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咖啡机的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咖啡机的分水装置。
背景技术:2.参阅图1,为一现有的咖啡机9,包含适用于提供冲泡用水的供水单元91,及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供水单元91且适用于盛装咖啡粉的冲泡单元92。所述供水单元91可提供适当水温、水量,甚至水压参数的冲泡用水,借此因应冲泡需求而萃取出咖啡液。然而,所述供水单元91是透过复杂的机械机制来调整冲泡用水的参数,为了达成调整功能,所述咖啡机9也会因需要配置复杂的机构而造成难免的体积庞大,使用上甚为不便。
3.参阅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咖啡机,包含适用于自水源引入冲泡用水的进水单元1,及连接于所述进水单元1下游的冲泡单元2。其中,所述冲泡单元2包括围绕界定出内空间20的本体21、设置于所述内空间20且适用于盛装待冲泡咖啡粉的粉杯22,及连通于所述进水单元1且设置于所述粉杯22上游,并用于通过自身规格而调整冲泡用水的分水模块23。参阅图3并配合图2,所述分水模块23具有界定出进水孔230的盘体231、固定于所述盘体231相反于所述进水单元1的一侧并形成有一穿孔239的出水网232,及穿设于所述穿孔239及所述进水孔230的固定螺丝233。其中,所述固定螺丝233具有出水孔235。所述固定螺丝233是螺入所述进水孔230,并借此固定所述出水网232与所述盘体231。而自所述出水孔235导出的水流,即可通过所述出水网232导入所述粉杯22。
4.然而,所述分水模块23虽然能通过所述出水网232导出水流,但所述出水网232是通过无数纵向贯穿的细孔(图中未标示)来出水,于是所导出的水流仍不免仅有单纯向下滴流的形式,无法横向翻搅所述粉杯22中盛装的咖啡粉,因此造成冲泡的水流仅提供单纯向下的力量而无搅拌效果,无法充分释放咖啡风味。另外,当冲煮完成后,所述粉杯22上方仍残留有部分的冲泡用水,故当机体泄压时,残留的水带起的咖啡细粉将会反渗至所述出水网232。若是所述出水网232的细孔堵塞已经过冲泡的咖啡细粉,除了清洗不易以外,再继续使用所述分水模块23进行下一次冲泡时,也有可能因所述出水网232先前所堵塞的细粉而影响所述次冲泡的咖啡口感,势必需要有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供均匀搅动的水流进行冲泡的咖啡机的分水装置。
6.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分水装置,包含本体单元,及设置于所述本体单元下游的流道单元。
7.所述本体单元包括围绕界定出沿中轴线贯通的进水口的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外周缘弯折且同向延伸,并与所述底壁共同界定出入水空间的围绕壁。
8.所述流道单元围绕界定出多个连通于所述进水口的导水流道,每一个所述导水流道是沿垂直远离所述中轴线的径方向延伸,且逐渐往同时垂直所述中轴线及所述径方向的
切线方向弯折,并具有位于远离所述中轴线的一端的出水口。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0.较佳地,前述咖啡机的分水装置,其中,所述流道单元包括抵接所述本体单元的所述底壁底部的抵接板、与所述抵接板相间隔的配接板,及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抵接板与所述配接板间,并与所述抵接板及所述配接板共同界定出所述导水流道的流道结构,所述抵接板围绕界定出连通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导水流道间的配水口。
11.较佳地,前述咖啡机的分水装置,其中,所述流道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流道结构为结构板,所述结构板具有多个围绕所述中轴线而间隔界定出所述导水流道的勾块部。
12.较佳地,前述咖啡机的分水装置,其中,所述流道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流道结构为多个以所述中轴线为基准而共同呈放射状的导引臂。
13.较佳地,前述咖啡机的分水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单元的所述底壁具有凹设于相反所述入水空间的一侧且环绕所述进水口的外侧的第一环槽,而所述流道单元的所述抵接板具有凹设于朝向所述底壁的一侧且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环槽的第二环槽,所述流道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及所述第二环槽,且用于使所述本体单元与所述流道单元间形成水密的水密环。
14.较佳地,前述咖啡机的分水装置,其中,于供所述流道单元设置的第一限位槽。
15.较佳地,前述咖啡机的分水装置,其中,所述咖啡机的分水装置还包含设置于所述流道单元下游的组装单元,其中,所述组装单元包括喷流盘、自所述喷流盘延伸且经由所述进水口而穿伸至所述入水空间的螺杆,及用于螺设于所述螺杆而使所述喷流盘与所述底壁得以自相反两侧限位所述流道单元的螺固件。
16.较佳地,前述咖啡机的分水装置,其中,所述组装单元的所述喷流盘具有朝向所述流道单元的顶面,及自所述顶面周缘向下且往所述中轴线向心延伸的锥面。
