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炒菜机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7566发布日期:2023-03-04 01:3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炒菜机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炒菜机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烹饪指的是膳食的艺术,是一种复杂而有规律地将食材转化为食物的加工过程。是对食材加工处理,使食物更可口、更好看、更好闻的处理方式与方法。
3.炒菜,其指将一种或几种菜在特制的凹型锅内,以火传导到铁锅中的热度为载体,加入油、佐料和菜品后用特制工具“锅铲”翻动将菜炒熟的烹饪过程。
4.之前传统的炒菜流程一般采用人工方式完成,用户一般需要手拿锅铲不停翻转炒菜,并根据需要添加作料直至完成炒菜工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智能炒菜锅产生,其目的是为了减轻人工炒菜的劳动强度,自动化流水线操作。
5.公告号cn212186131u,提出了一种自动炒菜锅,该结构包括锅体(10),所述锅体(10)的至少部分用于嵌入至待固定基础上;锅盖组件(20),所述锅盖组件(20)设置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锅盖组件(20)包括盖体(22),所述盖体(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盖体(22)具有避让所述锅体(10)的打开位置和遮盖所述锅体(10)的关闭位置,所述盖体(22)凸出于所述待固定基础的固定面设置;该结构可以自动化实现炒菜流程,同时能够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发生烫伤,也便于用户对锅盖进行操作,但是在炒制前就需要人工把烹饪的食材全部倒入内锅,并且关闭锅盖,这样直接混合进行焖熟炒制的流程不能控制各种食材的烹饪温度从而导致整体菜肴的色香味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炒制前就需要人工把烹饪的食材全部倒入内锅,并且关闭锅盖,这样直接混合进行焖熟炒制的流程不能控制各种食材的烹饪温度从而导致整体菜肴的色香味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上料装置,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智能炒菜机上料装置,包括控制柜和料盒,控制柜上设置有驱动箱和用于对料盒进行翻转卸料的上料组件,驱动箱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料盒作往复运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放置槽,放置槽内分别放置有料盒。
9.本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炒菜机在炒制前就需要人工把烹饪的食材全部倒入内锅,这样直接混合进行焖熟炒制的流程不能控制各种食材的烹饪温度从而导致整体菜肴的色香味欠佳的问题,本装置自动化实现不同食材的先后添加,并且让每种食材在合适的烹饪温度下进行炒制,保证菜肴的色香味。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电机箱、固定座、转轴、上料座和上料块,控制柜上设置有电机箱和固定座,电机箱内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固定座转动连接,转轴上设置有上料座,上料座上设置有上料块,上料块与设置在料盒上的卡盘相配合。
11.上述方案中通过旋转电机带动上料块翻转运动至其中一个料盒卡盘一侧,随后上料块进入到卡盘中完成两者的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连接辊,连接辊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13.上述方案中利用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料盒是否运动过来从而驱动上料块及时偏转到料盒卡盘的一侧高效配合上料。
1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同步带、从动轮、连接板、滑动板、滑轨、连接杆、固定螺栓和移动孔,驱动箱内转动连接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连接有驱动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同步带传动,同步带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与设置在驱动箱内部的滑轨滑动配合,滑动板上设置有连接杆,移动孔对称开设在驱动箱上,连接杆穿过移动孔且连接杆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连接有放置板。
15.上述方案中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即可实现放置板上若干料盒的定向往复运动从而完成不同食材先后自动化添加上料流程。
16.进一步地,所述卡盘包括固定板和卡板,固定板设置在料盒上,卡板呈l型且关于固定板对称设置,两个卡板之间配合有上料块。
