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罩结构及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5211发布日期:2022-12-24 03:3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雷达罩结构及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罩结构及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扫地机器人已经越来越普及,其可以构建清扫路线,自行进行障碍物避让,其中,障碍物避让需要使用雷达,通过雷达探测获取障碍物信息。
3.目前,常见的扫地机器人,雷达扫描端路外扫地机器人的外侧,或通过壳体的部分结构进行适当的保护遮挡。由于雷达外露,极易造成雷达积灰,清理较为不便,而且影响雷达使用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罩结构及扫地机器人。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雷达罩结构,用于安装于扫地机器人,并容纳所述扫地机器人的雷达,包括上盖、透镜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叠加设置,以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外壳,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放置雷达;所述外壳的前端设有扫描窗口,所述透镜与所述外壳连接,并覆盖所述扫描窗口,所述透镜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围成密封的所述容置空间;所述透镜所在面与所述下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角度为90度至140度。
6.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下盖的内表面设有雷达安装位,所述雷达与所述下盖连接;所述透镜所在面与所述下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内表面的部分边缘设有第一对接凸起,所述下盖包括下盖板,所述下盖板内表面的部分边缘设有第二对接凸起;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叠加设置时,所述第一对接凸起与所述第二对接凸起抵接,并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未设置所述第一对接凸起和所述第二对接凸起的部分形成所述扫描窗口。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的内表面、所述下盖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对接凸起的侧端和/或第二对接凸起的侧端设有卡槽;所述透镜的端部与所述卡槽卡接,使所述透镜与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凸起和所述第二对接凸起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第一连接结构;和/或所述上盖的外表面和/或所述下盖的外表面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扫地机器人的第二连接结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卡扣和/或螺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卡接凸起和/或螺钉安装孔。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包括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平行设置,并且所述上盖板的第一弧形边向所述下盖板的第一弧形边的垂直投影重合,并且所述第一弧形边的弧心与所述扫地机器人的圆心重合,所述透镜
沿所述第一弧形边设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的内表面和所述下盖板的内表面之间的垂直高度为5至15毫米。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上述雷达罩结构。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罩结构及扫地机器人,雷达罩结构呈一个独立的容置空间,将雷达的探头以及雷达在机身内的信号通道设置在容置空间内,避免机器内部其他零件遮挡雷达信号,也可避免外部灰尘落在雷达上,以保持雷达的洁净度,确保雷达正常使用。以及,通过设置透镜结构,不会影响雷达的正常使用,并且需要清理操作时,清理透镜部分即可,清理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15.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16.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灯光雷达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灯光雷达罩结构背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灯光雷达罩结构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
22.10:雷达罩结构;20:雷达;30:扫地机器人;
23.110:上盖;111:上盖板;112:第一对接凸起;120:透镜;130:下盖;131:下盖板;132:第二对接凸起;140:卡槽;150:第一连接结构;160:第二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雷达罩结构10,用于安装于扫地机器人30,并容纳扫地机器人30的雷达20,该雷达罩结构10包括上盖110、透镜120和下盖130;上盖110和下盖130叠加设置,以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外壳,容置空间用于放置雷达20;外壳的前端设有扫描窗口,透镜120与外壳连接,并覆盖扫描窗口,透镜120与上盖110和下盖130围成密封的容置空间。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雷达20的探头以及雷达在机身内的信号通道设置在容置空间内,该容置空间为一个密封的空间,不受外接环境干扰。例如,扫地机器人30使用时,外部环境中的水或灰尘等不会直接落在雷达20上,进而可确保雷达20的洁净度,以及确保雷达20能够正常使用。其中,该容置空间上设置扫描窗口,扫描窗口上覆盖透镜120,透镜120
不会干扰雷达20接收或发送信号,也能实现容置空间密闭。
27.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120倾斜设置。其中,位于容置空间内,下盖130的内表面设有雷达安装位,雷达20与下盖130连接;透镜120所在面与下盖130的内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例如,透镜120所在面与下盖130的内表面之间的角度为90度至140度。
28.增加透镜120可能对雷达20发出的信号造成反射,当透镜120垂直设置时,雷达20发出的信号可能被直接返回到雷达20中,进而对雷达20接收的数据造成干扰。为了避免或降价此干扰,将透镜120相对雷达20倾斜设置,如此,雷达20发出的信号即便出现反射,也是被反射回雷达20之外,进而减少该部分对信号的干扰。
29.继续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110包括上盖板111,上盖板111内表面的部分边缘设有第一对接凸起112,下盖130包括下盖板131,下盖板131内表面的部分边缘设有第二对接凸起132;上盖110和下盖130叠加设置时,第一对接凸起112与第二对接凸起132抵接,并且上盖板111和下盖板131之间未设置第一对接凸起112和第二对接凸起132的部分形成扫描窗口。
30.例如,在上盖110和下盖130的前端形成扫描窗口,在后端设置第一对接凸起112和第二对接凸起132。其中,上盖110和下盖130的前端也为扫地机器人30的前端,在扫地机器人30行进过程中,扫描窗口为雷达20扫描提供充足的视野。
31.例如,上盖板111和下盖板131的包括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上盖板111和下盖板131平行设置,并且上盖板111的第一弧形边向下盖板131的第一弧形边的垂直投影重合,并且第一弧形边的弧心与扫地机器人30的圆心重合,透镜120沿第一弧形边设置。例如,上盖板111的内表面和下盖板131的内表面之间的垂直高度为5至15毫米
32.雷达罩结构10为扫地机器人30前端的一个结构部件,该雷达罩结构10安装于扫地机器人30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扫地机器人30的外形结构。
33.例如,上盖板111的内表面、下盖板131的内表面、第一对接凸起112的侧端和/或第二对接凸起132的侧端设有卡槽140;透镜120的端部与卡槽140卡接,使透镜120与上盖110和/或下盖130连接。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接凸起112和第二对接凸起132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上盖110和下盖130的第一连接结构150;并且/或者,上盖110的外表面和/或下盖130的外表面设有用于连接扫地机器人30的第二连接结构160。
35.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50可将上盖110和下盖130进行连接,通过第二连接结构160可使雷达罩结构10与扫地机器人30的其他部件进行连接。例如,第一连接结构150包括卡扣和/或螺钉安装孔;第二连接结构160包括卡接凸起和/或螺钉安装孔。
36.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30,包括上述雷达罩结构10。雷达20罩安装在扫地机器人30的前端的上方位置。其中,图4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30非完整的机器人结构,仅为示意图。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罩结构10及扫地机器人30,雷达罩结构10呈一个独立的容置空间,将雷达20的探头以及雷达在机身内的信号通道设置在容置空间内,避免机器内部其他零件遮挡雷达信号,也可避免外部灰尘落在雷达20上,以保持雷达20的洁净度,确保雷达20正常使用。以及,通过设置透镜120结构,不会影响雷达20的正常使用,并且需要清理操作时,清理透镜120部分即可,清理操作简单快捷。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