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靠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2742发布日期:2023-01-17 20:42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靠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靠垫。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靠垫开始进入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对于久坐的人群比如司机白领,由于长时间保持固定坐姿容易导致腰酸背痛,给人体带来损害进而引发腰椎病等疾病。因此常常会在汽车座椅、办公座椅上放置靠垫,从而调节腰椎与座椅的位置,获得更舒适的角度,减轻腰椎疲劳。但是现有的靠垫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且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靠垫,旨在实现在靠垫的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按摩功能,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靠垫,包括:
5.靠垫本体,所述靠垫本体的用于供人体倚靠的一侧设有滑动槽;
6.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滑动件以及按摩体,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中,所述按摩体设置于所述滑动件的背离所述滑动槽的一侧,且所述按摩体凸出于所述靠垫本体。
7.可选地,所述滑动槽沿所述靠垫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滑动件上下滑动于所述滑动槽中。
8.可选地,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向件的底部与所述滑动槽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件的顶部与所述滑动槽的内顶面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所述滑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件、连接件以及第二板件,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之间,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间隙中。
9.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弧形结构。
10.可选地,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板件贴合连接,且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板件之间的第一摩擦系数大于预设值;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板件贴合连接,且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板件之间的第二摩擦系数大于预设值。
11.可选地,所述滑动件的设有所述按摩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靠垫本体的用于供所述人体倚靠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或弧面上。
12.可选地,所述按摩体的横截面积整体沿背离所述滑动件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按摩体的顶部设置为球面形状或扁椭圆面形状。
13.可选地,包括若干所述按摩体,若干所述按摩体呈矩形阵列设置。
14.可选地,所述靠垫本体的左右两侧部均朝所述人体的侧腰部方向延伸的侧腰托体。
15.可选地,所述靠垫本体的中部朝所述人体的腰部方向外凸,从而形成腰托体。
16.可选地,所述靠垫本体的顶部设有弧形凹陷结构,从而形成头部托体。
17.可选地,所述靠垫本体采用聚氨酯自结皮材质,和/或,所述按摩体采用弹性橡胶材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靠垫本体上增设按摩组件,由于按摩组件中的按摩体凸出于靠垫本体,当使用者倚靠在靠垫本体上时会对靠垫本体施加挤压作用力,自然而然地,按摩体会对使用者的腰部/背部施加反作用力(按摩压力),从而达到对使用者进行按摩的目的。实现在靠垫的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按摩功能,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同时,由于按摩体是设置在滑动件上,而滑动件则是滑动连接于靠垫本体的滑动槽中,因此使用者可通过滑动滑动件以调节按摩体作用于人体的按摩区域,达到自由调节按摩区域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靠垫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靠垫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靠垫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2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靠垫本体101侧腰托体102腰托体103头部托体2按摩组件3滑动件301第一板体302连接体303第二板体4按摩体5滑动槽501导向件502活动间隙
ꢀꢀ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靠垫,参考附图1-3,包括靠垫本体1,靠垫本体1的用于供人体倚靠的一侧设有滑动槽5;按摩组件2,按摩组件2包括滑动件3以及按摩体4,滑动件3滑动连接于滑动槽5中,按摩体4设置于滑动件3的背离滑动槽5的一侧,且按摩体4凸出于靠垫本体1。
28.本实施例通过在靠垫本体1上增设按摩组件2,由于按摩组件2中的按摩体4凸出于靠垫本体1,当使用者倚靠在靠垫本体1上时会对靠垫本体1施加挤压作用力,自然而然地,按摩体4会对使用者的腰部/背部施加反作用力(按摩压力),从而达到对使用者进行按摩的目的,从而实现在靠垫的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按摩功能,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同时,由于按摩体4是设置在滑动件3上,而滑动件3则是滑动连接于靠垫本体1的滑动槽5中,因此使用者可通过滑动滑动件3以调节按摩体4作用于人体的按摩区域,达到自由控制按摩区域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2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滑动槽5沿靠垫本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滑动件3上下滑动于滑动槽5中。如此设置,经研究在人体因长期坐姿导致劳累时,对人体的脊椎进行按摩时的舒适感最佳,因此将滑动槽5沿靠垫本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使得滑动件3能沿人体的脊椎方向进行上下滑动,从而利用按摩体4对脊椎进行按摩。移动滑动件3时,可通过使用者利用手部对滑动件3施加朝向滑动槽5的压力,以增大滑动件3与靠垫本体1之间的摩擦力,再在保持压力的前提下上下移动手部,以达到上下移动滑动件3的目的。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可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地联想到其他移动滑动件3的方案,也相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0.进一步的,滑动槽5的内部设有导向件501,导向件501沿滑动件3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导向件501的底部与滑动槽5的内底面固定连接,导向件501的顶部与滑动槽5的内顶面之间设有活动间隙502;滑动件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件、连接件以及第二板件,导向件501设于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连接件滑动连接于活动间隙502中。如此设置,通过导向件501确保滑动件3沿预设的滑动路径进行上下滑动,同时在导向件501的顶部与滑动槽5的内顶面之间设有活动间隙502,以避免因导向件501的设置阻碍滑动件3的滑动。
31.进一步的,连接件为弧形结构。如此设置,通过弧形结构提高连接件与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之间的连接圆滑度,避免磕手。
32.进一步的,导向件501与第一板件贴合连接,且导向件501与第一板件之间的第一摩擦系数大于预设值;导向件501与第二板件贴合连接,且导向件501与第二板件之间的第二摩擦系数大于预设值。如此设置,以使导向件501与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之间的相互贴紧,同时利用其摩擦力以使在非特意移动滑动件3的情况下,滑动件3无法自由上下滑动于滑动槽5,以达到维持滑动件3调节位置后锁紧固定的目的。
3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滑动件3的设有按摩体4的一侧表面,与靠垫本体1的用于供人体倚靠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或弧面上。如此设置,使得靠垫本体1与滑动件3之间的边缘过度为平滑过度,避免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导致使用者倚靠在靠垫本体1后舒适感降低。
3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按摩体4的横截面积整体沿背离滑动件3的方向逐渐减小,按摩体4的顶部设置为球面形状或扁椭圆面形状。如此设置,将按摩体4的形状设置为横截面积整体沿背离滑动件3的方向逐渐减小,即锥形结构,可提高按摩体4对腰部/背部的按摩精准度。
35.进一步的,包括若干按摩体4,若干按摩体4呈矩形阵列设置。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按摩体4以扩大按摩区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3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靠垫本体1的左右两侧部均朝人体侧腰部方向延伸
的侧腰托体101。如此设置,通过在靠垫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侧腰托体101,以提高本产品对人体腰椎的支撑效果,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37.进一步的,靠垫本体1的中部朝人体的腰部方向外凸,从而形成腰托体102。如此设置,通过外凸的腰托体102更好的贴合人体腰椎,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38.进一步的,靠垫本体1的顶部设有弧形凹陷结构,从而形成头部托体103。如此设置,通过弧形凹陷的头部托体103,使得使用者在工作劳累时可将头部倚靠在头部托体103处进行休息,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39.进一步的,靠垫本体1的底部为水平设置。如此设置,便于将本产品平稳放置于汽车座椅或办公座椅上。
40.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靠垫本体1采用聚氨酯自结皮材质,和/或,按摩体4采用弹性橡胶材质。如此设置,采用弹性橡胶材质作为按摩体4,提高按摩体4自身的柔软性,同时又能保证按摩体4经过人体挤压后能恢复变形,以便日后继续使用。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靠垫的其它内容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