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2.目前一些小快饭具有利用风泵向锅内吹气的功能。然而目前的风泵接头设置零件较多且安装复杂,例如需要专门的单独接头和接头密封圈,导致生产成本高。
3.因此,需要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盖体,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盖体包括:
6.面盖,所述面盖的上侧一体设置有接头部,且所述面盖的下侧对应于所述接头部一体设置有固定部,其中所述接头部和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贯通所述面盖的气道;
7.送气组件,所述送气组件包括送气装置和气管,所述气管连接至所述接头部,以使得所述送气装置与所述气道连通;
8.可拆盖,所述可拆盖位于所述面盖的下侧,所述可拆盖设置有固定密封圈,所述固定密封圈连接至所述固定部,以将所述可拆盖安装至所述面盖,所述固定密封圈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气道连通,且所述固定密封圈上开设有通气孔。
9.根据本技术的盖体,将接头部与面盖设为一体,并利用固定部设置气道,能够省去独立接头和接头密封圈两个部件,降低了成本,且安装简单效率高。
10.可选地,所述可拆盖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密封圈设置有沿所述固定密封圈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安装孔的周缘嵌入所述凹槽中。根据上述设置,可以提高固定密封圈安装的稳定性。
11.可选地,所述固定部的端部沿周向设置有凸缘部,所述固定密封圈具有沿周向向内凸出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卡合至所述凸缘部。根据上述设置,可以利用密封部,起到密封可拆盖的安装孔的效果。
12.可选地,所述固定密封圈还具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可拆盖的下侧,所述通气孔设置于所述操作部的底端。根据本方案,有利于在拆装可拆盖时进行握持。
13.可选地,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密封部连接,且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密封部围成所述空腔。根据上述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14.可选地,所述固定密封圈还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可拆盖的上侧,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其中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操作部之间,且所述支
撑部抵接至所述面盖。根据本方案,使得密封部具有向下移动的倾向,可以提高密封性以及安装的牢固性。
15.可选地,所述接头部沿竖向延伸;并且/或者
16.所述固定部沿竖向延伸,且所述固定部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可拆盖的下侧。根据上述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更加方便安装。
17.可选地,所述接头部的外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气管套设于所述凸起部。由此,可以提高气管连接的稳定性。
18.可选地,所述接头部的外周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邻接于所述凸起部。由此能够提高气管安装的牢固性。
19.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20.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
21.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22.其中,所述盖体的送气装置通过气管和通气孔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
23.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方面的盖体相类似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4.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5.附图中:
26.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盖体的分解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固定密封圈的截面示意图;
28.图3为图1中面盖的仰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盖体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30.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0:盖体
ꢀꢀꢀꢀꢀꢀꢀꢀꢀꢀ
110:面盖
ꢀꢀꢀꢀꢀꢀꢀꢀꢀꢀꢀ
111:接头部
33.112:固定部
ꢀꢀꢀꢀꢀꢀꢀꢀ
113:气道
ꢀꢀꢀꢀꢀꢀꢀꢀꢀꢀꢀ
114:凸缘部
34.115:凸起部
ꢀꢀꢀꢀꢀꢀꢀꢀ
116:凹陷部
ꢀꢀꢀꢀꢀꢀꢀꢀꢀ
120:送气装置
35.121:气管
ꢀꢀꢀꢀꢀꢀꢀꢀꢀꢀ
130:可拆盖
ꢀꢀꢀꢀꢀꢀꢀꢀꢀ
131:安装孔
36.140:固定密封圈
ꢀꢀꢀꢀ
141:通气孔
ꢀꢀꢀꢀꢀꢀꢀꢀꢀ
142:凹槽
37.143:操作部
ꢀꢀꢀꢀꢀꢀꢀꢀ
144:支撑部
ꢀꢀꢀꢀꢀꢀꢀꢀꢀ
145:密封部
38.146: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39.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40.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1.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42.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
