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2.干湿两用清洁装置集合了吸尘器吸尘功能与洗地机的洗地功能,提高清洁能力,目前使用的干湿两用清洁装置多为机体上带有便携式吸尘器的结构,便携式吸尘器单独使用时为干用的吸尘模式,便携式吸尘器安装于机体上组合使用时为湿用的洗地模式,干湿两用清洁装置因为能够实现不同功能的切换使用,而越发受到用户的欢迎。但是,便携式吸尘器内均安装有尘杯,而大多数干湿两用清洁装置的干风进口与湿风进口均需要通过尘杯后由电机排出,带有水汽的气体经过尘杯后会使得尘杯内干湿垃圾混合,影响吸尘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带有水汽的气体不经过尘杯的干湿两用清洁装置。
3.如公开号为:cn210727652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湿两用工业吸尘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分隔板将箱体分为上下设置的干吸室和湿吸室,所述箱体的上端设为开口且开口处铰接有开关盖,所述干吸室内设有除尘袋,所述湿吸室内装有水,所述箱体的右侧外壁固定连通有两个分别与干吸室内除尘袋连通和与湿吸室连通的导管,所述导管上设有第一启闭阀,位于湿吸室内的导管一端固定连通有伸入水内的连通管,所述箱体的右侧外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通过多个缓冲弹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抽风机。干吸时,打开与干吸室连通的导管,关闭与湿吸室连通的导管,使得干垃圾进入干吸室内,湿吸时,打开与湿吸室连通的导管,关闭与干吸室连通的导管,使得湿垃圾进入湿吸室内,实现干湿分离功能,而两个分别与干吸室内除尘袋连通和与湿吸室连通的导管实际形成为实现三通的结构,因此给出了可通过三通的结构来切换风道以实现在吸湿垃圾时,湿吸室的排风不需要再经过干吸室,干吸室的排风也不需要再经过湿吸室,也就是说,通过三通的切换,在使用同一个抽风机时,干吸和湿吸互不影响。
4.如公开号为:cn20396079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干湿两用环卫清扫车,具体技术方案为:主车的车架上端固定空心水箱、风机和吸尘箱,下端固定主变速箱、副变速箱、旋转扫盘和吸尘盘,主车的发动机通过输出轴与主变速箱的输入端铰接,主变速箱与副变速箱固连,副变速箱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后轮的差动器铰接,所述的输入轴上固定离合三角带轮,离合三角带轮通过皮带驱动风机,所述的风机在空心水箱内;所述的吸尘箱包括干吸尘箱和干湿两用吸尘箱;吸尘盘通过管道与干湿两用吸尘箱密封相通,干湿两用吸尘箱的上端通过湿风道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密封相通,干湿两用吸尘箱的一侧与所述的干吸尘箱通过滤网和滤芯相通,干吸尘箱通过干风道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密封相通,所述的干风道与湿风道交接处铰接有风道切换板。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干风道与湿风道交接处设置风道切换板以实际形成为实现三通的结构,风机设置于两个吸尘箱的后端,干风道与湿风道共用一个排风口,在湿吸时,通过风道切换板湿吸气流经干湿两用吸尘箱至湿风道内,不经过干吸室,即实现湿气路旁通。
5.如公开号为:cn11385489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通接头及清洁设备,该多通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上设有进口腔和出口腔,接头本体上还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其中,进口腔和出口腔通过第三接口连通,第一接口设置在接头本体的底部并与进口腔连通,第二接口设置在接头本体的侧壁上并与进口腔连通。接头本体设置在清洁设备内以对接不同的通道,具体的,该接头本体上设置了在侧壁上设置了第二接口以对接湿风道,在底部设置了第一接口以对接干风道,第三接口与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连通,以将干风道和湿风道内的气体通过第三接口排出。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个多通接头来实现三通目的,从而在使用同一个抽风机时,湿吸气流不再经过干吸室,即实现湿气路旁通,但是,该多通接头结构较为复杂,例如在接头本体(一个一体式的零件)中设置有多个隔板、肋板和缺口等,通过复杂的内部结构来转换气路,具体的气路设计显得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及清洁装置,该干湿两用吸尘器能够有效解决干湿气路转换且结构简单。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依序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尘杯、电机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尘杯之间设置有第一进风通道,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罩,壳体侧壁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电机罩与壳体之间设置有与第二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电机罩下端连接有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底部设置有连接电机罩的适配部,适配部与电机罩底部配合形成进风腔,所述进风腔连通第二进风通道和电机进风端,进风腔底部还设置有连通尘杯的第一进口,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一进风通道、尘杯、第一进口、进风腔、电机、第一出风口,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二进风通道、进风腔、电机、第一出风口。
