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室空气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5528发布日期:2023-01-17 19:1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室空气烤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烤箱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室空气烤箱。


背景技术:

2.烤箱是一种密封的用来烤食物或烘干产品的电器,是利用电热元件所发出的辐射热来烘烤食品的电热器具。而目前,尤其是家用烤箱的设计,一般会分为台式和嵌入式的,首先台式的烤箱通常会根据消费者需求而具有不同尺寸大小的型号,而嵌入式的一般都是空间较大的,但这在实际使用时,难免会遇到特殊情况,小型的烤箱内腔不足以放入大量食物进行烘烤,需要分多次或食物叠放,影响烹饪效果;而大型的烤箱加热时间也会相对较长,尤其是只烘烤小部分食物时,其与烘烤大量食物时所需的热量基本差不多,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温度和时间都是手动控制,而大容量的烤箱更加难以掌控,这就更需要使用者细心把握烘烤的火候,以避免食物“夹生”或者烘烤过度,影响美味。因此,现亟待设计一种能合理利用烤箱内部空间、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的装置,且需具有便于调节和切换模式的适配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室空气烤箱。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电路布置合理,通过各旋钮的控制,便于烤箱的单双室模式切换,使其可作为一个大容量的烘烤室使用,或者可分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分别单独控制温度,使用更加灵活,可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室空气烤箱,包括烤箱本体和设于所述烤箱本体内的控制电路,所述烤箱本体内设有用于烘烤食物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可拆卸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内的空间分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其中,所述左腔室内的顶侧和底侧处分别架设有第一上发热管和第一下发热管,所述右腔室内的顶侧和底侧处分别架设有第二上发热管和第二下发热管,所述烤箱本体的前侧还依次设有第一温控旋钮、第二温控旋钮和功能旋钮;
5.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功能转换控制器、单双室控制器、第一调温器和第二调温器,其中,所述第一上发热管、所述第一下发热管、所述第二上发热管和所述第二下发热管依次并联;所述功能转换控制器包括相并联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下发热管相串联,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下发热管相串联;所述第一上发热管和所述第一下发热管均通过所述单双室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调温器相串联,所述第二上发热管和所述第二下发热管均与所述第二调温器相串联,且所述第二调温器与所述第二上发热管和所述第二下发热管之间设有支路,所述单双室控制器用于连接所述支路或连接所述第一调温器与所述第一上发热管和所述第一下发热管;
6.所述第一温控旋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调温器及所述单双室控制器,所述第二温控旋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调温器,所述功能旋钮用于控制所述功能转换控制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烤箱本体内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将热量吹至所述腔体中,且所述风机并联至电源的两端,所述功能转换控制器还包括依次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相并联的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风机的高速档相串联,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风机的低速档相串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控旋钮和所述第二温控旋钮的旁侧依次设有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功能转换控制器、所述第一上发热管和所述第一下发热管相并联,所述第二指示灯与所述功能转换控制器、所述第二上发热管和所述第二下发热管相并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连接火线的干路上还设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通过设于所述烤箱本体前侧的计时旋钮控制。