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阀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1、已知的诸如电饭锅和电压力锅的烹饪器具,实现无可见蒸汽排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在烹饪器具中设置水箱,将烹饪空间中的蒸汽通过蒸汽管路排至提前蓄好冷水的水箱内,使蒸汽直接接触冷水而液化,从而实现无可见蒸汽排出。然而在烹饪开始前需要用户预先向水箱中倒入冷水,并且烹饪结束后需要用户将水箱拆下而排出水箱中的水,操作较为麻烦,用户使用体验较差。此外,有部分食材内的物质经过蒸汽通道被输送到水箱内,使得水箱内容易滋生细菌甚至发臭,并且在水箱积水过多时有溢水风险。第二种为基于微压烹饪器具平台,使烹饪空间与外界空气隔绝,通过火力控制和温控感应并在高压作用下,使内锅中的米水温度超过100℃而不沸腾,从而将食材煮熟,并实现无可见蒸汽排出。然而由于烹饪空间中压力较大,因此烹饪器具的相关零部件强度需满足压力等级,并且需要做高压防护措施,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复杂而导致成本较高。此外,需要设置泄压装置,烹饪结束后,泄压过程会排出一部分可见蒸汽。
2、因此,需要一种蒸汽阀组件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阀组件,用于烹饪器具,所述蒸汽阀组件包括:
3、阀盖;
4、阀座,所述阀座与所述阀盖连接,并且和所述阀盖之间形成蒸汽腔,所述蒸汽腔设置有进汽口和出汽口,所述进汽口设置于所述阀座并且与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空间连通,所述出汽口设置于所述阀盖并且与外界大气连通;以及
5、阻流冷凝件,所述阻流冷凝件设置在所述蒸汽腔中,并且将所述蒸汽腔分隔成多个连通的蒸汽阻流冷凝腔,所述蒸汽阻流冷凝腔包括与所述进汽口连通的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和与所述出汽口连通的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所述阻流冷凝件和所述阀盖之间围绕形成所述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
6、其中,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设置有蒸汽在此被阻流冷凝为液体而形成的水密封构造;并且
7、所述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在所述蒸汽阀组件的横向切面上的投影覆盖在所述蒸汽阀组件的所述横向切面的中央区域。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汽阀组件,通过在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设置有蒸汽在此被阻流冷凝为液体而形成的水密封构造,因此从进汽口进入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的过热饱和蒸汽必须完全浸没过冷凝水后才能够流出,而从烹饪空间中进入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的过热饱和蒸汽在浸没冷凝水时,与冷凝水充分换热降温到100℃以下,从而大量冷凝液化而融入在冷凝水中,以能够减少蒸汽排出,而便于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此外,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在蒸汽阀组件的横向切面上的投影覆盖在蒸汽阀组件的横向切面的中央区域筋,由于末端蒸汽冷凝腔经由出汽口与外界大气连通,烹饪过程中,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内的干空气和湿空气能够与外界大气进行换热,以对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以及阀盖上的出汽口冷却降温,从而能够对位于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周围的蒸汽阻流冷凝腔降温,进一步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
9、可选地,所述出汽口设置在所述阀盖的一侧;并且/或者
10、所述出汽口所述进汽口在所述蒸汽阀组件的所述横向切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11、根据本方案,出气口设置在阀盖的端部,避免用户触碰到出汽口;出汽口和进汽口在蒸汽阀组件的横向切面上的投影不重叠,以便于实现延长蒸汽在蒸汽阻流冷凝腔中的流动路径。
12、可选地,所述阀盖设置有至少一个末端阀盖挡筋,所述阻流冷凝件对应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件上挡筋,所述末端阀盖挡筋和所述冷凝件上挡筋均设置在所述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朝向彼此延伸,以将所述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分隔成至少一个末端蒸汽通道。
13、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末端阀盖挡筋和冷凝件上挡筋,以能够延长蒸汽在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中的流动路径,增大蒸汽的对流换热面积,并且增大蒸汽的流通阻力,以增加对流换热时间,增大换热量,以便于进一步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
14、可选地,所述蒸汽阻流冷凝腔还包括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第一蒸汽孔和第二蒸汽孔,所述第一蒸汽孔将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孔将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与所述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
