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自动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5235发布日期:2023-01-20 19:26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自动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菜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腔自动炒菜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力成本的提高,自动化烹饪器具应运而生,其中,自动炒菜机作为年轻人最常用的一种烹饪器具,能够有效节约烹饪时间,匹配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模式。
3.现有的自动炒菜机普遍不具备菜肴和米饭同时烹饪的功能,为了满足该功能,则需将原本的加热腔分隔为两个腔室,分隔时会产生如下问题:(1)无法充分且合理的利用原加热腔的空间,极易导致空间浪费;(2)分隔之后难以保证装置的平衡性;(3)无法方便地拿去烹饪后的食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自动炒菜机,其能够解决现有的自动炒菜机分隔加热腔时无法有效利用空间、无法有效保证平衡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双腔自动炒菜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机身和盖体,所述机身侧壁水平向内开有隔热槽,所述机身位于所述隔热槽的槽底处设有动力机构,所述隔热槽的槽壁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盖体用于使所述隔热槽敞开或封闭;旋仓,所述旋仓水平套装于所述隔热槽内,并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能够使所述旋仓于所述隔热槽内滚动,所述旋仓位于所述隔热槽槽口的一侧对称开有一对加热槽,所述加热槽内可拆卸嵌设有密闭餐盒;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支撑轮和若干支撑圆板,所述支撑圆板与所述旋仓连接,所述旋仓滚动的轴线与所述支撑圆板同轴且垂直,所述支撑轮与所述支撑圆板抵接,用于支撑所述旋仓滚动。
7.可选地,所述旋仓为柱状,所述旋仓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8.可选地,所述旋仓侧壁开有若干通孔,所述隔热槽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加热槽连通。
9.可选地,所述旋仓至少具有一个对称面,所述旋仓滚动的轴线位于所述对称面。
10.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块支撑圆板和两对支撑轮,两块所述支撑圆板分别设于所述旋仓的两端,每对支撑轮与一块所述支撑圆板对应,并对称设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圆板下方。
11.可选地,所述通孔为条形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旋仓的长度方向延伸。
12.可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蛇形绕设形成加热面,所述加热面铺设与所述旋仓的下方。
13.可选地,所述加热面铺设于两对所述支撑轮围设的矩形区域内,所述加热面的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的长度。
14.可选地,所述机身设有换气风扇,所述换气风扇的一侧与外部环境连通,另一侧与所述隔热槽连通,所述换气风扇与所述加热机构对称设于所述旋仓的两侧。
15.可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轮组以及输出轴,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机身外侧,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贯通所述机身,并与所述旋仓连接。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自动炒菜机,通过设置机壳,设置其包括机身和盖体,于机身侧壁沿水平方向向内开设隔热槽,采用侧开门的方式使隔热槽敞开,方便后续密闭餐盒的设置和拿取;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旋仓,使其水平套装于隔热槽内并滚动,使其位于隔热槽槽口的一侧能够通过打开盖体的方式裸露;在此基础上,通过于旋仓的裸露侧对称开设一对加热槽,使加热槽能够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充分利用旋仓的内部空间,对称开设的两个加热槽也能够保证旋仓滚动时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于加热槽内可拆卸嵌设密闭餐盒的形式,方便密闭餐盒的设置和拿取,且由于采用侧开门的设置方式,过程中无论旋仓处于何种转动角度,旋仓和机身均不会对密闭餐盒的放置和拿取产生阻碍;由于旋仓水平套装于隔热槽内,仅一端与动力机构连接,另一端裸露无支撑,因此实施滚动时会对动力装置施加剪力,不利于装置的长久运行,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利用支撑圆板和支撑轮将旋仓撑起的同时不影响其滚动,即可解决单侧连接产生的结构问题;通过上述设置的共同作用,使该双腔自动炒菜机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自动炒菜机分隔加热腔时无法有效利用空间、无法有效保证平衡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腔自动炒菜机工作时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腔自动炒菜机的盖体敞开时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腔自动炒菜机的密闭餐盒取出后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腔自动炒菜机的旋仓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腔自动炒菜机的机壳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腔自动炒菜机的动力机构处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腔自动炒菜机的动力机构的侧视图。
26.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7.10-机身;11-盖体;12-隔热槽;13-换气风扇;20-旋仓;21-加热槽;22-密闭餐盒;23-通孔;30-支撑轮;31-支撑圆板;40-加热丝;50-驱动电机;51-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9.实施例
