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7152发布日期:2022-11-23 03:3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的防倾倒水壶中,大多在壶身内设置蒸汽管,蒸汽管的顶端与壶盖内部的排气通道连通,蒸汽管的底端伸出壶身,壶身内的蒸汽经壶盖底壁的进入排气通道,并经排气通道的出口进入蒸汽管从而将壶内蒸汽排出壶身。若蒸汽管顶端与排气通道出口之间密封不当,壶盖内部的蒸汽很可能经蒸汽管顶部与排气通道之间的装配缝隙回流到壶身内部,蒸汽排放效果较差,尤其在壶盖密封盖合在壶身上的情况下,若无法将壶身内蒸汽短时间内排出,会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以至少解决蒸汽管顶端与排气通道之间密封性差,壶内的蒸汽经蒸汽管顶端与排气通道之间的装配缝隙中流出,蒸汽排放效果较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用于容纳液体,容器体的顶部具有开口;容器盖,可拆卸盖合在开口处,容器盖的下盖上设置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容器盖内设置有连通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的蒸汽通道;蒸汽管,蒸汽管的顶端与蒸汽出口连通,蒸汽管的底端与容器体的外部连通;密封组件,设置在蒸汽管的顶端与蒸汽出口之间,密封组件用于在容器盖盖合到位的情况下,密封蒸汽管与蒸汽出口的装配间隙。
5.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容器体内的蒸汽能够经蒸汽入口进入容器盖内的蒸汽通道,而后经蒸汽出口进入蒸汽管,从蒸汽管的底端排出容器体。由于蒸汽入口设置在容器盖的下盖上,蒸汽很容易上升进入蒸汽入口,蒸汽排放顺畅。而且,在蒸汽管顶端与壶盖的蒸汽出口之间设置密封组件,在容器盖盖合到位的情况下,利用密封组件密封蒸汽管顶端与蒸汽出口之间的装配间隙,可以避免进入蒸汽管内的蒸汽经蒸汽管顶端与容器盖之间的间隙回流到容器体内,提高蒸汽排放效果,降低安全隐患。
6.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7.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包括:支架,支架固定设置在容器体上,支架具有导汽柱,蒸汽管的顶端与导汽柱连接,导汽柱能够在容器盖盖合到位的情况下与蒸汽出口连接。
8.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容器体上固定安装支架,使蒸汽管的顶端与支架上的导汽柱连接,使导汽柱在容器盖盖合到位的情况下与蒸汽出口连接,蒸汽能够经蒸汽出口、导汽柱进入蒸汽管。其中,利用支架对蒸汽管的顶端进行限位,与相关技术中蒸汽管顶端无倚靠部件相比,提高了蒸汽管的安装稳定度。而且,在容器盖盖合下压的过程中,容器盖会下压到支架上而不会直接向下挤压蒸汽管,可以进一步提高蒸汽管的安装稳定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在蒸汽出口处或
导汽柱的顶部,用于密封蒸汽出口和导汽柱的装配间隙。
10.在这些实施例中,在蒸汽出口处或者在导汽柱的顶部设置第一密封件,在容器盖盖合到位的情况下,使第一密封件能够密封蒸汽出口和导汽柱的装配间隙,可有效避免容器体内的液体经该装配间隙流出容器体,也避免蒸汽经该间隙外溢回流到容器体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出口的四周具有向上凸出和/或向下凸出的连接筋,导汽柱的顶端插入连接筋所围空间中。有利于导汽柱稳定连接在蒸汽出口处。
12.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为第一密封套,设置在连接筋的内侧,第一密封套的下端面用于与导汽柱的上端面抵接配合,或者第一密封套的内侧壁用于与导汽柱的外侧壁抵接配合。第一密封套可以随着容器盖的盖合向下挤压导汽柱,与导汽柱的上端面或外侧壁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密封效果。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筋的内侧壁和第一密封套的外侧壁中一个设置有第一环形凸筋,另一个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凸筋插设在第一环形凹槽内,并与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内壁抵接配合。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可以避免第一密封套轻易脱离连接筋。而且,由于第一环形凸筋和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内壁抵接配合,还可以起到密封效果,避免容器体内的蒸汽或液体经第一密封套和连接筋的间隙进入容器盖。