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湿巾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巾喷湿架构及一体喷湿式出巾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湿巾已成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其相应消耗量也逐步增大,为提升便利性,出巾及湿巾机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2、现有技术中,出巾及湿巾机虽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湿巾及时制作及使用,但是其整体自动化程度较低,对于出巾与喷湿动作普遍仍仅能依靠手动完成,难以有效满足便利性需求,而且整体功能性较为单一,尤其是针对出巾喷湿的均匀性无法进行灵活调控,进而也无法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湿巾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巾喷湿架构及一体喷湿式出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出巾及湿巾机整体自动化程度低,且功能性单一,无法针对出巾喷湿的均匀性进行灵活调控,难以满足应用需求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出巾喷湿架构,包括:
4、浸润液仓结构;
5、动力液泵结构,进口端部与所述浸润液仓结构之间接通相连设置;
6、定向喷浸结构,与所述动力液泵结构的出口端部之间接通相连设置,且所述定向喷浸结构具有朝向所述出巾的导液式喷液头。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
9、喷淋控制结构,包括电控模块以及与所述电控模块通过电路相连设置的指令输入端,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动力液泵结构之间通过电路相连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定向喷浸结构包括导液仓体以及分别与所述导液仓体内部接通相连设置的导液口端和若干组所述导液式喷液头;
11、所述导液口端与所述动力液泵结构的出口端部之间接通相连设置;
12、所述导液式喷液头包括均液柱和喷液头;
13、所述均液柱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均液柱均匀设置于所述导液仓体的内部,且若干组所述均液柱均与所述导液口端之间接通相连设置;
14、所述喷液头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喷液头呈间隔式固接设置于所述导液仓体,且若干组所述喷液头与若干组所述均液柱之间分别一一对应可导水式接续相连设置,若干组所述喷液头均朝向所述出巾的路径位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若干组所述均液柱均设置为可集水式柱体,所述可集水式柱体设置为无纺布圆柱体,通过所述无纺布圆柱体的吸水性能均匀输导到达所述导液仓体内部之后的浸润液,并均匀若干组所述喷液头针对所述出巾喷出的喷浸液。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控模块包括通过电路相连的移动电源和控制模块;
17、所述喷淋控制结构还包括出巾感应端;
18、所述出巾感应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之间通过电路相连设置,所述出巾感应端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出巾的位置;
19、所述指令输入端包括操控面板和手势感应端;
20、所述操控面板和所述手势感应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之间通过电路相连设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通过电路连接有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液泵结构之间通过电路相连设置。
21、一种一体喷湿式出巾装置,包括所述的出巾喷湿架构;
22、所述一体喷湿式出巾装置,还包括:
23、配装壳体结构、压辊输送结构、环推均液结构和均液气吹结构;
24、所述浸润液仓结构、所述动力液泵结构和所述定向喷浸结构分别固接位于所述配装壳体结构;
25、所述压辊输送结构固接位于所述配装壳体结构,用于自动化输送出巾;
26、所述环推均液结构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环推均液结构分别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配装壳体结构内部,且若干组所述环推均液结构的输出端中心位置分别与若干组所述喷液头的朝向相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均液气吹结构的气源输出端分别与若干组所述环推均液结构的吹气端之间接通相连设置。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配装壳体结构包括底承座体、防护盖体、卷巾辊架和出巾开口槽;
28、所述防护盖体可拆装式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底承座体的顶部位置,且所述防护盖体与所述底承座体之间相配合形成装配内腔;
29、所述卷巾辊架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底承座体,且所述卷巾辊架具有一可旋转式杆轴,通过所述可旋转式杆轴对应于装配内腔内部卷绕设置棉巾绕卷;
30、所述出巾开口槽固接设置于所述底承座体,且所述出巾开口槽对应形成一接通所述装配内腔内外部的开口端作为所述棉巾绕卷的出巾通道;
31、所述压辊输送结构与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之间通过电路相连设置,且所述压辊输送结构设置为电驱动双辊杆式结构,所述电驱动双辊杆式结构对应设置位于所述卷巾辊架与所述出巾开口槽之间,且所述电驱动双辊杆式结构具有一夹持输送间隙,通过所述夹持输送间隙形成间隙压紧作用,并配合所述电驱动双辊杆式结构的电控旋转驱动作用自动化输送出巾;
32、所述浸润液仓结构、所述动力液泵结构和所述定向喷浸结构分别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底承座体;所述电控模块对应固接设置于所述底承座体内部;
33、所述出巾感应端对应固接设置于所述防护盖体内部,且所述出巾感应端朝向于所述压辊输送结构与所述出巾开口槽之间的位置;
34、所述操控面板和所述手势感应端分别对应固接设置于所述底承座体外部。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每组所述环推均液结构均包括定位座体、转轴座、第一调向延伸杆、驱动电推杆、第一传动连杆、外层收扩弧条块和外层吹气弧口;
