁开设有散热孔14,通过散热孔14可以进一步提升驱动电机2的散热性能,避免榨汁时驱动电机2过热损坏。
34.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榨汁桶7与底座1连接,转动杆5通过连接块3与驱动电机2连接,驱动电机2可以带动转动杆5转动,从而进行榨汁,同时还可以为半导体制冷片11通电,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11热端发热,对导热板10加热,从而对榨汁桶7内部的物料加热,同时半导体制冷片11底部冷端可以对底座1的内部降温,从而便于对驱动电机2降温,提升驱动电机2的性能和寿命;
35.使用之后,可以将底座1与榨汁桶7分离,随后将底座1放入榨汁桶7的内部,底座1呈倾斜状的外壁会与榨汁桶7的内壁贴合,从而便于底座1进入榨汁桶7内部,缩小装置整体携带体积,同时可以对底座1进行保护,避免底座1内部的电气零件损坏;
36.底座1与榨汁桶7连接时,卡块4会进入转动杆5的卡槽内部,从而便于驱动电机2带动转动杆5转动,进行榨汁;
37.通过半导体制冷片11可以对物料加热,同时还可以对驱动电机2冷却,极大地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38.通过提手9便于手提装置进行携带,同时便于转动顶盖8,进行顶盖8的打开和关闭;
39.通过固定环12和橡胶环13便于榨汁桶7与底座1连接时,将榨汁桶7插在底座1的顶部,进行固定,提升榨汁时的稳定性;
40.通过散热孔14可以进一步提升驱动电机2的散热性能,避免榨汁时驱动电机2过热损坏。
41.实施例2
42.参照图3,多功能的便携式榨汁机,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为了增加装置的实用性,榨汁桶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条15,橡胶环13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将榨汁桶7与底座1固定连接时,卡条15会插入固定槽的内部,从而使得底座1与榨汁桶7之间固定,无法转动,提升榨汁机榨汁的稳定性。
43.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榨汁桶7与底座1连接,转动杆5通过连接块3与驱动电机2连接,驱动电机2可以带动转动杆5转动,从而进行榨汁,同时还可以为半导体制冷片11通电,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11热端发热,对导热板10加热,从而对榨汁桶7内部的物料加热,同时
半导体制冷片11底部冷端可以对底座1的内部降温,从而便于对驱动电机2降温,提升驱动电机2的性能和寿命;
44.使用之后,可以将底座1与榨汁桶7分离,随后将底座1放入榨汁桶7的内部,底座1呈倾斜状的外壁会与榨汁桶7的内壁贴合,从而便于底座1进入榨汁桶7内部,缩小装置整体携带体积,同时可以对底座1进行保护,避免底座1内部的电气零件损坏;
45.底座1与榨汁桶7连接时,卡块4会进入转动杆5的卡槽内部,从而便于驱动电机2带动转动杆5转动,进行榨汁;
46.通过半导体制冷片11可以对物料加热,同时还可以对驱动电机2冷却,极大地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47.通过提手9便于手提装置进行携带,同时便于转动顶盖8,进行顶盖8的打开和关闭;
48.通过固定环12和橡胶环13便于榨汁桶7与底座1连接时,将榨汁桶7插在底座1的顶部,进行固定,提升榨汁时的稳定性;
49.通过散热孔14可以进一步提升驱动电机2的散热性能,避免榨汁时驱动电机2过热损坏;
50.将榨汁桶7与底座1固定连接时,卡条15会插入固定槽的内部,从而使得底座1与榨汁桶7之间固定,无法转动,提升榨汁机榨汁的稳定性。
5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