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密封套用于与导汽柱的上端面抵接配合的情况,第一密封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二环形凹槽,和/或第一密封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三环形凹槽。从而第一密封套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伸缩余量,在第一密封套随着容器盖下压到支架上时,第一密封套可以受压变矮并在水平方向上膨胀,一方面可以更有力地与导汽柱上端面紧密贴合,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在膨胀后封堵导汽柱周缘与连接筋的间隙,提高密封效果。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密封套的内侧壁用于与导汽柱的外侧壁抵接配合的情况,导汽柱的顶部呈圆台形,连接筋所围空间呈圆台形。有利于容器盖在盖合过程中,将第一密封套充分挤压于导汽柱,提高密封效果。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设置在蒸汽管的顶端与导汽柱之间,以密封蒸汽管的顶端和导汽柱的装配间隙。一方面避免容器体内的液体经该间隙进入蒸汽管外流,另一方面避免蒸汽管内的蒸汽经该间隙回流到容器体内,影响蒸汽排放效果。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管的顶端插入导汽柱的底端,第二密封件为第二密封套,第二密封套紧固套设在蒸汽管的顶端,第二密封套插入导汽柱的底端,并与导汽柱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密封效果好,而且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二密封套牢固套设在蒸汽管上,而后插入导汽柱内部,装配方便。
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套包括从上至下分布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密封套的第一部分的外侧壁与导汽柱的内侧壁紧密贴合,第二密封套的第三部分紧固套设在蒸汽管的顶端。
19.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第二密封套中高于导汽柱的第一部分插入导汽柱与导汽柱紧密贴合,而非直接将第三部分与导汽柱紧密贴合,在装配过程中,可以避免导汽柱的顶端边缘与导汽柱发生磕碰而划伤。而且,第二密封套通常为非硬质材料,在导汽柱内的蒸汽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较长的第二密封套还有助于减弱蒸汽经第二密封套向蒸汽管传递的冲击力,提高蒸汽管的安装稳定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套的第二部分的外侧壁设置有第四环形凹槽,和/或第二密封套的第二部分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五环形凹槽。例如第二密封套的一部分竖向截面呈s形,使得第二密封套在高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伸缩量,则在受到蒸汽管向上的挤压力和/或受到导汽柱内蒸汽向下的力的情况下,第四环形凹槽和/或第五环形凹槽可以压缩变窄,从而使第二密封套在该处膨胀,有利于第二密封套在该处与导汽柱紧密贴合,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套的第二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二密封套的第三部分的内径,第二密封套的第三部分套设在第二密封套的第二部分外侧以形成连接平台,连接平台的边缘处设置有周向分布的插槽,蒸汽管的顶端插入插槽内并与插槽的内壁紧密贴合。一方面方便对准插槽的位置,将蒸汽管快速、准确地插装到位,另一方面插销可以对蒸汽管进行限位,提高蒸汽管的安装牢固度。而且,使蒸汽管顶端与插槽内壁紧密贴合,可以提高密封效果,避免容器体内的液体经蒸汽管和第二密封套的间隙进入蒸汽管。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汽柱的底部呈圆台形,第二密封套的第一部分的外侧壁所围空间呈圆台形。方便导汽柱更好地挤压第二密封套,与第二密封套紧密贴合,提高密封效果。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体底部设有容器底盖,容器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口,蒸汽管的底端从安装口伸入到容器底盖内进行冷凝;或者容器体具有双层容器壁,容器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蒸汽管从安装口伸入双层容器壁之间,并导通到液体加热容器的底部。蒸汽管可以从多个位置伸出容器体,只要满足蒸汽管顶端与容器盖上的蒸汽出口连通,底端与容器体外部连通,能够将蒸汽排放出容器体均符合本技术的发明构思。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防溢组件,设置在容器盖内,防溢组件用于在容器体倾倒时阻断蒸汽通道的连通,或者使蒸汽通道的出口端高于容器体内液面高度。
