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枕芯和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3846发布日期:2023-01-12 18:1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区枕芯和枕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区枕芯和枕头。


背景技术:

2.枕头,通常是指人睡觉时垫在头下并具有一定柔软度的物品。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了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枕头一般由枕芯和枕套两个部分构成。
3.申请号为 201921174841.9 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四分区纤维护颈枕,其分为头颈承托区和侧睡承托区,所述头颈承托区位于护颈枕的中部,所述头颈承托区包括位于前侧的颈部承托区和位于后侧的头部承托区,所述侧睡承托区为两个,分别位于头颈承托区的左右两侧。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颈部长度不同,但是设计的四分区纤维护颈枕,只有一个固定长度的颈部承托区对于不同的使用者造成的使用体验感不同,使得四分区纤维护颈枕只能适用较小颈部长度范围的使用者,影响四分区纤维护颈枕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枕头对于不同颈部长度使用者的适用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区枕芯和枕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区枕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分区枕芯,包括脑窝承托区、平躺颈部承托区以及侧卧承托部;
8.所述平躺颈部承托区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平躺颈部承托区分别位于所述脑窝承托区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平躺颈部承托区的宽度不同,所述平躺颈部承托区与所述脑窝承托区连接;
9.所述侧卧承托部为两个,两个所述侧卧承托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脑窝承托区的相对两侧,且所述脑窝承托区和所述平躺颈部承托区均与所述侧卧承托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根据自身颈部长度,调整分区枕芯的方向,使得合适长度的平躺颈部承托区朝向使用者,平躺时,头部枕在脑窝承托区上,颈部枕在平躺颈部承托区上,平躺颈部承托区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支撑,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设计的分区枕芯,通过脑窝承托区便于在使用者平躺时对头部进行支撑,通过平躺颈部承托区便于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支撑,降低使用者颈椎变形的可能性,通过侧睡秤砣部便于在使用者侧睡时进行支撑,通过分区设置的枕芯,可以对使用不同睡姿的使用者与枕芯贴合区域进行支撑。
11.可选的,所述侧卧承托部包括连接区、侧脸承托区和两个侧卧颈部承托区;
12.所述侧脸承托区通过所述连接区与所述脑窝承托区连接;
13.两个所述侧卧颈部承托区分别连接于所述侧脸承托区相对两侧,且所述侧卧颈部承托区通过所述连接区与所述平躺颈部承托区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侧卧承托部,通过连接区便于连接脑窝承托区和侧脸承托区,通过侧脸承托区便于在侧睡时支撑使用者的脸部,通过侧卧颈部承托区便于在侧睡时支撑使用者的颈部。
15.可选的,所述脑窝承托区和所述平躺颈部承托区均中空设置,且所述脑窝承托区和所述平躺颈部承托区内腔中均设置有填充物。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中空设置并设置填充物的脑窝承托区和平躺颈部承托区,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填充物的量以控制承托力度。
17.可选的,所述侧脸承托区和所述侧卧颈部承托区均中空设置,且所述侧脸承托区和所述侧卧颈部承托区内腔中均设置有填充物。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中空设置并设置填充物的侧脸承托区和侧卧颈部承托区,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填充物的量以控制承托力度。
19.可选的,所述脑窝承托区、所述平躺颈部承托区、所述侧脸承托区以及所述侧卧颈部承托区均连接有充填拉链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充填拉链口,便于向每个分区中添加填充物。
21.可选的,所述脑窝承托区内腔和所述平躺颈部承托区内腔分隔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内腔分隔设置的脑窝承托区和平躺颈部承托区,可以降低使用者在平躺时导致填充物位移的可能性,提高分区枕芯的形态保持能力。
23.可选的,所述侧卧脸部承托区内腔与所述侧卧颈部承托区内腔分隔设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内腔分隔设置的侧卧脸部承托区和侧卧颈部承托区,可以降低使用者在侧卧时导致填充物位移的可能性,提高分区枕芯的形态保持能力。
25.可选的,所述填充物设置为pe管。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为pe管的填充物,相较于棉花可以为每个分区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度。
