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坝水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9273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颖的水力发电新方法。一个和现有水电站完全相反的水力发电新模式。



背景技术:

水电建设在中国历经了近一个世纪,它不但投资巨大,施工艰辛,其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更是使各级政府头疼不已不说,水电站大坝的建设还极易诱发地震、山体滑坡、泥沙淤积,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并形成上涝下旱等一系次生灾害,在此无赘述。水电站建设的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已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难题,它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在付出高昂的社会成本和惨痛的环境代价……我们能否开拓创新,克服因水电建设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另避蹊径去寻找另外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施工便捷、无生态环境之虞的水力发电新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中国伟大的唐代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经典诗句早已绘灸人口,这是唐代诗仙针对某条河流、雪山融水在流淌过程中突然遇到山体90度断崖而形成壮观瀑布的赞美之词。

李白同志在赞美之余他可否想过,这“飞流直下三千尺”如果靠肩挑背驼用人工运送上去,到底要花费多少个劳动日?用现代语述之:这“飞流直下三千尺”如果要用抽水机把它输送到顶端源头,无疑要耗费巨额电能……在此我们不妨来个逆向推理:这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在“飞流”过程中也就应该产生同等的电能出来。这与“能量守恒”:“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之定律不谋而合。“能量守恒”本来就是我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重要手段。这“飞流直下三千尺”就像一条蛟龙终年不息地流淌了几个世纪,这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另一“能源”宝库,我们岂能让它一再放空自生自灭……它“飞流”中的每一个立方都在预示着“能量”的灭失,但每一个立方又不足以推动水轮机来发电。如何把这自然界的千万立方“能量”拧成一股绳,把其巨大的“能量”集中起来转换成“动能”?

我的201220235386专利曾设计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套住水电站的那群“脱缰野马”进行二次发电已得到专利局认可,现在更有信心如何锁住这条“蛟龙”再来为我们作功。

在下设计可否用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案,即:把水轮机安装在顶端源头,用管道连接水轮机进水口,出水口再连接管道延着山体斜坡一直接到落差最低点,让恒定的水源在密封的管道里利用自身“水”的重力“先进带后进”无形中形成“虹吸”现象——自然落差使强劲的“虹吸”力驱动顶端的水轮机发电,从而完成它的能量转换过程,理论上:落差+流量和发电功率成正比。这和现有的水电发电模式正好相反,它靠的不是大坝压力把水压进水轮机,而是靠水轮机出水口那条长长下垂的管道形成的“虹吸”把水从水轮机里吸出来。象这样90度近似90度的山涧溪流、山泉,落差从十几米到几百米,光在我们江西就不下几十处之多。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广域的国土上,如:广西、贵州、云南、福建、浙江、甘肃、宁夏、西藏、新彊象这样的山涧溪流、雪山融水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除此还有大江、大河源头落差巨大,可利用潜力明显,,为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增加清洁、优质电能,造福于民,证明中国人同样可以创新。

说明书附图

1、小库容 2、进水管 3、水轮机房 4、“虹吸”管道

图1是无坝水电站示意图。

在水源顶端建一个小库容,用管道连接水轮机进水口,水轮机出水口用密封管道顺着山体斜坡一直接到落差最低点。

另外,中国名山大川如:泰山、华山、黄山、峨嵋山、云台山、九华山、庐山同样山高水高、汩汩长流,海拔都在千米以上,用此种方法发电效果尤其明显,落差太大有可能造成发电机“过速”,可采用多台水轮机“串联”在一起。除此还有哪架线困难鞭长莫及的雪山高源、边防哨所都可以借助这种简单方法发电自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