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以及上述滑销97。导向块126分别配置于多个卡定部件17的Z方向上的两侧,通过如此配置,能够将因禁止机构18禁止开口开放移动的叶片5的微小摆动减小。
[0088]主体125上通过销127安装着螺旋弹簧95的一端93。另外,主体125上形成有沿Z方向延伸的长孔129,该长孔129中以能够在Z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装配有将螺旋弹簧95的另一端94安装在自由摆动部件91上的销128。
[0089]操作元件14包括:旋转体131,该旋转体131受框体3支承并能够自由旋转;传递部件132,该传递部件132与旋转体131的外周缘抵接并安装于主体125上而沿Z方向延伸,且将旋转体131的旋转作为上下移动力传递至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 ;以及操作把手133,该操作把手133对旋转体131进行旋转操作。
[0090]旋转体131在本例中由链轮134构成,传递部件132由与链轮134啮合并沿Z方向延伸的、主体125上挂设的链条部件135构成,由链轮134与链条部件135构成链条链轮机构,然而,也可以例如由小齿轮构成旋转体131、由沿Z方向延伸并安装于主体125上的齿条构成传递部件132,并由该小齿轮及齿条构成齿条小齿轮机构。
[0091]该种操作元件14当利用操作把手133进行旋转操作而使链轮134旋转时,链条部件135将该旋转传递至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并产生Z方向上的向下方的移动,而另一方面,当利用操作把手133进行反向旋转操作而使链轮134旋转时,链条部件135将该反向旋转传递至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并产生Z方向上的向上方的移动。
[0092]以下,对立式定风量换气装置I对开口 4的开放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所示,当叶片5位于开口封闭位置时,利用操作把手133进行旋转操作而使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相对于框体3向下方移动,利用该移动而使卡定部件17相对于被卡定部件16发生下降,如图3及图4所示,由此将抵接部114从被卡定凹部111拔出,从而将卡定部件17对被卡定部件16的卡定解除,并将禁止机构18对叶片5的开口开放移动的禁止解除。当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进行所述的向下方的移动时,自由摆动部件91相对于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发生利用螺旋弹簧95的收缩力而产生的在Z方向上的向上的相对移动,由此,自由摆动部件91不会相对于框体3在Z方向上发生移位。
[0093]在图3及图4所示状态下,禁止机构18对叶片5的开口开放移动的禁止虽已解除,但与自由摆动部件91连接的滑销104处于远离连接部103的状态而与长孔105的端部106抵接,因而处于禁止其发生远离连接部103—定量以上的远离的状态,而且,自由摆动部件91维持其在Z方向上的位置,因而,叶片5维持于在牵引机构15作用下被牵引至开口封闭位置的状态。
[0094]接着,如图3及图4所示,在解除了禁止机构18对叶片5的开口开放移动的禁止的状态下,利用操作把手133进一步进行旋转操作,使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相对于框体3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如图6所示,当该移动通过滑销97传递至自由摆动部件91时,该自由摆动部件91与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 —起向下方移动,利用该移动,滑销104在长孔105中移动并接近连接部102,连杆臂101处于自由倾斜移动的状态,而且,如图5及图6所示,牵引机构15对叶片5的牵引也被解除,该叶片5处于对开口开放移动的禁止被完全解除的状
??τ O
[0095]如图5及图6所示,在禁止机构18对叶片5的开口开放移动的禁止及牵引机构15对叶片5的向开口封闭位置的牵引被解除的状态下,由于,被支承部10在X方向上相对重心G位于建筑物外8侧,而且,如上所述,导向支承面87是倾斜的,叶片5受到朝向开口开放位置的旋转力矩的作用,因而,叶片5开始开口开放移动。轴体81随同被支承部10向建筑物外8侧的移动而发生沿槽84向建筑物外8侧的移动并同时下降。
[0096]由于连接被支承部10与重心G的想象中的线相对于铅垂线的倾斜角随着叶片5接近开口开放位置而逐渐减小,因此,叶片5上所受到的朝向开口开放位置的旋转力矩逐渐减小。当叶片5通过开口开放移动而到达图7所示的开口开放位置时,被支承部10与重心G位于同一铅垂线上,由此,叶片5不再受到因其自重产生的开口开放移动力,并静止于开口开放位置。由于叶片5所受的朝向开口开放位置的旋转力矩如上所述逐渐减小,因而能够防止叶片5迅猛地将开口 4打开,并且,在相反情况下,当叶片5从开口开放位置向开口封闭位置发生开口封闭移动时,叶片5所受的朝向开口开放位置的旋转力矩逐渐增大,因而,作为与所述开口封闭移动抗衡的抗移动力的开口开放移动力逐渐增大,由此,能够防止开口 4被迅猛地封闭。
[0097]按照上述方式,立式定风量换气装置I将开口 4开启。
