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059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拟建设人工岛礁的礁盘,所述礁盘的面积不小于50㎡,基于所述礁盘的人工生态岛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置基桩;

(1)预钻孔:落潮后的停潮时段,于岛礁规划的位置钻孔,孔深0.8-1.2m,孔径1.5-2.5m;

(2)预埋主支撑体:所述主支撑体包括壳体和骨架,壳体为内外壁涂有防腐涂料及底端封闭的金属圆筒,骨架固定设于壳体内,主支撑体外径与钻孔孔径适配,主支撑体预埋于步骤(1)的钻孔内;支撑件与礁盘表面接触部位采用混凝土浇筑进而加固,避免主支撑体位移,主支撑体的高度3-5m;

(3)往步骤(2)的主支撑体内填充混凝土填料,

所述步骤(2)和(3)的混凝土均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加工而成:经由不饱和树脂和有机膨润土混合浆料浸润改性的珊瑚砂200-300份,水泥100-150份,磁性有序介孔炭30-50份,无机抗菌剂10-20份,海水120-200份,先将配方量的磁性有序介孔炭、无机抗菌剂和海水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到配方量的珊瑚砂和水泥中,混合均匀,获得混凝土;

(4)重复步骤(1)至(3),在所述礁盘上,以2-3米的间距,等间距设置若干基桩;

第二步, 围坝;

落潮后的停潮时段,若干基桩之间,用事先预制的钢筋混泥土板通过螺栓、铁丝和水泥连接紧固,形成若干坝区,各坝区构成立体的围坝,最外侧坝区的高度不低于2m;

第三步,填坝,

(1)各坝区填充礁土和海砂;

(2)客土回填,采用改良熟土回填各坝区,回填深度30-40cm,改良熟土以熟土为基料,添加适量纤维材料、有机肥、保水剂和土壤稳定剂加工而成;

(3)结缕草的播种:于7月底8月初雨后播种,播种前先将种子用质量分数0.4-0.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8-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后10-13天发芽,20-25天齐苗,期间至少浇水一次至改良熟土层湿透;

第四步,在坝区的上部空间,依托各基桩,通过搭设若干辅支撑体,构建供人类及鸟类驻留的设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改性的珊瑚砂具体操作如下:将不饱和树脂与有机膨润土以质量比10-12: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干燥的珊瑚砂,于常温浸润3-5h,然后将浸透的珊瑚砂晒干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熟土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加工而成:

熟土800-1000份,纤维材料100-150份,有机肥40-60份,保水剂2-5份,土壤稳定剂5-10份,所述纤维材料为粉碎的木屑、竹屑和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将熟土、纤维材料、有机肥、保水剂和土壤稳定剂充分混合均匀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熟土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加工而成:

熟土900份,纤维材料120份,有机肥50份,保水剂3份,土壤稳定剂6份,所述纤维材料为粉碎的木屑或竹屑与秸秆按质量比1:2-3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步骤(2)中还填埋若干营养钵,所述营养钵由生物缓释活性基质经机械成型获得,营养钵外套设有由可降解材料制得的营养钵套,所述生物缓释活性基质由熟土,与适量酵母发酵废液、适量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经混合、絮凝、沉降、脱水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缓释活性基质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酵母发酵废液和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按体积比8-10: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废液总体积20-25%质量的熟土,然后搅拌均匀,置于沉降池内自然絮凝沉降8-12h,收集底部固形物,经脱水至含水量20-30%获得生物缓释活性基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营养钵填埋生态修复入海口滩涂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缓释活性基质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酵母发酵废液和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按体积比8: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废液总体积20%质量的熟土,然后搅拌均匀,置于沉降池内自然絮凝沉降10h,收集底部固形物,经脱水至含水量25%获得生物缓释活性基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营养钵填埋生态修复入海口滩涂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营养钵单体的质量为0.5-1.0kg,营养钵套采用可降解的纸皮或无纺布。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