17.较佳地,前述咖啡机的分水装置,其中,所述组装单元的所述喷流盘还具有自所述顶面凹设且用于供所述流道单元设置的第二限位槽。
18.较佳地,前述咖啡机的分水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单元还包括封挡于所述进水口且供所述螺固件抵接的花片,所述花片具有呈贯穿状而用于供所述螺杆穿伸的穿孔,及多个连通于所述导水流道的切槽。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当冲泡用水由所述入水空间经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导水流道,通过每一个所述导水流道的延伸型态,能在自所述出水口输出后具有切线方向的分量,因而能在水流同时受到上下压力差的情况下,对位于下游的待冲泡咖啡粉提供漩涡式的冲泡水流,借此均匀搅动待冲泡的咖啡粉而优化冲泡质量,且在所述出水孔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咖啡细粉可自由进出而不易堵塞,不仅易于清洗,也不会影响下一次冲泡。
附图说明
20.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一现有的咖啡机;
21.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另一种现有的咖啡机;
22.图3是一剖视的示意图,配合图2说明所述现有的咖啡机的一分水模块;
23.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分水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
24.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安装于一咖啡机中而进行冲泡的情况;
25.图6是一仰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本体单元的一底壁;
26.图7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流道单元;
27.图8是一示意图,说明所述流道单元的一结构板,及冲泡用水导入所述结构板所界定的其中一个导水流道的情况;
28.图9是一侧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组装完成的情况,及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组装单元的一喷流盘;
29.图10是一示意图,配合图8说明冲泡用水由所述导水流道导引后向外输出的情况;
30.图1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分水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及
31.图12是一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流道单元的多个导引臂,及冲泡用水导入所述导引臂所界定的其中一个导水流道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3.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分水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本第一实施例包含一本体单元3、一设置于所述本体单元3下游的流道单元4,及一设置于所述流道单元4下游的组装单元5。参阅图5并配合图4,本第一实施例是安装于一以高压供水机制来冲泡咖啡的咖啡机中,上游是设置一以高压供应冲泡用水的供水装置(图中未绘示),而下游则是一适用于盛装咖啡粉的粉杯7,通过本第一实施例所产生的分水效果而进行冲泡。但是,有关供水的模式或者所述粉杯7的结构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主轴,后续则不再赘述相关细节。
34.所述本体单元3包括一围绕界定出一沿一中轴线z贯通的进水口310的底壁31、一自所述底壁31外周缘弯折且同向延伸并与所述底壁31共同界定出一入水空间300的围绕壁32,及一封挡于所述进水口310的花片33。如图6所示,所述底壁31具有一凹设于相反所述入水空间300的一侧且用于供所述流道单元4设置的第一限位槽311,及一凹设于相反所述入水空间300的一侧且环绕所述进水口310外侧的第一环槽312。所述花片33具有一呈贯穿状且位于圆心处的穿孔330,及多个呈贯穿状且等距间隔地围绕所述穿孔330的切槽331。自上游导入所述入水空间300的冲泡用水,得以经由所述花片33的所述切槽331,进入所述进水口310而继续向下输导。
35.同时参阅图4至图6,所述流道单元4围绕界定出多个连通于所述进水口310的导水流道40,并包括一抵接所述本体单元3的所述底壁31底部的抵接板41、一与所述抵接板41相间隔的配接板42、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抵接板41与所述配接板42间并与所述抵接板41及所述配接板42共同界定出所述导水流道40的流道结构43,及一设置于所述本体单元3与所述流道单元4间,用于使所述本体单元3与所述流道单元4间形成水密的水密环44。所述抵接板41围绕界定出一连通于所述进水口310与所述导水流道40间的配水口410,并具有一环绕于所述配水口410外围地凹设于朝向所述底壁31的一侧的第二环槽411。当所述流道单元4以所述抵接板41朝向所述底壁31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11时,所述第二环槽411会与形成于所述底壁31上的所述第一环槽312相互对位,使得所述水密环44同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312及所述第二环槽411,也就是介于所述本体单元3的所述底壁31,与所述流道单元4的所述抵接板41间,借此达成冲泡用水自所述进水口310导往所述配水口410的水密性。
