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座椅的稳定伸缩支撑装置和一种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6529发布日期:2022-12-24 03:5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座椅的稳定伸缩支撑装置和一种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设计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座椅的腰背部设计。


背景技术:

2.座椅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种家具,通常包含底座、靠背、支撑结构、扶手等部件。如公开号为cn201620974125.9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座椅,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能得到来自背部、腰部、臀部、扶手这四个位置的支撑,增加人体的舒适性。
3.而在座椅的使用过程中,座椅和人体腰背部分的支撑抵触面积大,且这个位置是一个主要的支撑受力位置,故,座椅对人体腰背的抵触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座椅的舒适性。为了强化腰背的抵触体验感,往往会采用弹性移动结构来对座椅的腰背部来进行设计。
4.弹性移动结构又分旋转式和直推式,旋转式如公开号为cn202210377936.0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腰托座椅,腰托在弹性部件的驱动下以旋转轴为轴在水平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对人体腰背的动态抵触。然而该种座椅由于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直推式的腰托座椅则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如公开号为cn201621312965.5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座椅上的自动伸缩腰托结构,弹簧连接在腰托和靠背之间,且弹簧在水平方向延伸,使得腰托在弹簧弹力的驱动下向前伸出紧贴人体的腰背。
5.然而该种直推式的腰背抵触设计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即弹簧的压缩和释放的行径方向较为自由,腰托前进后退的过程中会有侧向位移和上下位移。该种位移一方面使得弹力表现不够均匀,用户的弹力回馈体验感不佳,另一方面,该种位移偏向也会降低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用户也需要对腰托之类的部件的追背效果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座椅的稳定伸缩支撑装置和一种座椅,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承托件前后线性移动,行动轨迹稳定精确,对人体腰背部的抵触稳定无偏移,且能对支撑装置进行锁定和自由追背状态的切换。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座椅的稳定伸缩支撑装置,包含椅架、用于支撑用户腰背部的追背件和给所述追背件提供水平前后方向弹力的主弹力件,还包含板安装座和滑动基座,所述滑动基座与所述椅架连接,所述板安装座连接所述追背件且与所述滑动基座滑动连接;
8.所述板安装座包含座体,所述座体内凹设置有在水平前后方向延伸的主滑道,所述滑动基座包含伸入所述主滑道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包含在水平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销槽,所述板安装座上连接有用于在所述销槽上滑动的定位销;
9.所述座体上设有在水平前后方向延伸的调整轨;
10.所述滑动基座设有用于锁定和所述板安装座相对位置的操作锁止装置,所述操作锁止装置包含用于卡合固定在所述调整轨不同位置上的锁止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调整轨包含多个在水平前后方向均匀排布的卡合
