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5524发布日期:2023-03-22 08:30阅读:44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在烹饪器具(如:电饭煲)的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的上盖与烹饪腔相对的一侧容易产生冷凝水,从而影响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
3.相关技术中,通过对盖体进行加热,以提升盖体的温度,减少盖体与烹饪腔相对的一侧表面产生的冷凝水,但是当盖体开启时,用户无法及时获取加热组件是否对盖体进行加热的信息,从而导致用户存在被加热后的盖体烫伤的风险,使得烹饪器具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可以在盖体开启时通过灯光对用户进行警示,以便于用户了解烹饪器具当前的工作状态。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所述内锅设有烹饪腔;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锅体,所述盖体包括:盖组件和灯组件,所述灯组件安装于所述盖组件,所述盖组件包括透光板和反射罩,所述透光板与所述烹饪腔相对设置,所述反射罩设于所述透光板背离所述烹饪腔一侧,所述反射罩设有弧形反射面,所述弧形反射面适于将所述灯组件发出的灯光向所述透光板一侧汇聚。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盖体内设置有灯组件,灯组件发出的灯光可以从透光板透出,用户可以在盖体开启时看到由透光板处透出的灯光,并且盖体内设置有反射罩,反射罩可以将灯光向透光板一侧汇聚,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射向透光板,提升透光板处的透光效果。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射罩包括设有安装口,所述灯组件可穿设于所述安装口。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射罩包括:弧形板段,所述弧形反射面形成在所述弧形板段与所述透光板相对的一侧表面;内延伸段,所述内延伸段自所述弧形板段的内边沿向内延伸,并限定出所述安装口;外延伸段,所述外延伸段自所述弧形板段的外边沿向外延伸。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延伸段构造为截面呈u形的环形板,所述u形的开口的一侧背离所述安装口设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延伸段的外周沿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自所述外延伸段的外周沿沿所述反射罩的轴向方向延伸。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反射罩的轴向方向的投影上,所述弧形板段的外边沿到所述弧形板段的内边沿的距离为l1,所述内延伸段的内周沿到所述外延伸段
的外周沿的距离为l2,且满足关系式:0.8≤l1/l2≤0.95。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射罩在轴向方向所在平面的截面内,所述弧形板段上任一位置的延伸方向与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满足关系式1
°
≤α≤20
°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角α为2.3
°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组件包括:灯组;灯座,所述灯组安装于所述灯座,且所述灯座安装于所述盖组件,且所述灯座穿设于所述反射罩,灯组的至少部分位于反射罩与所述透光板之间。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在所述反射罩与所述透光板之间,并适于加热所述透光板。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部;导热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导热部贴合配合,且所述导热部与所述透光板贴合。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组与所述加热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3,且满足关系式:l3≥5mm。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线a-a处的剖视图;
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盖体的剖视图;
23.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时所述的盖体的爆炸图;
24.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盖组件的剖视图;
26.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反射罩与灯座的配合示意图
27.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反射罩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反射罩的剖视图;
29.图10是图9中b处圈示的局部放大图;
30.图11是图9中c处圈示的局部放大图;
31.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加热组件与透光板的配合示意图;