43.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常包括煲体和盖体100。煲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煲体具有中板和连接于中板的下侧的外壳,二者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并且中板的中部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容纳腔,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容纳腔或者从内锅容纳腔取出,以方便对内锅的清洗。内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
44.盖体100具有与煲体基本上对应的形状。盖体100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上,具体地,其通过枢转轴枢接至煲体,并能够绕枢转轴所在的枢转轴线在相对于煲体的盖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自由枢转,以方便对煲体进行盖合和打开。当盖体100盖合在煲体上时,其覆盖在内锅之上,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45.此外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感温装置,例如设置在盖体100中的上感温装置和/或设置在内锅容纳腔下方的下感温装置。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开盖按钮机构,该开盖按钮机构优选设置在煲体上,该开盖按钮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将盖体100锁定在煲体上的锁定机构连接,当按下开盖按钮机构时,盖体100能够自动打开。
46.烹饪器具包括控制装置和加热装置。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对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的目的,该控制装置可以为mcu(micro control unit,微处理单元)。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内锅,该加热装置可以为线圈盘。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电连接,以实现对加热的控制。
47.上、下感温装置均与烹饪器具的控制装置电连接,以在感测到内锅的温度之后将感测到的温度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从而控制装置能够基于温度信号对烹饪的过程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其中,当内锅置于煲体的内锅容纳腔时,下感温装置可以感测内锅的底部的温度,例如,下感温装置可以与内锅的底部直接或间接接触。
48.盖体10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1和图4,其包括面盖110、送气组件和可拆盖130。面盖110的上侧一体设置有接头部111,且面盖110的下侧对应于接头部111一体设置有固定部112,其中接头部111和固定部112内设置有贯通面盖110的气道113。送气组件包括送气装置120和气管121,气管121连接至接头部111,以使得送气装置120与气道113连通。可拆盖130位于面盖110的下侧,可拆盖130设置有固定密封圈140,固定密封圈140连接至固定部112,以将可拆盖130安装至面盖110,固定密封圈140内具有空腔146,空腔146与气道113连通,且固定密封圈140上开设有通气孔141。
49.示例性地,送气装置120可以是风泵、风机等装置,其可以安装在面盖110上。气管121的一端连通送气装置120的出气口,另一端连通接头部111,由此使得送气装置120输出
的气体能够被吹入烹饪空间中。
50.根据本技术的盖体100,将接头部111与面盖110设为一体,并利用固定部112设置气道113,能够省去独立接头和接头密封圈两个部件,降低了成本,且安装简单效率高。
51.其中,接头部111优选沿竖向延伸,并且/或者固定部112优选沿竖向延伸。由此,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可选地,固定部112的底端延伸至可拆盖130的下侧。
52.如图5所示,接头部111的外周设置有凸起部115和凹陷部116,且凹陷部116邻接于凸起部115。并且,气管121套设于凸起部115。由此,可以提高气管121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53.固定密封圈14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2,其包括操作部143、支撑部144和密封部145。其中支撑部144与操作部143连接,并且支撑部144和操作部143之间形成有凹槽142。可拆盖130上设置有安装孔131,当固定密封圈140安装在可拆盖130上时,安装孔131的周缘嵌入凹槽142中。根据上述设置,可以提高固定密封圈140安装的稳定性。由此,使得操作部143位于可拆盖130的下侧,支撑部144位于可拆盖130的上侧。通气孔141设置于操作部143的底端。
54.参考图2、图3和图4,密封部145位于支撑部144的内侧并与操作部143连接,且操作部143与密封部145围成空腔146。固定部112的端部沿周向设置有凸缘部114,当固定密封圈140安装在可拆盖130上时,固定部112延伸进入空腔146内,且密封部145卡合至凸缘部114。并且,支撑部144与面盖110抵接,其向密封部145提供能够使密封部145具有向下移动的倾向的力,可以提高密封性以及安装的牢固性。
5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56.本技术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技术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