17.进一步地,所述卡板上对称设置有配合槽,上料座上对称设置有伸缩钢球,伸缩钢球的一端连接有弹簧,弹簧设置在上料座内部,伸缩钢球与配合槽相配合。
18.上述方案中可以实现上料块与卡盘之间的位置限定,降低两者之间配合连接后的误差,保证后续卸料效果。
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辅助定位板,辅助定位板处于两块卡板之间,卡板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孔,辅助定位板上开设有定位槽,上料块上设置有凸块和若干定位块,凸块与限位孔相配合,定位槽与定位块相配合。
20.上述方案在保证料盒在翻转卸料的过程中与上料块之间不会发生位置晃动的同时方便两者进行连接以及脱离,快捷高效。
2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箱上还设置有盖板,盖板处于移动孔上方且与放置板间隔设置。
22.上述方案中通过盖板可以避免在往料盒内补充食材的过程中食材溢出到料盒外部从而不慎从移动孔掉入驱动箱内造成后续清理不便的问题。
23.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固定孔内配合有固定螺栓。
24.进一步地,所述料盒上设置有把手。
25.上述方案方便工作人员取放料盒。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7.本装置中的若干个料盒在驱动组件以及上料组件的准确配合下按照食材的炒制顺序以及烹饪温度依次加入锅体内进行烹饪炒制流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炒菜机在炒制前就需要人工把烹饪的食材全部倒入内锅,这样直接混合进行焖熟炒制的流程不能控制各种食材的烹饪温度从而导致整体菜肴的色香味欠佳的问题,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同时上料组件带动料盒运动过程中连接配合效果佳。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30.图3为配合槽示意图;
31.图4为卡板安装示意图;
32.图5为伸缩钢球示意图;
33.图6为驱动箱内部示意图;
34.图7为图1中标号a的局部放大图;
35.图8为定位槽示意图;
36.图9为定位块示意图;
37.图10为移动孔与连接杆配合示意图;
38.图11为固定孔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1、控制柜;101、盖板;102、移动孔;11、驱动箱;111、驱动电机;112、主动轮;113、同步带;114、从动轮;115、连接板;116、滑动板;117、滑轨;118、连接板;119、固定螺栓;12、电机箱;13、固定座;14、转轴;15、上料座;151、伸缩钢球;16、上料块;161、凸块;162、定位块;17、放置板;171、固定孔;18、放置槽;19、光电传感器;20、连接辊;2、料盒;21、卡盘;211、固定板;212、卡板;213、配合槽;22、把手;23、辅助定位板;24、定位槽;25、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智能炒菜机上料装置,包括控制柜1和料盒2,控制柜1上设置有驱动箱11和用于对料盒2进行翻转卸料的上料组件,驱动箱11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料盒2作往复运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连接有放置板17,放置板17上设置有若干个放置槽18,放置槽18内分别放置有料盒2,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取放料盒2,方案的进一步细化,料盒2上设置有把手22;
43.上料组件包括电机箱12、固定座13、转轴14、上料座15和上料块16,控制柜1上设置有电机箱12和固定座13,电机箱12内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在图中未示出,旋转电机连接有转轴14,转轴14的一端与固定座1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轴14上设置有上料座15,上料座15上设置有上料块16,上料块16与设置在料盒2上的卡盘21相配合;首先上料块16通过旋转电机运动可以带动其发生偏转运动到其中一个安装卡盘21的料盒2一侧,随着驱动组件带动放置板17运动,此时其中一个料盒2的卡盘21会运动至上料块16位置,随后上料块16便会从卡盘21的侧面进入卡盘21中并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保证后续上料块16可以带动料盒2进行翻转卸料工序。
4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45.首先将若干提前放置好食材的料盒2依次放在若干放置槽18中,随后驱动组件开始工作驱动放置板17沿固定轨迹进行定向往复运动,在驱动组件带动放置板17运动的同时旋转电机开始工作,旋转电机工作可以带动转轴14运动,转轴14运动带动上料座15运动,上料座15运动进而带动上料块16与料盒2上安装的卡盘21相配合以实现两者的固定,方便后续料盒2脱离放置槽18随上料块16进行翻转上料流程,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柜1的一侧设置有锅体,锅体同样可以在驱动设备的带动下发生翻转,驱动设备包括安装架、翻转电机、连接辊以及锅体,本装置与锅体相配合以实现自动分批次食材上料并完成后续的炒制流程,当锅体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向控制柜1一侧翻转时此时料盒2正好在上料组件的作用下脱离放置槽18出料口朝下且处于锅体进料口上方,随即料盒2中的食材得以进入到锅体内进行后续炒制流程,若干个料盒2在驱动组件以及上料组件的准确配合下按照食材的炒制顺序以及烹饪温度依次进入锅体内进行烹饪炒制流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炒制前就需要人工把烹饪的食材全部倒入内锅,并且关闭锅盖,这样直接混合进行焖熟炒制的流程不能控制各种食材的烹饪温度从而导致整体菜肴的色香味欠佳的问题。