15、其中,所述第二蒸汽孔和所述出汽口在所述蒸汽阀组件的所述横向切面上的投影不重叠,并且所述第二蒸汽孔和所述第一蒸汽孔在所述蒸汽阀组件的所述横向切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16、根据本方案,以能够延长蒸汽的流动路径,增加对流换热时间,增大换热量,以便于进一步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
17、可选地,第二蒸汽孔和所述出汽口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末端蒸汽阻流冷凝腔的两端。
18、根据本方案,以能够延长蒸汽的流动路径,增加对流换热时间,增大换热量,以便于进一步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
19、可选地,所述阀座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水收集槽,所述冷凝水收集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围绕所述进汽口的周向设置,所述阻流冷凝件对应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件下挡筋,所述冷凝件下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所述冷凝件下挡筋的自由端延伸进入所述冷凝水收集槽围成的空间并进入到所述冷凝水收集槽中,所述蒸汽被所述冷凝件下挡筋阻流冷凝为液体而蓄积在所述冷凝水收集槽中,使得所述液体淹没所述冷凝件下挡筋的所述自由端而形成所述水密封构造。
20、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冷凝水收集槽和冷凝件下挡筋,蒸汽被冷凝件下挡筋阻流冷凝为液体而蓄积在冷凝水收集槽中,随着液体越积越多,使得液体淹没冷凝件下挡筋的自由端而形成烹饪空间内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水密封构造,从而阻碍烹饪空间内部的蒸汽流向外界,以便于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并且阀座和阻流冷凝件的结构简单。
21、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冷凝件下挡筋将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分隔成底部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蒸汽通道;并且/或者
22、所述冷凝件下挡筋的所述自由端设置有多个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冷凝水收集槽的底面之间的最大距离e1满足:1mm≤e1≤5mm。
23、根据本方案,当e1满足上述范围时,不仅使得在冷凝件下挡筋的自由端和冷凝水收集槽之间的蒸汽流通截面积较为合适,同时使得烹饪器具不易溢锅。可选地,所述阀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阀座挡筋,所述第一阀座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围绕所述进汽口的周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阀座挡筋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凝水收集槽。
24、可选地,所述阀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阀座挡筋,所述第一阀座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围绕所述进汽口的周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阀座挡筋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凝水收集槽。
25、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阀座挡筋,能够使得冷凝水蓄积在阀座上,以便于实现水密封构造。
26、可选地,所述阻流冷凝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件侧挡筋,所述冷凝件侧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所述冷凝件侧挡筋的上端抵靠至所述阀盖,所述冷凝件侧挡筋的下端与所述阀座之间存在间隙,以将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分隔成至少底部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蒸汽通道。
27、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冷凝件侧挡筋,以能够延长蒸汽在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的流动路径,增大蒸汽的对流换热面积,并且增大蒸汽的流通阻力,以增加对流换热时间,增大换热量,以便于进一步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
28、可选地,所述阀盖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阀盖挡筋,所述第一阀盖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靠近或者接触所述冷凝件侧挡筋,所述第一阀盖挡筋的下表面和所述冷凝件侧挡筋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e4满足:1mm≤e4≤10mm,并且/或者
29、所述阀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阀座挡筋,所述第二阀座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靠近所述冷凝件侧挡筋,所述第二阀座挡筋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冷凝件侧挡筋的下表面,并且所述冷凝件侧挡筋的下表面与第二阀座挡筋的下端之间的距离e5满足:1mm≤e5≤3mm。
