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风结构的抗风墙块。
背景技术:
在海边、江边等靠水的区域,本身风比其他的地方要更大。在靠水区域设置的墙,传统的都是用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堆积而成,然后通过水泥相互固定,该种结构的石块之间没有额外的配合制约,经过长时间潮湿的海风江风的吹刮,被腐蚀后容易造成石块间结构的不牢固,大风也使墙结构承受更大的压力,并且靠水的区域土质更为松软,更需要加固墙结构来抵抗强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制造、便于设置、整体牢固性强、可以有效提高墙体御风能力的具有导风结构的抗风墙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导风结构的抗风墙块,包括导风前墙体、通风中墙体和基础后墙体,导风前墙体、通风中墙体和基础后墙体的纵向截面大小一致;导风前墙体具有位于其前表面中部的导风孔,导风孔的侧壁连接由螺旋风道,螺旋风道螺旋一圈并从导风前墙体后表面上的水平孔通出;通风中墙体的上部为实体,下部具有通风腔,通风腔水平贯通并与水平孔的位置相对应;基础后墙体为实体结构;导风前墙体和基础后墙体的左右侧面设置有相同的若干对相匹配的等腰梯形的卡块和卡槽,卡块和卡槽相匹配,导风前墙体和基础后墙体的上下侧面设置有相同的若干对柱形插块和柱形插孔,柱形插块和柱形插孔相匹配,导风前墙体的后表面上端具有第一卡棱、通风中墙体的前表面上端具有与第一卡棱相匹配的第一插槽,通风中墙体的后表面上端具有第二卡棱,基础后墙体前表面上端具有与第二卡棱相匹配的第二插槽,导风前墙体、通风中墙体和基础后墙体之间依次通过第一卡棱和第一插槽、第二卡棱和第二插槽相卡安装对齐,并通过混凝土固定为一体;墙块在安装时,由左侧导风前墙体和基础后墙体的卡块插入右侧左侧导风前墙体和基础后墙体的卡槽中,向下运动时卡块卡入卡槽底部,同时上部的导风前墙体和基础后墙体的柱形插块插入下部的导风前墙体和基础后墙体的柱形插孔,通过混凝土固定相邻墙体;同一水平上排列的通风中墙体的通风腔连为一体通道。
作为一种改进,导风前墙体上的螺旋风道具有顺时针螺旋和逆时针螺旋两种形式;当若干导风前墙体安装成一体时,相对中心靠左的导风前墙体的螺旋风道为顺时针螺旋,其水平孔朝向左,相对中心靠右的导风前墙体的螺旋风道为逆时针螺旋,其水平孔朝向右。
作为一种改进,导风前墙体的前表面为向中部导风孔倾斜的弧面。
作为一种改进,卡槽包括上下设置的伸入口和限位槽,卡块由伸入口伸入并卡在限位槽中。
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卡棱、第一插槽、第二卡棱、第二插槽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
作为一种改进,导风前墙体和基础后墙体的前后表面的边缘均具有供混凝土固定的倒角槽。
作为一种改进,通风腔的截面呈腰形,其内表面设置有一层矿棉吸音板。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有底墙体和调节支座,调节支座包括承重底座、设置在承重底座前后两侧的承重侧壁和设置在承重底座上表面的呈弧形的调节轨道;底墙体包括上部用于安装导风前墙体、通风中墙体、基础后墙体的安装槽、设置于中部的转轴和设置于底部的调节轮;转轴可旋转的与承重侧壁连接,调节轮支撑在调节轨道上,两侧的承重侧壁铰接有限位旋转块,限位旋转块支撑底墙体的前后表面;当操作前后两个限位旋转块同方向旋转时,底墙体绕转轴旋转倾斜,同时表面具有相配合齿的调节轨道与调节轮滚动配合。
作为一种改进,承重侧壁设置有阻挡限位旋转块继续旋转的斜挡面,前后两个斜挡面相对竖直方向均呈20度夹角。
作为一种改进,承重侧壁的外表面具有斜度令调节支座外形为上小下大,承重侧壁的2/3埋于地下。