25.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容器盖内设置防溢组件,在容器体倾倒时,利用防溢组件阻断蒸汽通道的连通,或者在容器体倾倒时,使蒸汽通道的出口端高于容器体内液面高度,可有效避免容器体倾倒时,容器体内的液体经容器盖内蒸汽通道、蒸汽管外流。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弹性密封塞,设置在蒸汽入口处,弹性密封塞上设置有十字开口。从而在需要排汽时,容器体内的蒸汽可在气压作用下冲开十字开口进入蒸汽入口。而在不需要排汽时,十字开口在自身弹性作用下闭合,可以阻挡容器体内的液体顺畅进入蒸汽入口,降低容器体倾倒时液体外溢的几率。
27.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28.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29.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俯视示意图;
30.图2示出了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31.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爆炸示意图;
32.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容器盖和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33.图5示出了图4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34.图6示出了图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35.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36.图8示出了图7中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37.图1至图8附图标号说明:
38.10容器体,110开口,120底壁,121安装口,
39.20支架,210导汽柱,
40.30容器盖,310蒸汽入口,311弹性密封塞,320蒸汽通道,330蒸汽出口,331连接筋,332第一环形凸筋,
41.40蒸汽管,
42.50第一密封件,510第一环形凹槽,520第二环形凹槽,530第三环形凹槽,
43.60第二密封件,610第四环形凹槽,620第五环形凹槽,630插槽,640连接平台,
44.70容器底盖,71发热件,
45.8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46.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47.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48.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49.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50.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51.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
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52.本技术中的“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产品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正立放置时的方位限定。
53.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54.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8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
55.如图1至图3、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10,用于容纳液体,容器体10的顶部具有开口110;容器盖30,可拆卸盖合在开口110处,容器盖30的下盖上设置有蒸汽入口310和蒸汽出口330,容器盖30内设置有连通蒸汽入口310和蒸汽出口330的蒸汽通道320;蒸汽管40,蒸汽管40的顶端与蒸汽出口330连通,蒸汽管40的底端与容器体10的外部连通;密封组件,设置在蒸汽管40的顶端与蒸汽出口330之间,密封组件用于在容器盖30盖合到位的情况下,密封蒸汽管40与蒸汽出口330的装配间隙。
