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纺羽绒制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羽绒被。
背景技术:2.羽绒被在制作过程中,被套的每个格子上会预留充绒口,从充绒口中填充羽绒,形成羽绒胚芯。但由于被套做完,封闭之后,格子上预留的充绒口,无法进行缝合。进而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身体给被子施加外力之后,导致预留的充绒口张开,极易出现格子与格子之间相互蹿绒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其中某一部分格子中的羽绒重量降低,导致羽绒分布不均匀,格子蓬松不起来,达不到保暖的目的,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绒被,能够改善相邻格子之间相互窜绒的现象,从而保持羽绒被的蓬松舒适,提高用户体验。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羽绒被,至少包括:
5.被套;
6.多个第一立衬,设置在所述被套内,所述第一立衬包括多个短立衬,且多个所述短立衬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立衬的长度,多个所述短立衬平行设置且交错排列;以及
7.多个第二立衬;设置在所述被套内,多个所述第二立衬与多个所述第一立衬相交设置,将被套分隔为若干个格子。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衬包括第一短立衬、第二短立衬和第三短立衬,所述第一短立衬和所述第三短立衬设置在所述第二短立衬两端,且与所述第二短立衬部分重叠并交错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立衬和/或所述第三短立衬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立衬长度的1/2,且大于所述第一立衬长度的1/4。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立衬和/或所述第三短立衬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短立衬的长度之比为1:(1.8-2.2)。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立衬与所述第二短立衬交错形成第一交错区,所述第一交错区的长度为3cm-20cm。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短立衬与所述第二短立衬交错形成第二交错区,所述第二交错区的长度为3cm-20cm。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羽绒被包括第一充绒口,所述第一充绒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交错区。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羽绒被包括第二充绒口,所述第二充绒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交错区。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衬包括第一短立衬和第二短立衬,所述第一短立衬与所述第二短立衬部分重叠并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短立衬与所述第二短立
衬的长度相等。
1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衬包括第三短立衬和第四短立衬,所述第三短立衬与所述第四短立衬部分重叠并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短立衬与所述第三短立衬位于同一平面。
1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绒被,从立衬之间的空隙进行充绒,利用羽绒的蓬松度将空隙挤压,从而将空隙封闭,达到相邻格子之间的羽绒相互独立的目的,从而有效改善相邻格子之间相互窜绒的现象,保持羽绒被的蓬松舒适,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一实施例中一种羽绒被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实施例中一种羽绒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羽绒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标号说明:
23.100、被套;101、被面;102、被里;200、格子;300、立衬;301、第一立衬;3011、第一短立衬;3012、第二短立衬;3013、第三短立衬;3014、第四短立衬;3015、第一交错区;3016、第一充绒口;3017、第二交错区;3018、第二充绒口;302、第二立衬。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方案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方案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方案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方案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方案可实施的范畴。
26.羽绒被具有透气性高、延展性强、含绒量高以及排湿性强等优点,且不易结块,具备别的防寒保暖原材料所不具有的吸潮散发的优良特性,被称作“会吸气的褥子”。且原材料健康环保,且重量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羽绒被,具有防窜绒的特点,可提高羽绒被的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27.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羽绒被,包括被套100、多个第一立衬301、多个第二立衬302,以及多个第二立衬302与多个第一立衬301相交将被套100分隔而成若干
个格子200,其中第一立衬301包括成多个短立衬,多个短立衬平行设置,且交错排列,多个短立衬之间留有空隙,从空隙中充绒后,利用羽绒的蓬松度将空隙挤压,从而将空隙封闭,达到相邻格子200之间的羽绒相互独立的目的。
28.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被套100包括被面101和被里102,被面101和被里102封闭形成被套100。本实用新型对被面101与被里102的封闭的方式不加以限制,在一实施例中,例如可以通过缝合的方式封闭,在另一实施例中,例如也可以通过魔术贴的方式封闭,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还可以通过纽扣、拉链等方式封闭。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被套100例如设置为矩形。本实用新型对被套100的尺寸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被套100的宽度例如为0.9m-2.2m,被套100的长度例如为1.5m-2.3m。本实用新型对被面101和被里102的材质也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被面101和被里102例如选用棉纤维材质。通过选择棉纤维,获得的羽绒被透气性好,具有较好的吸湿性,且柔软亲肤,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久用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29.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被套100内设置有多个立衬300,多个立衬300相交排列,将被套100分隔为若干个格子200,以填充容纳羽绒。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填充的羽绒例如可以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或鹅鸭混合绒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立衬300包括第一立衬301和第二立衬302,第一立衬301与第二立衬302之间相交排列。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第一立衬301之间例如平行设置,相邻第二立衬302之间例如平行设置,且第一立衬301与第二立衬302之间例如垂直相交,即第一立衬301与第二立衬302之间例如呈“井”字形相交排列。
