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59784发布日期:2024-05-13 12:0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便出现了不需要油来煎炸食物的空气炸锅,现有的空气炸锅应用了高速空气循环技术,通过开启加热装置加热内部空气,然后通过电机带动风叶在用于烹饪腔内部形成急速循环的热空气流,用热空气代替热油,全方位360度接触食材表面,实现食材的煎炸效果。

2、现有技术cn217524720u公开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的底座以及盖合在所述底座顶部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加热件,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顶部带敞口的锅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锅体内的食材,所述热风腔底部设有风罩,所述风罩凸出于所述盖体设置,所述风罩的侧壁设置有回风口,烹饪腔内空气沿回风口进入热风腔,使得在所述热风腔底部形成水平流动区,以使热风在所述热风腔和烹饪腔件循环流动。将风罩凸出设置,从而可以在风罩的环周侧设置回风口,通过回风口引导热风在热风腔和烹饪腔之间循环流动,可降低油污进入热风腔的概率,从而提升产品的品质,同时,烹饪腔内空气在回风口的引导下汇聚并流经加热件,可以缩短气流与加热件间距离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进而通过提升热风温度来缩短烹饪时长,提升使用体验。

3、但该现有技术中,风罩设有让热风在热风腔和烹饪腔之间循环流动的回风口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从而烹饪腔内的热气流动效率也不会变换,导致烹饪食物的口感比较单一,不能根据用户需求改变烘烤的口感,也不能针对不同食材实现不同的烘烤效果,适用性不高,用户使用体验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解决烹饪腔内的热气流动效率不能变换导致食物的口感比较单一且不能针对不同食材实现不同的烘烤效果的问题,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烘烤食物口感,还可以针对不同食材实现不同的烘烤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烹饪腔、热风组件,烹饪腔用于放置食材,热风组件向烹饪腔输送热风来加热食材,热风组件包括设于烹饪腔顶部的第一风扇和加热件,烹饪腔的顶部设有罩住第一风扇和加热件的防护罩,防护罩包括支架组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支架组件安装于烹饪腔的顶面,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择一连接于支架组件的底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设有回风孔,第一底板的开孔率大于第二底板的开孔率。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择一选择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安装在支架组件上,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都开设有回风孔,通过设计第一底板的开孔率大于第二底板的开孔率,使得用户选择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可以让热风在热风腔和烹饪腔之间的流动效率不同,例如使用开孔率大的第一底板,热风容易穿过回风孔,流动效率高,能让烹饪腔内保持较高温度,对食物的加热速度快、效率高,烹饪的食材口感比较酥脆,而第二底板的开孔率小,使用第二底板时,热风的流动效率相对较慢,循环流动周期延长,能让食物缓慢加热,烹饪出的食材不容易干,口感相对嫩滑,因此,通过不同开孔率的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让烹饪腔内热风的流动效率不同,烘烤食物可以多样化,用户可根据需要择一选择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从而针对不同食材实现不同的烘烤效果,例如烘烤易熟的食材可以使用第一底板,比如薄肉片等,烘烤不易熟的食材可以使用第二底板,比如大块薯类等,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4、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择一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支架。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都可以与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可以简化固定安装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可拆卸连接于烹饪腔的顶面,第一支架为环形结构,第一支架的底端内径小于顶端内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外径均大于第一支架的底端内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由第一支架的内侧壁托住固定;或者,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支架的底端。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可拆卸式的第一支架便于加工成型和拆装清洗,同时,安装第一底板或者第二底板时,可以将第一底板或者第二底板直接从第一支架的顶端放入到第一支架内,无须其他操作,第一支架的侧壁底端会自然托住第一底板或者第二底板,既确保了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安装在第一支架内的稳固性,又使得操作非常简单,装拆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效率非常高;或者,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还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在第一支架的底端,卡扣结构连接稳固,拆卸方便,也能提高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更换效率。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的侧壁设有出风孔。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架的侧壁设置出风孔,让热风从出风孔进入烹饪腔,沿着烹饪腔侧壁向下流动,最后在烹饪腔中间汇聚,对食材进行加热后又形成向上的气流,向上的气流会通过回风孔重新加热,如此便形成循环气流,获得均匀的加热效果。

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底板连接于第一支架的底端,第二底板连接于第二支架的底端,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择一可拆卸连接于烹饪腔的顶面,实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择一使用。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底板与第一支架连接,将第二底板与第二支架连接,可以针对不同开孔率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设计不同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进一步优化热风的流动效率。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支架可拆卸连接。采用前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第一底板与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便于将第一底板、第一支架拆开清洁;另一方面,第二底板与第二支架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将第二底板与第二支架拆开清洁。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侧壁均设有出风孔。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都设有出风孔,可以针对不同开孔率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对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出风孔的开孔率进行设计,进一步优化热风的流动效率,提高烹饪效率及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还包括托持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择一使用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包括外环筋、内环筋和第一连接筋,外环筋连接于支架组件的底部,第一连接筋连接于外环筋、内环筋之间,第一支撑件的内环筋直径小于第二支撑件的内环筋直径。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支撑组件提供向上的支撑。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包括外环筋、内环筋和第一连接筋,通过外环筋与支架组件的底部连接,确保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连接在支架组件上的稳固性,内环筋通过第一连接筋与外环筋连接,确保外环筋与内环筋的连接稳固性,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具备一定的结构稳定性。第一支撑件的内环筋直径小于第二支撑件的内环筋直径,安装在所述防护罩上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内环筋位于第一风扇的正下方;和/或,所述加热件位于第一风扇的外周侧且两者之间具有环形空隙,第二支撑件的内环筋位于环形空隙的正下方。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件的内环筋位于第一风扇的正下方,能阻挡部分油烟,能减少附着在第一风扇上的油烟,确保第一风扇的长期正常运作,减少清洁工作量;或者,第二支撑件的内环筋位于环形空隙的正下方,减少对热风循环流动时的阻碍,确保热风循环顺畅,也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还包括第二连接筋,所有第二连接筋从内环筋向内延伸并连接在一起。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筋能增强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整体强度,提高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的稳固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