56.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容器体10内的蒸汽能够经蒸汽入口310进入容器盖30内的蒸汽通道320,而后经蒸汽出口330进入蒸汽管40,从蒸汽管40的底端排出容器体10。由于蒸汽入口310设置在容器盖30的下盖上,蒸汽很容易上升进入蒸汽入口310,蒸汽排放顺畅。而且,在蒸汽管40顶端与壶盖的蒸汽出口330之间设置密封组件,在容器盖30盖合到位的情况下,利用密封组件密封蒸汽管40顶端与蒸汽出口330之间的装配间隙,可以避免进入蒸汽管40内的蒸汽经蒸汽管40顶端与容器盖30之间的间隙回流到容器体10内,提高蒸汽排放效果。即便容器盖30密封盖合在容器体10上,容器体10内的蒸汽也可以及时、顺畅地排出,降低安全隐患。
57.可选地,容器盖30包括上盖、内盖和下盖,三者上下叠置在一起,内盖和下盖之间具有蒸汽通道320。如图2所示,蒸汽入口310设置在下盖的底壁上,方便蒸汽顺畅进入蒸汽入口310。蒸汽出口330设置在下盖的底壁上,方便密封组件密封下压后的容器盖30上的蒸汽出口330和蒸汽管40的装配间隙。
58.可选地,容器体10底部设有容器底盖70,容器体10的底壁120上设置有安装口121,蒸汽管40的底端从安装口121伸入到容器底盖70内进行冷凝;或者容器体10具有双层容器壁,容器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蒸汽管40从安装口伸入双层容器壁之间,并导通到液体加热容器的底部。蒸汽管40可以从多个位置伸出容器体10,只要满足蒸汽管40顶端与容器盖上的蒸汽出口连通,底端与容器体10外部连通,能够将蒸汽排放出容器体10均符合本技术的发明构思。
59.对于密封组件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至图6所示,密封组件包括:支架20,支架20固定设置在容器体10上,支架20具有导汽柱210,蒸汽管40的顶端与导汽柱210连接,导汽柱210能够在容器盖30盖合到位的情况下与蒸汽出口330连接。
60.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容器体10上固定安装支架20,使蒸汽管40的顶端与支架20上
的导汽柱210连接,使导汽柱210在容器盖30盖合到位的情况下与蒸汽出口330连接,蒸汽能够经蒸汽出口330、导汽柱210进入蒸汽管40。其中,利用支架20对蒸汽管40的顶端进行限位,与相关技术中蒸汽管40顶端无倚靠部件相比,提高了蒸汽管40的安装稳定度。而且,在容器盖30盖合下压的过程中,容器盖30会下压到支架20上而不会直接向下挤压蒸汽管40,可以进一步提高蒸汽管40的安装稳定度。
61.此外,在容器盖30为塑胶盖,支架20为塑胶支架,蒸汽管40为五金管的情况下,使五金管并不与塑胶盖直接连通,而是经塑胶支架上的导汽柱210与蒸汽出口330连通,可有效避免塑胶盖多次开合后与五金管摩擦而磨损刮伤,避免塑胶盖和五金管因多次摩擦而导致二者之间的装配间隙扩大,进而影响密封效果。
62.为使支架20牢固连接在容器体10上,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把手80,把手80设置在容器体10的外侧壁上,支架20设置在容器体10的内侧壁上,螺栓穿过支架20、容器体10侧壁插入把手80中,支架20连接牢固。
63.为提高导汽柱210和蒸汽出口330之间的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0,第一密封件50设置在蒸汽出口330处或导汽柱210的顶部,用于密封蒸汽出口330和导汽柱210的装配间隙。
64.在这些实施例中,在蒸汽出口330处或者在导汽柱210的顶部设置第一密封件50,在容器盖30盖合到位的情况下,使第一密封件50能够密封蒸汽出口330和导汽柱210的装配间隙,可有效避免容器体10内的液体经该装配间隙流出容器体10,也避免蒸汽经该间隙外溢回流到容器体10内。
6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蒸汽出口330的四周具有向上凸出和/或向下凸出的连接筋331,导汽柱210的顶端插入连接筋331所围空间中。有利于导汽柱210稳定连接在蒸汽出口330处。第一密封件50为第一密封套,设置在连接筋331的内侧,第一密封套的下端面用于与导汽柱210的上端面抵接配合。第一密封套可以随着容器盖30的盖合向下挤压导汽柱210,与导汽柱210的上端面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密封效果。
66.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密封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二环形凹槽520,和/或第一密封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三环形凹槽530。第二环形凹槽520和/或第三环形凹槽530设置在第一环形凸筋332的下方。从而第一密封套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伸缩余量,在第一密封套随着容器盖30下压到支架20上时,第一密封套可以受压变矮并在水平方向上膨胀,一方面可以更有力地与导汽柱210上端面紧密贴合,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在膨胀后封堵导汽柱210周缘与连接筋331的间隙,提高密封效果。
