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小户型房间的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96410发布日期:2023-12-15 19:0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用于小户型房间的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沙发床,尤其是用于小户型房间的沙发床。


背景技术:

1、小户型房间由于空间狭小,因此为了提高空间占用率,小户型房间的住户一般会采用具有沙发和床的双重功能的沙发床。沙发床可以在白天作为沙发使用,提供坐着放松或与他人交流的舒适空间;沙发床也可以在晚上可以变成床,供人们休息和睡眠。

2、相关的技术中的沙发床,设计通常具有折叠、展开或者伸缩等的功能,人们通过折叠、展开或者伸缩等功能依次配合,以便于在需要时从沙发状态转换为床的状态。

3、然而,通常沙发床由沙发状态转换为床的状态需要通过折叠、展开或者伸缩等功能依次配合实现,这一过程即繁琐又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的通常沙发床由沙发状态转换为床的状态需要通过折叠、展开或者伸缩等功能依次配合实现,这一过程即繁琐又复杂的现象,本技术提供用于小户型房间的沙发床。

2、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小户型房间的沙发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用于小户型房间的沙发床,包括坐垫底座,所述坐垫底座的一侧转动设置有靠垫底座,所述坐垫底座的两个相对侧均设置有扶手,所述坐垫底座与所述扶手滑移配合,所述坐垫底座内滑移设置有延伸底座,所述扶手内开设有转动腔,所述扶手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转动腔相通的拉伸槽,所述拉伸槽滑移配合有第一拉伸杆和第二拉伸杆,所述第一拉伸杆滑移穿设于所述坐垫底座,所述延伸底座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铰接有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远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拉伸杆铰接,所述转动腔内设置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铰接座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同步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同步连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一铰接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拉伸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拉伸杆铰接,所述第二拉伸杆设置于所述坐垫底座的一侧,所述坐垫底座的一侧滑移设置有延伸底座,所述延伸底座上滑移设置有延伸顶盖,所述延伸底座与所述延伸顶盖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延伸底座升降的升降驱动组件,两个所述扶手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靠垫底座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所述扶手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或者取消固定所述支撑组件的固定解锁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沙发床需要从沙发的状态向床的状态转换时,此时将延伸底座从坐垫底座内抽出,延伸底座相对坐垫底座滑移配合,延伸底座滑移配合的同时带动驱动杆滑移,驱动杆滑移的同时带动驱动连杆摆动,驱动连杆摆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拉伸杆相对于拉伸槽滑移,第一拉伸杆滑移的同时带动同步连杆滑移,同步连杆滑移的同时带动第二拉伸杆相对于拉伸槽滑移,此时坐垫底座相对于扶手滑移配合,从而实现拉动延伸底座即可带动坐垫底座同时滑移的目的。同时通过升降组件,驱动延伸顶盖上升,直至延伸顶盖与坐垫底板保持平齐。通过解锁固定组件取消对支撑组件的固定,靠垫底座取消固定后因靠垫底座的重量而发生转动直至与坐垫底座平齐。通过上述结构,提高了沙发床从沙发状态转换为床的状态的便捷性,解决了沙发床由沙发状态转换为床的状态需要通过折叠、展开或者伸缩等功能依次配合实现,即繁琐又复杂的问题。

5、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延伸底座上的第一升降块、设置于所述延伸底座上的第二升降块、转动设置于所述延伸底座上的双向丝杠、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块上的第一支撑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块上的第二支撑连杆、开设于所述延伸顶盖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滑移配合的第一滑块以及与所述第二滑槽滑移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升降块和所述第二升降块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连杆远离所述第一升降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支撑连杆远离所述第二升降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伸出至所述延伸底座的一侧。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双向丝杠,双向丝杠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升降块和第二升降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第一升降块和第二升降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同时带动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转动,同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对应相对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移配合。当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朝上转动时,此时延伸顶盖受到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的驱动力而实现上升的目的;当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朝上转动时,此时延伸顶盖受到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的驱动力而实现下降的目的。

