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关节搅拌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3787发布日期:2023-07-05 12:1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关节搅拌铲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炒菜机搅拌,尤其涉及一种带关节搅拌铲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厨房的智能化发展,智能炒菜机的相关技术越来越完善,实用性越来越强,现在市面上针对炒菜机设计的搅拌铲种类颇多,形状结构各异,但是存在的问题依旧很多,例如(1)搅拌铲稍有损坏就不能再使用了,需要重新换一个搅拌铲,不能灵活更换受损部分;(2)搅拌不够充分,导致食材受热不均匀,食材的生熟程度不统一;(3) 炒菜结束后搅拌铲两端的食材残留难以清洗;(4)搅拌铲在炒制一些比较坚硬的食材时容易发生损坏;(5)食材因搅拌铲搅拌方式粗暴导致过于破碎,成色不好看。

2、公开日为2019年3月29日,公开号为cn2086587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翻炒的炒菜机,其中包括搅拌铲,搅拌铲为不对称的一体结构,主体高度在15mm到30mm之间,搅拌铲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贴合锅底曲线,另一部分相对前述搅拌铲呈倾斜状,方便翻炒时食材越过搅拌主体部,减少食材在搅拌主体部的堆积,但是该搅拌铲搅拌面垂直锅底,没有曲线结构,翻炒时很容易造成翻炒不彻底,导致糊锅现象发生,且搅拌铲为一体结构,一部分损坏另一部分也没办法再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下,搅拌铲稍有损坏就不能再用,无法灵活更换受损部分和搅拌铲炒制一些坚硬的食材时,比如菜品“嗦丢儿”容易发生损坏,或者发生锅盖关不上的问题,提供一种带关节搅拌铲结构,具有将搅拌铲分成若干一组套接在旋转杆上,能灵活更换搅拌铲受损部分,减少运营成本;和搅拌铲可以沿着旋转杆所设滑槽移动,遇到坚硬的食材,可以先抬起来避免损伤锅底或者无法关上锅盖的优点。

2、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带关节搅拌铲结构,包括搅拌铲和旋转杆,所述搅拌铲上设有若干关节;旋转杆内部中空,搅拌铲与旋转杆套接;旋转杆设滑槽,所述滑槽沿旋转杆轴向方向设立并与搅拌铲卡接。作为优选,搅拌铲上的关节呈圆柱状,若干圆柱状的关节穿插在搅拌铲本体上可以让搅拌铲变形时受到的张力更均匀,搅拌铲更加耐用,可调节倾斜角度的次数增多,增加使用寿命,旋转杆内部中空,中空部分在下端贯通,搅拌铲中间部分套接在旋转杆下端内部,旋转杆还设有滑槽,滑槽沿旋转杆轴向方向设置,与搅拌铲板状结构位置卡接,这样可以很好地固定住搅拌铲在平面上的位移,防止搅拌铲脱离旋转杆。

3、所述搅拌铲由板状结构和关节交替排列组成,所述关节为柱状,关节厚度大于板状结构的厚度。作为优选,搅拌铲上由若干板状结构和若干关节交替排列组合而成,从内部到外端的排列顺序为,板状结构、关节、板状结构、关节以此类推,关节为圆柱状,关节的直径厚度要大于板状结构的厚度,关节侧边中心部分与板状结构侧边中心部分相连,在外观上来看,关节在板状结构两边呈凸起状并相对板状结构对称。这样增大了搅拌铲和食材的接触面积,并且搅拌铲表面有了不平整的特性,像菠菜一类比较软薄的食材不容易贴在搅拌铲上,而且使食材可以在搅拌铲此特性的作用下,食材不仅可以上下翻转也可以进行周向旋转,食材搅拌更充分,受热更均匀。

4、所述旋转杆套设有安装帽,所述安装帽周边设有安装槽,安装槽所述搅拌铲内端部铆接;所述搅拌铲围绕旋转杆的轴向中心线呈中心对称结构。作为优选,旋转杆下端外侧套设安装帽,安装帽周边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呈圆柱形,外侧开口较大,在外观上看是一个不完整的圆柱形,外侧开口小于关节的厚度,这样,安装槽与搅拌铲内端部的关节铆接,更好的固定住搅拌铲,所述搅拌铲在整体上可分为内部与旋转杆套接的安装结,还有安装结以外的搅拌部分,两个到四个搅拌铲为一组,一口炒菜机器对应一个旋转杆一组搅拌铲,搅拌铲围绕旋转杆的轴向中心线呈中心对称结构,这样让旋转杆旋转时受到的力更均匀。

5、所述搅拌铲内端部设有安装结,所有搅拌铲内端部的安装结组合成柱状体,所述柱状体与所述旋转杆下端部套接。作为优选,安装结组合在一起呈圆柱状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与旋转杆套接,安装结将整个柱状体以旋转杆轴向中心线为起点,圆周均匀分开,这样,搅拌铲可根据损坏部分进行更换,使炒菜机的运营成本降低,也更方便更换,比如a机器做“嗦丢儿”暂时不使用,b机器做麻婆豆腐,正在使用是坏掉一个搅拌铲,可以将a机器的搅拌铲拆下一半用于更换b机器搅拌铲,加快了维修时间。