本发明提供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组合墙块的方式,首先前中后三块墙体的方式,便于制造和运输,三块墙体组合成一体之后形成了良好的前部导风结构和后部支撑结构,可以很好的承受正面的风力,结构牢固稳定形高,吹向前表面的风被引入导风孔,在螺旋风道中降低风的冲击力,再通过通风腔向侧面排出,从而减少了墙块所承受的风力,提高了抗风效果;通过墙块四面的卡块插块结构,令墙块之间除了混凝土加固外,墙块与墙块之间产生了更好的制约效果,稳定性好牢固度高,可以更好的承担风力和长期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前墙体的正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块前墙体的正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前中后墙体的组合侧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前中后墙体的侧面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前中后墙体的上面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底墙体和调节支座的侧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导风结构的抗风墙块的实施例,包括导风前墙体1、通风中墙体2和基础后墙体3,导风前墙体1、通风中墙体2和基础后墙体3的纵向截面大小一致;导风前墙体1具有位于其前表面中部的导风孔11,导风孔11的侧壁连接由螺旋风道12,螺旋风道12螺旋一圈并从导风前墙体1后表面上的水平孔13通出;通风中墙体2的上部为实体,下部具有通风腔21,通风腔21水平贯通并与水平孔13的位置相对应;基础后墙体3为实体结构;导风前墙体1和基础后墙体3的左右侧面设置有相同的若干对相匹配的等腰梯形的卡块41和卡槽42,卡块41和卡槽42相匹配,导风前墙体1和基础后墙体3的上下侧面设置有相同的若干对柱形插块43和柱形插孔44,柱形插块43和柱形插孔44相匹配,导风前墙体1的后表面上端具有第一卡棱14、通风中墙体2的前表面上端具有与第一卡棱14相匹配的第一插槽22,通风中墙体2的后表面上端具有第二卡棱23,基础后墙体3前表面上端具有与第二卡棱23相匹配的第二插槽31,导风前墙体1、通风中墙体2和基础后墙体3之间依次通过第一卡棱14和第一插槽22、第二卡棱23和第二插槽31相卡安装对齐,并通过混凝土固定为一体;墙块在安装时,由左侧导风前墙体1和基础后墙体3的卡块41插入右侧左侧导风前墙体1和基础后墙体3的卡槽42中,向下运动时卡块41卡入卡槽42底部,同时上部的导风前墙体1和基础后墙体3的柱形插块43插入下部的导风前墙体1和基础后墙体3的柱形插孔44,通过混凝土固定相邻墙体;同一水平上排列的通风中墙体2的通风腔21连为一体通道。
本发明采用组合墙块的方式,首先前中后三块墙体的方式,便于制造和运输,导风前墙体1和通风中墙体2的组合形成了良好的前部导风结构,通风中墙体2和基础后墙体3的组合形成了后部支撑结构,可以很好的承受正面的风力,结构牢固稳定形高,吹向前表面的风被引入导风孔11,在螺旋风道12中降低风的冲击力,从水平孔13水平流出的风可以沿着通风腔21向侧面排出,从而减少了墙块所承受的风力,提高了抗风效果;导风前墙体1和通风中墙体2之间通过第一卡棱14和第一插槽22从上到下插设固定为一体,通风中墙体2和基础后墙体3通过第二卡棱23和第二插槽31从上到下插设固定为一体,有利于墙体之间的对齐匹配设置,作为优化,可以在对称位置上设置两组,便于墙体之间的定位安装;四面的墙块在安装时,从下至上,从一侧向另一侧安装,卡块41先伸入卡槽42,在向下卡入的过程中,柱形插块43插入对应的柱形插孔44中,从而令墙块之间除了混凝土加固外,墙块与墙块之间产生了更好的制约效果,稳定性好牢固度高,可以更好的承担风力和长期的使用,以上结构大大提高了组合墙体的抗风能力,设置于海边江边后稳定性好,有利于人们防御强风,可以独立设置成围墙,便于与其他建筑配合使用。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导风前墙体1上的螺旋风道12具有顺时针螺旋和逆时针螺旋两种形式;当若干导风前墙体1安装成一体时,相对中心靠左的导风前墙体1的螺旋风道12为顺时针螺旋,其水平孔13朝向左,相对中心靠右的导风前墙体1的螺旋风道12为逆时针螺旋,其水平孔13朝向右。根据墙体靠近哪一侧出口,相应的设置螺旋风道12的旋转方向,便于通风腔21中的风向较近一侧流出,并且风在通风腔21中有序流动,提高墙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导风前墙体1的前表面为向中部导风孔11倾斜的弧面。