46.为了保证上料组件与驱动组件准确配合完成上料块16与卡盘21的配合连接,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如图1和图7所示,转轴14上设置有连接辊20,连接辊20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19,光电传感器19属于现有技术其原理不做叙述;利用光电传感器19可以检测料盒2是否运动过来从而驱动上料块16及时翻转到料盒2上安装卡盘21的一侧进行配合连接上料。
47.为了实现若干料盒2沿固定轨迹进行定向往复运动,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如图4、图6和图10所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11、主动轮112、同步带113、从动轮114、连接板115、滑动板116、滑轨117、连接杆118、固定螺栓119和移动孔102,驱动箱11内转动连接有主动轮112和从动轮114,主动轮112连接有驱动电机111,主动轮112和从动轮114通过同步带113传动,同步带113上设置有连接板115,连接板11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滑动板116,滑动板116与设置在驱动箱11内部的滑轨117滑动配合,滑动板116上设置有连接杆118,移动孔102对称开设在驱动箱11上,连接杆118穿过移动孔102且与移动孔102相配合,连接杆118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栓119,固定螺栓119连接有放置板17;驱动电机111带动主动轮112运动,主动轮112和从动轮114通过同步带113传动,同步带113上又通过连接板115分别从两侧连接滑动板116,滑动板116在滑轨117的作用下定向运动,随后在滑动板116上安装连接杆118,连接杆118会穿过移动孔102并且在移动孔102内进行运动,通过连接杆118上设置的若干固定螺栓119以实现驱动组件与放置板17的连接,这样通过驱动组件的运动即可实现放置板17上若干料盒2的运动完成不同食材先后自动化添加上料流程;为了实现若干固定螺栓119与放置板17的连接,方案的进一步细化,放置板17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171,固定孔171内配合有固定螺栓119。
48.进一步地,卡盘21包括固定板211和卡板212,固定板211设置在料盒2上,卡板212呈l型且关于固定板211对称设置,两个卡板212之间配合有上料块16;上料块16首先进入到两个l型卡板212之间,随后再对两者的位置进行限定。
49.实施例一:
50.为了实现上料块16与卡盘21之间的准确位置限定,避免两者配合连接后产生误差影响卸料效果,方案的细化,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卡板212上对称设置有配合槽213,上料座15上对称设置有伸缩钢球151,伸缩钢球151的一端连接有弹簧,弹簧设置在上料座15内
部,伸缩钢球151与配合槽213相配合;当上料块16从卡板212的一侧进入后,此时卡板212会压缩伸缩钢球151,当伸缩钢球151到达配合槽213位置后此时上料块16即达到卡板212的中心位置完成两者的固定,伸缩钢球151会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形变与配合槽213中心相接触完成位置限定,当上料块16需要脱离卡板212时,此时料盒2继续运动卡板212则会再一次压缩伸缩钢球151完成上料块16与卡盘21的脱离。
51.实施例二:
52.实施例一在上料块16进入卡盘21中进行位置限定时固定效果佳,但上料块16进入卡盘21或者从卡盘21中脱离时略微费力,如图1、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固定板211上设置有辅助定位板23,辅助定位板23处于两块卡板212之间,卡板212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孔25,辅助定位板23上开设有定位槽24,上料块16上设置有凸块161和若干定位块162,凸块161与限位孔25相配合,定位槽24与定位块162相配合;首先上料块16从卡盘21的一侧进入时定位块162不与定位槽24相接触,当上料块16运动后其上设置的凸块161会处于限位孔25内部,同时定位块162就会与定位槽24相配合实现上料块16与卡盘21两者之间的定位,保证在翻转卸料的过程中两者不会发生位置晃动同时方便两者后续完成脱离,当料盒2卸料完毕重新放置回放置槽18内后此时凸块161不再与限位孔25相配合,定位块162不再与定位槽24相配合,脱离简单。
53.为了避免在往料盒2内补充食材的过程中会有食材溢出到料盒2外部从而不慎从移动孔102掉入驱动箱11内造成后续清理不便的问题,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如图10和图11所示,驱动箱11上还设置有盖板101,盖板101处于移动孔102上方且与放置板17间隔设置。
54.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