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备料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20367发布日期:2023-03-10 23:3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备料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备料盘。


背景技术:

2.人们在利用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烹饪之前,通常需要先对食材和配料(包括香辛料和辅料)进行必要的清洗和切配,然后利用盘子或碗盛放这些处理好的食材和配料(也即备料),并将盘碗一一摆开放置在灶台上,以便在烹饪过程中能更容易及时拿取到所需的食材或配料,并按一定顺序将食材或配料投入烹饪器具的锅体内。
3.可以理解地,用户一只手去手持碗盘的侧边缘并将碗盘伸向锅体的锅口,例如伸向炒锅的上方,然后利用另一只手或徒手或手握铲勺地将碗盘内的备料投入炒锅内。这一操作过程中,用户至少有一只手会很邻近锅口,导致用户的手容易被锅内飞溅起来的热油或热水给烫到,也即,存在备料投放不便捷、不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备料盘,旨在提升备料投放操作的便捷性及安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备料盘,能够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加热腔和连通于所述加热腔的锅口,该备料盘包括:
6.盘本体,包括盘底壁和连接于所述盘底壁的外周缘,所述外周缘朝上延伸设置,所述盘底壁与所述外周缘共同限定出备料腔,所述备料腔用以盛放备料,所述盘本体设有与所述备料腔相连通的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位于所述盘底壁和/或所述外周缘上,所述投料口能够与所述锅口相连通,所述盘本体的外侧面能够抵接于所述锅口的上边缘;和
7.把手,设于所述外周缘,并用于供握持。
8.可选地,所述把手的外周面套设有隔热套。
9.可选地,所述把手与所述盘本体一体成型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盘底壁的内侧面凸设有格挡筋,所述格挡筋将所述备料腔分隔成至少两个格子腔。
11.可选地,所述把手配置为设于所述盘本体的外周缘的手柄,所述手柄设有吊挂孔。
12.可选地,所述手柄的远离所述盘本体的一端朝下延伸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盘本体的下端面相持平。
13.可选地,在朝远离所述备料盘的方向上,所述手柄朝上倾斜延伸设置。
14.可选地,所述盘本体的材质配置为金属、塑料、玻璃或陶瓷的其中一种。
15.可选地,所述把手的材质配置为由金属、塑料、玻璃、陶瓷或木材的其中一种。
16.可选地,当所述投料口设于所述盘本体的中部时,所述盘本体在所述投料口的边缘形成有内周缘,所述内周缘朝上延伸设置,所述外周缘的顶面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内周缘的顶面高度。
17.可选地,所述盘底壁的形状配置为圆盘。
18.可选地,所述盘本体的外轮廓直径取值范围为250mm至350mm。
19.可选地,所述投料口的直径取值范围设定为70mm至130mm。
20.可选地,所述盘本体的外周缘顶面的高度取值范围设定为10mm至40mm。
21.可选地,所述盘本体的内周缘顶面的高度取值范围设定为10mm至40mm。
22.可选地,所述盘本体的外周缘的内侧面呈向外侧凸出的弧面状设置。
23.可选地,所述盘本体的内周缘的内侧面呈向外侧凸出的弧面状设置。
24.可选地,所述盘本体的内周缘的内侧面呈圆锥面状设置。
25.可选地,所述盘本体的内周缘的内侧面包括相连接的外凸弧面段和内凹弧面段,所述投料口位于所述内凹弧面段的中部设置。
26.可选地,所述投料口设于所述外周缘的一侧,并至少贯穿所述外周缘的上端面,以在所述外周缘上形成有缺口。
27.可选地,所述投料口邻近所述备料腔的中部设置。
28.可选地,所述投料口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盘底壁。
29.可选地,所述盘底壁的形状配置为矩形盘。
30.可选地,所述盘本体的外轮廓长度取值范围为250mm至350mm。
31.可选地,所述盘本体的外轮廓宽度取值范围为100mm至200mm。
3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备料盘上的把手供用户握持,能够让用户的手部远离锅口,并且备料盘还能架设在锅口上,然后用户手握铲勺将备料盘内的备料拨至投料口处就能使备料掉入锅体,如此,能够降低用户的手被热油或热水飞溅到导致烫伤的风险。其次,由于能够先将备料盘架在锅体上再进行投料操作,以使用户的手不需要一直贴近锅口,且备料盘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挡作用,还能够避免投料时引发热油或热水飞溅出来导致用户烫伤或灶台脏污的问题。另外,可以理解地,当备料盘能够平稳架设在锅口时,例如盘本体配置为圆盘,或者是盘本体重量较大、重心较稳,能够允许用户不需要一直握持把手,从而进一步降低用户的手被热油或热水飞溅到导致烫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备料盘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图1中备料盘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36.图3为图1中备料盘的俯视图;
