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设备用链式卷帘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5273发布日期:2023-02-17 23:0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电设备用链式卷帘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卷帘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设备用链式卷帘门。


背景技术:

2.卷帘门是以多关节活动的门片串联在一起,在固定的滑道内,以门上方卷轴为中心转动上下的门,其中,链式卷帘门一般设置于风电机舱的四周,起吊装口作用,且广泛应用在风电设备上;而现有的卷帘门一方面结构复杂,密封性不好,风电设备的水及灰尘容易积累在卷帘门的内部影响使用,另一方面大多为手动抬拉式的开关方式,帘门不可任意停,导致作业人员的危险系数较高;因此,提供一种风电设备用链式卷帘门以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可任意停止安全性高、可自动落锁可靠性好,结构简单的风电设备用链式卷帘门。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电设备用链式卷帘门,它包括滑道、外框架、帘门和外壳,所述滑道位于外框架的左右内侧,所述帘门位于两侧滑道的中间位置,所述滑道的内侧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外壳位于帘门的正上方,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可活动的辊筒,所述帘门的上端与辊筒固定连接,所述辊筒的左侧连接有限位器,所述辊筒的右侧通过套接的连接套与链式任意停开关连接,所述连接套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链式任意停开关位于外壳的外侧,所述链式任意停开关的内部连接有闭合的链条。
5.所述限位器包括限位器外壳,限位器外壳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部,限位器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螺丝,限位螺丝与辊筒的辊筒轴固定连接,限位螺丝上活动连接有限位螺母。
6.所述链式任意停开关包括开关部和控制部,控制部的内部设置有棘轮组,棘轮组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开关部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转轮盘,所述链条啮合连接在旋转轮盘上,旋转轮盘与主动齿轮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
7.所述棘轮组包括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上连接有驱动轴,所述辊筒的辊筒轴与驱动轴通过连接套固定连接。
8.所述帘门的底部安装有拉杆锁,拉杆锁横向均匀分布在帘门的底部,拉杆锁上固定连接有横向的拉杆,拉杆锁内设置有弹簧机构,拉杆可向外拉动,所述外框架的两侧对应拉杆最低位置的上侧安装有卡头。
9.所述外框架的左右两部与同侧的滑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外框架的左右内侧设置有凹槽,凹槽为用于帘门活动的滑道,凹槽位于帘门后侧的位置设置有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条安装在密封挡板与帘门的中间。
10.所述外管架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均匀分布有安装板。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滑道的内侧设置有密封条,能够防止灰
尘/水进入卷帘门,延长卷帘门的使用寿命;采用限位器和链式任意停开关与连接帘门的辊筒相配合,实现了帘门的任意启停和安全限位;采用帘门底部安装拉杆锁,拉杆锁固定连接横向拉杆,配合外框架的两侧安装的卡头,实现帘门的自动落锁和手动开锁;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性好、可任意停止安全性高、可自动落锁可靠性好,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14.图3是外壳的内部结构图;
15.图4是限位器的放大图;
16.图5是链式任意停开关的剖视图;
17.图6是链式任意停开关的外观图;
18.图7是拉杆锁、拉杆和卡头的连接示意图;
19.图8是外框架的左右两部结构示意图;
20.图9是外框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1.图10是外框架的底部侧视局部图;
22.图中:1、滑道 2、外框架 3、帘门 4、外壳 5、辊筒 6、链式任意停开关 61、棘轮组 62、主动齿轮 63、旋转轮盘 64、从动齿轮 65、驱动轴 7、限位器 8、链条 9、安装板 10、卡头 11、拉杆锁 12、拉杆 13、密封条 14、连接套 15、辊筒轴 16、限位器外壳 17、限位螺丝 18、限位螺母 19、凹槽 20、密封挡板 21、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风电设备用链式卷帘门,它包括滑道1、外框架2、帘门3和外壳4,所述滑道1位于外框架2的左右内侧,所述帘门3位于两侧滑道1的中间位置,所述滑道1的内侧设置有密封条13,所述外壳4位于帘门3的正上方,所述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可活动的辊筒5,所述帘门3的上端与辊筒5固定连接,所述辊筒5的左侧连接有限位器7,所述辊筒5的右侧通过套接的连接套14与链式任意停开关6连接,所述连接套14位于外壳4的内部,所述链式任意停开关6位于外壳4的外侧,所述链式任意停开关6的内部连接有闭合的链条8;本实用新型采用限位器7和链式任意停开关6与连接帘门3的辊筒5相配合,由于链式任意停开关6和辊筒5为同步旋转,用手无法直接拉动帘门3或旋转辊筒5,只能通过链式任意停开关6来控制,实现了帘门3的任意启停,即可以使帘门3关闭至任意位置,不会自己下落或上升,当帘门3关闭并下落至外框架2的底部时,与辊筒5连接的限位器7阻止辊筒5继续转动,起到限位作用,链式任意停开关6通过链条8控制辊筒5的旋转方向,进而控制帘门3的启闭,具有
