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组件、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5769发布日期:2023-07-15 16:2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机身组件、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清洁,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身组件、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1、清洁设备,例如扫地机器人,能够对所处环境进行自动清扫,节省使用者的时间。为实现智能清扫功能,清洁设备内置有大量高功耗部件,此类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的清洁设备大多采用增加风扇的方式对高功耗部件进行散热,以使清洁设备的整体温度降低。但是,在清洁设备上额外增加风扇会导致清洁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机身组件、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至少能够解决清洁设备散热噪音较大的问题。

2、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机身组件包括机身、风机、散热组件及发热器件。所述机身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机身还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通过所述通孔与外界连通。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机身,所述风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腔及所述通孔抽取外界的气体。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机身。所述发热器件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用于传导所述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在所述风机抽风的情况下,流经所述散热组件的气体,用于带走传导至所述散热组件的热量。

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身的底部还开设有与所述通孔间隔的穿孔,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内并与所述穿孔对应。所述流经所述散热组件的气体包括在所述机身的外部流向所述通孔且经过所述穿孔的气体和从所述通孔进入并经过所述第一腔到达所述第二腔的气体。

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板及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底部,并遮挡所述穿孔。所述第二散热板自所述第一散热板向远离所述机身的底部延伸。所述发热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用于传导所述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至所述第一散热板。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发热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腔。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发热器件通过所述导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一侧,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第二散热板间隔。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发热器件包括主板部件和双目视觉模组。所述主板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一侧。所述双目视觉模组通过所述导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一侧,所述双目视觉模组与所述第二散热板间隔。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板部件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一侧之间设置有导热胶。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腔。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二侧,所述隔热件相较于所述第一散热板更靠近所述第二散热板的顶部。所述隔热件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导热系数和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导热系数中的较小者。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件设有多个格栅孔,所述格栅孔用于供进入所述第二腔内的气体通过。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身包括底盘及主体。所述底盘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子通孔和第一子穿孔。所述主体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主体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二子通孔和第二子穿孔,所述第一子穿孔和所述第二子穿孔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设有多个格栅,多个所述格栅之间的间隙用于供进入所述第二子穿孔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子通孔与所述第一子通孔对应并共同形成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子穿孔与所述第一子穿孔对应并共同形成所述穿孔。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身组件还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主体上,所述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风道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机身以与外界连通。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的侧壁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板凸出设置有导热部,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身组件还包括风道。所述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风道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机身以与外界连通。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所述风道的侧壁和所述第二腔的侧壁,所述发热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腔的侧壁。所述流经所述散热组件的气体包括从所述通孔进入并经过所述第一腔到达所述第二腔的气体。

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器件直接安装于所述第二腔的侧壁。

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发热器件通过所述导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腔的侧壁,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第二腔的侧壁间隔。

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发热器件包括主板部件和双目视觉模组,所述主板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腔的侧壁。所述双目视觉模组通过所述导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腔的侧壁,所述双目视觉模组与所述第二腔的侧壁间隔。

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机身组件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风机以第一功率工作。在所述机身组件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风机以第二功率工作,所述第二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功率。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流经所述散热组件的气体的风量,小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流经所述散热组件的气体的风量。

20、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清洁机器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机身组件及集尘容器。所述机身组件设有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集尘容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内。其中,在所述风机抽风的情况下,外部脏污物被吸入所述第一腔,并进入所述集尘容器内。

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容器为集尘袋。所述集尘袋包括尘袋本体及连接于所述尘袋本体上的卡接部,所述尘袋本体与所述卡接部拼合形成有集尘腔,所述卡接部设有连通所述集尘腔的集尘口。所述集尘袋设于所述第二腔内,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二腔的腔壁连接,所述集尘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其中,在所述风机抽风的情况下,外部脏污物被吸入所述第一腔,并通过所述集尘口进入所述集尘袋内,所述集尘袋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尘袋本体进入所述第二腔。

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容器为尘盒,所述尘盒开设有集尘口和出风口。所述尘盒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内,且所述集尘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其中,在所述风机抽风的情况下,外部脏污物被吸入所述第一腔,并通过所述集尘口进入所述尘盒内,所述尘盒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

23、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清洁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及基站。所述基站用于放置所述清洁机器人。

24、本技术各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25、本技术的机身组件、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中,发热器件能够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组件。在风机抽风的情况下,机身组件能够吸取外部脏污物并对地面进行清洁,此时,风机产生的风能够流经散热组件的表面并带走散热组件上的热量。因此,本技术的机身组件、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无需外加风扇对发热器件进行降温,可减小清洁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26、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