37.图4为图3中备料盘在a-a处的剖视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备料盘第二实施例在图3所示a-a处的剖视图;
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备料盘第三实施例在图3所示a-a处的剖视图;
40.图7为本实用新型备料盘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为图7中备料盘的俯视图。
42.附图标号说明:
4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盘本体17缺口11内周缘20把手,手柄12外周缘21吊挂孔13备料腔30勺子14投料口40锅体15外侧面41锅口16格挡筋42加热腔
4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9.人们在利用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烹饪之前,通常需要先对食材和配料(包括香辛料和辅料)进行必要的清洗和切配,然后利用盘子或碗盛放这些处理好的食材和配料(也即备料),并将盘碗一一摆开放置在灶台上,以便在烹饪过程中能更容易及时拿取到所需的食材或配料,并按一定顺序将食材或配料投入烹饪器具的锅体内。
50.可以理解地,用户一只手去手持碗盘的侧边缘并将碗盘伸向锅体的锅口,例如伸向炒锅的上方,然后利用另一只手或徒手或手握铲勺地将碗盘内的备料投入炒锅内。这一操作过程中,用户至少有一只手会很邻近锅口,导致用户的手容易被锅内飞溅起来的热油
或热水给烫到,也即,存在备料投放不便捷、不安全的问题。
51.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备料盘,该备料盘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加热腔和连通于所述加热腔的锅口。请参照图1至4,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该备料盘包括:
52.盘本体10,包括盘底壁和连接于所述盘底壁的外周缘12,所述外周缘12朝上延伸设置,所述盘底壁与所述外周缘12共同限定出备料腔13,所述备料腔13用以盛放备料,所述盘本体设有与所述备料腔13相连通的投料口14,所述投料口14位于所述盘底壁和/或所述外周缘12上,所述投料口14能够与所述锅口41相连通,所述盘本体的外侧面能够抵接于所述锅口41的上边缘;和
53.把手20,设于所述外周缘12,并用于供握持。
5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备料盘上的把手20供用户握持,能够让用户的手部远离锅口,并且备料盘还能架设在锅口上,然后用户手握铲勺将备料盘内的备料拨至投料口处就能使备料掉入锅体,如此,能够降低用户的手被热油或热水飞溅到导致烫伤的风险。其次,由于能够先将备料盘架在锅体上再进行投料操作,以使用户的手不需要一直贴近锅口,且备料盘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挡作用,还能够避免投料时引发热油或热水飞溅出来导致用户烫伤或灶台脏污的问题。另外,可以理解地,当备料盘能够平稳架设在锅口时,例如盘本体10配置为圆盘,或者是盘本体10重量较大、重心较稳,能够允许用户不需要一直握持把手20,从而进一步降低用户的手被热油或热水飞溅到导致烫伤的风险。
55.另外,对于经验欠缺的厨艺新手而言,其在烹饪时可能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状况,进而导致某些食材或配料忘记投入锅体内的问题,例如忘记投料诸如葱姜蒜这类的辅料,或者是因食材拿取不便导致耽搁较长时间而影响到烹饪火候的问题,进而导致最终的烹饪效果不理想、不易控制的问题,进而导致最终的烹饪效果不理想、难以控制的问题。特别地,当灶台的台面空间有限时,用户需要将盛放食材或备料的盘碗适当地堆叠起来,这更不利于用户及时拿取并投放想要的食材或备料,从而更容易导致上述问题。当然,对于经验丰富的厨艺老手而言,其在紧张烹饪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问题。
5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可架设在锅体40上的备料盘,方便用户将经过清洗和切配的处理好的多种备料盛放在该备料盘的备料腔13内,并将备料盘置放到锅体40的上侧就可以开始烹饪,然后在烹饪过程中徒手或者利用勺子30或铲子等工具,将备料腔13内的备料按一定顺序或随意地拨至投料口14处,以使备料能够依次穿过投料口14和锅口41,直至掉入锅体40的加热腔42内。在这一操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备料均预先放于备料腔13中,能够方便用户在烹饪过程中随时看到备料的整体情况,并能及时通过投料口14向锅内投入所需备料,从而有效避免遗漏某些备料的投放操作的问题,同时提高备料投放操作的方便性,从而提升烹饪效果。其次,多种备料统一盛放在备料盘上,能够避免盘碗一一摆放在灶台的台面上,导致台面杂乱的问题。