齿,所述锁止扣包含供所述卡合齿进入的卡齿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操作锁止装置安装于所述滑动基座的下表面,所述滑动基座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操作锁止装置通过的通过槽,所述滑动基座包含定位片,所述操作锁止装置包含与所述定位片固定连接的固连件。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固连件包含上下两个夹片,所述定位片位于两个所述夹片之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操作锁止装置还包含用于拉动所述锁止扣下移的拉丝和驱动所述锁止扣回弹的回弹件。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拉丝上端连接有顶珠,所述锁止扣包含主块,所述主块上开设有拉丝槽和顶珠槽。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滑动基座的内腔中外突设有微触棱,所述微触棱在水平前后方向延伸。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滑动基座的内腔中设有固位圈,所述主弹力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固位圈内,所述座体的内腔中设有在水平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柱,所述主弹力件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直线柱上。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主弹力件的外圈套设有缓冲套,所述座体上包含有呈圆弧形且与所述缓冲套尺寸匹配的圆弧贴合边。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板安装座包含与所述座体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追背件与所述连接轴连接且由此相对所述座体在竖直方向旋转,所述座体上安装有用于提供给所述追背件远离所述座体推力的下弹出件,所述下弹出件在所述座体上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连接轴。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追背件包含与人体腰背部接触的主抵触件和与所述主抵触件连接的摆动连接件,所述摆动连接件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摆动连接件包含中外突部和位于所述中外突部上下两侧的边贴合部,所述中外突部向所述座体方向外突出,所述下弹出件安装在下侧的所述边贴合部上。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座体上内凹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摆动连接件的容纳腔,所述中外突部的外突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容纳腔侧壁倾斜开槽,与所述中外突部形状适配。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座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下弹出件的置物孔。
24.一种座椅,包含适用于座椅的稳定伸缩支撑装置,还包含坐凳和椅脚,所述坐凳与所述椅架连接,所述椅脚与所述坐凳连接。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1、用户通过操作拉丝,能方便地将追背件在自由状态和锁定状态下切换。
27.2、本案采用了“条道销槽双限位”的设计。导向条和主滑道的配合、定位销和销槽的配合,起到为追背件的移动做稳定的前后导向限位的作用。
28.3、内陷加强体不仅加强了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与定位销的接触面积,将原本的线接触变成了面接触,定位销的定位稳定性更强,不易翻转。
29.4、椅架上包含多个卡座棱,卡在滑动基座的外表面,使得滑动基座这个不动件更
稳定,进一步保证滑动导向的精准度。
30.5、微触棱遍布在多个表面,一方面同样起到前后导向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避免座体和滑动基座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积太大,微触棱使得座体的前后移动更顺畅
31.6、在弹簧伸长压缩的过程,缓冲套和直线柱都为弹簧提供着直线导向,而圆弧贴合边不仅同样提供着导向,还提供着贴合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弹簧弹力的方向稳定性。
32.7、整个追背件在初始状态中,下部微微向外突出,上部由于杠杆原理微微向内收的倾斜状态,该种倾斜状态往往与主椅背的角度保持统一,在视觉效果上更为协调和美观。
33.8、采用“下弹出、上迎靠”的设计方式,使得主抵触件对正在后移的人体腰背的上部有着一个迎合的动作。这样的一个动作轨迹就使得人体的腰背下压时,主抵触件有一个追背迎合的抵触效果,从而大大增加了贴合过程的舒适性,加强对于人体腰背上部的局部重点支撑,符合人体工学。
34.9、容纳腔与摆动连接件的“三角外突、内槽匹配”的设计方式,降低了整个部件在水平前后方向的总长度,便于整个结构的空间利用,也避免了在座椅设计中追背部件和主椅背部件太远,保证舒适度。
35.10、容纳腔与摆动连接件的三角形状设计,为追背件的上下翻转角度提供了最大角度限位,避免了过渡翻转。
36.11、追背件可以整体设计,也可以左右分体设计,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37.图1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38.图2是实施例一的下表面的操作锁止装置;