67.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蒸汽出口330的四周具有向上凸出和/或向下凸出的连接筋331,导汽柱210的顶端插入连接筋331所围空间中。第一密封件50为第一密封套,设置在连接筋331的内侧,第一密封套的内侧壁用于与导汽柱210的外侧壁抵接配合。第一密封套可以随着容器盖30的盖合向下挤压导汽柱210,与导汽柱210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密封效果。
68.进一步地,导汽柱210的顶部呈圆台形,连接筋331所围空间呈圆台形。有利于容器盖30在盖合过程中,将第一密封套充分挤压于导汽柱210,提高密封效果。
69.为提高第一密封套和连接筋331的安装稳定度,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筋331的内侧壁和第一密封套的外侧壁中一个设置有第一环形凸筋332,另一个设置有第一
环形凹槽510,第一环形凸筋332插设在第一环形凹槽510内,并与第一环形凹槽510的槽内壁抵接配合。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可以避免第一密封套轻易脱离连接筋331。而且,由于第一环形凸筋332和第一环形凹槽510的槽内壁抵接配合,还可以起到密封效果,避免容器体10内的蒸汽或液体经第一密封套和连接筋331的间隙进入容器盖30。
70.为提高导汽柱210和蒸汽管40之间的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图6和图8所示,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0,设置在蒸汽管40的顶端与导汽柱210之间,以密封蒸汽管40的顶端和导汽柱210的装配间隙。一方面避免容器体10内的液体经该间隙进入蒸汽管40外流,另一方面避免蒸汽管40内的蒸汽经该间隙回流到容器体10内,影响蒸汽排放效果。
71.为方便第二密封套的安装,进一步地,如图5、图6和图8所示,蒸汽管40的顶端插入导汽柱210的底端,第二密封件60为第二密封套,第二密封套紧固套设在蒸汽管40的顶端,第二密封套插入导汽柱210的底端,并与导汽柱210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密封效果好,而且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二密封套牢固套设在蒸汽管40上,而后插入导汽柱210内部,装配方便。
72.为避免蒸汽管40刮伤支架20,进一步地,第二密封件60将蒸汽管40的顶端和导汽柱210的底端完全分隔开。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二密封套包括从上至下分布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密封套的第一部分的外侧壁与导汽柱210的内侧壁紧密贴合,第二密封套的第三部分紧固套设在蒸汽管40的顶端。使第二密封套中高于导汽柱210的第一部分插入导汽柱210与导汽柱210紧密贴合,而非直接将第三部分与导汽柱210紧密贴合,在装配过程中,可以避免导汽柱210的顶端边缘与导汽柱210发生磕碰而划伤。而且,第二密封套通常为非硬质材料,在导汽柱210内的蒸汽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较长的第二密封套还有助于减弱蒸汽经第二密封套向蒸汽管40传递的冲击力,提高蒸汽管40的安装稳定性。参考图6所示,第二密封套的第一部分完全插入导汽柱210中,避免蒸汽管40顶端刮擦导汽柱210内部。第二密封套的第三部分完全套设在蒸汽管40的外周,提高密封可靠性。
73.为使蒸汽管40和第二密封套稳定连接,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密封套的第二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二密封套的第三部分的内径,第二密封套的第三部分套设在第二密封套的第二部分外侧以形成连接平台640,连接平台640的边缘处设置有周向分布的插槽630,蒸汽管40的顶端插入插槽630内并与插槽630的内壁紧密贴合。一方面方便对准插槽630的位置,将蒸汽管40快速、准确地插装到位,另一方面插销可以对蒸汽管40进行限位,提高蒸汽管40的安装牢固度。而且,使蒸汽管40顶端与插槽630内壁紧密贴合,可以提高密封效果,避免容器体10内的液体经蒸汽管40和第二密封套的间隙进入蒸汽管40。