30、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阀盖挡筋,能够防止蒸汽从第二蒸汽通道的顶部窜到与其相邻的第二蒸汽通道中;e5满足上述范围时,以便于液化的冷凝水在相邻的第二蒸汽通道间自由流动,避免积水。
31、可选地,所述阀座还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阀座的一端,并且位于所述阀座的最低位置处,所述排水孔与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
32、根据本方案,通过在蒸汽阀组件的最低位置处设置排水孔,能够使得蒸汽阻流冷凝腔中的液体能够通过排水孔自动排出。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34、煲体;
35、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
36、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阀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盖体,
37、其中,当所述蒸汽阀组件连接至所述盖体时,所述进汽口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
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39、煲体;
40、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
41、蒸汽阀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盖体,并且包括:
42、阀盖;
43、阀座,所述阀座与所述阀盖连接,并且和所述阀盖之间形成蒸汽腔,所述蒸汽腔设置有进汽口和出汽口,所述进汽口设置于所述阀座并且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所述出汽口设置于所述阀盖并且与外界大气连通;
44、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形成于所述蒸汽腔内,并且连通所述进汽口和所述出汽口,其中所述蒸汽通道的至少一段上设置有蒸汽在此被阻流冷凝为液体而形成的水密封构造;
45、其中,所述阀座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蒸汽阀组件的最低位置处,并且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
46、根据本方案,通过在蒸汽腔内部的蒸汽通道的至少一段上设置有蒸汽在此被阻流冷凝为液体而形成的水密封构造,因此从进汽口进入到蒸汽通道中的过热饱和蒸汽必须完全浸没过冷凝水后才能够流出,而从烹饪空间中进入到蒸汽通道中的过热饱和蒸汽在浸没冷凝水时,与冷凝水充分换热降温到100℃以下,从而大量冷凝液化而融入在冷凝水中,以能够减少蒸汽排出,而便于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通过在阀座上设置排水孔,排水孔设置在整个蒸汽阀组件的最低位置处,以便于蒸汽通道中的冷凝水通过排水孔排出。
47、可选地,所述煲体设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面向所述盖体,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蓄水槽的位置与所述排水孔的位置相对应。
48、根据本方案,通过在煲体上设置面向盖体的蓄水槽,并且蓄水槽的位置与排水孔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从排水孔排出的冷凝水进入到蓄水槽中。
49、可选地,所述阀座还包括排水部,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排水部,所述蒸汽阀还包括排水密封圈,所述排水密封圈围绕所述排水孔的周向设置于所述排水部,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排水密封圈抵靠至所述蓄水槽的内表面以封堵所述排水孔,当所述盖体打开时,所述排水密封圈与所述蓄水槽的内表面脱离接触而打开所述排水孔,使得所述蒸汽通道中的液体能够从所述排水孔排出并进入到所述蓄水槽中。
50、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排水密封圈,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排水孔被蓄水槽的内表面封堵,蒸汽阀组件中的冷凝水及蒸汽不能够通过排水孔排出,当盖体打开时,排水密封圈与蓄水槽的内表面脱离接触,使得蒸汽阀组件中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排水孔排出而落到蓄水槽中。
51、可选地,所述煲体还包括面向所述盖体的安装槽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蓄水盒,所述蓄水槽设置于所述蓄水盒。
52、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蓄水盒,当烹饪结束后,用户可以将蓄水盒从安装槽取出而将蓄水盒中的冷凝水倒掉,并且方便清洗蓄水盒。
53、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枢转轴,所述盖体经由所述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煲体,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阀座的靠近所述枢转轴的一端。
54、根据本方案,排水孔设置在阀座的靠近枢转轴的一端,使得当盖体打开时,排水孔仍然位于整个蒸汽阀组件的最低位置处。
55、可选地,所述蒸汽阀组件还包括阻流冷凝件,所述阻流冷凝件设置在所述蒸汽腔中,并且将所述蒸汽腔分隔成多个连通的蒸汽阻流冷凝腔,所述蒸汽阻流冷凝腔包括与所述进汽口连通的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所述阻流冷凝件和所述阀座之间围绕形成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所述水密封构造位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
