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清洁电器,具体涉及一种集尘机构、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1、清洁电器,例如扫地机、洗地机或吸尘器等,清洁设备在正常工作时,携尘气流经吸尘器进入尘盒后,经出风口处的过滤件的过滤,气流中的灰尘及杂物被截留在尘盒内,而吸尘的气体穿过过滤件向外排出。因此,清洁电器使用多次后,尘盒的出风口上的过滤件上的灰尘越积越多,甚至出现过滤件堵塞的现象,影响过滤件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尘盒的过滤件上容易堆积灰尘,导致过滤件的过滤效果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尘机构,包括:
3、尘盒,具有腔体及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出尘口、通风口及第一开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腔体及所述出尘口形成第一出尘通道;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腔体及所述出尘口形成第二出尘通道;
4、过滤件,设在所述通风口上;
5、风道结构,位于所述腔体外,所述风道结构具有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所述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支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以及,
6、驱气装置,设于所述腔体外;所述驱气装置至少用于驱动气流同步或异步流入所述第一支风道内和第二支风道内。
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集尘机构还包括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支风道或第二支风道活动设置的至少一个挡件以及驱动组件;
8、所述挡件受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而运动,迫使所述挡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支风道与所述第二支风道处于截断状态,所述驱气装置驱动气流流入所述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中的一个;
9、或者所述挡件受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而运动,迫使所述挡件部分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支风道与所述第二支风道保持连通状态,所述驱气装置驱动气流流入所述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中。
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支风道的进风口相互靠近分布;
11、所述挡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风道与第二支风道之间的部件上或者安装在所述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中一个的靠近各自出风口的侧壁上;
12、所述挡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所述挡件可朝向所述第一支风道转动,以关闭所述第一支风道且打开所述第二支风道;以及朝向所述第二支风道转动,以关闭所述第二支风道且打开所述第一支风道。
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支风道的进风口连接;
14、所述挡件设在所述第一支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支风道的进风口的连接处上。
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风道的进风口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支风道的进风口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挡件相对所述平面可滑动设置;所述挡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能够在所述第一支风道的进风口的端面和所述第二支风道的进风口端面之间往复平移。
1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与所述挡件连接且用于向所述挡件产生复位力,所述挡件受所述复位力的驱使,而趋于保持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支风道的进风口上。
1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风道结构还具有主风道,所述主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支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支风道的进风口均连通;
18、所述驱气装置包括第一驱气部件,所述第一驱气部件用于驱动气流流入所述主风道内,进而流入所述第一支风道和/或第二支风道内。
1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朝向靠近所述通风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的端面所处的第一平面与所述通风口的端面所处的第二平面相交且不垂直分布。
2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风道包括靠近所述通风口的第一风道段,所述第一风道段为由远离所述通风口的方向朝向靠近所述通风口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的扩口结构;和/或,
21、所述第一平面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第一投影至少覆盖所述过滤件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第二投影的三分之一。
2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风道结构包括:
23、第一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分别对应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及,
24、第二壳体,密封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围成所述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
2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尘盒还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与所述腔体及所述通风口形成吸尘通道;
26、所述驱气装置包括第一驱气部件和第二驱气部件,所述第二驱气部件的吸风端与所述通风口连通,且用于使所述腔体内呈负压;
27、所述第一驱气部件用于驱动气流同步或异步流入所述第一支风道内和第二支风道内。
2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驱气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用于在所述腔体内产生负压;所述第二驱气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用于经所述通风口和所述过滤件向所述腔体内吹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底座和密封设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三壳体;所述底座和第三壳体围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驱气部件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口上;
30、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密封连接且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支风道的出风端和所述第三腔体围成风道腔,所述风道腔密封包围在所述通风口的外周。
3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分布在所述尘盒相对的两个壁面上;和/或,
32、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出尘口上分别设第一开合件和第二开合件,所述第一开合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合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尘口。
33、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尘机构,包括:
34、尘盒,具有腔体及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出尘口及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腔体及所述出尘口形成第二出尘通道;
35、过滤件,设在所述通风口上;以及,
36、第二驱气部件,设于所述腔体外,所述第二驱气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用于经所述通风口和过滤件在所述腔体内产生负压;所述第二驱气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用于经所述通风口和所述过滤件向所述腔体内吹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37、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主机以及设在所述主机上的如上所述的集尘机构。
3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
39、基站,设有集尘仓;以及,
40、如上所述的清洁设备,所述出尘口与所述集尘仓连通。
4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驱气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基站上的第一驱气部件,所述第一驱气部件用于驱动气流同步或异步流入所述第一支风道内和第二支风道内。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机构中,腔体提供灰尘的收容空间;当第一出尘通道打开,在驱气装置的驱动下,气流经通风口进入腔体内,带动过滤件上残留的以及腔体内堆积的灰尘等杂质流动至出尘口排出,可针对性地对过滤件施加清理作用,有助于过滤件上残留的灰尘等杂质有效且及时的清理,保障下次吸尘通道打开时过滤件的高效过滤;当第二出尘通道打开,在驱气装置的驱动下,气流经第一开口进入腔体内,带动腔体内堆积的灰尘等杂质流动至出尘口排出,由于第一开口不存在遮挡,可供更大流量的气流进入,从而可对腔体内堆积的灰尘等杂质施加更强的清理作用,有助于提高清理的彻底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