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部侧进风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1435发布日期:2023-01-13 01:4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部侧进风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部侧进风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空气炸锅,是一种可以用空气来对食物进行加工的机器,主要是利用空气替代原本煎锅里的热油,让食物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吹走了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材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
3.空气炸锅的工作原理是“高速空气循环技术”,它通过高温加热机器里面的热管来产生热空气,然后用风机将高温空气吹到锅内加热食物,使热空气在封闭的空间内循环,利用食物本身的油脂煎炸食物,从而使食物脱水,表面变得金黄酥脆,达到煎炸的效果。
4.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通常在烤箱内部上方设置风轮,并且在烤箱壳体上设置进风口,风轮转动,将外部空气引导进入到烤箱内加热形成热风,对烤箱内胆中的食物进行加工,经过内胆的热风又从出风口吹出,与外部的空气形成循环。
5.但是,随着空气炸锅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空气炸锅几乎成了每家必备的食物加工设备。因此,对空气炸锅的收纳要求也越来越高。厨房中的橱柜空间通常是固定的,因此需要收纳的设备去匹配橱柜的空间,特别是橱柜的高度。而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将风轮等部件设置在上方,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整体的高度。要使空气炸锅能够放入到橱柜中进行收纳,必然要减小锅体的深度。同时,在设计多个锅体时,更要将锅体的深度大大减小,极大地降低了空气炸锅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部侧进风的空气炸锅,将热风单元设置在锅体侧部,减小整体的高度,在设置多个锅体时也能达到收纳的空间要求。
7.一种顶部侧进风的空气炸锅,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具有上端开口的锅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热风单元,所述热风单元设置在所述锅体的侧部并且延伸到锅体的开口上方,驱使热风从锅体的开口处进入到锅体内,对食物进行加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风单元设置在锅体的侧部,减少了主体整体的高度,且同时热风单元延伸到锅体的开口上方,能够将热风驱动到开口处进入到锅体内,无需额外在锅体上设置进风位置,不增加锅体的生产工序。
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风单元包括气流驱动组件和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延伸到所述锅体的上方,将气流驱动组件和锅体连通;加热部件位于所述进风结构上。
10.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结构包括一发热罩,所述发热罩的下端开口,且靠近气流驱动部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加热部件位于所述发热罩的下端面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进风口,流动的风仅能从进风口进入到发热罩内,形成定向气流。加热部件位于发热罩的下端面上并且和进风口位置对应,风进入到发热罩内即与加热部件接触被加热。
12.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结构还包括一进风盖,所述进风盖设置在所述发热罩和气流驱动部件的上方。
1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罩的端面上凸形成发热槽,所述加热部件位于所述发热槽内;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发热槽的侧壁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进风盖设置到气流驱动部件和发热罩的上方,气流驱动部件驱动的气流仅能从发热罩的进风口进入,而不能外溢到主体的其他空间内,提高了气流的效率;同时,将发热罩的端面向上凸起与进风盖紧贴,即在发热罩的下端面上形成上凹的发热槽,将加热部件设置到发热槽内,减小了发热罩和进风盖装配的厚度,同时保证了进入到发热罩内的气流与加热部件的完全接触。
15.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流驱动组件包括有气流风扇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气流风扇转动。
16.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流风扇和所述驱动电机之间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固定在所述进风盖的下方,和进风盖之间形成气流驱动腔,所述气流风扇位于所述气流驱动腔内。
17.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罩上位于所述气流驱动腔的上方开设有进风孔。
1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流驱动组件上还设置有冷却风扇。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隔热板,将驱动电机和气流风扇隔开,可以避免气流驱动腔内的气流外溢到主体的其他空间,同时避免了少量从锅体回流的热风接触到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发热,影响驱动电机的性能。
20.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锅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且呈上下排布设置;所述热风单元的数量与所述锅体数量一致。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本实用新型中热风单元设置在锅体的侧部,减少了主体整体的高度,且同时热风单元延伸到锅体的开口上方,能够将热风驱动到开口处进入到锅体内,无需额外在锅体上设置进风位置,不增加锅体的生产工序;