39.图3是锁止扣的示意图;
40.图4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41.图5滑动基座的示意图;
42.图6是板安装座的示意图;
43.图7是板安装座和追背件的示意图;
44.图8是图7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45.图9是追背件的示意图;
46.图10是板安装座的示意图;
47.图11是摆动连接件处的细节示意图。
48.图中:1、板安装座,11、座体,111、直线柱,112、圆弧贴合边,113、内陷加强体,12、连接轴,13、轴孔,14、容纳腔,15、置物孔,16、下弹出件,17、主滑道,18、辅滑道,19、调整轨,191、卡合齿,2、追背件,21、主抵触件,22、摆动连接件,221、中外突部,222、边贴合部,3、滑动基座,31、导向条,32、辅定条,33、固位圈,34、微触棱,35、定位片,36、通过槽,311、销槽,4、椅架,41、卡座棱,5、定位销,6、主弹力件,7、操作锁止装置,71、拉丝,72、回弹件,73、锁止扣,731、主块,732、拉丝槽,733、顶珠槽,734、卡齿槽,74、固连件。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51.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座椅,包含椅架4,椅架4是座椅的主体部分,其还连接着坐凳、扶手、椅脚等部件。而坐凳、扶手、椅脚等部件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本实施例并未对这些部件做更改设计,故图1中未画出。座椅包含稳定伸缩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也是本技术方案的重点设计。图1中列出了本案的五个主要部件,分别是椅架4、滑动基座3、追背件2、板安装座1和操作锁止装置。
52.如图1和图4所示,椅架4看出一个不动件,而滑动基座3安装在椅架4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方式为固定安装,两者之间无相对移动。
53.板安装座1作为一个滑动件,滑动安装在滑动基座3上,滑动方向为水平前后方向。本技术文件中,前后方向是指:靠近人体腰背方向、远离椅架4方向为前;远离人体腰背方向、靠近椅架4方向为后。追背件2安装在板安装座1的前段。(图1中追背件2只画出了部分结构,其他结构未示出。)
54.而板安装座1的滑动的驱动力来自于主弹力件6的弹力,其安装在由滑动基座3和板安装座1共同组成的内腔内,两端分别与基座3和板安装座1抵触。主弹力件6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见弹性部件,例如弹性柱、弹簧等,在本实施例中,以弹簧为例。弹簧向板安装座1提供向外弹出的弹力,从而使得追背件2时时刻刻贴紧人体的腰背。而在当人体的腰背回靠时,板安装座1后移,弹簧压缩。
55.在本案中,通过严格限定板安装座1的前后方向的滑动轨迹,并限定为直线轨迹,一方面,使得追背件2的行动轨迹精确,对人体腰背部的抵触无偏移,抵触效果好;另一方面,避免了各个部件在前后移动时侧向或上下移位,避免伤折,优化了部件使用寿命。
56.本案采用了“条道销槽双限位”的设计。具体的,在座体11的两端侧壁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主滑道17,而滑动基座3的侧壁上包含向内侧外突的导向条31。导向条31和主滑道17在形状和尺寸上相互配合,且在水平前后方向延伸。而在座体11上固定安装有定位销5,而在导向条31上开设有销槽311,其同样在水平前后方向延伸,定位销5在销槽311中滑动。至此,导向条31和主滑道17的配合、定位销5和销槽311的配合,起到为追背件2的移动做稳定的前后导向限位的作用。
57.如图6所示,在座体11的内腔中,在主滑道17的部分,设有向内突出的内陷加强体113。这是由于定位销5是滑动过程的一个导向受力件,若与主滑道17太薄,不仅受力不稳容易毁坏,且主滑道17与定位销5之间可近似看成为一个线接触,容易使得定位销5在竖直方向翻转,导向的精准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内陷加强体113不仅加强了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与定位销5的接触面积,将原本的线接触变成了面接触,定位销5的定位稳定性更强,不易翻转。
58.如图4和图5所示,在座体11的上表面设有辅滑道18,在滑动基座3的上表面设有与之匹配的辅定条32,两者同样在水平前后方向延伸,起到辅助导向定位的作用。而椅架4上包含多个卡座棱41,卡在滑动基座3的外表面,使得滑动基座3这个不动件更稳定,进一步保证滑动导向的精准度。
59.在滑动基座3的内表面上外突设有若干微触棱34,这些微触棱34遍布在多个表面,
单个微触棱34体积较小,在水平前后方向延伸。其有两个设计考量:一方面同样起到前后导向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避免座体11和滑动基座3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积太大,微触棱34使得座体11的前后移动更顺畅
