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1、侧向抽拉的抽屉式空气炸锅,其内锅组件在抽拉进出侧向开口时,内锅组件的底壁会与下加热盘组件产生摩擦,下加热盘组件和内锅组件的表面镀层容易受损,且当下加热盘组件的高度存在误差时,会发生内锅组件进入侧向开口较为困难的情况,或发生内锅组件底壁与下加热盘组件间形成一定缝隙的情况,导致下加热盘组件与内锅组件之间的传热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2、为避免抽屉式空气炸锅的锅体组件在抽拉过程中与加热盘产生摩擦,造成锅体的涂层脱落、产生刮擦异音、体验差等问题,现有技术cn216724239u公开了一种方便清洗的空炸机,包括一侧设有侧向开口的主机,侧向开口内设有包括内锅的内锅组件,侧向开口的下部设有下加热盘组件,内锅组件包括导轨托架;内锅组件有进出侧向开口的移动状态、在侧向开口内定位的工作状态,所述下加热盘组件包括可升降的下加热盘,在内锅组件和下加热盘组件之间设有升降控制机构。内锅组件包括与侧向开口滑动连接的导轨托架、设置在导轨托架上的所述内锅。当内锅处于移动状态时,导轨托架中左右两条导轨向下抵压下加热盘的左右两侧,从而可使下加热盘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升降控制机构使下加热盘下降而与内锅底部分离,此时,下加热盘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向上弹起而复位,从而紧密贴靠内锅底壁;当内锅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导轨托架中的导轨不再抵压下加热盘,升降控制机构使下加热盘上升而与内锅底部贴合,且只有当内锅组件处于进出侧向开口的移动状态时,导轨托架才会向下抵压下加热盘,从而有效地避免下加热盘与移动中的内锅底壁发生摩擦、甚至阻挡,这种空炸锅既方便内锅组件的清洗,又可确保内锅组件与下加热盘组件之间传热效率。
3、然而上述现有技术虽避免了内锅在抽拉过程中加热盘与内锅组件间的摩擦损耗,但内锅处于移动状态时,导轨托架的两条导轨会向下抵压下加热盘的左右两侧与其接触摩擦受损,且内锅组件的结构包含导轨托架,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内锅组件的重量增加,不便于用户操作。另外,由于未安装内锅时加热盘处于高位,内锅组件安装过程中需要通过导轨托架将加热盘下压,安装过程对位不准时加热盘容易卡滞,导致锅体无法顺畅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空气炸锅,在解决锅体装配过程中外表面涂层容易磨损受损问题的同时,能够实现顺畅装配,同时简化锅体的结构,降低锅体重量,便于用户操作。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用于放置食材;机体,内设热风组件和放置所述锅体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前侧设有用于取放所述锅体的敞口,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支撑所述锅体的支撑面;加热件,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具有与所述锅体的外底面分离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锅体的外底面贴合的第二状态,锅体放置到位前,加热件被限制低于所述支撑面的支撑高度以保持于第一状态,锅体放置到位后,锅体触发加热件上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为了便于锅体在使用过程中顺畅抽拉,且锅体外底面不与容纳腔底部的加热件发生接触摩擦,容纳腔内设有支撑锅体的支撑面,同时确保加热件在锅体进入容纳腔的过程中一直处于第一状态,即加热件的高度位置默认保持低于支撑面的支撑高度,锅体的外底面在支撑面的支撑下可以与加热件保持有高度距离,从而避免锅体的外底面在锅体移动时与加热件摩擦,保护锅体外底面的涂层不易磨损。而在锅体放置到位后,加热件在锅体的触发下可以保持于第二状态,加热件可以直接将热量传递给锅体,从而提高了加热效率,缩短加热时间。同时,利用锅体触发加热件上升,锅体未放置到位时加热件始终处于与锅体底面分离的第一状态,抽拉过程中锅体不会与加热件摩擦,不会发生损伤。另外,锅体没有设置现有技术中的导轨托架,即锅体的重量即其本身重量,没有导轨托架的重量,同样大小的锅体,重量更轻,用户取放更轻松省力,而同样的容纳腔体积,则可以放置更大的锅体,提高空气炸锅的空间利用率。
4、进一步的,锅体放置到位前,所述加热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保持于第一状态。加热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保持低于支撑面的支撑高度,在锅体未放置到位或未安装时,加热件能够始终在自重的作用下保持在低位,由于锅体放置过程中支撑于支撑面上,加热件始终低于锅体的底面,在不影响锅体抽拉顺畅度的同时能够避免锅体和加热件摩擦。另外,由于加热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具有保持低位状态的趋势,在取出锅体时能够依靠自身重力回复到低位状态,无需设置回复结构,结构简单可靠。
