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7539发布日期:2023-04-19 23:2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带有观察窗的空气炸锅的炸桶中,观察窗周围的间隙会导致炸桶内的热量散失,从而影响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炸锅。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盛放桶,盛放桶的侧壁上开设有观察孔;支架,与盛放桶相连接;第一透视板,安装于支架上,且覆盖于观察孔上;第一密封部,设置于支架上,且位于支架和盛放桶之间;第二密封部,设置于支架上,且位于支架和第一透视板之间。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包括盛放桶,盛放桶包括容纳腔,用于容纳食材,进一步地,盛放桶可以放置于烹饪器具中,从而通过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对盛放桶内所盛放的食材进行加热,进而实现烹饪器具的烹饪过程。

5、进一步地,在盛放桶的侧壁上,可以开设有观察孔,并且,观察孔与盛放桶的容纳腔相连通。通过观察孔的开设,从而使得烹饪器具在烹饪的过程中,用户能够通过盛放桶的侧壁上的观察孔对盛放桶的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观察,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在烹饪过程中随时了解食材的烹饪效果,以便用户对烹饪过程进行及时调整,提高了用户的烹饪体验。

6、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支架和第一透视板,其中,通过第一透视板的设置,可将盛放桶上的观察孔进行覆盖,从而避免烹饪过程中,盛放部的烹饪腔内的热量通过观察孔流失,保证烹饪腔内的温度,进而在实现了能够通过观察孔对烹饪过程进行观察的基础上,保证烹饪效果。进一步地,通过支架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透视板与盛放桶之间的安装,也即,首先将支架与盛放桶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将第一透视板安装固定于支架上,从而保证第一透视板的安装稳定性。

7、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其中,第一密封部设置于支架上,并且位于支架和盛放桶之间,也即,第一密封部的两侧分别与支架和盛放桶相连接,以实现支架与盛放桶之间的缝隙的密封,进而避免盛放桶的烹饪腔内的热量在烹饪过程中从支架与盛放桶之间的缝隙散失,保证烹饪效率,并且还能够避免外界杂质从支架与盛放桶之间的缝隙进入烹饪腔内,保证烹饪腔内的清洁程度。相应地,第二密封部设置于支架上,并且位于支架和第一透视板之间,也即,第二密封部的两侧分别与支架和第一透视板相连接,以实现支架与第一透视板之间的缝隙的密封,进而避免盛放桶的烹饪腔内的热量在烹饪过程中从支架与第一透视板之间的缝隙散失,保证烹饪效率,并且还能够避免外界杂质从支架与第一透视板之间的缝隙进入烹饪腔内,保证烹饪腔内的清洁程度。

8、通过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的设置,可以保证盛放桶与第一透视板之间的缝隙的密封,从而有效地避免烹饪的过程中盛放桶内的热量从盛放桶与第一透视板之间的缝隙散失,也能够避免外界杂质从盛放桶与第一透视板之间的缝隙进入。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通过在成饭桶的侧壁上开设观察孔,并通过之间将第一透视板与盛放桶之间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实现了在烹饪过程中通过观察孔对盛放桶内的食材进行观察,使得用户可以在烹饪过程中随时了解食材的烹饪效果,以便用户对烹饪过程进行及时调整,提高了用户的烹饪体验。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的设置,在实现了通过观察孔对盛放桶内的食材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可以保证盛放桶与第一透视板之间的缝隙的密封,从而有效地避免烹饪的过程中盛放桶内的热量从盛放桶与第一透视板之间的缝隙散失,也能够避免外界杂质从盛放桶与第一透视板之间的缝隙进入。

10、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气炸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架包括:本体,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第一密封部设置于安装槽内。

12、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架可以包括本体,本体的一侧与盛放桶的侧壁相连接,另一侧可以与第一透视板相连接,从而实现将第一透视板与盛放桶之间进行连接固定。

13、具体地,本体可以为环形,并且,环形本体与盛放桶的桶壁相连接,并沿观察孔的周向设置,从而使得第一透视板安装于环形本体上时,能够覆盖于观察孔上,以使得第一透视板能够将观察孔全部覆盖,避免热量散失。