30.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立衬301与第二立衬302之间呈“井”字形相交排列,以形成若干个尺寸均一的格子200,使羽绒分布更加均匀。本实用新型对格子200的数量不加以限制,格子200的数量例如可以设置在40个-80个范围内。格子200的数量增多,则每个格子200的尺寸减小,从而使得填充的羽绒分布更加均匀,且不易窜绒,提高羽绒被的质量。
31.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相邻的四个格子200组成一个“田”字格,本实施例以一个“田”字格为例进行阐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衬301包括第一短立衬3011、第二短立衬3012和第三短立衬3013,且第一短立衬3011、第二短立衬3012与第三短立衬3013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一立衬301的长度。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短立衬3011和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二短立衬3012平行设置,且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一短立衬3011位于同一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一短立衬3011之间例如也可以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对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一短立衬3011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加以限制,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一短立衬3011例如可以位于第二短立衬3012的两侧,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一短立衬3011例如还可以位于第二短立衬3012的同一侧。
32.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短立衬3011的长度小于第一立衬301长度的1/2,第一短立衬3011的长度大于第一立衬301长度的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短立衬3012的长度小于第一立衬301长度,第二短立衬3012的长度大于第一立衬301长度的1/2。在本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短立衬3011的长度与第二短立衬3012的长度之比例如为1:(1.8-2.2),进一步的,第一短立衬3011的长度与第二短立衬3012的长度之比为1: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短立衬3011的长度与第二短立衬3012的长度可根据实际
需求任意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短立衬3011与第二短立衬3012平行设置,第一短立衬3011与第二短立衬3012部分重叠且交错排列,将相互重叠的部分定义为第一交错区3015(图中虚线框所示)。本实用新型对第一交错区3015的具体长度不加限制,第一交错区3015的长度例如为3cm-20cm。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短立衬3011与第二短立衬3012在第一交错区3015内形成空隙,作为第一充绒口3016,从第一充绒口3016中充绒后,利用羽绒的蓬松度将第一充绒口3016挤压,从而将第一充绒口3016封闭,达到相邻格子200之间的羽绒相互独立的目的。
33.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短立衬3013的长度小于第一立衬301长度的1/2,第三短立衬3013的长度大于第一立衬301长度的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短立衬3013的长度与第二短立衬3012的长度之比例如为1:(1.8-2.2),进一步的,第三短立衬3013的长度与第二短立衬3012的长度之比为1: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短立衬3013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二短立衬3012平行设置,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二短立衬3012部分重叠,且交错排列,将相互重叠的部分定义为第二交错区3017(图中虚线框所示)。本实用新型对第二交错区3017的具体长度不加限制,第二交错区3017的长度例如为3cm-20cm。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二短立衬3012在第二交错区3017内形成空隙,作为第二充绒口3018,从第二充绒口3018中充绒后,利用羽绒的蓬松度将第二充绒口3018挤压,从而将第二充绒口3018封闭,达到相邻格子200之间的羽绒相互独立的目的。
34.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立衬301包括第一短立衬3011、第二短立衬3012、第三短立衬3013和第四短立衬3014,第一短立衬3011与第二短立衬3012平行设置,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四短立衬3014平行设置,且第二短立衬3012与第三短立衬3013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短立衬3011与第三短立衬3013位于同一平面,第二短立衬3012与第四短立衬3014位于同一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短立衬3011与第三短立衬3013之间例如还可以相互平行,第二短立衬3012与第四短立衬3014之间例如还可以相互平行。
35.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短立衬3011与第二短立衬3012的长度相等,且第一短立衬3011的长度小于第一立衬301长度的1/2,第一短立衬3011的长度大于第一立衬301长度的1/4。第一短立衬3011与第二短立衬3012平行设置,第一短立衬3011与第二短立衬3012部分重叠,且交错设置,将相互重叠的部分定义为第一交错区3015(图中虚线框所示)。本实用新型对第一交错区3015的具体长度不加限制,第一交错区3015的长度例如为3cm-20cm。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短立衬3011与第二短立衬3012在第一交错区3015内形成空隙,作为第一充绒口3016,从第一充绒口3016中充绒后,利用羽绒的蓬松度将第一充绒口3016挤压,从而将第一充绒口3016封闭,达到相邻格子200之间的羽绒相互独立的目的。
36.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四短立衬3014的长度相等,且第二短立衬3012的长度与第三短立衬3013的长度相等。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短立衬3013的长度小于第一立衬301长度的1/2,第三短立衬3013的长度大于第一立衬301长度的1/4。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四短立衬3014平行设置,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四短立衬3014部分重叠,且交错设置,将相互重叠的部分定义为第二交错区3017(图中虚线框所示)。
本实用新型对第二交错区3017的具体长度不加限制,第二交错区3017的长度例如为3cm-20cm。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短立衬3013与第四短立衬3014在第二交错区3017内形成空隙,作为第二充绒口3018,从第二充绒口3018中充绒后,利用羽绒的蓬松度将第二充绒口3018挤压,从而将第二充绒口3018封闭,达到相邻格子200之间的羽绒相互独立的目的。
37.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羽绒被,通过将较长的立衬拆分为多个短立衬,短立衬之间平行设置,且部分重叠,进行交错排列,短立衬之间形成空隙,从短立衬之间的空隙进行充绒,利用羽绒的蓬松度将空隙挤压,从而将空隙封闭,达到相邻格子之间的羽绒相互独立的目的,从而有效改善相邻格子之间相互窜绒的现象,保持羽绒被的蓬松舒适,延长羽绒被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体验。
38.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