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时旋钮的旁侧还设有第三指示灯,所述第三指示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定时器和所述功能转换控制器之间,所述第三指示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的零线相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内的顶侧和底侧上均凸设有两个凸条,且两个所述凸条配合形成导轨,两个所述凸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隔板的宽度一致,所述腔体内的后侧对应所述隔板的位置还凸设有缓冲垫。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条上还固设有卡钩,多个所述卡钩均向所述导轨的外侧延伸并分别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上发热管、第一下发热管、第二上发热管和第二下发热管。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的两内侧以及所述隔板的两侧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架设烤网或烤盘。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电路布置合理,通过各旋钮的控制,便于烤箱的单双室模式切换,使其可作为一个大容量的烘烤室使用,或者可分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分别单独控制温度,使用更加灵活,可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16.2、用户可将隔板取出,从而让烤箱作为大容量烤箱使用,此时,单双室控制器连接至支路,通过功能旋钮控制功能转换控制器调节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连通或断开,就能调节是否使用第一下发热管和第二下发热管,再配合第二温控旋钮控制第二调温器的同步调节,就可同步对整个烤箱本体内的烘烤温度进行调节,实现对大量食物的同步烘烤;
17.3、用户将隔板放入而将烤箱分为左右腔室时,同理,通过功能旋钮控制功能转换控制器而调节第一下发热管和第二下发热管是否通电,而更进一步则可通过启动第一温控旋钮,先控制单双室控制器调节到使第一调温器与第一上发热管和第一下发热管连接,那么第一温控旋钮继续旋转就是调节第一调温器,进而可对应控制第一上发热管和第一下发热管亦即左腔室的热量,第二温控旋钮则继续控制第二调温器的调节,其只能对应控制第二上发热管和第二下发热管亦即右腔室的热量,也就是说,此时用户可分别通过第一温控旋钮和第二温控旋钮的调节,配合功能转换控制器上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来分别调节左右腔室的烘烤温度,进而可使用小容量烘烤方式或针对两种食物分别进行烹饪。
18.4、功能旋钮对功能转换控制器的控制,可形成5种不同的功能选择,全部开关断开则只使用第一上发热管和第二上发热管;只连通第一开关则对应增加使用第一下发热管;
只连通第二开关则对应增加使用第二下发热管;连通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则为所有发热管共同工作,同时风机以高速转动将热量进一步吹向待烘烤的食物;连通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则同样是所有发热管共同工作,但风机只以低速转动来减缓吹动的热量。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室空气烤箱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室空气烤箱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腔体内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烤箱本体,2-隔板,3-第一上发热管,4-第一下发热管,5-第二上发热管,6-第二下发热管,7-第一温控旋钮,8-第二温控旋钮,9-功能旋钮,10-计时旋钮,11-功能转换控制器,12-单双室控制器,13-第一调温器,14-第二调温器,15-风机,16-第一指示灯,17-第二指示灯,18-第三指示灯,19-定时器,20-凸条,21-卡钩,2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7.如图1-图5所示,烤箱前侧门体未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室空气烤箱,包括烤箱本体1和设于烤箱本体1内的控制电路,烤箱本体1内设有用于烘烤食物的腔体,腔体内可拆卸连接有隔板2,隔板2将腔体内的空间分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其中,左腔室内的顶侧和底侧处分别架设有第一上发热管3和第一下发热管4,右腔室内的顶侧和底侧处分别架设有第二上发热管5和第二下发热管6,烤箱本体1的前侧还依次设有第一温控旋钮7、第二温控旋钮8和功能旋钮9;
28.控制电路包括功能转换控制器11、单双室控制器12、第一调温器13和第二调温器14,其中,第一上发热管3、第一下发热管4、第二上发热管5和第二下发热管6依次并联;功能转换控制器11包括相并联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与第一下发热管4相串联,第二开关与第二下发热管6相串联;第一上发热管3和第一下发热管4均通过单双室控制器12与第一调温器13相串联,第二上发热管5和第二下发热管6均与第二调温器14相串联,且第二调温器14与第二上发热管5和第二下发热管6之间设有支路,单双室控制器12用于连接支路或连接第一调温器13与第一上发热管3和第一下发热管4;
29.第一温控旋钮7用于控制第一调温器13及单双室控制器12,第二温控旋钮8用于控制第二调温器14,功能旋钮9用于控制功能转换控制器11。
