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篮、内锅组件以及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4395发布日期:2023-01-14 07:1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炸篮、内锅组件以及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炸篮、具有该炸篮的内锅组件和具有该内锅组件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空气炸锅通常包括内锅组件和设置在内锅组件上方的热风组件,在使用时,热风组件能够产生热风,并能够将热风输送至内锅组件的烹饪腔中。在使用时,通常会先将食物放置在炸篮中,再将盛装有食物的炸篮放入内锅组件中进行烹饪。目前市面上的空气炸锅的炸篮上的通风孔都为平面冲孔结构,在炸篮里盛上食物之后,食物会容易在上方堵住炸篮的通风孔,从而导致从炸篮底部进入炸篮内部的热风较少,进而导致食物的下表面受热较少,使得食物的焦黄度不一,炸制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炸篮、内锅组件以及空气炸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炸篮的通风孔容易卡住食物而导致的炸制效果不佳的问题。
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炸篮,所述炸篮包括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多个支撑筋条,用于形成食材支撑面,所述支撑筋条从所述底壁向上拱起且与所述底壁分开,并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通风孔。
5.根据本技术的炸篮,当食物放置在炸篮中时,食物会被支撑在多个支撑筋条形成的食材支撑面上,从而食物不易从卡在通风孔中,进而能够提升炸篮的炸制效果。
6.在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条的两端向下弯折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支撑筋条的两侧与所述底壁保持预定间隙,以形成多个所述通风孔。
7.在这些实施例中,支撑筋条的两侧均具有通风孔,在使用时,热风会从炸篮底部经由支撑筋条两侧的通风孔进入炸篮内部,从而能够保证足够的进风量,进而有更多的热风能够作用于食物,使食物炸制后的焦黄度更均匀。
8.在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筋条下方的所述底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筋条的延伸方向相同。
9.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支撑筋条的延伸方向相同,在使用时,与支撑筋条相对的开口不会被食物遮挡,从而能够保证热风循环的顺畅性。
10.具体地,多个所述支撑筋条围绕所述炸篮的中心大致呈放射状布置,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支撑筋条沿着同一条直线布置,并在延伸方向上相互隔开预定间隔。
11.在这些实施例中,呈放射状布置的多个所述支撑筋条,能够使得食材支撑面在多个方位的支撑强度更均匀。
12.在实施例中,所述炸篮还包括多个加强筋和沿着所述底壁的周向竖直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加强筋从所述炸篮的中部延伸到所述炸篮的侧壁下端。
13.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加强筋从炸篮的中部延伸到炸篮的侧壁下端,从而能够保
证炸篮的强度,进而能够保证炸篮的承载能力。
14.具体地,所述多个加强筋将所述底壁分隔为多个区,所述支撑筋条分别从所述加强筋的两侧向外延伸,呈人字形布置,宽度方向相邻的支撑筋条相互平行。
15.在实施例中,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侧通风孔,所述侧通风孔为长条形,沿着所述炸篮的高度方向延伸。
16.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炸篮的侧壁上设置多个侧通风孔,能够保证进入炸篮内部的热风量,从而能够保证食材的炸制效果。侧通风孔为长条形,并沿着炸篮的高度方向延伸,相比于在侧壁横向开孔的方式而言,能够保证炸篮的整体强度。
17.在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条的长度为30mm-40mm,所述支撑筋条的宽度为3mm-5mm,从而能够保证多个支撑筋条211形成的食材支撑面的强度。
18.在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条的下表面距离所述通风孔上端口的距离为2.5mm-4mm;相邻的支撑筋条之间的距离为3mm-6mm,从而能够避免食物堵住通风孔或者从通风孔漏出,保证炸篮的通风性能。
19.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锅组件,所述内锅组件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炸篮。
20.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内锅组件。
附图说明
21.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2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锅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炸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根据本技术图3中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炸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根据本技术图5中沿a-a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28.图7是根据本技术图6中j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符号说明