8.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电机罩适配的第一组件,当电机罩与第一组件连接后,适配部与电机罩底部形成一个进风腔,进风腔位于电机与尘杯之间,则从壳体侧壁的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能够依次通过第二进风通道和进风腔进入电机内,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在电机作用下不会接触到尘杯,能够实现湿吸功能;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干湿共用通道,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干湿两用吸尘器,在干吸模式时,气流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进风通道内,经尘杯过滤后在电机作用下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出,吸尘器在湿吸模式时,带有水汽的气流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进风通道内,从第二进风通道能够直接至进风腔,在电机作用下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出,带有水汽的气流不通过尘杯,不会影响吸尘性能;通过第一组件与电机罩的装配来形成实现三通的结构,干湿气路互不干扰,湿吸气流不经过尘杯,即实现湿吸气路旁通,设计巧妙,第一组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通过第一组件形成的三通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9.作为改进,所述适配部的上端面与电机罩的底部插接密封;所述适配部为凹陷结构。本技术方案中,电机罩底部可以通过插入第一组件内与第一组件套装连接,适配部的上端面与电机罩的底部通过插接密封,装配结构简单、安装快捷。
10.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进风通道设置于电机罩外侧壁上,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出口位于电机罩底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进风通道设置于电机罩外侧壁上,且第二进风通道与电机罩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简单、生产安装便捷;通过设置第二进风通道的出口位于电机
罩底部,第二进风通道的出口与进风腔连通,结构简单、空间分布合理。
11.作为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电机安装于上壳体内,所述尘杯和第一进风通道安装于下壳体内,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下壳体侧壁,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电机与尘杯之间。
12.目前使用的干湿两用吸尘器,其出风口大多设置于吸尘器的后端背向待清洁面,出风口与进风口处于同一直线上,出风口直接朝向用户出风,不仅会将气体直接吹向用户,而且电机噪声也会直接经出风口传出,使用体验感较差;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出风口设置于下壳体侧壁上,第一出风口靠近尘杯设置,能够延长壳体内的气体流通路径,不仅能够降低噪声,而且第一出风口不会直接朝向用户出风,提高使用体验感。另一方面,第一出风口设置于侧壁,第一出风口与电机之间相隔较远,能够防止电机进水。
13.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组件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避开适配部设置,所述通孔用于连通电机出风端和第一出风口,电机出风端的气流通过通孔至第一出风口排出。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口位于电机与尘杯之间,电机安装于电机罩内,而第一组件安装于电机罩与尘杯之间,通过在第一组件避开适配部处设置有能够穿过气流的若干通孔,则电机出风端排出的气流通过第一组件上的若干通孔能够至第一出风口排出,若干通孔能够均匀气流,使气流均匀顺畅地排出,出风效率更高。并且第一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简单快捷。
14.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连通清洁装置,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盖板通过抵靠清洁装置转动打开第二进风口。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进风口处设置盖板,干湿两用吸尘器单独使用时,第二进风口通过盖板闭合,气体仅能够通过第一进风通道进入壳体内,干吸效率更高;而干湿两用吸尘器安装于清洁装置上使用时,盖板开启,气体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壳体内,避免水汽进入尘杯内,影响干吸效率。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地刷和机体,还包括前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所述机体设置有与干湿两用吸尘器适配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干湿两用吸尘器可拆卸连接。
16.作为改进,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第一进风口适配的封堵件,所述干湿两用吸尘器安装于机体上时,封堵件与第一进风口抵靠,以使得第一进风通道关闭;
17.所述地刷设置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第三进风通道,所述第三进风通道用于连通第三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