23.2.在该热风单元的设置基础上可以设置多个叠加的锅体,使整体增加的高度即为增加的锅体高度,避免增加不必要的体积,提高食物加工效率的同时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24.图1为锅体和热风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发热罩和气流驱动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6.图3为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主体未画出)。
27.图4为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上标注:100、锅体;
29.200、气流驱动组件;210、气流风扇;220、驱动电机;230、冷却风扇;
30.300、发热罩;301、进风口;
31.400、进风盖;401、进风孔;
32.500、隔热板;
33.600、加热部件;
34.700、主体;
35.a、气流驱动腔;
36.b、发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38.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部侧进风的空气炸锅。
39.实施例1
40.参照图1所示,包括主体700,所述主体700内具有上端开口的锅体100;所述主体700内设置有热风单元,所述热风单元设置在所述锅体100的侧部并且延伸到锅体100的开口上方,驱使热风从锅体100的开口处进入到锅体100内,对食物进行加工。
41.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础方案。热风单元工作产生热风,将热风驱动至锅体100的开口上方并且进入到锅体100内,对锅体100内的食物进行加工。
42.本实施例中,热风单元设置在锅体100的侧部,减少了主体700整体的高度,且同时热风单元延伸到锅体100的开口上方,能够将热风驱动到开口处进入到锅体100内,无需额外在锅体100上设置进风位置,不增加锅体100的生产工序。
43.具体的,所述热风单元包括气流驱动组件200和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延伸到所述锅体100的上方,将气流驱动组件200和锅体100连通;加热部件600位于所述进风结构上。
44.气流驱动机构将周围的空气驱动,形成气流吹向进风结构,跟进风结构上的加热部件600接触后变成热风。当进风结构内形成大量热风时,下方的热风被挤入到锅体100的内腔中,与内腔中的食物接触,对食物进行加工。
45.由于锅体100内不断有热风被挤入,对锅体100内腔中的热风形成驱动,使锅体100内腔中的热风不断地运动。
46.优选的,参照图2所示,所述进风结构包括一发热罩300,所述发热罩300的下端开口,且靠近气流驱动部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301;所述加热部件600位于所述发热罩300的下端面上。
47.设置进风口301,流动的风仅能从进风口301进入到发热罩300内,形成定向气流。加热部件600位于发热罩300的下端面上并且和进风口301位置对应,风进入到发热罩300内即与加热部件600接触被加热。
48.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气流仅能进入到进风结构内,所述进风结构还包括一进风盖400,所述进风盖400设置在所述发热罩300和气流驱动部件的上方。
49.优选的,所述发热罩300的端面上凸形成发热槽b,所述加热部件600位于所述发热槽b内;所述进风口301位于所述发热槽b的侧壁上。
50.设置进风盖400设置到气流驱动部件和发热罩300的上方,气流驱动部件驱动的气流仅能从发热罩300的进风口301进入,而不能外溢到主体700的其他空间内,提高了气流的效率;同时,将发热罩300的端面向上凸起与进风盖400紧贴,即在发热罩300的下端面上形成上凹的发热槽b,将加热部件600设置到发热槽b内,减小了发热罩300和进风盖400装配的厚度,同时保证了进入到发热罩300内的气流与加热部件600的完全接触。
51.优选的,所述气流驱动组件200包括有气流风扇210和驱动电机220,所述驱动电机220带动所述气流风扇210转动。
52.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气流风扇210和发热罩300的进风口301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保证了气流的驱动方向。
53.优选的,所述气流风扇210和所述驱动电机220之间设有隔热板500,所述隔热板500固定在所述进风盖400的下方,和进风盖400之间形成气流驱动腔a,所述气流风扇210位于所述气流驱动腔a内。
54.设置隔热板500,将驱动电机220和气流风扇210隔开,可以避免气流驱动腔a内的气流外溢到主体700的其他空间,同时避免了少量从锅体100回流的热风接触到驱动电机220,使驱动电机220发热,影响驱动电机220的性能。
55.所述发热罩300上位于所述气流驱动腔a的上方开设有进风孔401。
56.气流风扇210转动时,驱动气流驱动腔a内的空气形成气流吹向发热罩300,外部的冷空气通过进风孔401进入到气流驱动腔a内进行补给,使其能够持续产生定向运动的气流。
57.所述气流驱动组件200上还设置有冷却风扇230。
58.设置冷却风扇230对驱动电机220及主体700内的其他空间进行散热,避免驱动电机220或其他部件的温度过高,影响工作性能。
59.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冷却风扇230和气流风扇210设置在驱动电机220的同一输出轴上,且冷却风扇230位于气流风扇210的下方。
60.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20可以是双轴电机,冷却风扇230设置在驱动电机220的另一个输出轴上。
61.实施例2
62.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4所示,所述锅体100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且呈上下排布设置;所述热风单元的数量与所述锅体100数量一致。
63.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形式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6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