30.请参照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腔自动炒菜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机身10和盖体11,所述机身10侧壁水平向内开有隔热槽12,所述机身10位于所述隔热槽12的槽底处设有动力机构,所述隔热槽12的槽壁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盖体11用于使所述隔热槽12敞开或封闭;第二包括旋仓20,所述旋仓20水平套装于所述隔热槽12内,并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能够使所述旋仓20于所述隔热槽12内滚动,所述旋仓20位于所述隔热槽12槽口的一侧对称开有一对加热槽21,所述加热槽21内可拆卸嵌设有密闭餐盒22;第三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支撑轮30和若干支撑圆板31,所述支撑圆板31与所述旋仓20连接,所述旋仓20滚动的轴线与所述支撑圆板31同轴且垂直,所述支撑轮30与所述支撑圆板31抵接,用于支撑所述旋仓20滚动。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腔自动炒菜机,通过设置机壳,设置其包括机身10和盖体11,于机身10侧壁沿水平方向向内开设隔热槽12,采用侧开门的方式使隔热槽12敞开,方便后续密闭餐盒22的设置和拿取;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旋仓20,使其水平套装于隔热槽12内并滚动,使其位于隔热槽12槽口的一侧能够通过打开盖体11的方式裸露;在此基础上,通过于旋仓20的裸露侧对称开设一对加热槽21,使加热槽21能够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充分利用旋仓20的内部空间,对称开设的两个加热槽21也能够保证旋仓20滚动时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于加热槽21内可拆卸嵌设密闭餐盒22的形式,方便密闭餐盒22的设置和拿取,且由于采用侧开门的设置方式,过程中无论旋仓20处于何种转动角度,旋仓20和机身10均不会对密闭餐盒22的放置和拿取产生阻碍;由于旋仓20水平套装于隔热槽12内,仅一端与动力机构连接,另一端裸露无支撑,因此实施滚动时会对动力装置施加剪力,不利于装置的长久运行,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利用支撑圆板31和支撑轮30将旋仓20撑起的同时不影响其滚动,即可解决单侧连接产生的结构问题;通过上述设置的共同作用,使该双腔自动炒菜机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自动炒菜机分隔加热腔时无法有效利用空间、无法有效保证平衡的技术问题。
32.为了提升旋仓20滚动的稳定性,所述旋仓20为柱状,所述旋仓20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33.通过设置旋仓20为柱状,使其长度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在此基础上使其沿长度方向的轴滚动,即可有效减少宽度方向的甩动和晃动。
34.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密闭餐盒22的加热性能,所述旋仓20侧壁开有若干通孔23,所述隔热槽12通过所述通孔23与所述加热槽21连通。
35.通过设置通孔23,使隔热槽12内的热空气能够透过通孔23直接与密闭餐盒22接触,直接对密闭餐盒22进行加热,从而有效提升加热性能。
36.为了进一步保证旋仓20滚动时的稳定性,所述旋仓20至少具有一个对称面,所述旋仓20滚动的轴线位于所述对称面。
37.通过该设置,利用结构的对称性进一步提升滚动的稳定性,进一步避免滚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震动和晃动。
38.为了对旋仓20形成稳定的支撑,且避免支撑圆板31对通孔23形成遮挡,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块支撑圆板31和两对支撑轮30,两块所述支撑圆板31分别设于所述旋仓20的两端,每对支撑轮30与一块所述支撑圆板31对应,并对称设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圆板31下方。
39.通过上述设置,充分利用旋仓20的柱状特性,将支撑圆板31设于旋仓20的两端,不
仅能够从两端有效提供支撑,也能将旋仓20的侧壁整体让出,方便开设通孔23,并且采用两对支撑轮30分别对支撑圆板31进行支撑,四个支撑轮30能够围设形成矩形区域,从而从4个点位对旋仓20进行支撑,有效提升支撑的平衡性,并且避免支撑轮30占用过多隔热槽12内的空间。
40.为了对通孔23的形状进行进一步地优化,所述通孔23为条形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旋仓20的长度方向延伸。
41.通过上述设置,使位于隔热槽12内的热空气能够充分沿旋仓20的长度方向对其侧壁进行覆盖,从而保证加热槽21的整体加热效果以及加热的均匀性。
42.为了对加热机构的具体结构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丝40,所述加热丝40蛇形绕设形成加热面,所述加热面铺设与所述旋仓20的下方。
43.通过设置加热机构为加热丝40,并使其蛇形绕设形成的加热面,有效扩大加热范围,并提升加热的均匀性。
44.优选地,所述加热面铺设于两对所述支撑轮30围设的矩形区域内,所述加热面的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23的长度。
45.通过上述设置,有效且充分地利用了支撑轮30导致的不可避免的空间损失,并且保证了通孔23长度方向的覆盖率,从而保证加热效果。
46.为了进一步提升加热的均匀性,所述机身10设有换气风扇13,所述换气风扇13的一侧与外部环境连通,另一侧与所述隔热槽12连通,所述换气风扇13与所述加热机构对称设于所述旋仓20的两侧。
47.通过上述设置,当实施烹饪时,通过换气风扇13将外部空气缓慢吹入加热槽21内,使吹入的空气于隔热槽12内循环流动,通过循环流动的空气裹挟热量,使隔热槽12内的热量均匀分布,从而进一步提升炒菜受热的均匀度;当烹饪结束后,需要打开盖体11前,先通过换气风扇13使机壳快速出风,将其内的热空气快速吹出,从而将其内的热量迅速带出,使机壳内部快速降温,而后再打开盖体11,防止使用者手部烫伤。
48.为了对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做出进一步地解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0、齿轮组(图未示)以及输出轴51,所述驱动电机50设于所述机身10外侧,所述驱动电机50通过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51,所述输出轴51贯通所述机身10,并与所述旋仓20连接。
49.通过将驱动电机50设于机身10外侧,利用隔热槽12的槽壁防止隔热槽12内的热量影响驱动电机50正常工作,通过驱动电机50带动齿轮组,继而带动输出轴51转动,从而带动与输出轴51连接的旋仓20滚动,齿轮组用于调节传动比。
5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