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门龙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5915发布日期:2023-03-24 19:24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门龙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门技术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门龙骨结构。


背景技术:

2.医用门,全称是医用推拉式自动门,安装在洁净室、洁净走廊、手术室及其他有洁净要求的类似场所的自动门就称为医用门。
3.钢质门是以冷轧薄钢板作为骨架以及门板的新兴门,由于其具备使用时间长、防水、抗撞击、抗菌、隔音、防静电、耐火等特点广泛使用在办公室、公共区域通道;医院病房、诊室、检查室、医生办公室、卫生间、值班室、出入通道等场所。
4.医用钢质门是医用门中常见的一种,其是以冷轧薄钢板作为骨架以及门板的新兴门,相对于普通的钢质门,医用钢质门还增加了防辐射等功能,供给医院使用;现有医用钢质门受其使用材质的原因,其重量相对较重,开门会耗费很大的力气,给人们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将钢质门的龙骨结构更换为质量较轻的铝合金材质,虽然铝合金材质解决了医用门的重量问题,但是其使用强度不高,抗冲击能力欠佳,影响了其使用效果,缩短使用寿命,成本颇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人们会裁切出规格尺寸适合的冷轧薄钢板,并利用胶与铝合金龙骨进行粘接,以充分提升铝合金龙骨的使用强度及抗冲击性,但是,在薄钢板与龙骨进行粘接时,若两部件贴合后的粘接胶摊开不够充分,即胶量不足,会影响两部件间的连接稳定性,若放置大量的粘接胶又会造成浪费,生产成本较高,且在进行粘接的过程中,两部件间进行配合时易出现偏移,难以保障加工质量,影响工作进程及后续的使用效果,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薄钢板与铝合金龙骨的粘接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粘接胶的用量,既不产生浪费,又能保证施胶的均匀性,保障部件间连接的稳定性,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实现了对薄钢板与铝合金龙骨的准确放置,降低其发生偏移的可能,提升连接稳定性,提高工作进程,满足使用需求的一种医用门龙骨结构。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门龙骨结构,包括龙骨构件和与龙骨构件相配合的薄钢板,所述龙骨构件包括横截面呈凹形设计的龙骨框和横截面呈凸形状设计的外饰板,龙骨框和外饰板为一体式制成,靠近所述龙骨框端面的外饰板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呈波浪状设计的抵块,相邻两个所述抵块之间构成储胶槽,抵块外端面与龙骨框一侧端面之间留有便于薄钢板插接的插接槽,与所述薄钢板相抵靠的抵块外端面上还均匀设置有多个呈半球状设计的凸起,所述龙骨框的外周开设有用于提升薄钢板与龙骨框粘接效果的预留槽,所述预留槽呈条状设计且间隔排布设置在龙骨框的两侧。
7.作为优选,所述龙骨框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呈中空圆柱状设计的连接柱,与所述龙骨框内侧和外饰板内侧相垂直方向上的连接柱外周设置有支撑板。
8.作为优选,所述龙骨框内侧四周边角处还倾斜设置有加强板,且与连接柱的外周相连接,右侧所述加强板与带有预留槽的龙骨框一边的夹角在35
°
~40
°
之间,左侧所述加强板与带有预留槽的龙骨框一边的夹角在50
°
~55
°
之间。
9.作为优选,所述薄钢板呈l形设计,所述薄钢板直角折弯处的内外侧均设置有第一直角倒角,与所述薄钢板内侧直角折弯处相接触的龙骨框边角处开设有第二直角倒角,与所述薄钢板外侧直角折弯处相接触的抵块外侧开设有斜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门龙骨结构,通过设置的抵块,利用相邻抵块间所设立的储胶槽,为人们施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胶量用料,既不产生浪费,又能实现装置设备部件间的有效连接,节约了成本,同时,该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胶的粘接面积,提高粘接效果,保障装置设备部件间的连接稳定性;利用抵块和插接槽间的配合,使得待连接薄钢板的放置更加便利,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出现放置偏移的可能,保障了装置设备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工作进程,满足使用需求;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粘接胶的用量,既不产生浪费,又能保证施胶的均匀性,保障部件间连接的稳定性,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实现了对薄钢板与铝合金龙骨的准确放置,降低其发生偏移的可能,提升连接稳定性,提高工作进程,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一种医用门龙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龙骨框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龙骨框的结构俯视图;
16.图4为薄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17.以上各图中,1、龙骨构件;11、龙骨框;12、外饰板;111、预留槽;112、第二直角倒角;2、薄钢板;21、第一直角倒角;3、抵块;31、储胶槽;32、凸起;33、斜槽;4、插接槽;5、加强筋;51、连接柱;52、支撑板;53、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医用门龙骨结构,包括龙骨构件1和与龙骨构件1相配合的薄钢板2,其中,龙骨构件1是用于构成医用门的主要配件,其使用强度关乎