14、进一步地,本体的一侧可以开设有安装槽,并且,安装槽能够沿环形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也即,安装槽的形状同样为环形。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设置于安装槽内,从而通过第一安装槽对第一密封部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密封部发生位移而导致与本体或与盛放桶之间出现缝隙,保证第一密封部的密封效果。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一定位柱,设置于第一密封圈上;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定位柱插设于第一安装孔内。

16、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一侧与支架的本体相贴合,第一密封圈的另一侧则与盛放桶的侧壁相贴合,从而实现通过第一密封圈将支架与盛放桶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具体地,第一密封圈的形状与支架上的环形安装槽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可以精确地将第一密封圈安装于安装槽内,从而使得第一密封圈能够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紧密贴合,相应地,第一密封圈的另一侧与盛放桶的侧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第一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17、进一步地,在第一密封圈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柱,相应地,在本体的安装槽上的相应位置处,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将第一密封圈安装于安装槽内时,可以首先将第一定位柱插设于第一安装孔内,然后将第一密封圈整体压入安装槽内,实现第一密封圈的安装。通过第一定位柱和第一安装孔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密封圈的安装稳定性,也即保证了第一密封圈位置的稳定性,避免第一密封圈发生位移而造成支架与盛放桶之间出现缝隙,保证第一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凸筋,设置于盛放桶上,凸筋与第一密封部相抵接。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盛放桶的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凸筋,具体地,凸筋可沿观察孔的周向呈环形设置,并且与环形安装槽的形状相适配。通过凸筋的设置,在将支架的本体安装于盛放桶的侧壁上时,第一密封圈朝向盛放桶的一侧能够与盛放桶上的凸筋相抵接,从而保证了盛放桶与第一密封圈之间连接的紧密型,也即保证了第一密封圈的密封效果,避免出现缝隙。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凸筋的形状为弧形,第一密封部的形状为弧形,支架朝向盛放桶的一侧的侧壁的形状为弧形,并且,凸筋、第一密封部和支架朝向盛放桶的一侧的侧壁的半径相等。

21、在该技术方案中,凸筋的形状可以为弧形,具体地,凸筋远离盛放桶的一侧的侧面的形状为弧形,也即,通过将凸筋的一侧的侧面的形状设置为弧形,以适配盛放桶的侧壁的形状,从而保证盛放桶的侧壁的形状的流畅性和美观性。

22、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的形状同样为弧形,并且,弧形第一密封部的半径与弧形凸筋的半径相等,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密封部的形状能够与凸筋的形状相适配,进而保证第一密封部在安装完成之后,第一密封部的整体能够均匀地与凸筋相贴合,进而保证了第一密封部与凸筋之间的密封效果,有效地避免热量从第一密封部与凸筋之间的缝隙散失。

23、进一步地,支架朝向盛放桶的一侧的侧壁的形状同样可以设置为弧形,并且,支架朝向盛放桶的一侧的弧形侧壁的半径与第一密封部的半径相等,从而可以保证支架与第一密封部相连接的一侧的侧面的形状与第一密封部的形状相适配,也即保证了支架与第一密封部之间连接的紧密型,进而保证了第一密封部与支架之间的密封效果,有效地避免了热量从第一密封部与支架的缝隙散失。

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二密封圈;第二定位柱,设置于第二密封圈上;本体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定位柱插设于第二安装孔中。

25、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一侧与支架的本体相贴合,第二密封圈的另一侧则与第一透视板的侧壁相贴合,从而实现通过第二密封圈将支架与第二透视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具体地,第二密封圈的形状与环形支架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可以精确地将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支架上,从而使得第二密封圈能够与支架的侧壁紧密贴合,相应地,第二密封圈的另一侧与第一透视板的侧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26、进一步地,在第二密封圈上,还设置有第二定位柱,相应地,在支架的本体上的相应位置处,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在将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本体上时,可以首先将第二定位柱插设于第二安装孔内,然后将第二密封圈整体压设于本体上,实现第二密封圈的安装。通过第二定位柱和第二安装孔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二密封圈的安装稳定性,也即保证了第二密封圈位置的稳定性,避免第二密封圈发生位移而造成支架与第一透视板之间出现缝隙,保证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2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架还包括:第三定位柱,设置于本体的另一侧;第二密封圈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三定位柱插设于第三安装孔中。