32.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透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灯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灯座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
38.烹饪器具100、
39.锅体10、内锅11、烹饪腔12、
40.盖体20、盖组件21、透光板211、透光部2111、遮光部2112、内盖212、固定座213、卡槽2131、反射罩214、安装口2141、弧形反射面2142、内延伸段2143、弧形板段2144、外延伸段2145、翻边2146、卡接部2147、防溢盖板215、上盖216、面盖217、加热组件22、加热部221、导热部222、镂空部2221、灯组件23、灯组231、灯座232、安装槽2321、控制板25、温控器26、提手30。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下面参考图1-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
4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和盖体20,锅体10包括内锅11,内锅11设有烹饪腔12,烹饪腔12可以用于放置待加工食材,烹饪器具100可以对烹饪腔12内的食材进行加工处理。
44.其中,盖体20盖设在锅体10上,通过翻转盖体20可以打开或封闭烹饪腔12。
45.具体地,盖体20包括:盖组件21和灯组件23,灯组件23安装在盖组件21上,并且灯组件23可以发出灯光。盖组件21包括透光板211和反射罩214,透光板211与烹饪腔12相对设置,灯组件23发出的灯光可以透过透光板211射出盖体20,反射罩214设置在透光板211背离烹饪腔12一侧,而且反射罩214设有弧形反射面2142,弧形反射面2142可以将灯组件23发出的灯光向透光板211一侧汇聚,以使得更多的光线射向透光板211,从而提升透光板211处的透光效果。
46.进一步地,灯组件23通过与盖组件21连接配合设置在盖体20内,并且灯组件23可以发出灯光,灯光可以从透光板211透出。当用户打开盖体20时,盖体20设有透光板211的一侧与用户相对设置,用户可以观察是否有灯光从透光板211透出。
47.其中,灯组件23可以通过发出反馈烹饪器具100的当前工作状态,当盖体20开启时,用户不便于对盖体20的面盖217一侧进行观察,从而用户可以通过观察从透光板211处透出的灯光以了解烹饪器具100的当前工作状态。如:烹饪器具100的盖体20进行加热时,灯组件23发出灯光对用户进行警示,当用户通过透光板211观察到灯组件23发出的灯光时,可以了解到盖体20处于加热状态,从而注意避免触碰透光板211,以防止被加热中的盖体20烫伤。
48.需要说明的是,灯组件23具有发光功能,而关于灯组件23的发出的灯光信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灯光信息可以包括灯光的照射方式,如:闪烁、颜色变换等。
49.进一步地,在盖组件21中还设置有反射罩214,反射罩214的弧形反射面2142可以对灯光进行反射,以通过反射罩214将灯光向透光板211一侧汇聚,弧形反射面2142对光线的汇聚效果好,可以使得经弧形反射面2142反射汇聚的光线更加集中,进一步提升透光板211处的透光效果。
5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盖体20内设置有灯组件23,灯组件23发出
的灯光可以从透光板211透出,用户可以在盖体20开启时看到由透光板211处透出的灯光,并且盖体20内设置有反射罩214,反射罩214可以将灯光向透光板211一侧汇聚,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射向透光板211,提升透光板211处的透光效果。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0还包括加热组件22,加热组件22设置在盖体20内,并且设置在反射罩214与透光板211之间,加热板组件可以用于加热透光板211,以提升透光板211的温度,从而可以防止透光板211与烹饪腔12相对的一侧表面产生冷凝水,并且通过透光板211可以向烹饪腔12内的食材热辐射,以对烹饪腔12内的食材补炊、增香,提升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效果。
52.可以理解的是,当烹饪器具100对烹饪腔12内的食材进行加热时,烹饪腔12内的温度升高,由于透光板211与烹饪腔12相对设置,若此时加热组件22未对透光板211进行加热,透光板211相较于烹饪腔12的温度低,烹饪腔12内的水蒸气将附着在透光板211与烹饪腔12相对的一侧表面并产生冷凝水。若冷凝水从透光板211滴落至烹饪腔12的食材上时,将影响食材的烹饪效果。
53.当加热组件22对透光板211加热时,可以提高透光板211的温度,从而可以减少透光板211上产生的冷凝水,同时由于与烹饪腔12相对设置的透光板211的温度升高,透光板211可以将热量向烹饪腔12一侧辐射,从而可以将加热组件22的热量传递至烹饪腔12,实现对食材的补炊、增香,提升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效果。
54.其中,当通过加热组件22加热透光板211时,透光板211的温度升高,从而在用户打开盖体20时,盖体20与烹饪腔12相对一侧(即透光板211)温度较高,若用户的不了解盖体20的加热状态,将存在被透光板211烫伤的风险,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55.由此,本技术通过在盖体20内设置灯组件23,并且灯组件23发出灯光可以透过透光板211射出,用户可以在打开盖体20后,可以从透光板211一侧看到灯光,并基于灯光信息判断盖体20是否处于加热状态,以使得用户可以及时了解盖体20的加热情况,避免用户因不了解盖体20的加热情况而被烫伤,提升烹饪器具100的实用安全性。