57.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器具包括但不限于不粘锅、生铁炒锅、汤锅、砂锅、铸铁锅及煎锅等,本实用新型的备料盘能够应用于任何常规的烹饪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炒、爆、熘、炸、烹、煎、炖等,配合不同烹饪器具,不同地方菜系,都能在不同的烹饪情景中发挥备菜盘的防溅油作用,令整个烹饪流程更加方便、安全及畅顺。具体地,备料包括处理好的蔬菜和肉类等食材、葱姜蒜等辅材以及香辛料等。
58.可选地,所述把手20的外周面套设有隔热套。当备料盘上的热传导至把手20,且把手20温度过高不易拿起时,隔热套会降低与把手20接触时的手感受到的温度,从而避免用户被烫伤。具体而言,隔热套可以配置为橡胶套或硅胶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把手20材质为导热性较差的材质,例如木质、塑料等,则可以不用增设隔热套。
59.可选地,所述把手20与所述盘本体10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方便生产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把手20与盘本体10可以分开加工,再互相连接,分开加工时盘本体10与把手20的材质可以不同。
60.请参照图7和8,可选地,所述把手20配置为设于所述盘本体10的外周缘12的手柄20,所述手柄设有吊挂孔21。如此能够方便用户将备料盘吊挂起来进行收纳,例如,将吊挂孔21穿过挂钩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柄还可以不设置吊挂孔。
61.可选地,在朝远离所述备料盘的方向上,所述手柄20朝上倾斜延伸设置。手柄20方便单手操作,且通过手柄20拿起、放下锅体40时,握持手柄20的手能够远离锅体40及加热锅体40的热源(例如液化气灶),从而方便用户安全地拿取备料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把手20可配置为双耳式把手,也即在盘本体10的相对两侧设置两个半环状的把手。
62.可选地,所述手柄的远离所述盘本体的一端朝下延伸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盘本体的下端面相持平。如此,当备料盘放置在灶台等支撑平面上时,支撑块和盘本体的下端面同时抵接在支撑平面上,以使备料盘放置更加平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支撑块。
63.可选地,所述盘本体10的材质配置为金属、玻璃、塑料或陶瓷的其中一种,所述把手20的材质配置为由金属、塑料、玻璃、陶瓷或木材的其中一种。值得一提的是,当盘本体10的材质配置不锈钢或玻璃等导热性能良好的材质时,可对待加入锅体40的备料作适当预热,并能够不惧高温和热油,且适用于电磁炉或液化气灶等多种热源。
64.请参照图1至4,在第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当所述投料口14设于所述盘本体的中部时,所述盘本体在所述投料口14的边缘形成有内周缘11,所述内周缘11朝上延伸设置,所述外周缘12的顶面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内周缘11的顶面高度。如此,能较好地将备料保留在备料腔13内,且能增大备料腔13的容积以能放置更多的备料。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盘本体10的外周缘12顶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盘本体10的内周缘11顶面的高度。此时,面对圆形的食材,例如丸子之类,可以更便捷地将食材下锅。
65.在第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盘底壁的形状配置为圆盘,所述盘本体的外轮廓直径取值范围为250mm至350mm,例如280mm、300mm或320mm等。在此取值区间内,能够使盘本体10大小适配常见的锅体40尺寸。
66.在第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投料口14的直径取值范围设定为70mm至130mm,例如直径为80mm、100mm或110mm。在此区间内,备料腔13能容纳较多备料的同时,投料口14能顺利过料。值得一提的是,当勺子30能够适配封盖于所述投料口14时,也即勺子30将投料口14堵上时,盖在锅体上的备料盘就起到一个锅盖的作用,可用于适当炖煮备料。当然,勺子30的尺寸小于投料口14时,能方便用户将勺子30伸入投料口14直至加热腔42,以适当搅拌加热腔42内的备料。
67.在第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盘本体10的外周缘12顶面高度的取值范围设定为10mm至40mm,例如高度为15mm、20mm或35mm。需要说明的是,高度指的是顶面距离盘本体10
