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具体提供一种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集成灶。
背景技术:
1、烹饪设备如烤箱、蒸烤箱一体机等是现代家庭必不可少的厨用电器之一。以蒸烤箱为例,市场中现有蒸烤箱的加热模式有上部加热管、底部加热管、背部加热管,通过运行不同的加热管组合以实现不同的加热模式。由于加热管是固定安装,受制于加热管加工工艺成型形状不能太复杂,往往存在食材受热不均匀、烘焙上色不均、局部烤焦糊、局部夹生等问题。
2、为了使得蒸烤箱腔体内的食材加热均匀,烘焙上色一致,部分蒸烤箱产品在背部增加了能够促使热空气循环流通的热风装置,通过该热风装置中的电机、电扇的运转促使烹饪腔内的热空气循环流通,有利于使食材各处保持上色均匀,但是热风装置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由于热风循环相较于传统的热辐射式烤箱而言更容易带走食材表面的水分、脂肪等,容易使烹熟的食物变干变硬,影响口感。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烹饪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带有热风组件的烹饪设备容易导致食物口感不佳的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烹饪设备设置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适于向所述烹饪设备的烹饪腔内供应热风,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第一热风单元和第二热风单元,所述第一热风单元至少位于所述烹饪设备的一个侧部,所述第二热风单元位于所述烹饪设备的顶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待烹饪食材的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油烟浓度阈值;在基于所述特征信息选定为同时运行所述第一热风单元和所述第二热风单元的情形下,检测所述烹饪腔内的油烟浓度;将所述油烟浓度与所述油烟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油烟浓度大于所述油烟浓度阈值,则至少调整所述第一热风单元和所述第二热风单元中的一个的工作参数,其中,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油烟浓度阈值具有预设的映射关系。
3、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在运行热风组件的情形下通过增加对油烟浓度的检测,使得该烹饪设备能够基于油烟浓度的变化来判断烹饪中的食材的水分、脂肪等散失的程度,据此及时调整调整第一热风单元和第二热风单元中的一个的工作参数,从而可以保证食物的口感处于较佳的状态,避免因水分、脂肪等过度流失而导致口感下降的问题。
4、具体地,通过预先在各类待烹饪食材的特征信息与油烟浓度阈值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仅需要通过信息匹配即可准确地确定当前的待烹饪食材对应的油烟浓度阈值,该油烟浓度阈值与相应食材的重要成分的散失程度相关联,重要成分包括影响口感的水分、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5、具体原理为:烹饪过程中油烟的产生原理主要是因为食材中的脂肪及其他成分在高温下分解、挥发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在空气中形成的混合气体,整个过程是一种气体相的反应,因而通过检测产生了的油烟的浓度可以判断出食材的水分、脂肪的散失情况,而由于食材的水分、脂肪是保持口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可以通过油烟浓度间接反映出保留的水分、脂肪等的情况,进而可以判断出烹饪好的食物是否保持有较佳的口感。
6、需要说明的是,烹饪设备的一个侧部可以是其背部,也可以是其左侧部或右侧部。
7、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至少调整所述第一热风单元和所述第二热风单元中的一个的工作参数”包括:控制所述第二热风单元停止运行并调整所述第一热风单元的工作参数;
8、或者控制所述第一热风单元停止运行并调整所述第二热风单元的工作参数。
9、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风单元和所述第二热风单元均构造有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置有电加热和风扇,所述工作参数包括所述电加热的功率、所述电加热的占空比、所述电加热和/或所述风扇的运行时长、所述风扇的转速中的至少一个。。
10、具体地,由于部分热风单元中的电加热是由多个加热管组合而成的,因而可以通过控制加热管的开启数量来调整电加热的功率。调整电加热的占空比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烹饪腔内的温度,调整电加热的占空比即调整加热管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比例。调整电加热或风扇的运行时长是指在调整电加热的占空比或功率的基础上适应性地增加或减少电加热或风扇的运行时长,需要注意的是,电加热的运行时长等于风扇的运行时长,二者同步调整。调整风扇的转速具体通过调整与风扇连接的电机的转速来实现。
11、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热风单元构造的热风腔为第二热风腔,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内的风扇为第二风扇,所述第二热风腔的上方还设置有散热风道,所述第二热风单元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至所述散热风道的外顶部并穿过所述散热风道后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12、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征信息至少包括类别信息。
13、可以理解的是,食材的类别与油烟的产生最为相关,饱含脂肪和水分的食材如牛羊肉等在烹饪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油烟,而含糖较高的面食类则不容易产生油烟,针对不同的食材测定不同的油烟浓度阈值,可以使烹饪更具针对性,从而有利于获得更好的烹饪效果。
14、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类别信息,以及重量信息、体积信息、发烟表面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5、通过进一步结合重量信息、体积信息、发烟表面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来确定油烟浓度阈值,能够使该油烟浓度阈值与当前的烹饪场景更加匹配,从而获得更好的烹饪效果。
16、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烟浓度是通过设置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或靠近所述烹饪腔的顶部的油烟传感器测得的。
17、在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18、在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19、在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所述烹饪设备包括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计算机设备;或者
20、所述烹饪设备包括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21、在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烹饪设备。
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烹饪设备、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执行前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因此具备前述控制方法所能获得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3、方案1.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设置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适于向所述烹饪设备的烹饪腔内供应热风,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第一热风单元和第二热风单元,所述第一热风单元至少位于所述烹饪设备的一个侧部,所述第二热风单元位于所述烹饪设备的顶部,
24、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5、获取待烹饪食材的特征信息;
26、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油烟浓度阈值;
27、在基于所述特征信息选定为同时运行所述第一热风单元和所述第二热风单元的情形下,检测所述烹饪腔内的油烟浓度;
28、将所述油烟浓度与所述油烟浓度阈值进行比较;
29、若所述油烟浓度大于所述油烟浓度阈值,则至少调整所述第一热风单元和所述第二热风单元中的一个的工作参数,
30、其中,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油烟浓度阈值具有预设的映射关系。
31、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调整所述第一热风单元和所述第二热风单元中的一个的工作参数”包括:
32、控制所述第二热风单元停止运行并调整所述第一热风单元的工作参数;或者
33、控制所述第一热风单元停止运行并调整所述第二热风单元的工作参数。
34、方案3.根据方案1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单元和所述第二热风单元均构造有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置有电加热和风扇,所述工作参数包括所述电加热的功率、所述电加热的占空比、所述电加热和/或所述风扇的运行时长、所述风扇的转速中的至少一个。
35、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单元构造的热风腔为第二热风腔,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内的风扇为第二风扇,所述第二热风腔的上方还设置有散热风道,所述第二热风单元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至所述散热风道的外顶部并穿过所述散热风道后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36、方案5.根据方案1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至少包括类别信息。
37、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包括类别信息,以及重量信息、体积信息、发烟表面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38、方案7.根据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浓度是通过设置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或靠近所述烹饪腔的顶部的油烟传感器测得的。
39、方案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40、方案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41、方案10.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包括方案8所述的计算机设备;或者
42、所述烹饪设备包括方案9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43、方案1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包括方案10所述的烹饪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