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防水抗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管。
背景技术: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坑在施工时需要采取放排地下水措施,当含水层水量丰富难以输干,或降水可能引起周围建筑物变形等危害时,常采用止水帷幕方案或者地下连续墙,目前止水帷幕方案或者地下连续墙发生渗漏,会有多种封堵的方式,上述方式只是对后期漏水情况下进行封堵的一种方式,如果漏水之后再进行封堵常常会为时已晚,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目前技术人员通过在基坑的外面设置若干个水位井,水位井的位置不定,基坑里面分布若干个降水井,如果降水井的水位降不下去说明该处有露点,但具体的位置不知,很难精准定位,如果需要精确定位,需要水流入到基坑中才知道,但此时可能已经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申请人日前研究出一种能够预测基坑渗漏的方法,通过在地下连续墙或止水帷幕的内外两侧打一个内水位井和一个外水位井来进行预测,传统技术中,一般是直接通过钻机在地面上打孔,打孔之后再把管材下入,此种缺点是,施工成本较高,需要四五个人操作大型机械,另外,受到场地制约,一般大型设备很难进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地下管及其埋设地下管的方法,便于将地下管埋入地下,能够多角度埋入,高效、费用低、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材以及金属头,所述管材的下部环周带有透水孔,所述金属头由带孔的铁板以及铁管构成,所述铁管套在所述管材上并与其固接,所述铁板与所述铁管固接,所述铁板的外径大于所述管材的外径,所述铁板的内径小于管材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管材外包裹有过滤层。
优选地,所述过滤层为海绵和土工布,所述海绵包裹在所述管材外,所述土工布包裹在所述海绵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现有技术,利用破碎锤的振动先通过钎杆将地面破开,利用钎杆穿透地面,当钎杆穿透到软土层后,将带有金属头的管材下入之前钻好的孔中,将带有环形卡台的钎杆更换到破碎锤上,带有环形卡台的钎杆插入到管材中后,环形卡台会卡在铁板上,钎杆带动金属头以及管材向地下移动,从而将管材下入到合适的深度,此种方式只需要一两名工作人员即可操作,并且通过破碎锤能够多角度、水平、垂直埋设,高效,费用低,操作简单便捷,大大缩短下管时间,完成一个地下埋管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管,包括管材1以及金属头,所述管材的下部环周带有透水孔,所述金属头由带孔的铁板2以及铁管3构成,所述铁管套在所述管材上并与其固接,所述铁板与所述铁管固接,所述铁板的外径大于所述管材的外径,所述铁板的内径小于管材的内径。钎杆4的环周带有环形卡台5,环形卡台能够卡在铁板上,设置金属头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将管材送入到地下, 防止后续操作过程中损坏管材,所述铁管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管材的端部,所述管材套在所述铁管外或者铁管套在所述管材外,两种方式都可以将金属头和管材进行固定。所述管材外包裹有过滤层,过滤层为海绵6和土工布7,所述海绵包裹在所述管材外,所述土工布包裹在所述海绵外。通过土工布能够将地下水进行过滤,使进入到管材中的地下水保持洁净。
在本实用新型中,本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破碎锤的钎杆端部开有一个环形卡台;
步骤二、利用破碎锤的振动先通过钎杆将地面较硬的土层破开,利用钎杆穿透地面;
步骤三、当钎杆穿透到软土层后,将钎杆提出,将钎杆穿入到上述地下管中,钎杆上的环形卡台卡在铁板上,通过破碎锤的振动缓慢的将地下管埋入地下。
利用破碎锤的振动先通过钎杆将地面破开,利用钎杆穿透地面,当钎杆穿透到软土层后,将带有金属头的管材下入之前钻好的孔中,将带有环形卡台的钎杆更换到破碎锤上,带有环形卡台的钎杆插入到管材中后,环形卡台会卡在铁板上,钎杆带动金属头以及管材向地下移动,从而将管材下入到合适的深度,此种方式只需要一两名工作人员即可操作,并且通过破碎锤能够多角度、水平、垂直埋设,高效,费用低,操作简单便捷,大大缩短下管时间,完成一个地下埋管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