74.为提高第二密封套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密封套的第二部分的外侧壁设置有第四环形凹槽610,和/或第二密封套的第二部分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五环形凹槽620。例如第二密封套的一部分竖向截面呈s形,使得第二密封套在高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伸缩量,则在受到蒸汽管40向上的挤压力和/或受到导汽柱210内蒸汽向下的力的情况下,第四环形凹槽610和/或第五环形凹槽620可以压缩变窄,从而使第二密封套在该处膨胀,有利于第二密封套在该处与导汽柱210紧密贴合,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75.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导汽柱210的底部呈圆台形,第二密封套的第一部分的外侧壁所围空间呈圆台形。方便导汽柱210更好地挤压第二密封套,与第二密封套紧密贴合,提
高密封效果。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体10为五金容器体。外观效果好。蒸汽管40为五金管。容器盖30为塑胶盖,支架20为塑胶支架,节约成本。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均为硅胶件,弹性形变量大,密封效果好。
77.为避免容器体10向其他方位倾倒时,容器体10内的液体会经液体通道、蒸汽管40外流,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防溢组件(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容器盖30内,防溢组件用于在容器体10倾倒时阻断蒸汽通道320的连通,或者使蒸汽通道320的出口端高于容器体10内液面高度。
78.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容器盖30内设置防溢组件,在容器体10倾倒时,利用防溢组件阻断蒸汽通道320的连通,或者在容器体10倾倒时,使蒸汽通道320的出口端高于容器体10内液面高度,可有效避免容器体10内的液体经容器盖30内蒸汽通道320、蒸汽管40外流。
79.对于防溢组件的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中防溢组件的结构。作为示例,防溢组件设置在蒸汽通道320内,防溢组件包括排汽管、导汽管和旋转配重件,排汽管的底端与蒸汽入口310转动连接,排汽管的顶端具有封闭结构,导汽管与旋转配重件连接在排汽管相对的两侧,导汽管的入口端连通排汽管,导汽管的出口端经蒸汽通道320连通蒸汽出口330;其中,旋转配重件能够在容器盖30倾倒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围绕蒸汽入口310的中轴线向下旋转,并带动导汽管向上旋转。这样在容器盖30盖合在容器体10上并发生倾倒后,旋转配重件能够依靠自身重力围绕蒸汽入口310的中轴线向下旋转,并稳定处于排汽管下方,进而带动位于排汽管另一侧的导汽管向上旋转,使导汽管的出口端保持在朝上位置,有利于使导汽管的出口端高于容器体10内倾倒后的液面高度,从而防止容器体10倾倒时液体将蒸汽通道320溢出。而且,由于排汽管直接与蒸汽入口310对接连通,可以避免液体不经排汽管而直接经蒸汽入口310、蒸汽通道320从蒸汽出口330流出。而且,本示例的防溢组件的导汽管的出口端在旋转过程中并不会密封,使蒸汽入口310和蒸汽出口330之间始终经排汽管和导汽管连通,从而既可以实现防止容器体10倾倒时液体经蒸汽通道320溢出,又可以保证容器体10倾倒后蒸汽也能够正常排出,保证使用安全性。
80.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弹性密封塞311,弹性密封塞311设置在蒸汽入口310处,弹性密封塞311上设置有十字开口。从而在需要排汽时,容器体10内的蒸汽可在气压作用下冲开十字开口进入蒸汽入口310。而在不需要排汽时,十字开口在自身弹性作用下闭合,可以阻挡容器体10内的液体顺畅进入蒸汽入口310,降低容器体10倾倒时液体外溢的几率。
81.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蒸汽的流向大致为单向流动,在容器体10内煲水产生的蒸汽只会经容器盖30上的蒸汽入口310进入容器盖30,经过容器盖30内的蒸汽通道320后经蒸汽出口330进入蒸汽管40,蒸汽管40与容器盖30之间具有较为可靠的密封组件,蒸汽不会经该装配间隙再流入容器体10中,保证了容器体10内压力及时减小,从而降低防倾倒溢水的液体加热容器在煲水时容器体10气压过大的风险,有利于使液体加热容器兼具防倾倒密封以及及时排放蒸汽的功能。
82.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容器底盖70和发热件71,容器底盖70设置在容器体10的下方并支撑容器体10,与容器体10的底壁120之间围合成安装腔,发热件71设置在安
装腔内。容器底盖70上设有供蒸汽或冷凝水排出的通孔,从蒸汽管40底端排出的蒸汽或冷凝水经通孔排出。
83.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为养生壶、电水壶、电水杯或茶壶等等。
84.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