60.如图5和图6所示,弹簧一端安装在固位圈33内,另一端套设在直线柱111上。弹簧的外侧还设有一缓冲套(图中未画出),在座体11的相应位置设有圆弧形状,其尺寸与缓冲套配合的圆弧贴合边112。在弹簧伸长压缩的过程,缓冲套和直线柱111都为弹簧提供着直线导向,而圆弧贴合边112不仅同样提供着导向,还提供着贴合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弹簧弹力的方向稳定性。
61.在追背件2前后移动追背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锁止装置7来实现追背件2自由状态和锁定状态的切换。
62.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滑动基座3的下表面设有通过槽36,供操作锁止装置7通过,这个开槽空间也便于人员操作锁止装置7的各个部件维修、安装时的操作。滑动基座3的下表面上包含有定位片35,而操作锁止装置7上设有固连件74,在本实施例中,固连件74为两个螺母,一上一下夹在定位片35上,实现整个操作锁止装置7相对于滑动基座3的有效固定。
63.当需要将追背件2作为自由状态时,用户下拉拉丝71。回弹件72可以为弹簧,其下端与固连件74抵触,上端与锁止扣73抵触。下拉拉力克服弹簧的弹力,带动锁止扣73下移。如图3和图6所示。在座体11中设有调整轨19,其包含有多个在水平前后方向均匀排列的卡合齿191。而锁止扣73的上端包含有与卡合齿191配合的卡齿槽734。当锁止扣73下移时,卡齿槽734和对应的卡合齿191分离,板安装座1可自由移动,追背件2即为自由状态。
64.当需要将追背件2作为锁定状态时,用户控制拉丝71回弹,弹簧的弹力可提供锁止扣73回弹向上的弹力。此时卡齿槽734和对应的卡合齿191卡住,板安装座1不可自由移动,追背件2即为锁定状态。
65.在拉丝71的上方连接有顶珠,在锁止扣73的主块731中,开设有便于拉丝71安装和便于顶珠安装的拉丝槽732和顶珠槽733。
66.如图7和图8所示,座体11和追背件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追背件2能在竖直方向发生转动。具体的,座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轴孔13,而追背件2则连接连接轴12,连接轴12插入轴孔13中。连接轴1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追背件2以连接轴12为轴,在竖直方向发生翻转。
67.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了“三角外突、内槽匹配”的设计方式。具体的,追背件2的主体部分为主抵触件21,其后方设有摆动连接件22。而摆动连接件22包含向后方突出,即向靠近座体11方向突出的中外突部221和在中外突部221上下两侧的边贴合部222。其中,中外突部221在本实施例中大致呈三角形形状,而边贴合部222呈平面,且完全与主抵触件21贴合连接。连接轴12具体就是连接在中外突部221上。而座体11上则向内开设有凹陷的容纳腔14,其形状与中外突部221的形状是匹配的,用于容纳摆动连接件22。
68.这样的“三角外突、内槽匹配”的设计方式,一方面,外突和内槽的方式,降低了整个部件在水平前后方向的总长度,便于整个结构的空间利用,也避免了在座椅设计中追背部件和主椅背部件太远,保证舒适度。另一方面,三角的上下两个斜面的匹配方式,也为追背件2的上下翻转角度提供了最大角度限位,避免了过渡翻转。第三方面,在人体依靠在主
抵触件21上时,座体11上的内槽斜壁可以为中外突部221提供支撑力,从而强化追背件2对人体腰背部的支撑效果。
69.在本案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就是“下弹出、上迎靠”。具体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还包含下弹出件16,这个部件是一个弹性部件,提供向外推出的弹力,如弹簧、弹性柱、弹性垫等。在本实施例中,可直接选用最常见的弹簧。且该弹簧并不是均匀上下左右的安装,只安装在下部。具体的,在容纳腔14靠下方的位置设有置物孔15,该弹簧一端安装在置物孔15处,另一端与图11中下侧的那个边贴合部222连接。
70.这样的“下弹出、上迎靠”的设计方式,一方面,使得整个追背件2在初始状态并不是与水平面呈完全的90
°
竖直,而是一个下部微微向外突出,上部由于杠杆原理微微向内收的倾斜状态,该种倾斜状态往往与主椅背的角度保持统一,在视觉效果上更为协调和美观。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当用户坐在椅子上打字、办公时,人体是前倾的。此时用户想要多与追背件2接触,人体是以尾椎为轴,整个后背往后靠。在这个运动轨迹下,腰背的下部要比腰背的上部更靠后,即更靠近座体11的方向。而主抵触件21的下部又由于弹力是外突的,那么腰背下部与主抵触件21的下部是最先抵触到的,主抵触件21的下部在人体的后压下向后移动。随后由于杠杆作用的影响,主抵触件21的上半部分就会往前转动,对正在后移的人体腰背的上部有着一个迎合的动作。这样的一个动作轨迹就使得人体的腰背下压时,主抵触件21有一个追背迎合的抵触效果,从而大大增加了贴合过程的舒适性,加强对于人体腰背上部的局部重点支撑,符合人体工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