56、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阻流冷凝件,阻流冷凝件将蒸汽腔分隔成多个连通的蒸汽阻流冷凝腔,以能够延长烹饪空间中过热饱和蒸汽的流动路径,增大蒸汽的对流换热面积,并且增大蒸汽的流通阻力,以增加对流换热时间,增大换热量,以便于进一步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首先接收来自烹饪空间中的过热饱和蒸汽,水密封构造位于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使得烹饪空间中较多的过热饱和蒸汽在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冷凝为冷凝水,以便于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
57、可选地,所述阀座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水收集槽,所述冷凝水收集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围绕所述进汽口的周向设置,所述阻流冷凝件对应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件下挡筋,所述冷凝件下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所述冷凝件下挡筋的自由端延伸进入所述冷凝水收集槽围成的空间并进入到所述冷凝水收集槽中,所述蒸汽被所述冷凝件下挡筋阻流冷凝为液体而蓄积在所述冷凝水收集槽中,使得所述液体淹没所述冷凝件下挡筋的所述自由端而形成所述水密封构造。
58、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冷凝水收集槽和冷凝件下挡筋,蒸汽被冷凝件下挡筋阻流冷凝为液体而蓄积在冷凝水收集槽中,随着液体越积越多,使得液体淹没冷凝件下挡筋的自由端而形成烹饪内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水密封构造,从而阻碍内部蒸汽流向外界,以便于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并且阀座和阻流冷凝件的结构简单。
59、可选地,所述冷凝件下挡筋将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分隔成底部连通的至少两个第一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包括所述第一蒸汽通道,并且/或者
60、所述冷凝件下挡筋的所述自由端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缺口和所述冷凝水收集槽的底面之间的最大距离e1满足:1mm≤e1≤5mm。
61、根据本方案,当e1满足上述范围时,不仅使得在冷凝件下挡筋的自由端和冷凝水收集槽之间的蒸汽流通截面积较为合适,同时使得烹饪器具不易溢锅。可选地,所述阀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阀座挡筋,所述第一阀座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围绕所述进汽口的周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阀座挡筋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凝水收集槽。
62、可选地,所述阀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阀座挡筋,所述第一阀座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围绕所述进汽口的周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阀座挡筋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凝水收集槽。
63、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阀座挡筋,能够使得冷凝水蓄积在阀座上,以便于实现水密。
64、可选地,所述第一阀座挡筋包括形成所述进汽口的内圈阀座挡筋和设置在所述内圈阀座挡筋外侧的中间阀座挡筋,
65、其中,所述内圈阀座挡筋的高度h1满足:5mm≤h1≤30mm,并且/或者
66、所述中间阀座挡筋的高度h2满足:1mm≤h2-e1≤5mm。
67、根据本方案,h1满足上述范围时,使得内圈阀座挡筋的高度高于烹饪结束后的冷凝水的液面高度,以防止此处的冷凝水溢过进汽口而回流到内锅中导致米饭滴白;h2满足上述范围时,使得阀座的蓄水量满足要求,并且不会产生溢锅。
68、可选地,所述冷凝件下挡筋包括第一冷凝件下挡筋,所述第一冷凝件下挡筋设置在所述内圈阀座挡筋和所述中间阀座挡筋之间,
69、其中,所述第一冷凝件下挡筋和所述内圈阀座挡筋之间的距离e2满足:3mm≤e2≤5mm,并且/或者
70、所述第一冷凝件下挡筋和所述中间阀座挡筋之间的距离e3满足:2mm≤e3≤5mm。
71、根据本方案,e2和e3满足上述范围时,不仅能够满足阀座的蓄水量,同时使得第一冷凝件下挡筋与内圈阀座挡筋和中间阀座挡筋之间的间距较为合适,以便于清洗阻流冷凝件和阀座。
72、可选地,所述第一阀座挡筋包括外圈阀座挡筋,所述外圈阀座挡筋设置在所述中间阀座挡筋的外侧,所述阻流冷凝件对应地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蒸汽阀组件还对应地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外圈阀座挡筋的自由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并压紧所述第一密封件。
73、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能够使得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处于密封状态。
74、可选地,所述蒸汽阻流冷凝腔还包括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和将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的第一蒸汽孔,所述阀盖、所述阀座和所述阻流冷凝件围绕形成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所述第一蒸汽孔设置于所述外圈阀座挡筋,所述排水孔与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