2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枕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8.一种枕头,包括枕套和分区枕芯,所述枕套与所述分区枕芯适配。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枕头,通过分区枕芯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通过枕套便于延长分区枕芯的使用寿命。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1.1.设计的分区枕芯,通过脑窝承托区便于在使用者平躺时对头部进行支撑,通过平躺颈部承托区便于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支撑,降低使用者颈椎变形的可能性,通过侧睡秤砣部便于在使用者侧睡时进行支撑,通过分区设置的枕芯,可以对使用不同睡姿的使用者与枕芯贴合区域进行支撑。
32.2.设计的分区枕芯,中空设置并设置填充物的脑窝承托区和平躺颈部承托区,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填充物的量以控制承托力度。
33.3.设计的分区枕芯,分隔设置的脑窝承托区和平躺颈部承托区,可以降低使用者在平躺时导致填充物位移的可能性,提高分区枕芯的形态保持能力。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分区枕芯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35.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36.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3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枕头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38.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
39.图6是图4的d-d剖视图。
40.附图标记:1、脑窝承托区;2、平躺颈部承托区;3、侧卧承托部;31、连接区;32、侧脸承托区;33、侧卧颈部承托区;4、填充物;5、充填拉链口;6、枕套;7、第一加厚层;8、第二加厚层;9、第三加厚层。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分区枕芯和枕头。
43.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一种分区枕芯。
44.参照图1和图2,一种分区枕芯包括脑窝承托区1、平躺颈部承托区2以及侧卧承托部3,平躺颈部承托区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平躺颈部承托区2分别位于脑窝承托区1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且两个平躺颈部承托区2的宽度不同,脑窝承托区1和平躺颈部承托区2一体成型,平躺颈部承托区2的厚度大于脑窝承托区1的厚度,且脑窝承托区1和平躺颈部承托区2均中空设置,脑窝承托区1和平躺颈部承托区2之间通过针线缝合的方式分隔。
45.参照图1和图3,侧卧承托部3为两个,两个侧卧承托部3分别设置于脑窝承托区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侧卧承托部3包括连接区31、侧脸承托区32以及两个侧卧颈部承托区33,侧脸承托区32和脑窝承托区1通过连接区31一体成形,侧卧颈部承托区33的厚度大于侧脸承托区32的厚度;两个侧卧颈部承托区33分别一体成形于侧脸承托区32相对两侧,且侧卧颈部承托区33通过连接区31与平躺颈部承托区2一体成形。
46.参照图1和图3,侧脸承托区32和侧卧颈部承托区33均中空设置,为了提高分区枕芯的形态保持能力,侧脸承托区32和侧卧颈部承托区33之间通过针线缝合的方式分隔。
47.参照图1、图2以及图3,脑窝承托区1、平躺颈部承托区2、侧脸承托区32、侧卧颈部承托区33以及连接区31的内腔中均充填有填充物4,本技术中填充物4设置为软质pe短管;为了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使用习惯调节填充物4的数量,脑窝承托区1、平躺颈部承托区2、侧脸承托区32以及侧卧颈部承托区33的同一侧均通过针线缝接的方式设置有充填拉链口5。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分区枕芯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根据自身颈部长度,调整分区枕芯的方向,使得合适长度的平躺颈部承托区2朝向使用者,平躺时,头部枕在脑窝承托区1上,颈部枕在平躺颈部承托区2上,平躺颈部承托区2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支撑。
49.侧卧时,通过侧脸承托区32支撑使用者的脸部,通过侧卧颈部承托区33支撑使用者的颈部,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在平躺和侧卧两种睡姿下都能保护使用者的颈椎;同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对于枕芯的软硬度习惯,通过充填拉链口5自行调节每个分区内填充物4的数量。
50.第二方面,本技术公开一种枕头,包括枕套6和本实施例描述的分区枕芯,枕套6与分区枕芯适配。
51.参照图4、图5以及图6,枕套6在对应于平躺颈部承托区2和侧卧颈部承托区33之间区域处一体成形有第一加厚层7;枕套6在对应于侧卧颈部承托区33远离平躺颈部承托区2一侧区域处一体成形有第二加厚层8;枕套6在对应于脑窝承托区1和侧脸承托区32和平躺颈部承托区2和侧卧颈部承托区33围成的中间区域处一体成形有第三加厚层9;使用者在平躺或者侧卧时,两侧的加厚层能够形成睡姿导正点。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