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铁塔基础抱箍爬梯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5136发布日期:2023-03-17 20:5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铁塔基础抱箍爬梯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铁塔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铁塔基础抱箍爬梯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输电铁塔在位于山地设置时,坡下一侧基础通常外露较多,为满足现场施工及运行要求,需要设置爬梯来方便人员攀爬,目前常规的爬梯设置方式为在基础立柱上预埋u型钢筋作为爬梯踏杆,爬梯踏杆的间距s=0.30m~0.45m,而基础立柱外露部分在浇筑混凝土成型的过程中需使用钢模板或木模板,这就造成预埋钢筋需要在模板上钻孔然后伸入基础立柱内,此种方式不便于施工,同时钻孔操作会影响模板使用寿命,而当施工现场存在未按照要求预设爬梯的情况时,通常采用会在基础立柱上钻孔安装爬梯作为补救措施,钻孔时如操作不当,可能损伤基础,影响输电铁塔的运行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输电铁塔基础抱箍爬梯安装装置,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毕时,通过根据基础立柱的直径规格或长宽尺寸配套设置抱箍本体并将多个抱箍本体依次固定在基础立柱的不同位置高度,以此让抱箍本体作为预设爬梯整体的固定点,后通过两根爬梯立柱分别与抱箍本体前部两侧的角钢连接件固定相连的方式进行竖立固定,最后通过在爬梯立柱的前面均布的装上爬梯踏杆后即可实现预埋爬梯整体的布设,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电铁塔基础抱箍爬梯安装装置,包括抱箍本体和爬梯立柱,所述抱箍本体的数量为多个且在同一竖向上设置,所述抱箍本体的前部两侧位置均延伸固定有角钢连接件;
6.所述爬梯立柱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抱箍本体的前方两侧位置,且所述爬梯立柱分别与所述抱箍本体同侧对应的所述角钢连接件均固定连接;
7.两侧位置的所述爬梯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爬梯踏杆,且多个所述爬梯踏杆分别位于所述爬梯立柱不同的位置高度。
8.作为优选,多个所述抱箍本体在同一竖向上均布设置。
9.作为优选,多个所述抱箍本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8m到1.2m。
10.作为优选,所述抱箍本体的水平断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
11.作为优选,所述爬梯立柱为矩形钢柱。
12.作为优选,所述爬梯踏杆为弧形的实心圆钢。
13.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爬梯踏杆在竖向上均布设置。
14.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爬梯踏杆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30m到0.45m。
15.作为优选,所述角钢连接件与所述爬梯立柱均通过水平穿插若干对拉螺栓的方式
固定连接,所述爬梯踏杆与所述爬梯立柱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16.作为优选,所述爬梯立柱的底端均埋设在浇筑底座内,且所述浇筑底座为素混凝土座。
17.采用上述一种输电铁塔基础抱箍爬梯安装装置,具体在预设爬梯整体布设施工时,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毕后,首先根据所述基础立柱的直径规格或长宽尺寸配套设置多个所述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的数量和间隔根据基础立柱的整体竖向高度进行选择,最好让所述抱箍本体在竖向上均布设置,后将多个所述抱箍本体依次固定在所述基础立柱的不同位置高度,以此让所述抱箍本体作为预设爬梯整体的固定点,后通过两根所述爬梯立柱分别与所述抱箍本体前部两侧位置的所述角钢连接件固定相连的方式进行竖立固定,最后在所述爬梯立柱的前面均布的装上所述爬梯踏杆,所述爬梯踏杆在固定时采用焊接固定,且所述爬梯踏杆的数量和间隔根据基础立柱的整体竖向高度进行选择,最好让所述爬梯踏杆在竖向上均布设置,最后在所述爬梯立杆的底部浇上所述浇筑底座,所述浇筑底座的高度应能够将所述爬梯立柱的底端埋入,如此便完成了预设爬梯整体的施工布设,解决了预埋爬梯整体施工困难的问题,防止了预埋爬梯整体的设置影响到模板寿命,同时避免了现场钻孔损伤基础立柱的安全隐患。