36、所述定位座体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防护盖体内部;
37、所述转轴座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转轴座沿周向均匀间隔式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定位座体背向所述防护盖体的一侧部;
38、所述第一调向延伸杆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一调向延伸杆的一端部分别与三组所述转轴座之间转接装配相连设置;
39、所述驱动电推杆的动力输出端部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定位座体背向所述防护盖体的一侧部中心位置;
40、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一端部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推杆的基础端部之间转接装配相连设置,且三组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部分别与三组所述第一调向延伸杆之间一一对应转接装配相连设置;
41、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设置为圆弧形条状结构,圆弧形条状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设置于三组所述第一调向延伸杆的另一端部,且三组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始终对应位于同一圆形轨迹,三组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能够基于三组所述第一调向延伸杆的同步外扩或内收回位作用同步朝向不同直径的圆形轨迹;
42、三组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在背向所述第一调向延伸杆的一侧部还分别对应开设有弧形条状的所述外层吹气弧口,三组所述外层吹气弧口的开口方向均为倾斜式设置,且三组所述外层吹气弧口的开口倾斜朝向均设置为靠近三组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所处圆形轨迹的中心位置;在所述驱动电推杆处于初始位置时,三组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的两端部之间依次接续相连设置,同时三组所述外层吹气弧口的开口倾斜朝向延伸相交于所述圆形轨迹的中心圆点,所述圆形轨迹的中心圆点即为所述喷液头定向喷出的喷浸液到达干巾的初始接触点位;
43、所述均液气吹结构包括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防护盖体内部的吹气泵体以及与所述吹气泵体的输出端部接通相连设置的导气管;
44、所述导气管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导气管与若干组所述环推均液结构之间一一对应接通相连设置,每组所述导气管均设置有三条,且每组三条所述导气管与每组所述环推均液结构中的三组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及所述外层吹气弧口之间一一对应接通相连设置;
45、每组所述环推均液结构中的三组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部分别转接装配设置有第一卡位箍,三组所述第一卡位箍分别一一对应可调位式固接装配设于三组所述第一调向延伸杆,所述第一传动连杆与所述第一调向延伸杆之间的转接装配位置能够借助所述第一卡位箍灵活可调,进而三组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形成的外扩吹气幅度大小能够基于喷液量针对性修正调整。
4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每组所述导气管中的三条所述导气管与所述吹气泵体之间均设置有导气总管,且每组所述导气总管均装配设有电磁阀;
47、若干组所述喷液头均设置为电控式喷液头;
48、每组所述电控式喷液头和每组所述电磁阀均与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电路相连设置,通过所述电控式喷液头的可启闭控制配合所述电磁阀的可开合控制针对出巾局部浸湿并基于对应的环推均液结构单独控制吹气均液。
4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
50、补位收扩气吹结构;
51、每组所述环推均液结构均对应装配设置有三组所述补位收扩气吹结构;
52、每组所述补位收扩气吹结构均包括第二传动连杆、第二卡位箍、第二调向延伸杆、内层收扩弧条块和内层吹气弧口;
53、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驱动电推杆的基础端部之间转接装配相连设置,且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卡位箍之间转接装配相连设置,所述第二卡位箍可调位式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向延伸杆;
54、所述第二调向延伸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环推均液结构中的定位座体之间转接装配相连设置,且所述第二调向延伸杆与所述第一调向延伸杆之间相交错设置,所述第二调向延伸杆的另一端部固接装配设置有圆弧形条状的所述内层收扩弧条块,所述内层收扩弧条块在背向所述第二调向延伸杆的一侧部还对应开设有弧形条状的所述内层吹气弧口,三组所述内层吹气弧口的开口方向均为倾斜式设置,且三组所述内层吹气弧口的开口倾斜朝向均设置为靠近三组所述内层收扩弧条块所处圆形轨迹的中心位置;在所述驱动电推杆处于初始位置时,三组所述内层收扩弧条块的两侧端部之间依次接续相连设置,同时三组所述内层吹气弧口的开口倾斜朝向延伸相交于所述圆形轨迹的中心圆点;
55、每组所述环推均液结构对应的三组所述补位收扩气吹结构中的所述内层收扩弧条块始终对应位于同一圆形轨迹,且每组所述补位收扩气吹结构中的所述内层收扩弧条块均对应位于相邻两组所述外层收扩弧条块接续位置的内侧部,通过所述补位收扩气吹结构补位完成环形外扩浸液推压作用。
5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7、该装置能够通过配装壳体结构和压辊输送结构相配合在有效实现自动化出巾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利用喷淋控制结构有效接收外部感应信号并即时控制驱动动力液泵结构依次经浸润液仓结构和定向喷浸结构完成自动化出巾喷湿功能,由此显著提升了干巾至湿巾转换的自动化程度,有效满足了对于不同人群的便利性需求,增强了装置整体的功能应用灵活性及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