75、根据本方案,在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未被冷凝液化的蒸汽能够经由第一蒸汽孔进入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在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与阀盖、阀座和阻流冷凝件换热而冷凝为液体,并且蒸汽阀组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76、可选地,所述阻流冷凝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件侧挡筋,所述冷凝件侧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所述冷凝件侧挡筋的上端抵靠至所述阀盖,所述冷凝件侧挡筋的下端与所述阀座之间存在间隙,以将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分隔成至少底部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包括所述第二蒸汽通道。
77、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冷凝件侧挡筋,以能够延长蒸汽的流动路径,增大蒸汽的对流换热面积,并且增大蒸汽的流通阻力,以增加对流换热时间,增大换热量,以便于进一步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
78、可选地,所述阀盖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阀盖挡筋,所述第一阀盖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靠近或者接触所述冷凝件侧挡筋,所述第一阀盖挡筋的下表面和所述冷凝件侧挡筋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e4满足:1mm≤e4≤10mm。
79、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阀盖挡筋,能够防止蒸汽从第二蒸汽通道的顶部窜到与其相邻的第二蒸汽通道中。
80、可选地,所述阀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阀座挡筋,所述第二阀座挡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靠近所述冷凝件侧挡筋,所述第二阀座挡筋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冷凝件侧挡筋的下表面,并且所述冷凝件侧挡筋的下表面与第二阀座挡筋的下端之间的距离e5满足:1mm≤e5≤3mm。
81、根据本方案,e5满足上述范围时,以便于液化的冷凝水在相邻的第二蒸汽通道间自由流动,避免积水。
82、可选地,所述蒸汽阻流冷凝腔还包括第三蒸汽阻流冷凝腔和将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与所述第三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的第二蒸汽孔,所述阀盖和所述阻流冷凝件围绕形成所述第三蒸汽阻流冷凝腔,所述第二蒸汽孔设置于所述阻流冷凝件。
83、根据本方案,在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未被冷凝液化的蒸汽能够经由第二蒸汽孔进入到第三蒸汽阻流冷凝腔中,并且在第三蒸汽阻流冷凝腔中与阀盖和阻流冷凝件换热而冷凝为液体,并且蒸汽阀组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84、可选地,所述阀盖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阀盖挡筋,所述阻流冷凝件对应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件上挡筋,所述第二阀盖挡筋和所述冷凝件上挡筋朝向彼此延伸,以将所述第三蒸汽阻流冷凝腔分隔成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包括所述第三蒸汽通道。
85、根据本方案,所述第三蒸汽通道通过所述阀盖上的出汽口与外界大气连通,烹饪过程中,当所述第三蒸汽阻流冷凝腔温度高于外界大气10℃以上时,能够使所述第三蒸汽阻流冷凝腔内的干空气和湿空气与外界大气进行强制对流换热,从而利用外界环境为所述第三蒸汽阻流冷凝腔以及所述阀盖上的出汽口冷却降温,此时,所述外界温度较低的大气填充与所述阀盖上的出汽口,使所述出汽口出的气体温度远远低于100℃,避让烹饪过程中,用户触摸所述的出汽口后造成烫伤。通过设置第二阀盖挡筋和冷凝件上挡筋,以能够延长蒸汽的流动路径,增大蒸汽的对流换热面积,并且增大蒸汽的流通阻力,以增加对流换热时间,增大换热量,以便于进一步实现烹饪过程中无可见蒸汽的排放。
86、可选地,所述第二蒸汽孔的最小直径d1满足:4mm≤d1≤10mm,并且/或者
87、所述阻流冷凝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第二蒸汽孔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蒸汽阀组件还包括增压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至所述安装部,所述增压件设置在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安装部所围成的空间中,并且能够在封堵所述第二蒸汽孔的初始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二蒸汽孔的偏置位置之间移动。
88、根据本方案,d1满足上述范围时,能够满足蒸汽的流通面积;通过设置增压件,能够给烹饪空间增压,锁住米饭的香气不外排,提升米饭的烹饪效果。可选地,所述阀座还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蒸汽阀组件的最低位置处,并且与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