18.本技术方案中,干湿两用吸尘器单独使用时为干吸模式,气体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进风通道内经尘杯过滤后排出,干湿两用吸尘器安装在机体上组合使用时为湿吸模式,为避免水汽进入尘杯内,通过在安装腔内设置有与第一进风口适配的封堵件,通过封堵件与第一进风口抵靠来关闭第一进风通道,此时第二进风口的盖板打开,污水经过地刷的第三进风口进入机体内,机体内设置有污水箱,污水存放于污水箱内,带有水汽的气流则通过第三进风通道至第二进风口处,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至进风腔内,在电机作用下排出,避免尘杯内干湿垃圾混合带来的影响。
19.作为改进,所述安装腔设置有与盖板适配的打开部,所述干湿两用吸尘器安装于安装腔内,所述打开部与盖板抵靠,以使得盖板转动打开第二进风口。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打开部与盖体抵靠开启第二进风口,干湿两用吸尘器安装于机体上时,能够实现自动
关闭第一进风口、自动开启第二进风口,使用更加便捷。
2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及清洁装置,通过设置与电机罩适配的第一组件,电机罩下端插入第一组件内与第一组件套装连接,第一组件底部设置有下沉的适配部,当电机罩与第一组件套接后,适配部与电机罩底部形成一个进风腔,进风腔位于电机与尘杯之间,干吸时气流依次通过尘杯、进风腔至电机,湿吸时带有水汽的气流通过第二进风管道直接至进风腔内,无需穿过尘杯,通过该进风腔实现干湿气路转换,第一组件结构简单、生产难度低,并且通过电机罩与第一组件的装配形成三通结构,装配简单、吸风效率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公开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公开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的爆炸视图。
23.图3为本公开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公开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中部分结构的爆炸视图。
25.图5为本公开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中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26.图6为本公开中第一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气流在图7所示结构中的流动示意图。
28.图8为本公开一种清洁装置的爆炸视图。
29.图9为本公开一种清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公开图9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11为气流在图10所示结构中的流动示意图。
32.图中所示:1、干湿两用吸尘器;11、壳体;111、把手;112、第一进风口;113、第一出风口;114、第二进风口;115、上壳体;116、下壳体;117、盖板;12、尘杯;13、电机;131、进风端;132、出风端;14、第一进风通道;15、电机罩;151、第二进风通道;16、第一组件;161、适配部;162、通孔;17、进风腔;171、第一进口;18、密封环;19、电池组件;2、机体;21、安装腔;22、封堵件;23、第三进风通道;24、污水箱;25、打开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好得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34.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35.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包含”、“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6.实施例1
3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包括壳体11,壳体11侧壁设置有把手111,用户通过把手111拿取干湿两用吸尘器1更便捷,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1
内设置有依序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2、尘杯12、电机13和第一出风口113,第一进风口112与尘杯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进风通道14,第一进风口112位于壳体11底部;壳体11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13的电机罩15,如图6所示,壳体11侧壁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14,电机罩15与壳体11之间设置有与第二进风口114连通的第二进风通道151,电机罩15下端安装有第一组件16,电机罩15底部通过插入第一组件16内与第一组件16套装连接,套装结构简单、安装快捷,第一组件16底部设置有与电机罩15连接的适配部161,适配部161为第一组件16底部下沉的凹陷结构,当电机罩15与第一组件16套接后,适配部161与电机罩15底部配合形成一个进风腔17,进风腔17连通第二进风通道151和电机13进风端131,电机13进风端131与电机罩15之间安装有密封环18,进风腔17位于电机13与尘杯12之间,进风腔17底部设置有用于连通尘杯12的第一进口171,则从壳体11侧壁的第二进风口114进入的气流能够依次通过第二进风通道151和进风腔17进入电机13内,从第二进风口114进入的气流在电机13作用下不会接触到尘杯12,能够实现湿吸功能,通过电机罩15、第一组件16的装配与电机13进风端131形成三通结构,实现干湿气路转换,第一组件16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
