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门传递窗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递窗领域,特别涉及内嵌门传递窗。
背景技术:2.内嵌门传递窗主要应用于微细科技、生物实验室、制药厂、医院、食品加工业、lcd、电子厂等需要空气净化的场所,通过传递箱实现对物品的无菌传送。
3.现有传递窗均为采用机械连锁的方式控制两侧门板的开合,复杂的机械机构在开合过程中极易出现故障,且现有的机械连锁结构不能准确控制开合的角度,且其闭合时的精度也由于机械连锁结构的影响,易出现闭合不彻底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内嵌门传递窗,解决现有传递窗无法远程控制,闭合精度不高,不能控制开合角度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内嵌门传递窗,包括外箱和设置于外箱中的内胆,所述外箱的两侧均嵌设有可转动开合的门板,所述外箱的顶部两侧框架上设有两控制组件,两所述控制组件与远程云端电联接,用于接收远程控制信号并控制两所述门板的开合;
7.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驱动盒、转轴、转臂、连接轴、轴承套和凹形轨道,所述凹形轨道设于所述门板的外侧壁上,所述驱动盒设于所述外箱的顶部框架的外侧壁上,所述驱动盒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臂的一端设于所述转轴的底部,所述转臂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转臂的一端设有所述轴承套,且所述轴承套滑动设置于所述凹形轨道内。
8.优选的,所述轴承套为圆形轴承套,驱动盒的输出端驱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转臂和所述连接轴转动,使得所述轴承套能于所述凹形轨道内滑动。
9.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安装耳,所述安装耳设于所述驱动盒的两侧,所述驱动盒通过所述安装耳与所述外箱的顶部框架实现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外箱包括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设于所述外箱内,所述密封凹槽内设置有密封胶条,门板闭合时会与密封凹槽内的密封胶条相互挤压。
11.优选的,所述外箱还包括门磁锁,所述门磁锁设于所述外箱内侧壁上;
12.所述门板与所述门磁锁相对的一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门磁锁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门板在所述控制组件的带动下闭合时,所述门磁锁插入所述通孔中,所述门板需要打开时,所述门磁锁推出所述通孔。
13.优选的,所述外箱还包括开启按钮和闭合按钮,所述开启按钮和所述闭合按钮设于所述外箱侧壁上,所述开启按钮和所述闭合按钮均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联接,所述开启按钮和所述闭合按钮用于控制所述门板的开合。
14.优选的,所述外箱还包括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设于所述外箱的顶部,用于接通
外界电源。
15.优选的,所述内胆包括容纳槽和紫外灯,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内胆的顶部,所述紫外灯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16.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组件实现对门板的控制,能够精准控制门板的开合程度,且相较于传统的机械连锁结构,通过控制组件对门板实现开合控制,减少了机械结构的传递过程,提高了开合的精度,从而提高了密封性能,通过将控制组件与远程云端电联接,实现了远程控制功能,提高了传递窗的自动化控制程度。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传递窗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胆倾斜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箱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的立体图;
21.图5是图1另一个视角的传递窗结构示意图;
22.其中:外箱10、密封凹槽11、门磁锁12、闭合按钮13、电源接口15;
23.内胆20、容纳槽21、紫外灯22;
24.门板30、通孔31;
25.控制组件40、驱动盒41、转轴42、转臂43、连接轴44、轴承套45、凹形轨道46、安装耳47。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27.如图1-2所示,内嵌门传递窗,包括外箱10和设置于外箱10中的内胆20,所述外箱10的两侧均嵌设有可转动开合的门板30,所述外箱10的顶部两侧框架上设有两控制组件40,两所述控制组件40与远程云端电联接,用于接收远程控制信号并控制两所述门板30的开合;