弧面可以将吹到前表面的风引入导风孔11,减少前表面的抗风压力,保证风进入孔结构流通。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卡槽42包括上下设置的伸入口421和限位槽422,卡块41由伸入口421伸入并卡在限位槽422中。通过等腰梯形的结构保卡块41能够稳定的卡在卡槽42中,卡块41由伸入口421伸入,伸入口421成矩形供等腰梯形的卡块41进入,限位槽422为等腰梯形,卡块41向下活动至限位槽422能够稳定的卡住。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卡棱14、第一插槽22、第二卡棱23、第二插槽31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卡棱和插槽结构保证了前中后墙体相卡稳定,不会有松动,配合混凝土令前中后墙体成为牢不可分的一体结构,使墙体的结构稳定牢固,可以抵御强风,利于长期使用。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导风前墙体1和基础后墙体3的前后表面的边缘均具有供混凝土固定的倒角槽5。倒角槽5的设置可以令混凝土拥有较大的填充空间,在倒角槽5填充的混凝土可以有效封闭墙体之间的缝隙,防止液体流入腐蚀破坏墙体之间的连接结构,有利于墙体的长期使用。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通风腔21的截面呈腰形,其内表面设置有一层矿棉吸音板24。腰形结构令通风腔21具有较宽的风流动空间,周边壁面对风的阻力也较小;矿棉是由硅酸盐熔融物制得的棉花状短纤等附加优点,在加上其优良的吸声效果,制得的矿棉吸音板24有效吸收风在通风腔21中造成的噪声,令墙后噪声较小,有利于和其他建筑配合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有底墙体6和调节支座7,调节支座7包括承重底座71、设置在承重底座71前后两侧的承重侧壁72和设置在承重底座71上表面的呈弧形的调节轨道73;底墙体6包括上部用于安装导风前墙体1、通风中墙体2、基础后墙体3的安装槽61、设置于中部的转轴62和设置于底部的调节轮63;转轴62可旋转的与承重侧壁72连接,调节轮63支撑在调节轨道73上,两侧的承重侧壁72铰接有限位旋转块74,限位旋转块74支撑底墙体6的前后表面;当操作前后两个限位旋转块74同方向旋转时,底墙体6绕转轴62旋转倾斜,同时表面具有相配合齿的调节轨道73与调节轮63滚动配合。为进一步提高墙体的抗风效果,设置配合的底墙体6和调节支座7,底墙体6可在调节支座7中活动,当使用者控制限位旋转块74的旋转时,底墙体6可绕转轴62旋转倾斜,令上方的上中下组合墙体呈一定的角度,在迎风时令部分的风沿着倾斜的墙面角度向上流走,减小墙体受到的压力。底墙体6的旋转由限位旋转块74在左右承重限位,下方由调节轮63和调节轨道73配合承重限位,在旋转定位后具有较好的强度对墙体进行承重;调节轮63和调节轨道73表面具有齿,如齿轮配合的结构,两者啮合互相限位,提高固定效果;限位旋转块74在两侧限位底墙体6具有更好的限位和承重效果。底墙体6和调节支座7可以为较长的结构,同时容纳多块水平设置的组合墙,也可以如墙体一样数量对应的设置,相互之间通过如墙体间卡槽和卡块般的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承重侧壁72设置有阻挡限位旋转块74继续旋转的斜挡面75,前后两个斜挡面75相对竖直方向均呈20度夹角。斜挡面75限制了限位旋转块74的旋转角度,当墙体的倾斜角度在20度以内时,倾斜的墙面可以起到一定的向上排风的效果,若倾斜角度继续加大,将增加墙体对调节支座7的压力,将大大增加墙体倾倒的可能性,不利于安全和防风保障。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承重侧壁72的外表面具有斜度令调节支座7外形为上小下大,承重侧壁72的2/3埋于地下。承重侧壁72在迎风时可以向上排风,将调节支座7设置于地下如地基一般增加墙体的稳定性,上小下大使稳定性更高;承重侧壁72的2/3埋于地下,保障稳定性,1/3露出于地上,可以防止水浸泡底墙体6的墙根,降低腐蚀,延长墙体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