成型医用门的使用性能,薄钢板2则是起加强龙骨构件1强度的作用,确保医用门的整体强度;进一步的说,龙骨构件1包括横截面呈凹形设计的龙骨框11和横截面呈凸形状设计的外饰板12,龙骨框11和外饰板12为一体式制成,其中,龙骨框11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外饰板12与龙骨框11的一体式设计,即保障了工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又增加了装置设备的整体性及使用强度,同时,还赋予了其夹持钢板的作用,为增强龙骨构件1强度提供了先决条件;进一步,为了确保钢板放置位置的准确性,降低操作难度,以提升工作进程,靠近龙骨框11端面的外饰板12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呈波浪状设计的抵块3,且,相邻两个抵块3之间构成储胶槽31,为人们注胶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施胶量,进一步的,抵块3外端面与龙骨框11一侧端面之间留有便于薄钢板2插接的插接槽4,其为待连接的薄钢板2放置提供了便利性,使用效果显著;与薄钢板2相抵靠的抵块3外端面上还均匀设置有多个呈半球状设计的凸起32,其能够增加抵块3与薄钢板2间的抵靠稳定性,进而保障两装置部件间的连接稳定性,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龙骨构件1上的抵块3及凸起32材质都为铝合金,因此,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人们可以采用插入的方式进行固定,即确保薄钢板2与龙骨构件1进行紧密贴合,并完成连接,待初步连接完成后,再由人们向储胶槽31内进行注胶施工,该方式确保了用胶量,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注胶施工,既不会产生胶量的浪费,还能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相邻抵块3间的储胶槽3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胶的粘接面积,提高粘接效果,使用效果明显;为了进一步提升对钢板的粘接效果,龙骨框11的外周开设有用于提升薄钢板2与龙骨框11粘接效果的预留槽111,预留槽111呈条状设计且间隔排布设置在龙骨框11的两侧,该设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胶的粘接面积,进而提高部件的粘接效果,提升连接的稳定性,满足使用需求;上述过程中:通过设置的抵块3,利用相邻抵块3间所设立的储胶槽31,为人们施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胶量用料,既不产生浪费,又能实现装置设备部件间的有效连接,节约了成本,同时,该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胶的粘接面积,提高粘接效果,保障装置设备部件间的连接稳定性;利用抵块3和插接槽4间的配合,使得待连接薄钢板2的放置更加便利,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出现放置偏移的可能,保障了装置设备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工作进程,满足使用需求;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粘接胶的用量,既不产生浪费,又能保证施胶的均匀性,保障部件间连接的稳定性,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实现了对薄钢板2与铝合金龙骨的准确放置,降低其发生偏移的可能,提升连接稳定性,提高工作进程,满足使用需求。
21.为了提升龙骨构件1的整体强度,龙骨框11内设置有加强筋5,当然,加强筋5可以为现有常见的加强结构,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加强结构,进一步的说,加强筋5包括呈中空圆柱状设计的连接柱51,其为铝合金圆管,确保龙骨构件1的轻量化,保证其所制成医用门的重量可供人们自由便捷开合,进一步的,与龙骨框11内侧和外饰板12内侧相垂直方向上的连接柱51外周设置有支撑板52,支撑板52一方面用于给龙骨框11和外饰板12提供移动的支撑,以增强其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用于保障连接柱51设立的稳定性,并配合加强结构中的加强板53使用,充分提高龙骨构件1的使用强度,满足使用需求。
22.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龙骨框11的使用强度,龙骨框11内侧四周边角处还倾斜设置有加强板53,且与连接柱51的外周相连接,右侧加强板53与带有预留槽111的龙骨框11一边的夹角在35
°
~40
°
之间,左侧加强板53与带有预留槽111的龙骨框11一边的夹角在50
°

55
°
之间,其中,采用倾斜角度设立的加强板53,能够与龙骨框11和外饰板12的连接互不受限,且,各个加强板53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对龙骨框11提供一定的支撑,提高其强度,满足使用需求。
23.为了有效提升各装置部件间配合的紧密性,提高连接稳定性,薄钢板2呈l形设计,薄钢板2直角折弯处的内外侧均设置有第一直角倒角21,与薄钢板2内侧直角折弯处相接触的龙骨框11边角处开设有第二直角倒角112,与薄钢板2外侧直角折弯处相接触的抵块3外侧开设有斜槽33,其中,第二直角倒角112的设立,能够适配薄钢板2的内侧直角折弯处,并提升了部件间配合的紧密性,利用抵块3外侧的斜槽33,一方面能够适配薄钢板2外侧的直角折弯处,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薄钢板2的放置位置,确保装置设备部件间的有效连接,提升实用性,保障后续生产加工工作的有效开展。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