56.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2包括加热部221和导热部222,加热部221与导热部222贴合配合,而且导热部222与透光板211贴合,以通过导热部222将加热部22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透光板211,使得透光板211受热均匀,提升加热组件22对透光板211的加热效果。
57.具体地,加热部221用于加热,并且加热部221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至与其贴合配合的导热部222,导热部222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通过导热部222可以进一步将热量传导至与其贴合配合的透光板211上,以使得透光板211受热均匀,保证透光板211对烹饪腔12一侧的热辐射效果,提升盖体20对烹饪腔12的补炊、增香的效果。
58.其中,本技术通过将加热组件22中的导热部222与透光板211贴合配合,以增大透光板211与加热组件2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加热组件22对透光板211加热的均匀性,减小透光板211各个位置之间的温差,进而提升透光板211对烹饪腔12的热辐射效果。
59.参照图12和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加热部221构造为发热丝,当发热丝通电时可以产生热量,并传递至与其贴合配合的导热部222,通过导热部222进一步将热量传递至透光板211。其中,发热丝的盘绕方式可以根据导热部222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设计,以提升发热丝的加热效果。
60.其中,导热部222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质制成,如:铝箔、金属涂层等。
61.结合图7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罩214包括设有安装口2141,灯组件23可穿设于安装口2141,从而可以将灯组件23的至少部分布置在反射罩214和透光板211之间,使得灯组件23的灯光可以射向透光板211,并且反射罩214可以进一步将光线向透光板211一侧汇聚,以提升透光板211处的透光效果。
62.参照图3和图4,灯组件23与盖组件21连接配合,并且灯组件23穿设于反射罩214设置,安装口2141可以对灯组件23进行避让,以便于将灯组件23布置在适于与邻近透光板211的位置。
63.其中,当需要通过反射罩214对灯组件23发出的灯光向透光板211一侧反射汇聚时,需要灯组件2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反射罩214与透光板211之间,从而使得反射罩214的弧形反射面2142可以将光线向透光板211一侧汇聚。
64.参照图3,部分灯组件23穿设于反射罩214,以使得灯组件23发出的光线可以射向透光板211,并且射向弧形反射面2142的光线可以反射向透光板211一侧。同时,通过在反射罩214上方预留出容纳部分灯组件23的空间,使得灯组件23与反射罩214的布局紧凑,从而可以合理地减小盖体20的厚度。
65.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还可以将灯组件23完全布置在反射罩214与透光板211之间,当灯组件23尺寸一定时,需要增加反射罩214与透光板211之间的距离,以在反射罩214与透光板211之间预留出布置灯组件23的空间,此时反射罩214上无需设置有安装口2141。
66.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组件21还包括内盖212与固定座213,固定座213与内盖212相连,并且灯组件23安装于固定座213,以将灯组件23安装于盖组件21。
67.其中,固定座213为灯组件23的安装载体,内盖212为固定座213的安装载体。在盖体2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灯组件23安装至固定座213,再将固定座213固定装配至内盖212,以将灯组件23安装至盖组件21上,并且反射罩214也安装于固定座213,并且反射罩214设置在固定座213与透光板211相对的一侧
68.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罩214包括弧形板段2144、内延伸段2143和外延伸段2145,弧形反射面2142形成在弧形板段2144与透光板211相对的一侧表面,并且弧形板段2144的内边沿与内延伸段2143相连,内延伸段2143自弧形板段2144的内边沿向内延伸,并限定出安装口2141,外延伸段2145自弧形板段2144的外边沿向外延伸。
69.其中,内延伸段2143、弧形板段2144以及外延伸段2145均构造为环形,并且内延伸段2143、弧形板段2144以及外延伸段2145自内向外依次相连布置,并且内延伸段2143、弧形板段2144以及外延伸段2145可以一体化设置。
70.参照图3,弧形板段2144向远离透光板211的一侧凹入,灯组件23可以从反射罩214中心位置处穿过,从而使得弧形板段2144与灯组件23充分对应,即弧形反射面2142在灯组件23的周向方向环绕设置,进而弧形反射面2142可以将更多的光线向透光板211一侧汇聚,提升弧形反射面2142对灯光的反射汇聚效果。
71.进一步地,参照图8和图11,内延伸段2143构造为截面呈u形的环形板,而且u形开
口的一侧背离安装口2141设置,从而可以提升反射罩214在内延伸段2143处的结构强度。
72.参照图11,截面呈u形的内延伸段2143的一端与弧形板段2144相连,并且内延伸段2143自与弧形板段2144相连的一端向背离安装口2141一侧弯折以限定出安装口2141,反射罩214在内延伸段2143处的厚度相对于弧形板段2144的厚度更大,从而使得安装口2141处的结构强度高,可以有效地防止安装口2141处因强度不足而开裂的问题发生。