的外侧底面的高度差。既能使备料盘的备料腔13具有较大的容积,以便能容纳更多的备料,又能使备料盘易于收纳管理。
68.在第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盘本体10的内周缘11顶面高度的取值范围设定为10mm至40mm,例如高度为15mm、20mm或35mm。在此取值区间内,既能使备料腔13具有较大的容积,以便能容纳更多的备料,又可以使备料能更轻松滑至投料口14,不会由于内周缘11高度过高而导致备料不易滑出备料腔13。
69.在第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盘本体10的外周缘12的内侧面呈向外侧凸出的弧面状设置。当用户利用勺子在将备料拨入锅体40内时,若不慎碰撞备料盘而使备料盘在锅体40的锅口41上滑动,此时弧面状的外周缘12能依然能稳定的抵靠在锅体40上,从而使备料盘能稳定地架在锅体上,并能避免备料盘的底面对锅体造成磕碰的问题。
70.请参照图4,在第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盘本体10的内周缘11的内侧面呈向外侧凸出的弧面状设置。此时,备料腔13在能有较大备料空间的同时,能将备料通过弧面滑至投料口14。请参照图5,在第二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盘本体10的内周缘11的内侧面呈圆锥面状设置。此时,备料腔13在能有较大备料空间的同时,能将备料通过圆锥面滑至投料口14。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请参照图6,在第三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盘本体10的内周缘的内侧面11包括相连接的外凸弧面段和内凹弧面段,所述投料口14位于所述内凹弧面段的中部设置;此时,备料腔13能将备料通过相连接的外凸弧面段和内凹弧面滑至投料口14,更加适应推动圆球状备料滑入投料口14。
71.请参照图7和8,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投料口14设于所述外周缘12的一侧,并至少贯穿所述外周缘12的上端面,以在所述外周缘12上形成有缺口17。如此,能够方便用户以相同姿势将备料拨动进入投料口14,例如,假设用户左手手持备料盘的把手20,缺口17靠近右手并位于锅口42的中央,则右手手持勺子30从左往右地拨动盘本体10内的备料,就能让备料穿出缺口17(即投料口14)并掉入加热腔42。
72.在第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盘底壁的形状配置为矩形盘。具体而言,所述盘本体10的外轮廓长度取值范围为250mm至350mm,所述盘本体10的外轮廓宽度取值范围为100mm至200mm,例如长280mm且宽120mm,或者长300mm且宽150mm等。如此,当盘本体10架设在圆形锅口的中央偏一侧的位置时,盘本体10与锅口的边缘形成有较大间隔,该间隔能够允许勺子30顺畅地伸入加热腔42内,以便用户能够及时地搅拌进入加热腔42内的备料,例如,备料盘架设在炒锅上时,不影响用户翻炒锅内的食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盘本体的形状还可以配置为其他形式,例如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者是诸如五角星等异形,或者是椭圆形。
73.在第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投料口14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盘底壁。如此,能够方便用户将备料拨出备料腔13,方便备料掉入锅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投料口全部设在外周缘上。
74.在第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投料口14邻近所述备料腔13的中部设置。如此,能够缩短备料腔13两端的备料被拨向投料口14时的路径,从而方便投料操作。
75.在第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盘底壁的内侧面凸设有格挡筋16,所述格挡筋16将所述备料腔分隔成至少两个格子腔。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盘底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个格挡筋16。如此,能够使不同备料之间不容易混杂在一起,从而方便用户按一定顺序地选
择性投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格挡筋。
76.在第四实施例中,可选地,把手20配置为手柄20,且手柄20靠近投料口14所在的侧边设置。如此,当用户通过手柄20向备料盘施加压力,以使备料盘及其底下的锅体能够更加平稳时,备料盘与锅体之间作用力传递的区域恰好经过锅体的中心线或邻近锅体的中心线,如此,能避免用力过猛时锅体被压翻的问题。
7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