36.参阅图7并配合图4,所述流道单元4的所述至少一个流道结构43为一结构板46,所述结构板46具有三个围绕所述中轴线z而间隔界定出所述导水流道40的勾块部47。每一个所述勾块部47具体而言概为类似扇形的构造,并具有一由所述结构板46圆心沿径向往外延伸的端边471、一自所述端边471外端沿周向环绕延伸一段距离的外周边472,及一自所述外周边472呈曲线状地又向心延伸,并与相邻的所述勾块部47的所述端边471相间隔而界定出所述导水流道40的内曲边473。如图8所示,每一个所述导水流道40先沿一垂直远离所述中轴线z的径方向r延伸,再逐渐往一同时垂直所述中轴线z及所述径方向r的切线方向t弯折,使得水流进入每一所述导水流道40时,能在沿所述径方向r向外导流的同时,主要通过所述内曲边473的导引而产生沿所述切线方向t的分量。另外,每一个所述导水流道40具有一分别由相邻的所述勾块部47的所述内曲边473及所述外周边472彼此间隔所形成,且位于远离所述中轴线z的一端的出水口401,故自所述出水口401输出的水流,会因所述的切线分量及上下方向的压力差,形成围绕所述中轴线z而概呈向下螺旋流动的涡流。
37.参阅图9并配合图4,所述组装单元5包括一喷流盘51、一自所述喷流盘51延伸且经由所述进水口310而穿伸至所述入水空间300的螺杆52,及一用于螺设于所述螺杆52而使所述喷流盘51与所述底壁31得以自相反两侧限位所述流道单元4的螺固件53。所述喷流盘51具有一朝向所述流道单元4的顶面511、一自所述顶面511周缘向下且往所述中轴线z向心延伸的锥面512,及一自所述顶面511凹设且用于供所述流道单元4设置的第二限位槽513。
38.组装本第一实施例时,只要使所述组装单元5的所述螺杆52依序穿过所述流道单元4的所述配水口410,以及所述本体单元3的所述进水口310,进而穿过封挡于所述进水口310的所述花片33的所述穿孔330,再将具体而言可选用螺帽的所述螺固件53自远离所述喷流盘51的一侧螺入所述螺杆52,直到抵接于所述花片33,即可使所述本体单元3的所述底壁31与所述组装单元5的所述喷流盘51,分别自沿所述中轴线z的相反两侧夹制固定所述流道单元4,完成本第一实施例的各个部件的组装。此时,所述流道单元4的顶部一部分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11,而底部的一部分则是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513,也借此优化所述流道单元4沿径向方向的安装稳定性,确保所述本体单元3、所述流道单元4,及所述组装单元5按照预期的相对位置而彼此确实对位。
39.参阅图10并配合图5与图8,使用本第一实施例冲泡咖啡时,自上游导入所述入水空间300的冲泡用水,会因上游提供的高压经过所述切槽331后由所述进水口310输入所述流道单元4。接着,冲泡用水会由所述配水口410平均导入所述导水流道40,而进入每一个所述导水流道40的冲泡用水,会在受到所述至少一个流道结构43的导引下,产生沿所述切线方向t的分量后,由位于所述流道单元4侧面的个别的所述出水口401输出。所输出的水流除了通过所述切线方向t的分量以及受到上下方向压力差的效果,还会由所述组装单元5的所述喷流盘51的所述锥面512产生导引效果,借此对位于下方的咖啡粉以向下螺旋的涡流形式提供冲泡用水。
40.相较于单纯向下提供水流而言,涡流形式的水流更能产生快速翻搅咖啡粉,使得萃取过程更加均匀且有效率。借此,在咖啡粉的使用上,只需要使用较少的粉量,即可达到同等的萃取效果而达成同等程度的口味。除此以外,因为对咖啡粉提供涡流形式的水流时,咖啡粉能被较为均匀地翻搅,且在各处的水流通道都较咖啡粉要大许多的情况下,萃取泄压后含有部分细粉的咖啡液,也较不容易堵塞所述出水口401。借此,除了冲泡后较容易清
洗,在各个微小结构中不会残留细粉的情况下,进行下次冲泡时也不会造成反复萃取旧粉的状况,因此每次冲泡的较佳参数也较为可控,口味即不会受到不良影响,确实对于冲泡的质量有所帮助。
41.参阅图11与图12,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分水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本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流道单元4的所述至少一个流道结构43为多个以所述中轴线z为基准而共同呈放射状的导引臂48。本第二实施例透过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引臂48来界定出个别的所述导水流道40,相较于所述第一实施例而言,较容易形成更多个所述导水流道40,在相等截面积的规格下,也能加大所述导水流道40所占的整体比例,借此提供不同的冲煮参数,提供消费者不同的选择。通过每一个所述导引臂48先往远离所述中轴线z的方向向外延伸,接着再沿所述切线方向t逐渐弯折的型态,即可使水流经过每一个所述导水流道40时产生沿切线方向t的分量,借此达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