73.如图6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延伸段2145的外周沿设有翻边2146,翻边2146自外延伸段2145的外周沿沿反射罩214的轴向方向延伸,翻边2146可以提升外延伸段2145外周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反射罩214在外边缘处的强度。
74.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6和图9,“反射罩214的轴向方向”与反射罩214的厚度方向相同,也是安装口2141的贯穿反射罩214的方向,同样也是附图6和附图9中的上下方向。
75.进一步地,结合图6和图10,翻边2146自外延伸段2145的外周沿向上延伸,“上”指的是反射罩214的弧形反射面2142背离所述透光板211一侧。
7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罩214设有卡接部2147,卡接部2147设置在翻边2146上,并且卡接部2147自翻边2146进一步向上延伸,反射罩214可以通过卡接部2147与固定座213卡接相连,以将反射罩214安装至固定座213。
77.其中,卡接部2147构造为卡扣,固定座213设有与卡槽2131,卡扣可以与卡槽2131卡接配合。
78.进一步地,卡接部2147为多个,多个卡接部2147在反射罩214的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排布,相应地,固定座213设置有多个与卡接部2147配合的卡槽2131,以提升反射罩214与固定座213的连接可靠性。
7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反射罩214的轴向方向的投影上,弧形板段2144的外边沿到内边沿的距离为l1,安装口2141的内周沿到反射罩214的外周沿的距离为l2,而且满足关系式:0.8≤l1/l2≤0.95。
80.参照图9,图9为反射罩214在轴向方向所在的平面的截面示意图,当l1、l2满足上述关系范围时,可以保证反射罩214上形成的弧形反射面2142的面积尺寸。优选地,l1/l2=0.9。
81.参照图9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罩214在轴向方向所在平面的截面内,弧形板段2144任一位置的延伸方向与弧形板段2144的外周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满足关系式1
°
≤α≤20
°
。优选地,夹角α为2.3
°

82.参照图9,其中,弧形板段2144的延伸方向指的是弧形板段2144在某一位置的切线方向。
83.可以理解的是,弧形反射面2142形成在弧形板段2144上,弧形反射面2142的形状、尺寸由弧形板段2144的决定。当弧形板段2144满足上述参数时,弧形反射面2142对光线汇聚效果好,并且还可以防止灯光过度聚焦,避免透光板211处透过的灯光刺伤人眼,从而在保证光线从透光板211透出效果的同时防止灯光刺伤人眼,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8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形成α夹角一条边的切线方向随着弧形板段2144上选取的位置变化而变化,而形成α夹角另一条边保持垂直于轴向方向不发生变化,从而弧形板段2144不同位置处的α角度不同,在弧形板段2144上任一位置形成的α角均在上述范围内。
8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灯组件23包括:灯组231和灯座232,灯组231安装
于灯座232,而且灯座232安装于盖组件21,并且灯座232穿设于反射罩214,以将灯组231的至少部分布置在反射罩214与透光板211之间,以使得灯组件23的灯光可以射向透光板211。
86.具体地,固定座213设有固定槽,固定槽与反射罩214的安装口2141相对设置,灯座232安装在在固定座213,并且灯座232穿设于固定槽设置,以通过固定座213将灯座232布置在安装口2141处。
87.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灯座232形成有安装槽2321,灯组231设置在安装槽2321内,并且灯组231适于发出灯光,而且灯光可以通过安装槽2321透出。
88.可以理解的是,灯座232用于安装灯组231,当灯组231布置在安装槽2321内时,为了保证灯组231的灯光可以从灯座232内透出,可以将灯座232的至少部分构造为透光结构。当然,也可以将灯座232整体构造为透光的结构。
89.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灯组231与加热部2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3,且满足关系式:l3≥5mm,从而可以防止灯组231与加热部221之间的距离过近,以防止加热部221产生的热量导致灯组231的温度过高而损坏。
90.结合图6、图7和图12,在竖向方向上,加热部221对灯组231的布置位置进行避让,以在尽可能缩短灯组231与透光板211之间距离的同时防止加热部221与灯组231之间的距离过近,减少加热部221产生的热量对灯组231的影响。
91.其中,加热部221构造为发热丝,发热丝的盘绕方式可以根据灯组件23的布置位置进行设计,以将发热丝绕开灯组231的布置位置设置。
92.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热部222设置有镂空部2221,灯组件23发出的灯光可以穿过镂空部2221射向透光板211,以使得灯光可以照射向透光板211并通过透光板211透出,以使得用户可以在盖体20的透光板211一侧看到灯光。
93.其中,导热部222通常由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质制成,如:铝箔、金属涂层等,从而导致导热部222处无法透光,而且进一步由于灯组件23设在加热组件22背离透光板211的一侧(即图3中透光板211的上方),从而使得灯光需要穿过加热组件22后才可射向透光板211并从透光板211透出。
