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食品加工机如豆浆机等通常包括内置电机的主机以及可拆卸与主机连接的杯体,用户在使用食品加工机时,将食材放置在杯体内,并将杯体安装到位后,电机带动杯体内的搅拌件高速转动以实现食材的加工,但食材加工过程中,杯体以及主机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为了降低杯体与主机两者的震动噪音,通常会在主机的顶端设置减震垫以将两者实现软接触降低震动噪音。又如现有的另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有机体以及可拆卸的设于机体内的杯体,机体内设有支撑杯体的支撑架,为了降低该种结构下支撑架与杯体之间的震动噪音,根据主机与杯体之间设置减震垫的方案,容易想到将减震垫设置在支撑架与杯体之间,虽然上述方案能够解决杯体与支撑架之间的震动传递以及噪音,但该种食品加工机通常会在杯体外设置一内筒,且内筒连接在机体的外壳与支撑架之间,当电机高速转动时产生的震动传递到支撑架上后,支撑架会将震动传递到内筒上,并由内筒传递至外壳,导致整机发生较大的震动,同时支撑架会与内筒发生震动碰撞,进而产生碰撞噪音,严重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用以解决现有食品加工机中支撑架容易向内筒传递震动导致整机震动较大且有震动噪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设于机体且具有粉碎腔的杯体、设置于粉碎腔内的粉碎装置以及与粉碎装置传动连接的电机,机体还包括外壳、套设于外壳内的内筒以及连接于外壳底部的底座,杯体容纳于内筒内,内筒下方设有固定电机的支撑架,支撑架顶面设有第一减震垫,内筒的底端压接于第一减震垫上方。
3、本技术通过将杯体容纳于内筒内,使得用户在使用食品加工机进行食材加工时,杯体内产生的噪音能够在内筒的隔离下在内筒形成的腔体内实现反复回弹,从而大大降低噪音的能量,进而降低噪音向外传播的音量,同时内筒与外壳之间形成的腔体还能对噪音实现进一步的削弱,进一步提升整机的降噪效果。同时支撑架顶面设有第一减震垫,内筒的底端压接于第一减震垫上方,一方面,借助第一减震垫的可压缩性,使得内筒在安装时能够对第一减震垫实现压缩,进而抵消掉内筒的生产以及装配公差,保证内筒与支撑架配合的稳定性,提升整机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电机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传递至支撑架上后,在第一减震垫的缓冲作用下,降低震动向内筒上传递,避免支撑架与内筒直接接触导致支撑架上的震动直接传递到内筒上,造成整机发生较大震动的情况,同时避免内筒与支撑架相互震动碰撞所产生的噪音,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
4、在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减震垫设有与内筒轴向对位且下凹的环形凹槽,内筒底端伸入至环形凹槽内。
5、通过在第一减震垫设有与内筒轴向对位且下凹的环形凹槽,且内筒底端伸入至环形凹槽内,使得内筒底端伸入至环形凹槽内后,第一减震垫不仅能够在实现对内筒底壁的支撑减震,同时环形凹槽的侧壁还能实现对内筒径向的限位,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内筒的限位作用,避免内筒固定不稳定导致其发生震动甚至位移的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整机结构的稳定性。
6、在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架顶壁设有与环形凹槽适配的安装槽,环形凹槽固定于安装槽内。
7、通过在支撑架顶壁设有与环形凹槽适配的安装槽,环形凹槽固定于安装槽内,一方面,通过安装槽与环形凹槽的配合实现对第一减震垫的固定,保证第一减震垫的位置可靠性,进而提升内筒的位置稳定性,避免第一减震垫发生位移导致内筒也随之位移的情况;另一方面,安装槽的侧壁对环形凹槽的侧壁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得内筒在径向发生移动时,安装槽侧壁对环形凹槽侧壁实现支撑,有效避免内筒发生位移的可能,进一步提升对内筒的限位作用。
8、在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架与底座和/或外壳之间还设有减震结构。
9、通过将支撑架与底座和/或外壳之间还设有减震结构,使得电机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传递至支撑架上后,借助减震结构有效降低支撑架向底座和/或外壳上震动的传递,从而进一步降低整机的震动,避免整机震动所产生的噪音,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同时提升整机运行的稳定性。