30.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电路布置合理,通过各旋钮的控制,便于烤箱的单双室模式切换,使其可作为一个大容量的烘烤室使用,或者可分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分别单独控制温度,使用更加灵活,可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可将隔板2取出,从而让烤箱作为大容量烤箱使用,此时,单双室控制器12连接至支路,即让依次并联的各发热管均与第二调温器14串联,而通过功能旋钮9控制功能转换控制器11调节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连通或断开,就能调节是否使用第一下发热管4和第二下发热管6,再配合第二温控旋钮8控制第二调温器14的同步调节,就可同步对整个烤箱本体1内的烘烤温度进行调节,实现对大量食物的同步烘烤;用户将隔板2放入而将烤箱分为左右腔室时,同理,通过功能旋钮9控制功能转换控制器11而调节第一下发热管4和第二下发热管6是否通电,而更进一步则可通过启动第一温控旋钮7,先控制单双室控制器12调节到使第一调温器13与第一上发热管3和第一下发热管4连接,那么第一温控旋钮7继续旋转就是调节第一调温器13,进而可对应控制第一上发热管3和第一下发热管4亦即左腔室的热量,第二温控旋钮8则继续控制第二调温器14的调节,其只能对应控制第二上发热管5和第二下发热管6亦即右腔室的热量,也就是说,此时用户可分别通过第一温控旋钮7和第二温控旋钮8的调节,配合功能转换控制器11上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来分别调节左右腔室的烘烤温度,进而可使用小容量烘烤方式或针对两种食物分别进行烹饪。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烤箱本体1内还设有风机15,风机15用于将热量吹至腔体中,且风机15并联至电源的两端,功能转换控制器11还包括依次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相并联的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第三开关与风机15的高速档相串联,第四开关与风机15的低速档相串联。功能旋钮9对功能转换控制器11的控制,还可进一步对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通断进行调节,从而配合上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而形成5种不同的功能选择,全部开关断开则只使用第一上发热管3和第二上发热管5;只连通第一开关则对应增加使用第一下发热管4;只连通第二开关则对应增加使用第二下发热管6;连通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则为所有发热管共同工作,同时风机15以高速转动将热量进一步吹向待烘烤的食物;连通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则同样是所有发热管共同工作,但风机15只以低速转动来减缓吹动的热量。
32.而进一步地,第一温控旋钮7和第二温控旋钮8的旁侧依次设有第一指示灯16和第二指示灯17,第一指示灯16与功能转换控制器11、第一上发热管3和第一下发热管4相并联,第二指示灯17与功能转换控制器11、第二上发热管5和第二下发热管6相并联。如图5所示,调温器实际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可调温控器,原理是开关两端之间有液体介质,而通过调节开关两端之间的距离来达到控温目的,当处于双室模式时,第一指示灯16和第二指示灯17的连接方式,相当于与对应的第一调温器13和第二调温器14串联,也就是可通过指示灯的明亮度,显示对应的发热管是否开启及其温度的变化等情况;而大容量单室模式时,则由于单双室控制器12连接至支路,两个指示灯依次并联并相当于与第二调温器14串联,也即通过第二调温器14的调节即可同步显示各发热管的开启及温度变化情况。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连接火线的干路上还设有定时器19,定时器19通过设于烤箱本体1前侧的计时旋钮10控制。在本烤箱的电源线引入的火线上,需要通过定时器19
来同步控制,其相当于一个总开关,并在经过设定的时间后断开,从而对加热和烘烤时间进行相对精确的控制。而进一步地,计时旋钮10的旁侧还设有第三指示灯18,第三指示灯18的一端连接在定时器19和功能转换控制器11之间,第三指示灯18的另一端与电源的零线相连接。第三指示灯18只与定时器19串联,并与其他发热管等零件并联,用于指示定时器19的开关情况。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腔体内的顶侧和底侧上均凸设有两个凸条20,且两个凸条20配合形成导轨,两个凸条20之间的距离与隔板2的宽度一致,腔体内的后侧对应隔板2的位置还凸设有缓冲垫。通过上下形成对应的两个导轨的定位,以及缓冲垫对隔板2插入时的限位作用,用户可方便在对应位置插入或取出隔板2,并且隔板2通常由两块板配合形成,中部架起形成中空,从而更好地隔绝两个腔室的热量传递,形成两个不同加热温度的腔室。而且,隔板2横放还可以作为烤板使用。
35.而其中,凸条20上还固设有卡钩21,多个卡钩21均向导轨的外侧延伸并分别用于固定第一上发热管3、第一下发热管4、第二上发热管5和第二下发热管6。卡钩21形成与发热管相适配的钩状结构,以便于固定各发热管的位置,尤其是顶部,避免发热管因重力而向下弯曲。而腔体底部可设置如图3所示的底板,形成相应的两个凸条20,并同时与底部可拆卸连接,便于拆除出来对沾染的油污进行清洁。此外,腔体的两内侧以及隔板2的两侧上均设有凹槽22,凹槽22用于架设烤网或烤盘,凹槽22一般由多个凸起部之间的空隙而形成,烤网或烤盘的边缘厚度则与该凹槽22相适配。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37.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