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底座的婴儿提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7141发布日期:2023-10-14 11:0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底座的婴儿提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婴儿提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底座的婴儿提篮。


背景技术:

1、婴儿提篮通常适合从出生到15个月左右的宝宝使用,它不仅能够当做婴儿出行乘车的汽车安全座椅使用,还能当做婴儿的小摇篮使用,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故能深受广大婴儿父母的欢迎。

2、申请公布号为cn201231777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婴儿提篮与底座连接装置,其包括有提篮本体和底座,在底座的前、后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前摆臂和至少一个后摆臂,前摆臂通过其下端的前铰接轴与底座铰接,前摆臂的上端设置有一个向前弯曲的前挂钩,后摆臂通过其中部的后铰接轴与底座铰接,后摆臂的上端设置有一个向后弯曲的后挂钩;底座上还设置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滑动架,滑动架与底座的固定部分之间连接有可将滑动架向前拉的拉簧, 滑动架的后端设置有一个可拉动滑动架向后移动的拉手;滑动架前部与前摆臂中部铰接,滑动架后部与后摆臂的下端铰接;在底座的前部设置有竖直的卡槽,同时在提篮本体前部设置有水平的横杆,当提篮本体安置在底座上时横杆可进入卡槽内,而当横杆进入卡槽时上述前摆臂上的前挂钩可阻挡在横杆的上方;在提篮本体的后部还设置有与后摆臂上的后挂钩配合的台阶;工作时提篮本体放置在底座上,横杆卡在卡槽内并且被前挂钩阻挡住,台阶被后挂挂住;拆离提篮本体时;通过拉手拉动滑行架,前、后摆臂摆动放开横杆和台阶;这样提篮本体取放方便。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提篮本体锁定时只依靠拉簧,这样在汽车形式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意外克服拉簧拉力而解锁提篮本体的情况,提篮本体和底座连接的稳定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提篮本体和底座连接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底座的婴儿提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底座的婴儿提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底座的婴儿提篮,包括底座和婴儿提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提篮连接装置;所述提篮连接装置用于把所述婴儿提篮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支撑座和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端的上罩盖;所述婴儿提篮的底部设置有一对圆柱状的连接横杆;一对所述连接横杆水平设置并且两者相互平行;所述提篮连接装置包括中心移动座和一对连杆卡接机构;所述中心移动座水平弹性滑移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中心移动座的移动方向与一对连接横杆的轴向垂直;一对所述连杆卡接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用连杆卡接机构用于卡住一对连接横杆;所述中心移动座和一对所述连杆卡接机构联动设置;所述中心移动座的水平移动的同时,一对所述连杆卡接机构卡住或者放开一对连接横杆;还包括第一解锁机构;第一解锁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婴儿提篮的头枕侧的一端并且用于限制所述中心移动座水平滑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解锁机构可以限制中心移动座水平滑动,从而使得与其联动的一对连杆卡接机构稳定的卡住一对连接横杆,使得婴儿提篮与底座的连接稳定性更好。

5、可选的,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包括水平转动设置在所述上罩盖的下端面上的第一解锁座;所述第一解锁座与所述上罩盖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第一解锁座包括竖直设置的圆柱状的第一解锁柱;所述上罩盖上成型有上下开口的供第一解锁柱的上端圆弧移动的上圆弧导槽;所述中心移动座的上端面上成型有供第一解锁柱的下端移动的下导槽;所述下导槽包括圆弧部和直线部;当所述第一解锁柱的下端位于所述下导槽的圆弧部内时,所述中心移动座无法移动;当所述第一解锁柱的下端位于所述下导槽的直线部内,所述中心移动座可水平移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时,第一解锁柱的下端位于下导槽的圆弧部内,同时由于第一解锁柱的上端始终位于上罩盖的上圆弧导槽内,这样中心移动座无法移动;从而使得婴儿提篮与底座的连接稳定性好;需要解锁时,通过转动第一解锁座,使得第一解锁柱同步沿着上圆弧导槽和下导槽的圆弧部圆弧移动,直到第一解锁柱的下端进入到下导槽的直线部内,这样中心移动座可以直线移动,从而解锁婴儿提篮与底座,当放开中心移动座,中心移动座会弹性移动回位,之后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第一解锁柱同步沿着上圆弧导槽和下导槽的圆弧部圆弧移动回位,这样操作方便。