[0098]在叶片5如图7及图8所示位于开口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当在气流作用下叶片5的建筑物外8侧为正压且建筑物内9侧为负压时,叶片5受到因气流作用产生的开口封闭移动力,当叶片5在因气流作用产生的开口封闭移动力作用下进行开口封闭移动时,流动于建筑物外8与建筑物内9间的气体流量减小。反之,在气流作用下当叶片5的建筑物外8侧为负压且建筑物内9侧为正压时,叶片5受到因气流作用产生的开口开放移动力,当叶片5在因气流作用产生的该开口开放移动力作用下发生开口开放移动时,流动于建筑物外8与建筑物内9间的气体流量增大。当因气流作用产生的开口开放移动力及开口封闭移动力不再产生时,如上所述,叶片5回归至开口开放位置并静止。
[0099]以下,对立式定风量换气装置I对开口 4的封闭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叶片5如图7所示位于开口开放位置或如图5所示处于开口开放移动的自由状态时,利用操作把手133进行反向旋转操作而使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相对于框体3向上方移动,该移动通过螺旋弹簧95传递至自由摆动部件91,自由摆动部件91相对于框体3也发生向上方的移动,该自由摆动部件91的向上方的移动所引起的滑销104的上升使得连杆臂101在向反方向倾斜移动的同时将叶片5向开口封闭位置牵引,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进行向上方的规定量的移动时,如图3及图4所示,将叶片5配置至开口封闭位置。当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相对于框体3进行向上方的规定量的移动时,自由摆动部件91相对框体3进一步向上方的移动因与框体3等抵接而被禁止。
[0100]当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相对框体3向上方进行规定量的移动引起牵引机构15动作而如图3及图4所示将叶片5牵引至开口封闭位置后,利用操作把手133进一步反向旋转操作而使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相对框体3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因该规定量以上的向上方的移动,使卡定部件17向被卡定部件16接近,抵接部114插入被卡定凹部111并与钩部112抵接,由此,卡定部件17将被卡定部件16卡定,如图1及图2所示,位于开口封闭位置的叶片5的开口开放移动被禁止。
[0101]依据本例的设于建筑物的窗框2的立式定风量换气装置1,包括:框体3,该框体3安装于窗框2并沿Z方向延伸;叶片5,该叶片5装配于由框体3划分而成的沿Z方向延伸的开口 4并对该开口 4进行开闭;开闭元件12,该开闭元件12具有支承机构7及支承机构11,上述支承机构7对叶片5的被支承部6进行支承而使之能够自由升降,上述支承机构11对叶片5的被支承部10进行支承而使之能够在X方向上自由移动,所述被支承部10在Z方向上位于被支承部6的一方侧,在本例中为下方位置,并且位于所述叶片5的重心G的建筑物外8侧或建筑物内9侧,在本例中位于建筑物外8侧,以使叶片5能够因其自重而产生开口开放移动,该开闭元件12在受到支承机构7及11支承的叶片5因自重而进行开口开放移动及因气流作用而进行的开口封闭移动时,使该叶片5对开口 4进行开闭;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该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安装于框体3上并能够上下自由移动;牵引机构15,该牵引机构15将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及叶片5连接,并且在封闭开口 4时利用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的规定量的上下移动而将叶片5牵引至开口封闭位置;以及禁止机构18,该禁止机构18具有被卡定部件16及卡定部件17,上述被卡定部件16设置于叶片5上,上述卡定部件17设置于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上,并且,通过封闭开口 4时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的规定量以上的上下移动而将被卡定部件16卡定,从而能够禁止利用牵引机构15牵引至开口封闭位置的叶片5的开口开放移动,藉此,能够使叶片5因自重而发生开口开放移动,而且,能够因建筑物外8侧流向开口 4的气流的增大而与叶片5的自重所产生的开口开放移动力相抗衡,使该叶片5发生开口封闭移动,而且,不需要使用将叶片5定位于开口开放位置的弹簧等部件,即使气流发生变化也能够进行所需的建筑物内外定风量换气,另外,通过利用牵引机构15将叶片5牵引至开口封闭位置,能够可靠地利用禁止机构18对叶片5的开口开放移动进行禁止,除此之外,仅通过上下自由移动部件13的上下移动便能够使利用牵引机构15将叶片5向开口封闭位置牵引的动作与接续于该牵引动作之后的利用禁止机构18对叶片5的开口开放移动进行禁止的动作发生连动,并且能够简单而迅速地将开口 4封闭。
[0102]此外,在本例中,被支承部10位于被支承部6的下方且位于当叶片5到达开口封闭位置时该叶片5的重心G的建筑物外8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