38.如图6和图7所示,该干湿两用吸尘器1的气体流动路径为:在干吸模式时,气流由第一进风口112进入第一进风通道14内,经尘杯12过滤后穿过第一进口171至进风腔17内,气流在电机13作用下从电机13进风端131进入电机13内腔,在由电机13出风腔至第一出风口113排出,从第一进风口112进入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一进风通道14、尘杯12、第一进口171、进风腔17、电机13、第一出风口113;在湿吸模式时,带有水汽的气流从壳体11侧壁的第二进风口114进入第二进风通道151内,由第二进风通道151向下流动至进风腔17内,在电机13作用下,带有水汽的气流会从电机13进风端131进入电机13内腔,再由电机13出风腔至第一出风口113排出,从第二进风口114进入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二进风通道151、进风腔17、电机13、第一出风口113,带有水汽的气流不通过尘杯12,不会影响吸尘性能。
39.如图5和图6所示,配合部161上端面与电机罩15底部凹凸配合,配合部161与电机罩15底部通过凹凸结构插装,插装连接后可以通过超声密封,生产、安装便捷,且密封性能较好。
40.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进风通道151设置于电机罩15的外侧壁上,第二进风通道151与电机罩15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生产安装,并且,第二进风通道151的出口位于电机罩15的底部,即电机罩15与第一组件16套接后,第二进风通道151的出口与进风腔17直接连通形成湿气流通道,通过装配来实现湿气路旁通,设计巧妙。
41.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1包括上壳体115和下壳体116,电机13安装于上壳体115内,上壳体115内还安装有电池组件19,电池组件19与电机13连接,尘杯12和第一进风通道14安装于下壳体116内,电池组件19、电机13、第一组件16、尘杯12、第一进风通道14于壳体11内上下依次分布,第一出风口113设置于下壳体116侧壁,第一出风口113位于电机13与尘杯12之间,能够延长壳体11内的气体流通路径,不仅能够降低噪声,而且第一出风口113不会直接朝向用户出风,提高使用体验感,而且第一出风口113设置于侧壁,第一出风口113与电机13之间相隔较远,能够防止电机13进水;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组件16底部避开适配部161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62,通孔162用于连通电机13出风端132和第一出风口113,电机13出风端132排出的气流通过第一组件16上的若干通孔162能够至第一出风口113排出,若干通孔162能够均匀气流,使气流均匀顺畅地排出,出风效率更高,并且第一组件16为一体成型
结构,安装简单快捷。
42.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进风口114设置有盖板117,盖板117与壳体11转动连接,盖板117通过抵靠清洁装置转动打开第二进风口114,干湿两用吸尘器1单独使用时一般为干吸模式,盖板117与第二进风口114抵靠以关闭第二进风口114,气流只能通过壳体11底部的第一进风口112进入,经尘杯12过滤后由电机13排出,而干湿两用吸尘器1与清洁装置组合使用时一般为湿吸模式,盖板117通过抵靠清洁装置转动远离第二进风口114,从而使得第二进风口114打开,带有水汽的气流会从第二进风口114进入进风腔17,在电机13作用下排出,带有水汽的气流不会接触到尘杯12,不影响吸尘效率。
43.实施例2
44.如图8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清洁装置,包括地刷和机体2,地刷安装于机体2底部,还包括实施例1所描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干湿两用吸尘器1与机体2可拆卸连接,干湿两用吸尘器1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45.如图8所示,机体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干湿两用吸尘器1的安装腔21,安装腔21底部设置有与第一进风通道14适配的封堵件22,干湿两用吸尘器1安装于机体2的安装腔21内时,封堵件22与第一进风口112抵靠以使得第一进风通道14关闭;地刷设置有第三进风口,第三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114连通,如图9和图10所示,机体2内设置有第三进风通道23,第三进风通道23连通第三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114,污水经过地刷的第三进风口进入机体2内,机体2内设置有污水箱24,污水存放于污水箱24内,如图11所示,带有水汽的气流通过第三进风通道23至第二进风口114处,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114至进风腔17内,在电机13作用下排出,避免尘杯12内干湿垃圾混合带来的影响;安装腔21侧壁设置有与干湿两用吸尘器1的盖板117适配的打开部25,打开部25为凸起,干湿两用吸尘器1安装于机体2的安装腔21内时,凸起抵靠盖板117以使得盖板117转动打开第二进风口114,通过打开部25与盖体抵靠开启第二进风口114,干湿两用吸尘器1安装于机体2上时,能够实现自动关闭第一进风口112、自动开启第二进风口114。
46.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及清洁装置,通过设置与电机罩15适配的第一组件16,电机罩15下端插入第一组件16内与第一组件16套装连接,第一组件16底部设置有下沉的适配部161,当电机罩15与第一组件16套接后,适配部161与电机罩15底部形成一个进风腔17,进风腔17位于电机13与尘杯12之间,干吸时气流依次通过尘杯12、进风腔17至电机13,湿吸时带有水汽的气流通过第二进风管道直接至进风腔17内,无需穿过尘杯12,通过该进风腔17实现干湿气路转换,第一组件16结构简单、生产难度低,并且通过电机罩15与第一组件16的装配形成三通结构,装配简单、吸风效率高。
4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