18.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毕时,通过根据基础立柱的直径规格或长宽尺寸配套设置抱箍本体并将多个抱箍本体依次固定在基础立柱的不同位置高度,以此让抱箍本体作为预设爬梯整体的固定点,后通过两根爬梯立柱分别与抱箍本体前部两侧的角钢连接件固定相连的方式进行竖立固定,最后通过在爬梯立柱的前面均布的装上爬梯踏杆后即可实现预埋爬梯整体的布设,解决了预埋爬梯整体施工困难的问题,防止了预埋爬梯整体的设置影响到模板寿命,同时避免了现场钻孔损伤基础立柱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示意图一;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示意图二;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示意图三;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外部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背视外部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外部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外部图。
2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9.1、抱箍本体;2、角钢连接件;3、爬梯立柱;4、爬梯踏杆;5、浇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1.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电铁塔基础抱箍爬梯安装装置,包括抱箍本体1和爬梯立柱3,所述抱箍本体1的数量为多个且在同一竖向上设置,所述抱箍本体1的前部两侧位置均延伸固定有角钢连接件2,所述爬梯立柱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抱箍本体1的前方两侧位置,且所述爬梯立柱3分别与所述抱箍本体1同侧对应的所述角钢连接件2均固定连接,两侧位置的所述爬梯立柱3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爬梯踏杆4,且多个所述爬梯踏杆4分别位于所述爬梯立柱3不同的位置高度,具体是,所述角钢连接件2与所述爬梯立柱3均通过水平穿插若干对拉螺栓的方式固定连接,以便爬梯立柱3能够稳固牢靠的与角钢连接件2相连在一起,且能够确保爬梯立柱3与角钢连接件2顺利连接,所述爬梯踏杆4与所述爬梯立柱3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爬梯踏杆4能够稳固可靠的与爬梯立柱3相连在一起。
32.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多个所述抱箍本体1在同一竖向上均布设置,如此设置,便于抱箍本体1在排布固定时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继而方便抱箍本体1的固定安装,多个所述抱箍本体1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8m到1.2m,如此设置,便于多个抱箍本体1固定后,能够对爬梯立柱3进行可靠的固定。
33.所述抱箍本体1的水平断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如此设置,便于能够选用不同的抱箍本体1来适应圆形或方形的基础立柱,所述爬梯立柱3为矩形钢柱,如此设置,便于爬梯立柱3具有良好足够的结构强度,继而提升预设爬梯整体的稳固程度。
34.所述爬梯踏杆4为弧形的实心圆钢,如此设置,便于爬梯踏杆4具有良好足够的使用强度,避免踩踏过程中爬梯踏杆4变形,多个所述爬梯踏杆4在竖向上均布设置,如此设置,便于爬梯踏杆4在排布固定时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继而方便爬梯踏杆4的固定安装。
35.多个所述爬梯踏杆4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30m到0.45m,如此设置,便于多个爬梯踏杆4之间的间距能够让人员顺利进行攀爬,所述爬梯立柱3的底端均埋设在浇筑底座5内,且所述浇筑底座5为素混凝土座,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浇筑底座5的设置来将爬梯立柱3的底部稳固的固定在一起,提升爬梯立柱3的稳定性。
36.采用上述结构,具体在预设爬梯整体布设施工时,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毕后,首先根据所述基础立柱的直径规格或长宽尺寸配套设置多个所述抱箍本体1,所述抱箍本体1的数量和间隔根据基础立柱的整体竖向高度进行选择,最好让所述抱箍本体1在竖向上均布设置,后将多个所述抱箍本体1依次固定在所述基础立柱的不同位置高度,以此让所述抱箍本体1作为预设爬梯整体的固定点,后通过两根所述爬梯立柱3分别与所述抱箍本体1前部两侧位置的所述角钢连接件2固定相连的方式进行竖立固定,最后在所述爬梯立柱3的前面均布的装上所述爬梯踏杆4,所述爬梯踏杆4在固定时采用焊接固定,且所述爬梯踏杆4的数量和间隔根据基础立柱的整体竖向高度进行选择,最好让所述爬梯踏杆4在竖向上均布设置,最后在所述爬梯立杆的底部浇上所述浇筑底座5,所述浇筑底座5的高度应能够将所述爬梯立柱3的底端埋入,如此便完成了预设爬梯整体的施工布设,解决了预埋爬梯整体
施工困难的问题,防止了预埋爬梯整体的设置影响到模板寿命,同时避免了现场钻孔损伤基础立柱的安全隐患。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