7、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扶手之间的承载架、开设于所述承载架上的容置槽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的靠垫支撑架,所述容置槽用于供所述靠垫支撑架容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靠垫支撑架,直至靠垫支撑架对靠垫底座抵接以此形成支撑,再通过固定解锁组件对靠垫支撑架进行固定,即可实现对靠垫底座进行支撑的目的;当固定解锁组件取消对靠垫支撑架的固定,靠垫支撑架受到靠垫底座的重量而转动,此时靠垫支撑架容置于容置槽内,直至靠垫底座与坐垫底座保持平齐。

9、优选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扶手内的支撑平台、滑移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上的同步杆、设置于所述同步杆一端的解锁杆、设置于所述同步杆远离所述解锁杆一端的固定杆、开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上的支撑架固定孔以及驱动所述同步杆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拉伸槽的弹性件,所述固定杆滑移穿设于所述扶手,所述解锁杆插接于所述拉伸槽的一端,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撑架固定孔插接配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拉伸杆相对于拉伸槽滑移时,且延伸底座从坐垫底座内滑移至极限时,此时第一拉伸杆与解锁杆抵接,同时弹性件受到抵接力而驱动同步杆朝向远离拉伸槽的方向滑移,同步杆滑移的同时带动固定杆滑移,从而取消固定杆与支撑架固定孔的插接配合,进而实现取消对靠垫支撑架转动的限制。当第一拉伸杆未与解锁杆抵接时,解锁杆未受到抵接力,从而弹性件未受到抵接力而驱动同步杆靠近拉伸槽的方向滑移,同步杆滑移的同时带动固定杆滑移,从而实现固定杆与支撑架固定孔的插接配合,进而实现对靠垫支撑杆转动的限制。

11、优选的,所述延伸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延伸顶盖支撑的加强支撑机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延伸底座上设置对所述延伸顶盖支撑的加强支撑机构,当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因其他因素无法对延伸顶盖进行支撑时,此时加强支撑机构能够对延伸顶盖进行支撑保持加强延伸顶盖的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加强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延伸底座内的支撑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支撑转动轴上的支撑块以及用于限制所述支撑转动轴转动的限制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延伸顶盖与坐垫底座保持平齐时,此时转动支撑转动轴,直至支撑块垂直于延伸底座且支撑块对延伸顶盖进行支撑,此时通过限制组件限制支撑转动轴的转动,即可实现支撑块持续对延伸顶盖进行支撑的目的。

15、优选的,所述限制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转动轴上的转杆、开设于所述转杆上的第一插销孔、开设于所述延伸底座上的第二插销孔以及均穿设于所述第一插销孔和所述第二插销孔的固定插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杆驱动支撑转动轴的转动,直至支撑块垂直于延伸底座且支撑块对延伸顶盖进行支撑,此时第一插接孔与第二插接孔相对,此时将固定插销依次穿过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即可实现对转杆转动的限制,从而实现对支撑转动轴转动的限制。

17、优选的,所述拉伸槽的两个相对内侧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拉伸杆和第二拉伸杆均设置有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啮合,可以提高第一拉伸杆和第二拉伸杆的稳定性。

19、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同步杆背离所述拉伸槽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腔朝向所述同步杆的内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解锁杆与第一拉伸杆抵接时,此时复位弹簧受到抵接力而压缩,复位弹簧压缩的同时带动同步杆朝向远离拉伸槽的方向滑移。当解锁杆与第一拉伸杆未抵接时,此时复位弹簧未受到抵接力而释放弹性势能,驱动同步杆朝向远离拉伸槽的方向滑移。

21、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杠穿设于所述延伸底座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盘。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动盘能够提高转动双向丝杠时的顺畅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提高了沙发床从沙发状态转换为床的状态的便捷性,解决了沙发床由沙发状态转换为床的状态需要通过折叠、展开或者伸缩等功能依次配合实现,即繁琐又复杂的问题;

25、2.通过在延伸底座上设置对所述延伸顶盖支撑的加强支撑机构,当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因其他因素无法对延伸顶盖进行支撑时,此时加强支撑机构能够对延伸顶盖进行支撑保持加强延伸顶盖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