28.所述控制组件40包括驱动盒41、转轴42、转臂43、连接轴44、轴承套45和凹形轨道46,所述凹形轨道46设于所述门板30的外侧壁上,所述驱动盒41设于所述外箱10的顶部框架的外侧壁上,所述驱动盒41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转轴42,所述转臂43的一端设于所述转轴42的底部,所述转臂43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所述连接轴44,所述连接轴44远离所述转臂43的一端设有所述轴承套45,且所述轴承套45滑动设置于所述凹形轨道46内。
29.内嵌门传递窗主要应用于微细科技、生物实验室、制药厂、医院、食品加工业、lcd、电子厂等需要空气净化的场所,通过内嵌门传递窗传递物品,具体的,内嵌门传递窗由外箱10和内胆20组成,在外箱10的两侧均嵌设有可转动开合的门板30,在外箱10的顶部框架上设有有控制组件40,控制组件40能够控制门板30的开合角度,具体的,控制组件40还与远程云端电联接,操控者可以远程控制门板30的开启和闭合,无需人为进行现场操控,特别适合在一些无菌环境中使用。
30.更进一步的,控制组件40由驱动盒41、转轴42、转臂43、连接轴44、轴承套45和凹形
轨道46组成,驱动盒41(内部由齿轮啮合驱动)接收到远程控制信号后会带动其底部的转轴42转动,转轴42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转臂43转动,转臂43远离转轴42的一端底部设置了连接轴44,连接轴44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套45,轴承套45可于凹形轨道46中滑动,转臂43的转动带动了轴承套45于凹形轨道46中运动,从而控制了门板30的开合,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控制转臂43的转动角度,可以控制轴承套45在凹形轨道46中的滑动距离,从而控制门板30的开合角度。
31.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组件40实现对门板30的控制,能够精准控制门板30的开合程度,且相较于传统的机械连锁结构,通过控制组件40对门板30实现开合控制,减少了机械结构的传递过程,提高了开合的精度,从而提高了密封性能,通过将控制组件40与远程云端电联接,实现了远程控制功能,提高了传递窗的自动化控制程度。
32.所述轴承套45为圆形轴承套45,驱动盒41的输出端驱动所述转轴42带动所述转臂43和所述连接轴44转动,使得所述轴承套45能于所述凹形轨道46内滑动。
33.轴承套45设置为圆形轴承套45,是为了减小轴承套45与凹形轨道46间的摩擦,避免出现轴承套45卡在凹形轨道46内不能移动的情况。
34.所述控制组件40还包括安装耳47,所述安装耳47设于所述驱动盒41的两侧,所述驱动盒41通过所述安装耳47与所述外箱10的顶部框架实现固定连接。
35.安装耳47设置在驱动盒41的两侧,安装耳47的一侧与外箱10固定连接,安装耳47靠近驱动盒41的一侧与驱动盒4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驱动盒41能够固定安装在外箱10的顶部框架上。
36.如图4所示,所述外箱10包括密封凹槽11,所述密封凹槽11设于所述外箱10内,所述密封凹槽11内设置有密封胶条,门板30闭合时会与密封凹槽11内的密封胶条相互挤压。
37.外箱10的内侧框架上设置了密封凹槽11,密封凹槽11设置的目的在于阻断传递窗内空气和外界空气相互接触,在密封凹槽11内设置了密封胶条,当门板30闭合时,门板30的内侧会与密封凹槽11中的密封胶条相互挤压,使得密封胶条与密封凹槽11过盈配合,从而将门板30与密封凹槽11间的缝隙填满,不会出现传递窗内部和外界空气流通的情况,确保了传递箱内密封状况良好。
38.如图1和5所示,所述外箱10还包括门磁锁12,所述门磁锁12设于所述外箱10内侧壁上;
39.所述门板30与所述门磁锁12相对的一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门磁锁12相匹配的通孔31,所述门板30在所述控制组件40的带动下闭合时,所述门磁锁12插入所述通孔31中,所述门板30需要打开时,所述门磁锁12推出所述通孔31。
40.所述外箱10还包括开启按钮13和闭合按钮14,所述开启按钮13和所述闭合按钮14设于所述外箱10侧壁上,所述开启按钮13位于所述闭合按钮14上方,所述开启按钮13和所述闭合按钮14均与所述控制组件40电联接,所述开启按钮13和所述闭合按钮14用于控制所述门板30的开合。
41.本实施例中,在外箱10的框架上还设置了开启按钮13和闭合按钮14,开启按钮13负责将门板30打开,当门板30处于闭合状态时,按下开启按钮13,门板30会逐渐打开,若开启过程中不再次按下开启按钮13,则门板30会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若在门板30开启过程中再次按下开启按钮13,则门板30停止继续打开,当需要闭合门板30时,按下闭合按钮14,
门板30在控制组件40带动下逐渐闭合,若闭合过程中不再次按下闭合按钮14,则门板30会完全闭合并内嵌于外箱10中,若闭合过程中再次按下闭合按钮14,则门板30会会停止闭合。
42.所述外箱10还包括电源接口15,所述电源接口15设于所述外箱10的顶部,用于接通外界电源。
43.如图3所示,所述内胆20包括容纳槽21和紫外灯22,所述容纳槽21设于所述内胆20的顶部,所述紫外灯22设于所述容纳槽21内。
44.紫外灯22用于对内胆20中需要传递的物品进行紫外线杀菌消毒,具体的,当需要传递物品时,一侧门板30(对应的是非洁净区)在控制组件40控制下开启,将所需传递物品放入内胆20中,闭合该侧的门板30,紫外灯22对物品进行杀菌消毒,杀菌消毒完成后,另一侧门板30(对应的是洁净区)在控制组件40控制下打开,将物品取出并关闭该侧门板30即可实现物品的传递。
45.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