7、可选的,所述连杆卡接机构包括同步连杆组件与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座上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沿着所述中心移动座的移动方向分布;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上部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成型有供连接横杆插入的限位卡槽;通过同步连杆组件,所述中心移动座、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三者同步联动;所述中心移动座水平移动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上端相互远离或者靠近;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上端相互远离的一端成型为倾斜面并且此对倾斜面的上端相互靠近、下端相互远离。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婴儿提篮的一对连接横杆压靠在一对第一卡爪和一对第二卡爪的倾斜面,由于婴儿提篮重力作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上端相互靠近,之后中心移动座会弹性移动回位,通过同步连杆组件带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上端相互远离,使得一对连接横杆进入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上部的限位卡槽内,这样完成对婴儿提篮的锁定,婴儿提篮锁定连接方便;当需要取出婴儿提篮时,通过移动中心移动座,在同步连杆组件的带动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上端相互靠近,这样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脱离一对连接横杆,即可取出婴儿提篮,婴儿提篮取出方便。

9、可选的,所述中心移动座靠近所述同步连杆组件的一对端面上分别成型有铰接连接柱;所述同步连杆组件包括中部转动设置在连接柱上的中心联动杆;所述支撑座上成型有一对第一中心柱和一对第二中心柱;所述第一卡爪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中心柱上;所述第一卡爪的下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中心柱上;所述中心联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卡爪的下端、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卡爪的上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的中心移动座带动一对中心联动杆移动,在此过程中,中心联动杆带动第一卡爪绕着第一中心柱转动、第二卡爪绕着第二中心柱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上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这样结构简单,传动高效。

11、可选的,所述上罩盖的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对供连接横杆竖直插入的安装插槽;所述安装插槽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横杆的轴向平行并且长度方向的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安装插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底部上下开口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位于此上下开口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时,一对连接横杆分别顺着一对安装插槽竖直下移,在下移过程中,带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上端相互远离从而卡住一对连接横杆,这样在方便连接的同时,安装插槽、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三者的配合使得婴儿提篮使用时更加稳定,底座和婴儿提篮两者之间的连接性更好。

13、可选的,所述安装插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一对侧壁上端成型为倾斜面并且此对倾斜面的上端之间的间距大于下端之间的间距。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插槽的两侧的倾斜面起导向作用,这样一对连接横杆更方便的进入到一对安装插槽内。

15、可选的,还包括第二解锁机构;所述第二解锁机构包括一对弹性竖直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第二解锁座;一对所述第二解锁座沿着所述中心移动座的移动方向分布;所述第二解锁座包括第二解锁底板;第二解锁底板的上端面上成型有中心解锁座和一对圆柱状的侧解锁柱;所述中心解锁座和一对所述侧解锁柱垂直于中心移动座的移动方向分布;一对所述侧解锁柱相对于所述中心解锁座对称设置;所述中心移动座上成型有一对供中心解锁座水平滑行的上下开口的滑行避让槽和两对供侧解锁柱自下而上竖直插入的上下开口的限位插孔;一个所述第二解锁座位于一对所述第二卡爪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二解锁座位于一对所述第二卡爪之间;当侧解锁柱插入到相应侧的限位插孔内,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上端相距最远。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婴儿提篮与底座脱离时,四个侧解锁柱竖直插入到中心移动座的四个限位插孔内,中心移动座无法移动,这样确保一对第一卡爪和一对第二卡爪处于正确的锁定状态,方便后续婴儿提篮与底座连接;然后婴儿提篮与底座连接时,一对连接横杆在移动过程首先与一对中心解锁座抵靠,并且在婴儿提篮下移过程中压迫一对中心解锁座下移,这样四个侧解锁柱与限位插孔分离,中心移动座可自由移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可以摆动以完成后续对一对连接横杆的卡接。

17、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两个与汽车后排座椅的安全座椅锁配合的安全连接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对安全连接扣用于与汽车后排座椅的安全座椅锁连接,这样加强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底座和婴儿提篮的位置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底部摆动设置有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的长度可调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使用时,辅助支撑组件可以从水平状态变成竖直状态,从而起到竖直支撑杆的作用,提高底座和婴儿提篮的位置稳定性。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婴儿提篮与底座的连接稳定性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