6、所述安装帽侧边上端闭合,安装帽和安装槽下端贯通,安装帽与所述旋转杆端部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结设有胶状体,安装结所组成的柱状体与旋转杆呈过盈配合关系。作为优选,搅拌铲在旋转杆上的连接关系有两种方案,其一是安装帽侧边上端闭合,下端和安装槽一同贯通,安装帽与旋转杆螺纹连接,安装帽旋转到合适位置,向旋转杆内部塞进安装结组合成的柱状体,安装结上设有胶状体,胶状体的设置,让安装结组合成的柱状体直径变大,且富有弹性,与旋转杆呈过盈配合的关系,胶状体可以是食品级耐高温的硅胶,由于其表面粗糙,所以摩擦力大,从而保证搅拌铲不会逐个脱落,更不会一同从旋转杆脱落出来,保证了连接的稳定。

7、所述安装帽侧边下端闭合,安装帽和安装槽上端贯通,安装帽套接在旋转杆外侧;旋转杆所设滑槽宽度均匀,且宽度略大于搅拌铲所设板状结构厚度。作为优选,搅拌铲在旋转杆上的连接关系有两种方案,其二是安装帽侧边下端闭合,安装帽和安装槽上端贯通,安装帽套接在旋转杆下端外侧,使用时需要先安装搅拌铲,然后用安装帽将搅拌铲固定在旋转杆内部,旋转杆设有滑槽,滑槽宽度均匀,且略大于搅拌铲所设板状结构厚度,这样就可以使搅拌铲在旋转杆内部沿着轴向方向上下移动,在遇到坚硬的食材时,锅盖下落,与锅台闭合,搅拌铲遇到坚硬且大块的食材,会向上移动,是锅盖顺利闭合,在旋转途中,由于食材本身存在空隙,搅拌铲本身具有重力,且搅拌铲有倾斜角度和凹凸不平的横截面,大部分情况可以再一转之内从新和锅面贴合,开始搅拌工作,而且就算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时间较长,因为一组搅拌铲是两到四个,所以其他搅拌铲可以正常工作,对食材的翻炒依然正常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案中,搅拌铲的安装结上不设有胶状体,这是为了保证搅拌铲可以顺利的上下移动。

8、所述旋转杆外围设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围绕旋转杆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喷水头喷口朝向搅拌铲外端部。作为优选,旋转杆周围设有喷水头,喷水头喷口朝向搅拌铲的外端部位置,喷水头不动,因此设置喷水头围绕旋转杆圆周均匀分布,这样在炒菜机自清洁时,旋转杆旋转淋到喷水头的时长间隔会短,由于锅内有水会逐渐淹没搅拌铲,搅拌铲淋水时长间隔短意味着喷水头直接喷到搅拌铲两端的时间更长。这样,在自清洁状态下,锅铲能被清洗的更干净,另外,由于搅拌铲表面凹凸不平,在水下旋转会形成水流对撞,搅拌铲清洗更干净。

9、所述搅拌铲整体形状为内端部窄、外侧部分宽而最外端最窄的舌状,且在轴向方向上呈s状,搅拌铲所设关节顺着同一方向倾斜,倾斜程度从内端到外端由小及大;搅拌铲底部弧线贴合炒锅底部。作为优选,搅拌铲内端部窄,可以将堆积在中间的食材快速分到其他搅拌铲之间,搅拌铲外侧部分宽,对应此部位是s状的一个弯,将抓住更多食材旋转翻炒受热,最外端是最窄的舌状,由于考察资料得知,此处位置最容易固留食材残留物,所以此处在不降低翻转效果的情况下做到窄一些,残留少一些,自清洁时清洁面积小,清洁干净的概率增加,搅拌铲呈s状且搅拌铲所设关节顺着同一方向倾斜,倾斜程度从内端到外端越来越大,s状与倾斜设计的结合能在搅拌铲旋转时,将食材散的更开一点,食材更均匀,末端可以将锅边的食材顶至最上边然后重新掉落带搅拌铲中间,翻炒更加均匀,效果更好,由于食材菜锅中旋转,离心力会使食材向外侧靠拢,倾斜角度越来越大能增加食材翻转的效果,搅拌铲底部曲线贴合锅的底部曲线,这是为了防止细小的食材无法有效搅拌。

10、所述喷水头末端部连接有水管,旋转杆外侧套设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喷水头。作为优选,喷水头末端部,如果以旋转杆下端为正方向来说,就是喷水头的上端部连接有水管,水管较细且粗细均匀,设有固定环呈圆环状,套接在旋转杆外侧,固定喷水头,喷水头下端喷水,这样保证了喷水头的结构强度。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1)搅拌铲稍有损坏就不能再用,无法灵活更换受损部分;(2)搅拌铲对食材搅拌不充分,导致食材受热不均匀;(3)炒菜结束后搅拌铲两端的食材残留难清洗;(4)搅拌铲炒制一些坚硬的食材时,比如菜品“嗦丢儿”容易发生损坏,或者发生锅盖关不上的情况;(5)食材因搅拌方式粗暴儿过于破碎,成色不好的问题,具有(1)能灵活更换搅拌铲受损位置,较少运营成本;(2)可以更快的将中间堆积的食材分散开,并让食材在上下翻转的同时还会进行周向旋转,食材搅拌充分,受热均匀;(3)设有喷水头将水喷向搅拌铲末端,并设计关节让搅拌铲在水下旋转时产生乱流,自清洁更彻底;(4)搅拌铲可以移动,有效避免损伤锅底,锅盖不会发生关不上的情况;(5)搅拌铲可以对应菜品不同调节倾斜角度的调节,且结构坚韧,具有通用性强,菜品成色好的特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