30.10、内锅组件;
31.20、炸篮;
32.21、底壁;211、支撑筋条;212、通风孔;
33.22、侧壁;221、侧通风孔;
34.2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5.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
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36.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37.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38.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39.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40.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41.本技术中的“上”、“下”、“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正立放置时的方位限定。
42.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43.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实用新型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44.下面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发明构思进行详细的描述。
45.众所周知,空气炸锅通常包括内锅组件和设置在内锅组件上方的热风组件,在使用时,热风组件能够产生热风,并能够将热风输送至内锅组件的烹饪腔中。在使用时,通常会先将食物放置在炸篮中,再将盛装有食物的炸篮放入内锅组件中进行烹饪。目前市面上的空气炸锅的炸篮上的通风孔都为平面冲孔结构,在炸篮里盛上食物之后,食物会容易在上方堵住炸篮的通风孔,从而导致从炸篮底部进入炸篮内部的热风较少,进而导致食物的下表面受热较少,使得食物的焦黄度不一。
4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炸篮,用于内锅组件10。如图1至图4所示,炸篮
20包括底壁21,底壁21上设有多个支撑筋条211,用于形成食材支撑面,支撑筋条211从底壁21向上拱起且与底壁21分开,并与底壁21之间形成通风孔212。
47.根据本技术的炸篮,当食物放置在炸篮20中时,食物会被支撑在多个支撑筋条211形成的食材支撑面上,从而食物不易从卡在通风孔212中,进而能够提升炸篮的炸制效果。
48.根据本技术,炸篮在使用时,热风会从炸篮20底部经由通风孔212进入炸篮内部,从而能够作用于食材的整个表面,使得食材炸制后的表面焦黄度较为一致,进而获得较佳的炸制效果。
49.在实施例中,支撑筋条211的两端向下弯折与底壁21连接,支撑筋条211的两侧与底壁21保持预定间隙,以形成多个通风孔212。
50.在这些实施例中,将支撑筋条211的两端向下弯折与底壁21连接,能够保证支撑筋条211作为食材支撑面的可靠性,支撑筋条211的两侧均具有通风孔212,在使用时,热风会从炸篮20底部经由支撑筋条211两侧的通风孔进入炸篮20内部,从而能够保证足够的进风量,进而更有利于热风通过炸篮作用于食物,使食物炸制后的焦黄度更均匀。
51.在实施例中,每个支撑筋条211下方的底壁21上形成有开口,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支撑筋条211的延伸方向相同。
52.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支撑筋条211的延伸方向相同,在使用时,与支撑筋条211相对的开口不会被食物遮挡,从而能够保证热风循环的顺畅性。
53.在实施例中,多个支撑筋条211围绕炸篮20的中心大致呈放射状布置,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支撑筋条211沿着同一条直线布置,并在延伸方向上相互隔开预定间隔。
54.在这些实施例中,呈放射状布置的多个所述支撑筋条211,能够使得食材支撑面在多个方位的支撑强度更均匀。
55.在实施例中,炸篮20还包括侧壁22和多个加强筋23,侧壁22沿着底壁21的周向竖直延伸形成,多个加强筋23从炸篮20的中部延伸到炸篮20的侧壁22下端。
56.在这些实施例中,炸篮20包括多个加强筋23,多个加强筋23从炸篮20的中部延伸到炸篮20的侧壁22下端,从而能够保证炸篮20的强度,进而能够保证炸篮的承载能力。
57.具体地,多个加强筋23将底壁21分隔为多个区,支撑筋条211分别从加强筋23的两侧向外延伸,呈人字形布置,宽度方向相邻的支撑筋条211相互平行。
58.在实施例中,侧壁22上设置有多个侧通风孔221,侧通风孔221为长条形,沿着炸篮20的高度方向延伸。
59.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炸篮20的侧壁上设置多个侧通风孔221,能够保证进入炸篮20内部的热风量,从而能够保证食材的炸制效果。侧通风孔221为长条形,沿着炸篮20的高度方向延伸,相比于在侧壁横向开孔的方式而言,能够保证炸篮20的整体强度。
60.如图5至图7所示,为了增加多个支撑筋条211形成的食材支撑面的强度,保证能够支撑较重的食物。支撑筋条211的长度l为30mm-40mm,支撑筋条211的宽度w为3mm-5mm。为了兼顾通风性和避免食物(例如,薯条等细条)从通风孔漏出或卡在通风孔里,支撑筋条211的下表面距离通风孔212上端口的距离h为2.5mm-4mm;相邻的支撑筋条211之间的距离x为3mm-6mm。
6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锅组件,所述内锅组件10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炸篮20,因此具有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描述。
62.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组件10。
63.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但是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