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可任意停止、安全性高的优点。
26.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器7包括限位器外壳16,限位器外壳16固定安装在外壳4的内部,限位器外壳1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螺丝17,限位螺丝17与辊筒5的辊筒轴15固定连接,限位螺丝17上活动连接有限位螺母18,当帘门3启闭时,辊筒5顺时针/逆时针转动,限位螺丝17开始转动,从而限位螺母18跟着在限位螺丝17上左右移动,当移动到螺纹极限端部时会无法转动,形成限位,从而限定帘门3的开启范围,避免一直转动,强行拉动链条8造成帘门3损坏,其中,限位螺丝17可以与辊筒轴15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
27.更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链式任意停开关6包括开关部和控制部,控制部的内部设置有棘轮组61,棘轮组61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62,开关部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转轮盘63,所述链条8啮合连接在旋转轮盘63上,旋转轮盘63与主动齿轮62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棘轮组61包括从动齿轮64,从动齿轮64上连接有驱动轴65,所述辊筒5的辊筒轴15与驱动轴65通过连接套14固定连接;通过链条8转动旋转轮盘63时,主动齿轮62旋转使得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64进行旋转,在棘轮组61的棘爪推动作用下,从动齿轮64的驱动轴65与辊筒轴15作步进运动,进而实现控制帘门3任意位置的启停,防止突然脱手的情况下,帘门3自动上移导致操作出现安全事故,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棘轮组61为三重双动式棘轮机构。
28.为了更好的效果,如图7所示,所述帘门3的底部安装有拉杆锁11,拉杆锁11横向均匀分布在帘门3的底部,拉杆锁11上固定连接有横向的拉杆12,拉杆锁11内设置有弹簧机构,拉杆12可向外拉动,所述外框架2的两侧对应拉杆12最低位置的上侧安装有卡头10,当帘门3关闭至外框架2的底部时,横向的拉杆12随之下落并卡在固定于外框架2侧边的两端卡头10的下方,呈锁定状态,实现自动落锁;当需要打开帘门3时,杆锁11内设置有弹簧机构,固定在杆锁11的拉杆12可旋转,具体通过手动掰开拉杆12向外拉动,脱离卡头10的阻挡,然后操作链式任意停开关6来控制帘门3开启,该操作方式安全性更高,本实施例中,卡头10朝向帘门3前方的斜边向下倾斜并抵在拉杆12的上侧。
29.为了更好的效果,如图8所示,所述外框架2的左右两部与同侧的滑道1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安装,所述外框架2的左右内侧设置有凹槽19,凹槽19为用于帘门3活动的滑道1,凹槽19位于帘门3后侧的位置设置有密封挡板20,所述密封条13安装在密封挡板20与帘门3的中间,防止水或灰尘进入帘门3,本实施例的密封挡板20在凹槽19端部可旋转活动,与密封条13配合度更高,还可防止密封条13脱落,提高了帘门3的密封性。
30.具体的,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外框架2的底部与所述外框架2的左右两部槽连接,所述外框架2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21,风电设备内的水从卷帘门进入外框架2的底部时可以从该排水孔21排出。
31.为了提高实用性,所述外框架2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均匀连接有安装板9,方便卷帘门安装在风电机舱上。
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手拉链条8,使链条8啮合的旋转轮盘63旋转,与旋转轮盘63同轴连接的主动齿轮62随之旋转,在棘轮组61的作用下,与从动齿轮64同轴连接的辊筒轴15做步进旋转运动,进而与辊筒5连接的帘门3可任意位置启停,防止手松使帘门3自动滑落,当帘门3下落至外框架3的底部时,限位螺母18也移动在限位螺丝17的螺纹极限端部,对帘门3形成限位,此时,横向的拉杆12也卡在固定于外框架2侧边的两端卡头10的下方,呈锁
定状态,实现自动落锁;当需要打开帘门3时,通过手动掰开拉杆12向外拉动,脱离卡头10的阻挡,然后操作链式任意停开关6来控制帘门3开启;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任意停止,安全性高、可自动落锁,可靠性好,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
3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