5、进一步的,机体内设置有传动杠杆,所述传动杠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机体,锅体放置到位后,所述传动杠杆的一端被锅体挤压下降,所述传动杠杆的另一端向上推动加热件上升,使加热件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采用前述技术方案,传动杠杆的设计简单且可靠、省力,锅体安装到位时挤压于传动杠杆的一端,通过传动杠杆的驱动能够将加热件从第一状态切换并保持在第二状态,降低了机械使用的复杂性,减少潜在的故障点。
6、进一步的,机体内设有限位件和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对加热件施加向上的作用力,锅体放置到位前,加热件在所述限位件作用下保持于第一状态,锅体放置到位后,锅体触发解除所述限位件对加热件的限制,加热件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上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件需要锅体触发才能解除限位,因此基本不存在加热件意外脱离第一状态的情况,在锅体安装到位时触发限位件解除对加热件的限制,加热件在复位件作用下上升与锅体底面接触。只有锅体安装到位时才能解除限位件对加热件的限制,确保了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状态切换,降低切换过程中误操作造成错误的风险,提高了的精确性和性能。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对加热件提供向下作用力的第一弹簧,所述复位件为对加热件提供向上作用力的第二弹簧,机体内设有传动杠杆,所述传动杠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机体,锅体放置到位前,加热件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保持于第一状态,锅体放置到位后,所述传动杠杆的另一端上升以克服所述第一弹簧对加热件的限制,使加热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上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通过设置传动杠杆,锅体放置到位时通过传动杠杆解除第一弹簧对加热件的限制,加热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上升与锅体下表面接触,切换至第二状态,通过传动杠杆解除限位件对加热件的限制,结构简单可靠。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加热件与机体之间,或,所述传动杠杆的另一端与加热件连动,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传动杠杆上。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加热件,第一弹簧可以设置在加热件与机体之间,当第一弹簧与传动杠杆连动时,第一弹簧可以连接于传动杠杆上,传动杠杆被第一弹簧限制运动同时将加热件限位。
9、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机体的底壳间隔设置,所述传动杠杆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所述传动杠杆活动的避让槽。采用前述技术方案,传动杠杆安装在底板上,底板上设置有传动杠杆的避让槽,能够实现传动杠杆可靠安装的同时不影响传动杠杆的活动,同时,底板和加热件之间形成保温空间,底板的存在能够减少加热件的热量损失。
10、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为多个且靠近加热件的边缘设置,多个所述复位件间隔设置。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复位件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靠近加热件的边缘,多个复位件能够使加热件均匀上升,避免上升过程卡滞,提升了结构的可靠性。
11、进一步的,加热件设有导向面,锅体放置到位前,加热件在所述限位件作用下保持于第一状态,锅体放置到位后,所述限位件沿着所述导向面运动以解除对加热件的限位,加热件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采用前述技术方案,锅体安装到位后,锅体触发限位件沿着导向面运动解除对加热件的限制,通过限位件与加热件导向面的配合,能够简单的实现限位件的限位与解除限位,结构可靠性高。
12、进一步的,加热件与机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加热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浮动支撑于机体。加热件与机体之间浮动支撑,能够在锅体转配偏位时及时调整,有效避免了锅体装配过程中发生卡滞的概率,提升的整机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