28、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架还包括第三定位柱,具体地,第三定位柱设置于支架的本体上,且位于朝向第二密封部的一侧。相应地,在第二密封圈上与第三定位柱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还开设有与第三定位柱相适配的第三安装孔,也即,在第二密封部的安装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第三定位柱和第三安装孔之间的配合连接,来提高第二密封圈与支架的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9、具体地,在安装第二密封部时,首先,调整第二密封圈与支架的本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三定位柱与第三安装孔之间位置相对,同时使得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安装孔之间位置相对,然后将第三定位柱插设于第三安装孔中,同时将第二定位柱插设于第二安装孔中,最后对第二密封部与之间的本体之间施加外力,使得第三安装孔与第三定位柱紧密配合,同时第二安装孔与第二定位柱之间紧密配合,完成第二密封部的安装。

3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隔热部,与盛放桶相连接,隔热部与第一透视板相抵接。

31、在该技术方案中,空气炸锅还包括隔热部,隔热部与盛放桶相连接,并且,隔热部与第一透视板相抵接,也就是隔热部与第一透视板远离盛放桶的一侧侧面相抵接。

32、通过隔热部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起到对盛饭桶所散发的热量进行隔离的作用,使得用户在拾取盛放桶或者近距离对盛放桶进行观察是,能够避免被盛放桶内所散发的热量烫伤,保证空气炸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隔热部与盛放桶相连接,同时还能够与第一透视板相抵接,从而可以通过隔热部对第一透视板进行固定,保证了第一透视板位置的稳定性。

3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热部包括:座体,与盛放桶相连接,且与第一透视板相抵接,座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观察孔相对。

34、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热部可以包括座体,通过座体可以实现与盛放桶之间的连接,并且,还可以通过座体与第一透视板相抵接,以实现第一透视板的固定。进一步地,在座体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并且,第一通孔的位置与观察孔的位置相对。通过第一通孔的设置,可以保证用户能够通过第一通孔以及观察孔对盛放桶的内部进行观察,也即保证了盛放桶内部的可视性,保证用户使用体验。

3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盛放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座体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隔热部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连接。

36、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盛放桶上,可以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同时,在隔热部的座体上与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可以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相应地,隔热部还包括能够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连接的连接件,从而可以通过连接件将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连接,以实现座体与盛放桶之间的连接。

3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热部还包括:盖板,覆盖于座体上,盖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

38、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热部还包括盖板,盖板盖设于座体上,并且,盖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以及观察孔以实现对盛放桶内部进行观察。通过盖板的设置,可以使得座体与盖板之间形成一个腔体,通过该腔体的形成,可以有效提高隔热部的隔热效果,进而将空气炸锅的把手安装于盖板上,可以进一步避免把手收到盛放桶的热量的影响,保证用户体验。

3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第二透视板,与盖板相连接,且覆盖于第二通孔上。

40、在该技术方案中,空气炸锅还可以包括第二透视板,通过第二透视板的设置,可以将盖板上的第二通孔覆盖,在保证用户能够通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以及观察孔对盛放桶的内部进行观察的基础上,一方面,能够避免热量直接从第二通孔溢出,保证隔热部的隔热效果。另一方面,还能保证空气炸锅外观的整体性,进而保证空气炸锅的美观性。

4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透视板包括:板体;卡扣,设置于板体上;盖板上开设有卡槽,卡扣卡接于卡槽内。

4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透视板包括板体以及设置于板体上的卡扣,相应地,在盖板上还设置有与卡扣相适配的卡槽,从而使得板体能够通过卡扣与卡槽之间的连接实现第二透视板的安装连接,结构简单,并且易于操作。

4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