10、在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减震垫设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减震部,且环形减震部的外径大于支撑架的外径,以在支撑架与外壳之间形成减震结构。
11、通过将第一减震垫设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减震部,且环形减震部的外径大于支撑架的外径,以在支撑架与外壳之间形成减震结构,使得第一减震垫在实现对内筒减震的同时,通过环形减震部实现支撑架与外壳的软接触,有效避免电机带动支撑架震动时,支撑架直接撞击到外壳导致两者产生较大的碰撞噪音的情况,保证降噪效果。
12、在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架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底座设有与支撑柱配合的固定槽,减震结构包括分隔在支撑柱与固定槽之间的第二减震垫。
13、通过在支撑架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底座设有与支撑柱配合的固定槽,实现支撑架与底座的相互配合,保证支撑架位置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支撑架对内筒的支撑作用,进而进一步提升内筒的稳定性。同时减震结构包括分隔在支撑柱与固定槽之间的第二减震垫,使得支撑架在与底座实现连接配合的同时,借助第二减震垫的减震作用,有效降低了支撑架向底座震动的传递,进一步降低噪音的产生,同时借助第二减震垫的可压缩性,使得内筒在压接在支撑架上时,不仅能够借助第一减震垫实现压缩,同时还能将力通过支撑架传递到第二减震垫上并实现压缩,进而进一步抵消掉内筒的生产以及装配公差,进一步保证内筒与支撑架配合的稳定性,提升整机结构的稳定性。
14、在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架包括上支架以及下支架,上支架与下支架围合形成容纳电机的安装腔,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还设有第三减震垫。
15、通过将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还设有第三减震垫,一方面能够降低电机转动时产生的震动导致上支架和下支架产生的相对碰撞噪音,进一步降低噪音的产生;另一方面,使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配合更加紧密,有效降低了安装腔内噪音向外的传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
16、在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上支架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围筋,环形围筋与下支架的顶壁围合形成安装腔,第三减震垫夹持于环形围筋与下支架顶壁之间。
17、通过在上支架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围筋,环形围筋与下支架的顶壁围合形成安装腔,使得环形围筋与下支架顶壁抵接后实现对电机周向的合围,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电机转动时产生的噪音向外的传播。同时第三减震垫夹持于环形围筋与下支架顶壁之间,相较于需要通过连接件等来实现对第三减震垫的固定的方式而言,有助于减少整机零部件的数量,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装配时间。
18、在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内筒顶端与外壳顶端固定连接,且内筒与外壳之间设有第四减震垫;或者,
19、内筒与外壳一体成型。
20、通过将内筒与外壳之间设有第四减震垫,使得支撑架传递至内筒上的震动能够在第四减震垫的减震作用下降低向外壳上的传递,进一步降低整机震动的传播,从而进一步提升整机结构的稳定性。
21、通过将内筒与外壳设置为一体成型,省去了将两者连接配合的步骤,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同时省去了将两者连接的连接件,减少了整机零部件的数量,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避免内筒与外壳之前发生震动噪音,进一步降低噪音的产生。
22、在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食品加工机还包括余水盒,支撑架下方形成有避空腔,余水盒包括伸入至避空腔内的承接部以及外径扩大且外露于外界的拿取部。
23、通过在支撑架下方形成有避空腔,且余水盒包括伸入至避空腔内的承接部以及外径扩大且外露于外界的拿取部,使得余水盒的承接部能够做的更大,以使余水盒能够承接更多的清洗水,避免清洗水过多时,用户需要自行倾倒清洗水并更换余水盒的情况,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