94.如图12和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透光板211设有透光部2111,而且镂空部2221与透光部2111相对设置,射向镂空部2221的灯光也可以射向透光部2111,并通过透光部2111从透光板211透出。
95.参照图12-图14,导热部222与透光板211采用贴合配合的方式,从而将镂空部2221与透光部2111相对设置,即可使得穿过镂空部2221的光束中的至少部分光束可以透过透光部2111。
96.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光板211设有遮光部2112,遮光部2112在周向方向环绕透光部2111设置。其中,遮光部2112无法供光束透过,当盖体20被打开时,遮光部2112可以对盖体20内的部件起到良好的遮挡作用,并且可以与透光部2111形成鲜明对比,便于用户更加清晰地观察透光部2111是否透光。
9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透光板211整体构造为透光结构,从而可以保证灯光的透过效果,而且在竖向投影中,镂空部2221的投影在透光板211的投影范围内,可以降低透光板211与加热组件22的装配难度。
98.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透光板211构造为玻璃板,玻璃板的透光部
2111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以保证光束的透光效果。
99.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部2111呈圆弧形延伸,而且圆弧形的圆心与透光板211的中心重合,灯组件23的灯光可以通过圆弧形的透光部2111透出,以警示用户。
100.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镂空部2221呈圆弧形延伸,以使得镂空部2221的形状与透光部2111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将镂空部2221与透光部2111对应布置。
101.需要说明的是,透光部2111和镂空部2221的形状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并不局限与此,即可以实现从透光板211一侧透光即可。其中,透光部2111与镂空部2221的形状可以基于盖体20中其他部件的布置位置进行设计,如:对蒸汽孔、温控器26安装孔进行避让等。
10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组件21还包括防溢盖板215,防溢盖板215安装于内盖212,并且防溢盖板215在竖直方向上与内锅11对应的区域部分镂空设计,即防溢盖板215的镂空区域与透光板211相对设置,以使得透光板211的热量可以向烹饪腔12一侧辐射,并且避免透光板211透出的光线被遮挡,以便于用户观察透光板211的透光情况。
103.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0设有温控器26,温控器26安装在盖组件21上,并且温控器26穿设于透光板211,以通过温控器26对烹饪腔12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104.进一步地,温控器26设置在透光板211的中心位置,并且灯座232环绕温控器26设置,以对温控器26避让。
105.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组件21还包括上盖216,上盖216与内盖212相连,并且上盖216布置在内盖212的外侧,以对盖组件21中的其他部件(如:内盖212、透光板211、反射罩214、镂空盖板等)进行遮挡。
106.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盖组件21还包括面盖217,面盖217设置在上盖216的上方,以遮挡上盖216,提升盖组件21的外观一致性。其中,面盖217上还可以设有供用户控制烹饪器具100的操作区域,以便于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
10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0还包括控制板25,控制板25安装于盖组件21。结合图3和图4,控制板25安装于上盖216,从而可以缩短控制板25与加热组件22、灯组件23等结构之间的距离,便于将控制板25与加热组件22、灯组件23电连接,降低部件在盖组件21内的装配难度。
108.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板25分别与加热组件22、灯组件23电连接时,控制板25可以对加热组件22的加热方式、灯组件23的发光方式进行控制,以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1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提手30,提手30可转动地安装于锅体10,并用于供用户手持,以通过提拉提手30的方式带动烹饪器具100移动,操作简单,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1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1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11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1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1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11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1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